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娱乐

- 主办 -

凤凰娱乐

- 联合主办 -

伯乐营销

- 协办 -

凤凰新闻客户端

活动信息:

时间:2016.06.15

地点: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金爵厅

嘉宾:方斌 吴思远 曾茂军 张文伯

全程视频

 VIDEO

高清大图

 HD PICTURES

凤凰娱乐上影节特别论坛 聚焦电影院的未来

聚焦中国电影发展,引领产业焦点话题。作为中国娱乐智库第一交流平台的凤凰大影响此次将目光投向中国电影院线的经营、管理,邀请到了业界领袖级嘉宾(以姓名拼音排序),大地电影院线总经理方斌,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思远影业公司总裁吴思远,万达文化集团副总裁、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曾茂军,就此展开讨论,直面当下展望未来。

2016-06-15 22:31 0人参与 0条评论

/35
01

嘉宾观点

 AWARDS

吴思远:低价票伤害了电影行业

9块9一张电影票,不应该是这样的。全世界都有网上售票,电商只收手续费,电影票还是一样的价格,该50元就是50元。

曾茂军:大片就该在高档影院放

电影院在未来是不会被取代的,因为电影院天生具有社交属性。此外,VR技术现在还不太成熟,从电影角度来说,还有很大局限性。

方斌:VR肯定不会对影院带来冲击

VR肯定不会对电影院带来冲击,就像电视的诞生没有导致电影的灭亡,DVD的诞生也没有降低影院的票房。

现场实录

 LIVE RECORDING

2016年6月15日,“凤凰大影响”上海国际电影节专场在沪举行,凤凰娱乐邀请到多位业界大佬,共同探讨中国电影院线的未来。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主题:电影院未来.未来电影院

时间:2016年06月15日(下午)

地点: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金爵厅

主持人张文伯:

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这场论坛的主持人伯乐营销的张文伯。今天我们论坛的主办方是凤凰娱乐,我们听到很多论坛在聊项目,在聊内容。实际上我们知道最终所有的内容要跟我们的观众与消费者建立连接,都是要通过电影院这个场景来完成的。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电影票房高速增长交相辉映的是我们电影院的蓬勃发展。其实随着现在更多的技术不断地加入到我们观赏的行为当中来,电影院在整个电影的产业链当中,如何扮演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如何为我们的观众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今天我们也非常有幸的请到三位在影院业,在细分产业链里边非常有话语权的三位大佬跟我们讨论一下。

下面有请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思远影业的总裁吴思远先生。吴先生是国内UME电影院的老板,是中国影院旗帜性的品牌。第二位是来自万达文化的总裁,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第三位是大地院线总经理方斌先生。有请!

今天论坛的时间是一个半小时,因为时间非常有限,今天我们就不单独安排观众提问的环节了,我们在这之前凤凰网的预告里边已经收集了不少对于中国影院有兴趣朋友的意见和问题。我们今天都会在接下来这90分钟的时间里边帮助大家提问。我们就直接切入正题。刚才在休息室里边,我们看到曾总的手机壳是《魔兽》,《魔兽》这个电影票房已经十几亿了。我们就从《魔兽》先聊起吧,《魔兽》首周五天在中国就突破了10亿人民币,但是在美国,在好莱坞票房却跟中国相比要逊色不少。像这样的情况其实不多见,之前偶尔出现过。不知道各位怎么看待这个现象的,对于像这样的片子在中国受到我们电影观众、消费者的热捧,不知道三位是什么样的看法?

曾茂军:

首先非常高兴参加这个论坛,其次非常感谢全国各地很多影迷给《魔兽》捧场。其实《魔兽》反映出来的是一种电影趋势的变化,最近两年中国电影的票房和好莱坞电影票房的差距其实已经开始显现了。比如说去年年底上的《星战》在全球取得了差不多20亿美金左右的票房,但是在中国票房表现却差距很远,只有8个多亿。之前还有几部好莱坞的电影在中国的票房高于美国,《变形金刚4》、《终结者5》、《环太平洋》、《魔兽》,非常巧合的是这几部电影跟万达都有关系。《变形金刚4》是万达做的营销,这次《魔兽》中国的营销也是万达牵头做的。

我觉得背后反映出了一点,是中国的观众和美国的观众有很大的区别,北美的观众相对来讲年龄偏长,基本上平均的年龄是40多岁,所以它对电影的要求和口味是不一样的,北美的观众相对比较成熟。而中国的观众平均年龄是比较小的,比较年轻,二十岁出头。所以对于《魔兽》这样的电影来讲,四五月份中国电影市场相对低迷一些,需要有一部这样的电影。我觉得看电影是需要有仪式感的,所以这次我们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就是增强了《魔兽》这个电影的仪式感,增加了情怀的因素。我觉得有了年轻人就有未来。所以我认为中国电影未来大大超过美国是情理当中的事。最近两年北美年轻观众正在流失,2014年相比2015年北美年轻观众超过100万人。未来电影的中心一定在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有很多年轻的人在看电影。

主持人张文伯:吴先生您对《魔兽》在中国这么好的表现怎么看?

吴思远:大家好!讲起电影院,我是比较有资格发言的,因为中国搞第一家电影院的时候,全国大概有20001块银幕,大概是2001年的时候开始筹划的。至于《魔兽》,我觉得这是一个现象,我们不要把它当成一个常理。刚才曾先生说的很对,中国现在看电影的观众群的年龄越来越低,所以《魔兽》是游戏,成年人可能不喜欢看。所以比例会跟美国与中国差那么远。

我们看到中国很多电影也因为观众的年龄降低,低龄化、幼稚化。我们中国电影里边缺乏文化、艺术或者其他比较深厚的东西在里边,因为我们要为小孩子服务。其实一个正常的多元电影应该什么类型的电影都有,不是全部倾向的。所以我们做电影院也很清楚,一些蛮好的电影很可惜不卖座,成年人看电影的比例越来越少,来的都是小孩子,非常年轻的人。所以制作人为了向他们服务,就越来越低龄化,这是我感觉到中国电影的危机。《魔兽》票房好我们都很高兴,但是也看到了一些问题。

主持人张文伯:方总,我们知道大地院线在三四线城市的布局跟发力是更多的,这个片子从大地院线您的观察跟洞察是怎么样的?

