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论导向

第076期

凤 凰 娱 乐 出 品

青春电影的荷尔蒙维持不了多久

作者/临北

  自4月24日上映以来,由苏有朋执导的电影处女作《左耳》口碑票房一路走高。在《速度与激情7》的迅猛势头下,票房仍两天破亿,年轻人言必提《左耳》,口碑票房双丰收。这几年,从《那些年》开始,青春电影总能在市场中取得不错战绩,青春电影会成为票房常胜将军,还是只是一阵短暂热潮而已?

  本文作者临北认为,当这波热潮随着市场的审美疲劳而慢慢散去,青春片最终成为被祭奠的那一堆,人们的观影习惯依旧没变,还是在刷完好莱坞大片的间隙,溜个缝看看国产影片,这种发展模式,对于国产电影来说,才是致命的。

>>>点击图片进入:《左耳》为什么这么火?

  当你开始怀念青春的时候,青春早就不在了,而正在青春的人,根本不在乎青春。就像当下的青春片,从《那些年》到《致青春》,从《匆匆那年》到《左耳》,诸如此类的青春片卖的无一不是片中人如何变着花样的不在乎青春,纵览这些片子,抽烟、喝酒、打架、打炮,似乎这些就是青春的标配。

  电影是拍给有需要的人看的,你越是缺少什么便越渴望看到什么,现实与影像之间的落差是恒定的。讨厌青春片的人,大都做过或看破了那些事,你年轻时看到一个痞痞的男生打篮球很帅,可能就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他,但现在的你不再年轻了,再看到那样的身影,你第一反应可能是“他是渣男”,而喜欢这些片子的人,大多数都还没做过或者没做够这些事,对于她们来说,那个形象,就是青春里最美好的人,这种心态和年纪无关,只是因为没长大。

  但又不得不佩服这些青春片,他们利用你熟悉的场景,比如全国都长的差不多的校园和教室;你熟悉的人物设定,成绩好的乖乖女、体育好的痞痞男、沉默老实的眼镜男等等,糅出一场你似有耳闻却无缘亲历的故事,恰好弥补了青春的遗憾,燃烧了当年未曾释放过的荷尔蒙。恍惚中,那个校花就是当年的你,男生都为你打架,女生都因你生妒,几番鸡汤情话一饮而尽之后,醉醉的你也变得特别多愁善感惹人怜爱。

  当然,我个人不愿意去评价这些青春片的好坏,一方面是因为这种题材不在我的观影范围内,就算看,大都也是下线半年后在各种电影频道断断续续的看两眼,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家评判标准不一样,有人认为片子大卖就是成功,有人认为电影要到心中金线才算成功,这孰优孰劣,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天平,我只是感慨一下,青春片里演的还不够嘛。在很多人所经历过的青春里,青春并没有那么的恣意妄行,更多时候是等级分明所带来的压抑感,每个人都活的很苦,在当时认为无休止的痛苦中,一点点友情一点点情愫,难能可贵,于是就奠基了后来对于青春美好的认知全部。

  从这波青春片热潮回过头去看,近些年来,中国电影的潮流呈现这样一种规律,先是有一部新的类型片获得极大关注,紧接着大量同类型影片项目立刻上马制作,在次年呈井喷状态,业界担忧舆论质疑,而后便逐渐散热,最后消失在历史中。比如早期的古装大片时代,从《英雄》到《夜宴》在到《王的盛宴》,人们已无法理解古装大片究竟要表达什么了。再比如近年来的小妞电影,从《非常完美》到《失恋三十三天》再到后来的各种跟风之作,女性市场也被压榨的审美疲劳。

  就像中国的农作物,今年热销什么,来年必定都种什么,最后产品滞销,十分要命,但对于电影而言,这虽不致命,却很短命,消费和健忘共生而来,当你指责观众健忘的时候,其实已经是被电影市场过度消费伤害了。当这波热潮随着市场的审美疲劳而慢慢散去,青春片最终成为被祭奠的那一堆,人们的观影习惯依旧没变,还是在刷完好莱坞大片的间隙,溜个缝看看国产影片,这种发展模式,对于国产电影来说,才是致命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立场。本文系凤凰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栏目介绍

从娱乐圈大小事,剖析个中价值观——凤凰娱乐《娱论导向》
投稿邮箱:yuletougao@ifeng.com

制作团队

责编:钟宇飞

监制:刘帆 李厦

出品:凤凰网娱乐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