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娱论导向]骂《爵迹》是不是全因为郭敬明?


来源:凤凰娱乐

在国庆档票房暴跌的同时,今年的这个重要节点也没了强势话题性的作品出现。不管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还是《湄公河行动》,都只能算是好档期里的“小片”,相比去年的动辄10亿,票房不过

《爵迹》中吴亦凡饰演的银尘

在国庆档票房暴跌的同时,今年的这个重要节点也没了强势话题性的作品出现。不管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还是《湄公河行动》,都只能算是好档期里的“小片”,相比去年的动辄10亿,票房不过尔尔,究其自身质量更是不值一提,匆匆过客身份不言自明,不用拿“年”来刻意计算,只需过了上映档期,估计就不会再有人还记得这样的电影了。至于说郭敬明的《爵迹》作为重要档期的重点影片,其票房和话题性也不如预期,跟他之前的“小时代”系列无法相提并论。

围绕这国庆档,关于华语电影的大环境虽然在减弱和去虚高票房,但在争议上因为很多人过节无所事事,加上这期间没有喜闻乐见或者轰动事件发生,很多话题也就围绕着本身撑不起话题的《爵迹》展开了。一时间“《爵迹》真有那么烂吗”、“《爵迹》值得看吗”、“还行啊”、“赞和骂《爵迹》的都是垃圾”喧嚣不已,大有没有话题硬造话题、把一个稻田中的稻草人万般蹂躏再反复咂摸其无味之味的意思。

从客观上来说,当然每个人都有议论一部公映电影的权利和能力(愚见也是见地、不懂也是审美),没有规定只有专业影评人或者电影产业中的专业人士才能对一部电影发出议论。但我们目前的状况,确实是一群本身平时不爱看电影、即便看也不是真心爱电影的人在刻意地营造着一个话题再去发出议论。他们喜欢热议一切,只要这个话题有充分的关注度,发出观点,以及“我是这样看的……”,好像立刻就会拥有一种权威感。

王源饰演苍白少年

与其说观点总是被一些话语权掌握者诸如公知、媒体人在那儿侃侃而谈,不如说这个时代的轻薄之处正是在这种事不关己、毫无专业和热爱可言的语境下发生的。包括我们的大多数观众,真有那么多人在乎一部电影的好看和具备基本的商业逻辑吗?他们更在乎的成是败,换言之,一部电影取得了不错的票房让投资人又赚了一票,这就是成功,这就是正义,远比什么专业影评人言之凿凿的艺术维度、形式探索更重要。

无论从电影艺术的进程和商业类型片的逻辑,《爵迹》都不及格,它只是一个在郭敬明原本附庸风雅的产品基础上,叠加上一层又一层的商业元素而已,这些被犹如镀金般的噱头,并没有与故事内核、电影工业发生内在逻辑关系。以往在郭敬明的小说作品和前期电影中被置入的奢侈品logo,如今被换上了一种所谓世界潮流的CG技术和魔幻场景而已,用意都是吸引你,但却无法真实触动你。

可是我们并不能放弃“不及格”存在的合理性,不够好也不能用“垃圾”一言以蔽之。郭敬明虽不是商业电影探索的先锋,但也不该是过街老鼠被人人喊打。虽然我给《爵迹》打了不及格的分数,但我不会觉得它真的在华语烂片史上可以占有太好的位置,如果按照票价和观影体验的性价比来衡量,我甚至觉得它比《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种要强一点。郭敬明楚楚可怜地说:“是不是因为我叫郭敬明,所以做什么都是错的?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们才不会骂《爵迹》?”他应该想一想“名声”这个词的意思,以及多看看世界优秀电影。“骂”除了包含一点长期形成的偏见,也是我们欣赏文艺作品时对于不及格作品的一种行为评价,跟生死无关。将质量寄托在生死上,本质上还是在寻找噱头的惯性思维。

当然,我们这里在变相为烂片吹捧抬轿、好坏不分、一味追捧无营养的小破片成风的时节,其实还有一部分人是靠“诋毁郭敬明们”来标榜自己审美趣味的,好像正是“郭敬明”的存在才正好让他们有了所谓的浓郁而热烈的文艺气质并随身携带。倒不是说以虚荣和标榜为主的伪文艺青年就多么可耻,而是这同样是一群在审美上无自信、无自知的可怜之人。只有通过对“郭敬明们”丢下一个大大的白眼,才能证明他们的电影趣味和情操,还有比这更可怜的吗?

至于说《爵迹》的“华语首部全真人CG电影”这种噱头,以及围绕技术给予郭敬明对华语电影贡献的肯定,也值得探讨。技术非常纯粹,它是谁都可以尝试的东西,不是你用了你就厉害,你得用好了才算。另外,从商业电影的完成度和饱满度来说,华语电影的名单中没有《爵迹》,一点不会为之减分,换言之,《爵迹》的出现既非进步,也不是扩宽边界,无非就是一次继续挤压自己的商业价值罢了——趁着这里尚且钱多人傻之时。

(作者/朱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立场。本文系凤凰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刘欢 PK010]

责任编辑:刘欢 PK010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