方斌:大家好!我是大地院线的方斌。这个问题我自己有自己的看法,首先我们说《魔兽》并没有让中国观众,也没有让全球观众着了魔,也没有成为一头怪兽,还是正常的一部电影,只不过这个电影从出身到发展还是基于成熟的游戏IP改编的电影。基于这种基因的话,天生就是一个游戏的粉丝电影。我们也知道不是当下最流行的粉丝,而是已经过了那个年代了,一个记忆和情怀的电影。中国有句话叫“五里不同风,十里不通俗”,何况中美两国相距这么遥远,只不过我们今天说美国电影发展更先进,更发达,我们做任何事情需要跟美国做一个对比。而今天我们不要忽视的一点中国经济的发展一定在背后有文化发展的情况。我认为中国未来全球的电影文化会出现两极,一个就是美国,一个就是中国,两个标杆。在美国不成功,不代表在中国不一定成功,在中国成功的,不代表在美国就一定能成功,它会用两极的观点去看世界。

我相信这两极的变化,就像今天中美两国在国际市场的情况是一样的,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我相信这个风一定是转向到两者共存,第二,东方可能比西方更有文化的底蕴和魅力。所以《魔兽》这部电影正是衬托出文化的差异性、文化的包容性跟文化的不可预见性。反过来从大地院线来讲,今天国内市场又能看到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魔兽》,同样在一个市场上面,东北市场喜好的电影跟华南市场喜好的电影不一样,一线、二线表现好的电影,三四线表现又不太一样。这些差异性,观众的多样性带来票房结果的差异性,也带来了多样性。正是多样性才诞生了爱情片、惊悚片、武打片等等类型多样化的影片。甚至影片在创意上面都不能确定是什么样的类型,但是很受欢迎。

我们也能看到大地院线在有些影片的表现上面非常好,包括春节的时候,在节假日的时候表现都会非常好。这就是今天电影能看到一点,今天不仅仅是在一二线有观众消费群体,在三四线有消费群体,未来更下沉的市场同样有消费者的需求和潜力。同样也证明了中国电影市场一定会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而这个重要的市场就是可能未来能反映着全球电影票房重要的信号和力量。

主持人张文伯:一个简单的问题可以听到三位嘉宾不同的角度有自己的理解。其实关于《魔兽》,我注意到上映前三天的时候IMAX厅的售票没有向所有人开放,主要是在自有的平台做的。想问问曾总怎么样考虑这个问题?跟这个问题相关的,我们知道现在有越来越高比例的销售是通过在线来完成的。那么影院院线自有的在线销售平台和第三方的微影、淘票票是怎么样的博弈关系?这两个问题想请几位嘉宾来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曾茂军::非常犀利,也是非常敏感的一个话题。我们是这么考虑的,电影是有它的价值,最近两年采取贴补的票价,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贬低了电影的价值。电影应该回归到它的价值,因为任何东西都是有成本的,艺术本身也是具有价值的。

第二,我们觉得未来电影院的发展方向肯定要走特色厅,这次我们就准备做一个尝试,我们相信一些大制作的电影,一些大特效的电影,又是属于群众基础比较好的电影应该有它的基础。第三,因为万达持续做会员已经有六七年的时间了。目前我们会员的人数已经超过了6000万,我们也相信我们的会员对万达电影院的认知度,对万达电影院的黏性应该高于电商的这些平台。因为我相信很多观众走进电影院是冲着电影院的品牌去的,而不是冲着某个渠道去的。我们做了一个尝试把IMAX格式的影片,因为IMAX本身数量有限,我们想把有限的资源优先给到长期到万达的会员,让我们的会员在一些特殊电影上会有尊贵感。结果发现非常好,我们的IMAX厅一开,基本上有个别电影院秒光,十分钟左右全国各地的IMAX零点场几乎都卖完了,很快我们就开了2点半的场次,我们又开了4点半的场次,基本上也光了。第二天早场七点半就开始了。

所以通过这次尝试印证了我们过去的观点,就是观众更多冲着终端,冲着优质的电影院。所以未来电影院做好服务,就成了电影院将来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道路,在硬件方面多投入一些,在服务方面多投入一些,让观众对这个品牌有更多的黏性。说到所有的电影院和电商的关系,首先是一个合作的关系,但是这个关系要处理好,我觉得从今年开始电商很多网站开始理性一些了,去年有很多是采取特价的贴补模式。今年我们开始看到减少了,我认为贴补不是一种好的商业模式,最终会影响到观众对一个产品价值的感觉。当这种贴补退了以后也许可能就对会行业有些影响,因为最终贴补需要有人买单。去年我们发现很多上游的制片方开始在为贴补买单,最近无论是制片方还是影院都有这种共识,我们希望让电影院回归到它的价值。我觉得这次是一个尝试,尝试的结果还是比较令我们的消费者和我们的院线供应商满意的。未来我们也要持续的打造我们自有的电商平台。

主持人张文伯:吴先生您在这一块有什么影响?

吴思远:我是做电影出身的,跟其他电影院不同,我们对品质非常注重,我们没有开到几百家,几千家,我们就在非常用心的来打造每一家电影院的品质。我对我们电影院的放映质量、音响、服务非常非常重视,我们每个电影院的员工都知道老板是非常紧张,有什么新的技术我们先要用上。为什么?因为我自己拍电影出身,我们以前为了一点点小的瑕疵一次,反复弄。如果跑到电影院,墙上几十个喇叭坏了两三个都不知道,音响效果怎么出来。

所以我们在北京第一家UME开业的时候,所有导演的首映都在我们这里,他们有一个信任度。我觉得我们电影院要继续保持我们的放映质量,这个非常重要。

关于电商的问题,这是我一直在心里想讲的,电商一开始帮到电影。但是我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要再重蹈大跃进的覆辙,去年440亿,今年600亿,后年要超过美国多少亿。非常不对的,电影的发展应该根据它的规律,根据它的人口,根据它的布局来做的。大家知不知道现在发展到电影院是什么样的,同一个地区有十几家互相在斗。这种现象非常不健康,我们政府也不管,管内容管得很厉害,电影到现在没有分级。我讲了几十年了,我不知道还有几年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分级目标。

电影院应该是根据人口的布局,根据城市的发展来定的,让它有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我常常讲什么好事跑到中国人这里来都变成坏事。我讲的有点极端,以前大家炒股票,炒邮票,现在一看电影好了全部一窝蜂来搞电影院。开洗脚店老板说我要做电影院,因为政府没有限制,没有资格,做个医生都要医学院毕业,做电影的没有的,所以什么都出现了。这就是不管的后果。出现了问题来检查,来抓了。这是全世界都没有的,没有这个现象的。他们把电影当做一个股票,当做一个金融产品来炒,炒到哪一天泡沫破了。我不是危言耸听,这个现象已经出现了,因为这种不正常的竞争,所以让所有的业主,人家不同,他一看他把租金放到非常不合理的水平,因为抢的人多。以前开卡拉OK的,现在也来做电影院。

