注册

[独家]详解《哆啦A梦》登陆中国30年:成中日关系风向标


来源:凤凰娱乐

直至今天(截止至6月1日晚24点)《哆啦A梦》3D大电影上映豪取近3.3亿人民币,创造日本电影在中国的最高票房纪录……哆啦A梦在中国的命运起伏,与变幻不定的中日关系之间总有一条裙带相连,隐藏其中的“政治因素”正是这个文化符号在中国传播的关键。

2002年4月,小泉第二次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进入低谷

新世纪伊始:昙花一现的哆啦A梦

1996年9月23日,《哆啦A梦》作者藤子-F-不二雄去世,将不同的翻译名统一为“哆啦A梦”是藤子-F-不二雄去世前的愿望,但这并没有能够在中国实现,因为此时,已经很难在中国官方正版渠道看到最新的《哆啦A梦》作品了。

1996年,在日本右翼分子登上钓鱼岛并设置灯塔后,日本政府宣布实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把钓鱼岛包括在内,声称钓鱼岛为日本固有领土,中日关系不容乐观。直到江泽民主席在1998年实现了中国国家元首对日本的首次访问,2000年朱镕基总理对日本的正式访问,2001年刚刚当选首相的小泉纯一郎访华,2002年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访问日本,中日关系才出现缓和迹象。

良好的外交环境再次给《哆啦A梦》在中国的“复活”提供了土壤。2002年,在尊重藤子-F-不二雄遗愿后,更名为《哆啦A梦》的电视动画片重新登陆中国60多家电视台,岂料,这竟然成了“蓝胖子”在中国复苏的海市蜃楼。

2002年4月,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纯一郎公开宣布,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片刻激怒中国政府。直到2006年小泉纯一郎下台,中日关系进入历史上最低谷时期。在这个背景下,《哆啦A梦》难以在中国体面地生存下去。

[责任编辑:吴骝驿]

标签:哆啦A梦 大电影 中日关系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