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左派”黄秋生:毛泽东不完美 但文革不全是他的错

2013年04月16日 21:41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刘丹青

黄秋生(资料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核心提示:黄秋生一直是香港电影圈一个特殊的存在,不论形象还是性格。他是香港长大的混血儿,从小的偶像却是毛泽东;他显得霸气个性十足,却坦诚自己“最随波逐流”;他对电影几乎来者不拒,却大声批评别人的“烂片”;他认真学过戏剧理论,却鲜有代表作品;他对社会怪相大声嘲讽,却很能接受社会和圈子的规矩。

黄秋生老了,脸上肌肉下垂,显出严肃、刻薄的样子。为电影《叶问:终极一战》中叶问一角,他瘦了28磅。瘦让他更显出老态。

为叶问,黄秋生还学习咏春,拜过师傅,比划起招式。这个烂片起家的影帝,终于在51岁在“大片”中得到了一个像样的主角:他不持刀,不变态,不奸杀女人。

《叶问:终极一战》的监制冼国林说,黄秋生身上有叶问的气质。影片中,晚年叶问亲手书写了一副对联,“立身树为模,本固任由枝叶动;处世钱作样,内方还需外边圆”,作为自己一生的写照。

而《叶问:终极一战》上映两周,反响平平,观众把三个版本比照,“黄秋生的咏春打得完全没有梁朝伟有气场,拳头也不如甄子丹硬”。

黄秋生不解地皱起眉头,“为什么说不好?谁说不好?哪里不好?”

他用一种近于耍赖的态度,抗拒着有关叶问的一切批评。这个“烂片之王”,面对叶问,第一次显示出洁癖。

4月的香港,气温已过25度,而黄秋生穿着黑色羽绒马甲,人群中非常突兀。他身上也是这样充满矛盾。他总是在反抗,和自己,也和周围的环境。

不合时宜的影帝

黄秋生说,自己只赶上了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尾巴,而那个年代的繁荣他并未分享到。

整个80年代里,香港电影上承新浪潮,下启无厘头,题材众多,富有娱乐性。《旺角卡门》让人们认识了王家卫《警察故事》成就了成龙;《鬼打鬼》让洪金宝开创灵幻片的潮流;新艺城、嘉禾、德宝三家电影公司平分秋色,缔造了一个香港电影的巅峰时期。

那时的黄秋生还只是一个刚刚出道的小演员。1985年,电影《花街时代》里,23岁的黄秋生本色出演一个中英混血、时常被骂为“杂种”的轻佻少年Jimmy。

起亚视训练班毕业后签下的第一个电影合约,黄秋生至今记忆犹新。合约上他的名头是“特约演员”,在香港,“特约演员”意味着跑龙套,跑一天4000港币。

“我看着‘特约’两个字心里面很难受,想想4000块,拿了吧”。黄秋生说当时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会有一天成为影帝。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产口味的电影慢慢流行,各种类型片无所不有。而那时同期出来的刘德华已经是TVB力捧的偶像,《旺角卡门》让他拿到了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角色多为有情有义、英气未泯的人物。相比同时期,黄秋生出演的片子则是《神行太保》《发达秘笈》《绝桥智多星》之类,角色多为配角或客串。

1993年,和自己同龄的青年导演邱礼涛找到黄秋生,希望他出演《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里变态杀手一角。影片充斥着血腥、暴力,气氛凶险。可当黄秋生戴上黑框眼镜,不带表情的包起人肉叉烧包时,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部被他视为“烂片”的电影,竟为他拿下人生中第一个香港金像奖影帝。

而黄秋生提起叉烧包却非常抵触,为那个活色生香的变态羞愧不已,“神经病!”时隔20年,他大口骂道。他仍然没法接受这个成功。

在那个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黄秋生只留下了艳情电影、三级片,数十个配角和一部《人肉叉烧包》,“我对那个时代不满意”,黄秋生说。

[责任编辑:李琳] 标签:黄秋生 左派 毛泽东选集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