他们对电影院根本没有要求,根本不懂,有钱就行,就造成了一个恶性的竞争。我在重庆有好多电影院,有些小的地方我们竞争不过它,为什么呢?它15块钱,10块钱就买一张票,连打票机都不打的,我们规规矩矩做的,要付基金、税金,所以我常常想政府常常说我们要支持电影院,我们要发展电影院,你做了一些什么实际行动呢?电影在香港买票是免税的,既然是一个文化,在我们中国做电影院跟开洗脚店是一样的,营业税要付的,洗脚店还可以逃税,我们不能逃税。基金要抽的,所以很多人不明白,八点多都抽掉了,这些可以让利给电影院,可以让利给制片方,让电影有更好的生存环境。

所以恶性竞争的结果就是大家降低要求,我搞几个喇叭,搞几个荧幕就做电影院了,有些为了某种目的灌水,人家说不能灌水是傻瓜,股票可以炒起来。所以我在这里看到中国的电影那么好的势头,终端做得不够好,我非常的痛心。

另外就是电商,电商应该是帮到电影,但是在中国不但帮了电影的成长,而且一方面在损害电影。大家知道9块9,19块9,到最后不会这样的。在香港也有网上售票,全世界都有的。为什么?电商收了手续费,香港收7块,跟电影院一点关系都没有,电影院60就60,70就70。电商付出服务,收7块钱大家很公平。但是我们在中国不是,中国一开始是烧钱,让观众觉得电影应该是9块9,应该是19块9,电影院卖40块、50块就暴利了,造成这个印象。电影行业大家说不能低于最低票价,签了没有用,大家还是恶性竞争。所以这种现象对一个规规矩矩做电影的人来讲非常痛心。我们电影是不是只看票房的数量?我们去年440亿,今年500多一点,后年很健康的慢慢增长,让每个电影院都非常规范,电影院质量都非常高。能不能这样做到呢?没有,没有管,我们这些领导都是向上面汇报我们今年超过多少,大跃进的思维还在继续。

文化电影不能这样,我看到报道李安说中国电影太浮躁,的确太浮躁。所以我一直很忧虑什么时候我们能踏上正轨,有关部门应该要重视一下,我们这个论坛要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主持人张文伯:我们给吴先生一点掌声,非常坦率,讲了那么多,我相信导演很开心,所有中国电影院都能够像UME一样把灯泡放亮,对于创作者而言就是非常非常开心的事情。方总您讲讲。

方斌:该说的前面两位都已经说了,一个是无序,一个是无奈。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一下中国电商的发展在全球发展都是最快的,这个大势是不可逆转的,尤其在互联网+的应用下面是如何应用和规范的问题。恰恰是我们现在看到一种无序的状态下导致了很多怪象丛生。一种我们既理解又不理解的就是补贴的问题,这种补贴站在观众的角度上面开心,站在投资方角度上面叫做心急,想快速的让这个企业发展,走上资本市场快速的变现。

我觉得这是心态上存在的问题,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上也是一种心态上的问题,如何快速的补贴,拿到会员,用会员的概念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大的价值。互联网企业走向快速致富的发展道路。第二点我们看到很多制片方参与其中,一方面前期是互联网企业的补贴为了带来更多的会员,制片方的补贴就让票房产生变化,在营销手段上可能产生变化。但是我们恰恰看到中国其他行业,我记得以前我做手机的时候苏宁跟国美打的很热,他们就作出一块钱卖空调,一块钱抢手机,最后被厂家砸死了,为什么去破坏我的价格体系,为什么让我的产品以低贱的形象出去。因为我们知道不管是手机也好、空调也好,家电也好,在做市场销售的时候有很完整的价格体系。我在商场里边是什么样的价格,我在渠道里边是什么价格,我代理商上有什么价格,有很成形的价格体系。而互联网出现我要砸碎这个价格体系,在大家不遵守规矩的情况下从中如何获利。有生产厂家把价格体系保护的很完善,经销商、零售商、代理商不敢在这里边做。在我们现在这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理解从原来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我们现在还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叫乱相丛生,而且是没有规则,没有制度保护这个情况。大家都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为了讨好观众不惜牺牲其他企业、行业的利益做这样的事情。

如果说电影的生产厂家能把价格体系规划好,规划好我该是什么样的价格体系,谁破坏了就停止,我相信也就没人做这个事情了。所以我们今天还是反映到市场上面的时候,我觉得乱从自身找问题,从行业找问题。第二就要从计划经济的体系里边找问题。这个过程是需要我们行业有一个强大的自律背景。第二,需要我们政府要有相关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第三,需要我们的生产制造企业拿出勇气和意志。我们考虑到这个行业如何健康、有序、长期的发展下去,而不是追求短期的利益,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让电影市场经济能从无序、快速的走向有序。

主持人张文伯:刚才方总提到一个观点,电商低票价的策略某种程度上其实是颠复了传统的营销模式。我对这个也很有感触,因为今年春节前正好我们参与了《功夫熊猫3》这个电影的营销工作,当然这个片子是在春节前差不多十天左右的时间上映,票房很好,口碑也不错。但是到了春节的时候一下子排片就降到了5%,当时是出乎东方梦工厂发行方的预料的,因为口碑非常好。后来复盘的时候大家就发现大年初一上了几部影片其实都已经通过提前锁定排片的方式把排片拿走了。而锁定排片里边就出现了刚才各位提到的9块9,19块9的方式。

我理解三位都对低票价的促销和营销行为有一些保留的看法,我想问个问题,以后不管是万达也好,大地也好,如果电商网站一定会采取电商的低价方式,你们会不跟他们合作吗?

