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一骢老师曾经在一次论坛上说我是“网络剧集的活历史”,因为从2011年始,刚好亲历见证了网络剧集从1.0时代到3.0时代的变迁,而这段变迁可以称之为“剧变”。

在那个网剧盈利模式很模糊甚至尴尬的年代,网剧甚至还不能称之为“剧”,很多更像是TVC,长度无法承载剧的结构,体量更多是为广告客户服务的小段子或小病毒,并不能真正为内容服务。

但是伴随着移动端的增长,火热的互联网也涨潮了,生来便TO C的即时互动分享是互联网天然的魅力。于是,2012年底,在那个低成本逼出高创意的时代,我们怀着对“网感”的偏爱与“剧结构”的执拗,在百度百科发明了一个新词儿“Mini剧”,推出了一部被称为“闪耀古今的Mini神剧”——《万万没想到》。

怀柔剧组驴肉火烧的手感依然温热,涿州跳着脚嗑着瓜子保持嘴巴说话流利的时光仿如昨日,惟一不变的是《万万没想到》里每一张面庞都那么亲切。

那时对大家称呼我们的“互联网第一神剧”或者“周指活”我只会开心地微笑一下,但是有一个PGC团队的负责人跟我说的一句话我是真正听进去了,他说“梅姐,感谢万万的出现,它提震了我们对网剧行业的信心”。

于是,我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网剧的行列。可喜的是慈文和唐人这样的优质传统制作公司也入场了,分别推出了《暗黑者》与《无心法师》,以及后来出现我很喜欢的《太子妃升职记》,到网剧也出现了大手笔的《盗墓笔记》……

其实任何一个行业,一定是正规军入场后,才会形成真正良性的竞争与生态。所以我们看到网络剧集终于可以和电视剧集平分天下,并且后来者居上的趋势十分明显。

2017优质作品大爆发,我们的原创网络剧集《白夜追凶》更是首部“出海”netflix的网络剧集,意味着中国网剧的质量获得国际主流平台的认可,中国网络剧集已经开始进入精品比拼的时代。其实影视没有秘藉,只有规律。无论中今中外,也无关台网,艺术规律是相通的,故事与制作上下功夫,才能走得更远。

我常说“TO B的生意都是有天花板的,TO C的生意才是有无限想象力的”。我也由衷觉得影视剧应该感谢这几家视频平台,是它们用亏损的方式哺育了这个市场,终于迎来了内容变现的TO C付费时代。而TO C也会倒逼市场尊重规律用匠心去生产出好的值得用户付费的优质内容。当付费规模的拐点到来,会员付费+单部剧集点播收入,可以撑起一部优质剧集的投入时,才是视频平台与制作公司彼此解套的春天。

但是面对过热的资本市场,我仍然要说,影视是个手艺活儿,需要匠人初心,需要耐心,它可以系列化,却不可以简单批量化。资本的钱可以热,但心急不得。影视剧生产毕竟是人为的,它不是生产罐头。

而所谓“初心”越过层层过度包装,也无非就是“匠心”二字。虽说谈“匠心”总怕有点染俗,但惊世骇“俗”的俗,也是同一个字,“俗”才是江湖。“俗”是一个人人可参与的话题,但想超越,俗出套路,却比单纯一个“雅”,要操出更多的心。

做剧就是一个通过“俗”来让他人站你队,收割观众心的过程。“俗”是用人话总结他人心理,但同时也能讲出他人慕名已久、却无法抵达的生活。

但归根到底,能跟消费者交心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作品。影视虽为商业生意,但也是对人类生活的一种感性的表达。而这门生意,它本身就是生活的意义。

惟愿新的一年:新人主创的机会多点儿;演员片酬低点儿;表演水平高点儿;IP依赖少点儿;原创思维强点儿;花美男可以多点儿,硬汉也可以来一打;没有诚意的烂片少点儿,精雕细琢的好作品多点儿。我们的同仁们可以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

让我们期待2018下一个行业爆款:有时候,行业的蜕变是需要爆款来催化解决的,一部不行就两部,三部……。它们连接过去,也连接未来。

:

From
To
最多可写1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