曾茂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无序到有序,今天中国的电影市场很快就会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票房的第一位。去年北京几家比较负责任的影院投资公司,包括我们在座的几位都达成了这个共识,我们也是友好的和电商网站进行了协商。因为任何一个行业只有规范、健康才可以长久的发展。如果有继续低价的行为我相信一定是有办法的,比如这次我们的IMAX的销售就是办法之一,不排除下一步我们把全国各地所有IMAX都不开放,我相信喜欢IMAX的人也会到万达来。有可能下一步是万达所有的特色厅,现在全国有19个4D,各地还有儿童厅,还有VIP等等这都是我们的特色厅,这都是我们的优势。

我觉得我们沉淀下来的这些会员,他们本身对我们的品牌是有偏好的,我相信我们很快就会有办法。大家想想若干年前家电零售行业也出现过一个企业,就是格力,当年和国美有过这样的竞争,后来格力毅然决定退出国美所有的零售。当年这对它来讲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很快格力建立了自己的营销团队。今天在空调行业里全国做得最好的就是格力,而且它的销售额差不多50%来自于海外市场,真正成为了这个行业的领头羊。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最好的硬件、最好的放映技术带到我们的电影院里边来,把最好的服务带来,以改善我们的体验。因为过去很多做电影院的公司没有互联网的基因,大家一开始对电商网站的建设方面不如他们做得好,但是今天技术已经越来越进步了,随着技术的进步降低了门槛。第二,有资本的力量,我们也可以有更多资本的手段跟别的电商平台做一些联合,不排除我们自己搞一个。

今天我跟吴先生在探讨,我们行业自律,我们搞一个,我们保证这个网站是合理的价格,我们的目的是要提供给观众,希望所有消费者去关注内容。因为电影一定要回归到故事,回归到内容,既然上游作出了最好的电影,从电影院来讲就要把最好的电影院效果呈现给观众。我希望把更多的钱投入到观众的服务方面去,而不是搞恶性竞争,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可以良性发展。我们不希望有的人通过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赚电影以外的钱,通过电影的手段到资本市场上套利。今年出现了个别现象,让业内的人很逗逼,我相信这样的现象对电影长期、有序的发展是不好的。假设一旦有这种趋势出现,我们都是负责任的企业,我们可以对这样的现象说“不”,也许就在今天,也许就在明天,取决于我们合作的情况。

吴思远:我是非常悲观的。因为我们经营者的素质很成问题,诚信很成问题。以前在电影院里都没有的,以前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在电影业里边都不会发生。但自从互联网兴起,资本市场的泡沫化就轻视了我们的电影院,不正常的扩张就像一个人本来很瘦,每天喂十餐,现在虚胖了,胖的不健康。但是大家都说胖了,胖了,造成了一个非常不正常的现象,电影制作不正常。现在一个明星稍微有点名气,几千万一部戏。在座的各位你们做一辈子都赚不到几千万,他们一部戏就搞定了,还要跟你分红。这是不正常的,而且是税后,还要交税。为什么这些电影刚刚起步,刚刚开始繁荣,马上暴发户的心态全部出现了。所以我看了很痛心,电商适当的收一点点手续费,但是我们中国人多,每人收两三块钱已经赚的不得了,何必要用这种很极端的手段,最好把别的网站消灭掉。但是我告诉各位他们这个钱不会白烧的,当你习惯了在某一个网买票的时候,最后习惯了不会自己买票,在别的网站如果做不了的时候,以前得到的利益都要强加在上面。这是我可以预言的。

这种不正常的事情政府应该警觉到,这个很不正常。为什么9块9,19块9能做,它的钱是从哪里来,要求电影院要卖最低票价,电影院租金每年都在涨,我们的工资每年都在涨。这个钱哪里来?所以一些小的三四线城市就偷票房,干脆不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其实我们电影有工会,有协会,搞一个网站是很简单的事情。政府应该用什么方法呢?这种不正当的竞争是要禁止的,是会造成市场混乱的,造成电影事业不能正常健康发展的。为什么都没有人提出过?所以我觉得中国电影的发展其实带来了很多问题,我们只看到泡沫,很多人现在在帮忙吹泡沫。什么时候会爆呢?我跟大家讲电影不是永远向上的,某种题材的电影到了饱和,或者观众有点厌倦的时候,电影会跌得很厉害。如果我们有非常恶性的竞争,很多电影院互相竞争,租金不断升高,到时候后果很严重的。我们在好的时候应该马上设立我们的行业制度,我们的规矩,比如说我们把电影票分成三本,A级的多少钱,B级的多少钱,C级的多少钱。在这个范围里边大家自己正常去运营。这是很好的事情,不需要用各种乱七八糟的手段。

方斌:我还是觉得前面两位都已经说得差不多了。我一直在想有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吴先生是比较悲观,我是比较乐观。乐观在于什么?第一就是因为我们行业已经关注到这些问题了,第二,我们作为企业的负责人已经从忧心忡忡到了一种大声疾呼的状态。我们这些优秀的企业推动这些事情,问题摆在桌面上怎么解决,不是针对我们自身企业,而是针对这个行业。我们说中国电影行业离不开整个中国经济的大环境跟氛围。举个例子,就像诚信制度,不是说今天电影行业靠自律、靠诚信就能解决的,是靠整个行业的金融体系,包括信用体系,还有其他更加相关的综合体系,把电影这个行业纳入到整个国民经济行业里边去,综合调控才能去解决。

而现在我们看到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是处于计划经济时代,而且我们相信中国电影市场化还不是完全开放的,影院今天已经完全市场化了,但是电影行业的其他不完全市场化。在计划经济跟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这个阶段有很多问题的解决是需要留给时间,用时间去解决的,还需要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体系架构跟政治体系架构综合的考虑。今天我们看电影、放电影,投资做电影,大家集中在电影院这个层面,感觉这都是纯市场化的东西,但是我们永远别忘了,电影的本质是“内容为王”。如果电影的内容好的话,可以卖高价;你的影院体验好的话,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体验好,到了这家影院体验不一样,他愿意得到更高的价值。但是一个电影拍的都不成功,观众都不愿意接受,我相信再低的低价观众也不会走进电影院。但是确确实实如果电影作品的质量还不错,通过一些价格的营销手段是可以解决掉所谓的经济利益的。中国整个企业在做营销的时候基本上的思维模式是以价格为导向,不是比谁的价格更高,而是比谁的价格更低。而我们看到国外市场的一个导向不是拼价格,而是拼价值。我用高科技的手段,用创新的方式能给观众带来更好的体验,因此我能获得更高的收益。这是现在企业营销的理念,跟我们现在国内电影行业甚至其他行业的营销理念完全不同。

中国电影发展的黄金时代刚刚起步,中国电影还没有进入到真正市场化、竞争产业的一种状态,竞争还是不充分的。荧幕数快速发展,从业人员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很多都是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甚至没有想过我怎么样把价值体现出来,更多拼的是价格的营销。一个影院的投资者考虑的是如何快速收回投资效益,而不是考虑长期、健康、持续的发展。投机的机会比投资的机会更强烈,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行业所有问题所在。万达上市以后大家看股票价值那么高,所有行业就都开始动了,电影行业好,赶快投资,我们做成几百家,我们到资本市场变现。通过整个心态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的现状很浮躁,逐利的心态很强烈。电影院既是文化消费的场所,也是情感体验的场所,也是内容消费的场所。在座的大家能坐下来聆听这些东西,大家回去以后不断地建言,大声的疾呼,我们一起推动,我相信中国电影市场从无序走向有序一定是可以实现的。

主持人张文伯:刚才问了比较敏感、尖锐的问题,我依然能够从中判断出来,在中国电影的内容价值还不能够在短期之内得到迅猛提升的时候,类似于票补在内我们现在看起来不健康、不成熟的一些手段依然会存在。今年的暑期档马上到了,然后就是国庆、贺岁、春节。我们不妨看看,未来这几个档期里又有大量希望高票房的影片聚集在一起的时候,票补是不是还会发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问一个轻松的问题,刚才几位都提到了如何提升影院的价值,其中有一点就是会员,不管是院线也好、影院也好,都要建立自己的会员体系。刚才曾总说到万达已经有6000万的会员,这应该是非常惊人的数据,我相信大地、UME都有黏性很高的会员。我相信很多成熟市场都已经在实行分线发行和分线放映的方式。

会员除了享受更好的观影体验价格之外,我能够体会到会员希望享受到不同的内容。我想问一下三位,你们觉得在当下这个阶段有没有可能在中国内地市场实现分院线发行,在你们自己的影院里边看到一些其他非会员看不到的片子?

方斌:因为万达的会员最多,触动的利益最大,我觉得由曾总先说。

曾茂军:方总先说吧,一会儿我们都说完了。

吴思远:我来讲!现在中国有48条院线,最低的那条院线讲出来都不相信,我没有记错的话大概几百万都没有。中国很多东西都不正常,为什么能组成院线?你去问问有关的人。现在电影的院线叫“千人一面”,“千人一面”就是说一部电影来到全中国的电影院,全国电影院演的都是一样的电影。这就造成了好的特别好,差的特别差,是非常不正常的。全世界都有院线,美国也有院线。我可以找这个院线来排,或者那个院线来排,造成所有电影是一个公平的竞争。为什么现在有一日游?就是我们现在这种非常不合理的“千人一面”,所有电影院做的一样,我肯定排最卖座的电影。现在全国有3万5千块荧幕,如果有一半来演一部电影,票房还得了。至于有些小众电影,内容不错的电影根本连生存机会都没有。

中国第一不需要那么多电影,去年批出来的电影是680几部,但电影院能上的只有200多部,剩下三四百部电影是一个资源浪费。大家不要看440亿,440亿砍掉一半,国产片也是两百多。每一部电影1000万—1500万的成本,几百部的电影造成资源浪费远远大于我们的票房,但是没有人思考这个问题。最近我们中国成立了一千多家电影公司,不得了,到处在搞电影。刚才方先生说不同意我的意见,你发现问题必须马上要改,到了某一个程度改不了。我不是倚老卖老,我看到中国发行不合理,我提出了分帐,是我提出来的,以前所有电影院都是公营的,我私人提出来应该开放给民营。否则,看到问题不提,总有个发展过程,可能二十年,可能五十年,可能一百年,时间不允许。

所以我说我们这个行业人的素质太低,我们在春节的时候签好的协定,电商所卖的票价不能低于电影院的最低票价,不要让观众造成一个错觉,9块9、19块9才是正常的。好多电影院都签名了,但是都不执行,签那个字有什么用。阿里就笑我了,你们坚持,损失大了吧,人家照样做,观众都跑到那边去了。因为这个行业里不应该做电影的人都进来了,所以搞成了大乱。加上我们该监管的不管,就看票房节节高升,非常兴奋,非常亢奋,到了一千亿又怎么样?我们出品的电影对观众有没有一个交待?我们看到一些美国好电影,看完感到震撼,感到感动,这种电影够不够?还是说我们就像吃爆米花一样?作为电影人要有一个思考,不能只看表面的东西。我觉得看到问题一定要提出来,提出来了就要想办法解决,不能说我们等以后自然会好。

所以我不同意你刚才的讲法,中国电影有很多问题,而且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现在要趁整个市场很好的时候马上拿出方法,让我们制作业、制片公司、电影发行、院线、电影院都走上正轨,以后才不会愧对我们的子孙。

主持人张文伯:本来想轻松点。

方斌:我说会员的事情,因为问题吴先生已经说完了,我觉得真正意义上的分线发行肯定要实现,只是时间的问题。但是院线是不是能做分线发行?我觉得很难。为什么?第一,一部影片来了我只对非会员放,或者我只在这个厅放,不在那个厅放,发行方、制片方就来找你了——我的排片为什么排少了,为什么要给我克扣?观众也会觉得受到歧视。我们今天的会员和非会员的区别不在于这个片子能不能看,而在于我能不能享受更多其他增值上面的服务,不在于把我基本的权利给剥夺了。

其实中国的分线发行很早就已经实现了。胶片时代的首轮跟二轮就是分线发行。我们在很久以前出现过区域发行的影片,那个时候制片方觉得我这个片子在全国上映估计不会有什么好的口碑,不会有好的排片,我先从某个区域发行吧。针对这个区域,如果做得好我再在其他地方推广,这也是一种分线发行。包括前几年,大家知道大地影院前几年在广东布局很多,港产粤语片放得特别好,我们自己也引进了一些港产粤语片,只在我们几条院线里边放。但是不管是分线发行还是非分线发行,还是区域发行,都要“内容为王”,如果一部影片本身是大制作、大体量、有很好的表现,制片方就不愿意分线发行。

一方面是中国电影快速发展,另外一方面今天中国的荧幕数跟发达国家还差得很远,尤其在人均荧幕数上考量。今天美国市场3.5亿人口,4万张荧幕,而中国,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看到,城市人口7个亿,今天才3.8万个荧幕,也就是说我们只有美国的一半。今天中国城市化率只有46%,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果达到西方国家70%城市化率的水准,未来中国将有10亿的城市人口。如果按照今天美国8800人一张荧幕计算的话,按照万人一张荧幕数,未来的中国应该有10万张荧幕数。我们离这个规模差距甚远。

我们今天作为中国的电影工作者一方面承担着企业的效应,另外一方面也承担着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任。我们需要把这些影片带给观众,如果没有影院的话,你怎么把这个传播给观众?如果我们影院数量不够,跑到很远的地方看的话也不足以。今天新农村的建设就是城市化率的过程。大家可以想一想当年我们自己在露天电影院看电影,风吹日晒占位置;等条件好一点了,我们到了大礼堂看电影,不再风吹雨打了,你能在一个室内的环境看了;再到第三步,城市电影院的快速发展,多厅影院的建设,从两个厅到现在二十几个厅;随着电影科技的进步,从胶片到了数字,从小幕进入大幕,进入巨幕时代,进入到全景声道,给我们的观众在更好的环境下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这就是电影科技进步给艺术带来相辅相成的价值。

今天中国大量的农村人口在进入城区以后,随着新农村成为城市人口以后,同样对文化有消费的潜力和需求,这些都会给电影院、电影的发展带来机会和增量。所以我们认为电影院的发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会持续,只不过他们市场的重心会从一线转移到二线,再发展到三线再逐步到县级和农村。我们今天综合地看待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的问题都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意识地推动这些问题解决,我相信中国电影从一个电影大国到一个电影强国是一定可以实现的。谢谢大家!

曾茂军:首先我的观点跟方总有点不太一样。

主持人张文伯:不一样最好,就想听挺不一样的。

曾茂军:我觉得今年中国的银幕数就会接近达到4万块,中国今天已经具备分线发行的条件了,而且我们正在做这样的尝试。但是要做分线发行有一个条件,就是上游的内容商在定位电影的时候,不一定要定位成面向全国所有银幕来上的电影。第二,你要非常精准地知道,你的电影是给谁服务的,如果说我有一个庞大的会员库,我从我的会员里挑的出来满足这部电影的观众就可以做。

比如说去年中国电影一共680多部,走进电影院的数量350多部,含进口影片,国产片接近300部。其中过亿影片只有81部,国产影片是47部。国产影片里边只有不到7%的电影票房是过亿的,大量电影的票房只有几百万。两极分化极其严重。

今天中国的观众越来越成熟,成熟的标志就是不同类型的电影都会有不同的电影观众。所以到了这个阶段,如果一开始定位电影在全国局部的院线或者区域上映的话,也许在前期电影制作的时候就可以控制投资。第二,后期发行的费用,我可以控制到一个相对比较精准的数字。去年我们就做过一个尝试,有一家公司来找我们做电影营销,《昆虫总动员》是个无声的电影,我们看了这个电影觉得品质非常好。当时的暑期档,如果想获得很好的票房要投入很多的营销费用。我们就给他们做了一个提议,你把这个电影给我们做整合营销活动,我不收一分钱,后期如果做得不好等于白做,我给你做的所有广告都是免费的,风险共担。最终的结果是效果比较好的。

我觉得未来小成本制作的电影一开始就应该把定位成分线发行的电影,这样和某些院线去做深度的合作,因为不同的院线是不一样的,会员、观影属性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的观众里边能够找出一定数量的人满足观影的属性,可能我在三千万、四千万的票房就可以做得到。也许我在某个电影院里边,就可以做一个长期的放映,这对于不同的电影院培养个性化也是有好处的。

最近我们跟中国电影资料馆正在探讨,过去中国有很多优秀的艺术电影放映的空间很少,作为电影的放映商来讲,我们要支持这样的艺术电影。所以我们正在探讨下一步,在全国找一些文化底蕴比较好的、人口基数比较大的城市,优先选择一二线城市专门做艺术厅,做艺术的院线,培养一批优秀的艺术导演,让他们的电影也有机会走进电影院。这样,才可以做到既有社会经济效应,也有社会价值,这对中国电影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对培养中国电影观众多元化也有好处,才能造就中国电影的繁荣。如果所有人都定位拍大片,投资很大,特别容易同质化。美国现在有很多系列影片票房都是走下坡路的,所以现在美国人也开始转变。我们前两年学美国,准备做系列影片的时候发现美国的系列影片已经不行了。所以我们需要自己的力量。

从会员来讲,为什么今天讨论电商,结果是很多东西不重要?就是不同的电影院,不同的院线要培养自己的会员体系,要掌握所有消费的属性。这两年万达开始进入了上游的内容产业,很多人很奇怪,为什么万达这两年电影发展非常快?我觉得很主要的原因,就是万达过去有了十几年在电影院沉淀的经验。我们了解不同电影的观众是怎样的,这些观众他们有什么样的消费属性。我们每年都会做会员的DNA分析,我们知道哪种类型的电影在什么样的观众中受欢迎。所以,我们在拍电影的时候,可以去选择不同的观众。

我认为过去大家都太神化票补了,很多公司简单的把营销看成票补。《火锅英雄》的时候,有电商找到我做票补,我说我一分钱都不做,我们有档期,没有必要做票补。我希望所有电影人要回归到故事,回归到内容,所有做电影院的人要回归到电影院的品质,要把电影院的放映品质弄好,要让每个观众看每场电影出来都对得起票钱。我相信很多观众是愿意为这点钱买单的。我们即使做了票补,即使票价从30块钱降到了10块钱,其实每一张票对每个观众来讲绝对数在降低,但是对这个行业来讲由于我们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去年中国电影观众的是12亿人次,如果每人降10块钱就变成120亿。

去年中国的票房440亿,今年做得好了,就算到600亿,对一个行业来讲,600亿是非常小的数。中国500强的公司任何一家公司的销售额都是上百亿,都是三五百亿美金才有可能进入500强。所以对一个行业来讲只有几百亿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我们要让它良性的发展,因为电影本身的属性关注度非常高,除了娱乐性以外,还应该带给观众其他方面的价值。所以我想到了今天我们应该做分线放映,对于我们电影的放映商和内容制造商来讲,要关注品质、关注内容,无论是制作还是放映,让所有的观众能够看到好的电影、好内容的电影、好品质的电影。

我非常赞成刚才吴先生讲的,我们要求我们全国各地所有的电影院都做了亮度认证,如果达不到亮度就进行处理。我们是全国第一个做中央网络控制系统的,我们的系统会控制到每个灯,如果超时后电影院的人还没有更换,后台就会报警,我们马上就会处理。我们认为这样成本的投入对观众来讲是值得的,因为这样观众才可以看到好的电影。所以我对中国电影的未来还是有信心的,但是我们今年必须要治理,如果别人不给我们机会,我们自己要给自己机会,是可以让这个行业做得更好的。

主持人张文伯:就像刚才吴先生说的,这事只要想解决就能解决。刚才曾总发言也回答了我下一个问题,本来我想问一下《百鸟朝凤》的问题,将来院线不管通过政策还是通过会员服务,其实是可以帮助一些优秀的文艺片、艺术片获得它应该应有的空间,不需要像方励先生这么大年纪还直播跪求排片。

今天主办方精心准备了两个问题,非常想听一下三位嘉宾的分享。下面一个问题是关于技术的,今年最流行、时髦的词叫VR,未来普遍认为VR技术2020年大范围投入到大众娱乐里边去。传统的影院是否会被新的娱乐方式所取代,如何看待这种新技术的冲击?三位能不能谈谈你们各自的看法。

方斌:VR肯定不会对电影院带来冲击,就像我们说电视的诞生没有导致电影的灭亡,DVD的诞生也没有降低影院的票房。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到电影院看电影?不仅仅是看电影的表演、电影的内容还有情感交流的场所。我们今天从观众上面就能看出来,我们今天是情侣走进电影院最多,第二是家庭走进电影院最多,第三就是同学、朋友走进电影院。VR是一个沉浸在自己虚拟世界里边的体验,这种体验跟我们的情感交流没办法发生互动,是自己独享的,跟我们群体性情感交流体验是不一样的。

第二,我们VR技术的制约性,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解决,让我们一个人能看一个半小时以上。

第三是内容方面的制约,今天能像我们现在投资影片制作很多成本都收不回来,如果投资VR电影,那种高成本的情况下如何收回不太清楚。我觉得VR更多的是在于一种游戏、娱乐,包括还有直播、旅行偏游戏类的,偏购物,偏体验型的,跟电影还是不太一样的。

吴思远:其实电影真正重要的还是内容,现在很多人都本末倒置,我们以前看电影是看黑白片,看到一部很好的电影会记住一生,对白、情节几十年还记住。内容才重要,形式不过是帮助内容更好的发挥。自从美国电视很发达之后电影界的人就千方百计利用科技在电影院里边更好看,多声道、大银幕等等,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内容。

我补充一下分线有什么好处。我们现在有个错觉是进口片就是美国片,因为是美国人强迫中国人签的,这个过程大家都不知道,原来是20部,现在是34部。其实让一个民族强大,有自信应该是让我们的年轻人多元,知道这个世界上电影不只是有美国电影,还有很多优秀的欧洲电影、亚洲电影。但是现在电影院没有这个空间,就是刚才说的没有分线,一部片子来了,10个厅8个厅都演一部戏。如果分线有些小制作,因为不可能每部电影要几亿,中国很多喜欢电影的年轻人只能筹到几百万,只能筹到几千万,用不了大明星,但是内容很有创意。

另外我在十几年前就提出,我能不能搞艺术电影院,全世界都有,我在几个大城市做一个小厅,专门放欧洲的电影。但是必须要让政府允许我能进口电影,我跟一些欧洲的文化参赞都讲,我们来推荐,钱我们可以分帐。但是政府说不可能的事情,进口片还是控制在中影手上。所以很多事情不是说电影院不想做,而是这个体制。我们要真正的发展中国电影,一定要电影多元化,大片、中小片都可以有生存的空间,美国片、欧洲片、亚洲片都能够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才是我们的理想。而不是说现在增长多少亿了,一部片子做了几十亿,非常高兴。这是不健康的现象。

曾茂军:我觉得VR是一种新的技术,电影的发展是三个驱动因素:内容驱动、技术驱动、会员的驱动。技术是其中一块,当然应该有可能会成为它的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电影院都不可能被取代,因为电影院本身的社交属性。

另外一方面,VR技术还不太成熟。今年会有一部分VR的游戏产生,会有一部分VR的互动体验内容产生,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一部分比较适合高精尖的教学方面。比如说我们做航空发动机的裁剪,如果我做VR的教学片,让你用手去触摸某个零件就可以完成装配,成本是最低的。包括医疗方面的解剖学,如果用VR去实现,每个过程就可以轻松的体会到,而不至于付出很大的代价。第三个是直播,今天我们的论坛,如果有VR的摄像头放在前面,外面的观众就可以看到每个人的表现。

当然对电影来讲,在很长时间里边VR都会面临很大的挑战,除了技术的挑战以外,现在对故事的设计也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现在目前的做法导演只需要考虑现场某些条件就可以了,如果是VR会考虑所有场景里边每个人的表现,会增量大量的难度和成本。

但是VR本身在目前这个阶段,做一些电影的营销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比如今年我们就做过两次的尝试,第一次是给影片《奇幻森林》,我们和迪斯尼策划了一个活动,在全国40家万达影院的大堂里边搭建了专门的VR体验区,把电影里边其中一个场景做成了VR片断,让观众能够体验到电影本身带来的真实感。《魔兽》我们也在全国做了一些。由于这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让观众可以沉浸在里边。这样的营销传播性非常高,后期传播也非常好。相当一段时间里边VR可以协助我们做电影的推广,但是要做电影的成片很难。

从目前科技的发展来讲,一个人如果看VR的电影持续20分钟,就很容易出问题,半个小时以上人会崩溃,因为它会改变我们看东西的习惯。过去我们的眼睛需要看到教室的某个角的时候视野是很远的,现在到了VR,我们的眼睛只有几个厘米,虽然看到的效果是这个感觉,但是对我们眼球来讲有很大的变化。人的生理调节能力,经过了几万年的进化才进化到今天。我们今年也做了一些VR的体验,做了一些尝试。我们现在在通州的万达影城是收费的,价格比现在一张电影票还贵,目前的体验很好,但是它对内容的要求很高,我们必须要持续的,不断地更新内容,开发这个内容。

所以我觉得未来中国应该有一批好的制作公司专注于VR内容的制造,体验比较好的,将来会有机会。避免一旦发现新的技术,国内所有投资者管它做什么设计的都做VR,不管做什么内容都说拍VR的电影。也许很快泡沫就会破灭,有很多的投资者搞一个VR的概念就可以理财,就可以融到一大批资,对社会来讲资源是一个莫大的浪费。

主持人张文伯:最后一个问题,也跟刚才讲在影院里边VR体验区有关系,我们看到目前的现象,和北美电影市场相比,国内的影院营收目前主要集中在票房回收上,像爆米花、饮料卖品的收入目前的比例还是比较低。从经营者角度来看,这个现象是不是会随着更年轻消费者的崛起,比例越来越大有所改变,影院作为消费场景、社交场景有没有可能形成一些新的消费习惯?

吴思远:电影在中国主要是靠票房收入,其实很多片子收入远远超过电影的票房,因为它的成本低。大家知道美国一部电影本土假如是1的话,海外是1.5,海外市场很重要。另外其他的网络收入、有线、产品,但是我们中国还没有开发出来,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跟我们的生活水平有关。好些电影院也卖玩具,当然我们卖的都是正版的,我们绝对不卖盗版的。很多外国公司说我们这个东西一出来,你们马上盗版。只有家庭富裕了就愿意买给小孩,如果生活很紧张当然不可能买。这在中国来讲是一个还没有开发的行业。我在这里呼吁大家不要一窝蜂说我们要拍电影,搞电影院,其实电影的后期产品是一个没有开发的市场,但是必须建立在一个没有盗版出现的基础上,否则没有人开发的。

第二,电影院没有爆米花、汽水的话,所有电影院要关门了。我讲老实话,因为一张电影票分到的很有限,40%左右,去掉租金、员工工资、电费等等,盈利很有限。所以就靠爆米花、汽水。其实我们还可以再开发多一些,怎么样利用电影院人流的集中开发商机。我觉得这是一个正常的途径,慢慢的会解决这个问题,这些电商不要一天到晚在票价上面搞。人流集中的地方怎么样开发观众,跟产品的互动是很好的范围,电影院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

方斌:这里边关注的是非票业务,我们电影院经营的时候,以前更多考虑的是票房的收益,对非票的业务仅仅集中在卖品、广告上面。我们对于大多数的影院来讲,在卖品的经营上面还没有做得很好,当然就考虑不到其他方面。国内有些好的影院已经开始注重卖品跟广告之后,其他业态的发展,比如说后产品,比如说体验式的消费。

今天我们看到的一点,第一我们说在场景的营销上面、体验式的消费上面需要观众习惯的改变。就像今天看到美国电影市场,我们看到美国电影院在非票业务上的销售是超过票房收入的,而我们今天影院的经营收入的90%,甚至85%以上都是靠票房业务所带来的。这里边除了观众的消费理念之外,还有经营者经营的意识跟影院的设计,以及营销阶段的投入。美国观众可以捧着大的披萨盘子进电影院,这在中国很难想象,我们今天在外面吃完进去,最后买瓶水,买桶爆米花。同时我们看到体验式场景消费的时候,美国看一部电影看完了以后里边有很多场景可以拍个照,把我置身到这个场景里边去,甚至我有大量的后产品卖。

而中国这个市场,第一是盗版,第二我们本身对电影后产品的营销上面做得不够。所以导致我们今天消费者培养上面需要假以时日。但是我们相信连续几届论坛的话题都关注到非票业务,包括关注到后产品这个话题,包括我们现在看到国内一些公司也做了这方面的开发、推广、销售。国内很多影院开始有意识的尝试这方面的销售。我觉得这是未来可以挖掘的金矿,可以给电影院带来很好的收益补充,也同时能给影片,不仅仅靠电影院票房带来成本的回收,靠其他的收益不光带来推广,也更带来投资收益的渠道。

曾茂军:非票房收入一定是所有电影院的未来,美国电影院大银幕的收入大概占比30%左右,除了大银幕以外还有很多版权的收益,包括衍生品的收益,像《星球大战》这部电影票房加上所有衍生品的收益是几百亿美金,是非常吓人的收益。今天国内的现状是电影院里边平均非票房的收入,包括广告,全国的平均水平是在15%到20%非票房的收益。万达稍微高一点,我们大概可以做30%左右非票房的收入。

最近两年,电商对所有电影院来讲冲击最大的其实是卖品的收益,因为更多的人到电影院停留的时间少了,买了7点的票6点55才去电影院,去了以后没有时间买卖品了,冲击非常大。同时我们也看到另外一种机会,就是衍生品的机会。还是拿这次的《魔兽》举例,《魔兽》在正式上映前我们的衍生品销售就过亿了。我相信最终应该会做到1.5亿2亿之间。但是带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包括刚才吴先生说的这个问题,如果政府不能拿出一些力度来保护知识产权,《魔兽》上映到昨天的时候全国盗版的链接是5842个,甚至有个别的在上映的第一天就开始了。

我想这对所有的内容制造商来讲都是一个非常大的伤害,将来大家觉得回收渠道少了不愿意做,第二就有网上对衍生品的保护,《魔兽》的手机壳就不敢推出来,两周之内销售完了不敢再生产了,因为盗版已经出来了,因为正版是有版权费的,尤其是好莱坞的很多电影每一个衍生品的版权费是很贵的,有些是买断的,有些是分帐的。我们要会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这样才会有人投入创意。

像《变形金刚》系列的产品,变形金刚的版权是在孩之宝的,通过这样的玩具每年全球有几十亿美金的收入来自于它。为什么美国人创新可以做得很好?是因为美国人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为什么中国人不行?很多人觉得我们买了一个便宜的东西是我占便宜了,其实从长远来讲对国家是有伤害的,突然发现我们国家的创新能力很差,十年前、二十年前中国的制造业是靠低成本的优势,今天突然发现,一夜之间世界500强的很多公司都把制造转移到了其他的第三世界国家,我们只有比较少的华为这样的企业坚持做创新,因为它做的产品科技含量太高了,别人盗版不了。如果华为是做这样创新产业的,如果华为是一个设计公司早都关门了,就不会有今天。

我们为了要尊重创新产业,我们今天讨论了很多话题,归根到底就是行业要规范,人要自律,贪便宜的东西未必对我们都是好的。从长远来讲当这个行业不挣钱的时候,没有人看电影了,我们的观众就看不到好的电影,我们希望电影票价是相对稳定的,不是持续下跌的。美国票房之所以比我们高,是因为票价比我们高,北美观影人次是12亿,中国去年已经超过北美了,但是北美平均票价是8.5美金左右,卖品单价可以做到4块2毛6,我们国内全国平均数是4块人民币,是它的1/6。很重要的因素有盗版的因素,我们很多人楼上看到有一个电影院,楼下卖卖品的就可以以很便宜的价格把卖品盗版了。

我相信随着未来生活水平的提升,很多观众不大愿意买盗版的东西,观念改变了,这个行业衍生品的春天就会到来,我觉得今年可能就是元年,《魔兽》有可能成为中国衍生品新的开始。谢谢!

主持人张文伯:

现在在现场的观众人数比刚开始的时候还要多,这是对咱们三位嘉宾最大的肯定。今天很多干货。我突然想到前两天李安导演的发言刷屏,他当时讲过一段话,他说“电影的故事是假象,电影是导演个人与观众的沟通,你的心怎么给观众,观众看到故事后如何从自己出发,自己的想象,通过故事的假象与观众在黑暗中做默默的沟通,这才是导演要做的事”。他说在黑暗中做默默的沟通,我相信李安讲的就是一定要到电影院里边才能够是最好享受内容的场景,因为看电影是很强的仪式感。随着今天跟三位嘉宾的沟通,我们相信未来的电影院一定会通过技术的发展,通过服务的提高,会成为越来越好看的电影观影体验的场景。

今天我们的论坛就到这里,非常感谢三位嘉宾,感谢今天的观众。

嘉宾介绍

 GUEST INT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