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期

王菲和那英的二十年,流行音乐的二十年


来源:凤凰网娱乐

人参与 评论

王菲那英

1

慢慢发现,我们的时间感,是用很多娱乐事件标记出来的。

我的领导跟我说:“学校欢送我们插队的时候,广播里一直在循环播《九九艳阳天》”,我的同学跟我说:“我一毕业就结婚了,结婚那天,《综艺大观》播最后一期”,我的九零后小朋友为了让我对她的年纪有个鲜明的认识,跟我这样说:“《泰坦尼克号》上映那年,我刚上小学”,我的八零后朋友这样讲述他的爱情经历:“我们在一起的时候,青春美少女组合才刚刚成立”,我的网友这样回顾他的生平:“我工作那年,《乡村爱情故事》播了第三部。”

而最近的一条娱乐新闻,又在提醒我们,时间过去二十年了:那英和王菲将要在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合体,演唱一首《岁月》,以此向她们20年前在春晚合唱《相约98》做个致敬。

忽然二十年就过去。二十年,不是个小数字,人一生,统共没有几个二十年。

在那英和王菲合唱《相约98》之前的1997年,发生了那么多的事。那一年的2月19日,邓小平去世,然后,是克隆羊诞生,香港回归,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开播,戴安娜王妃死于车祸,各省的电视台陆续上星。

有悲有喜。

然后,就在1998年1月27日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王菲和那英出现,合唱了《相约98》,这首歌有点让人意外,因为,出现在“春晚”上的歌,从来都是欢快高昂的,而这首歌,却是幽幽的、低回的、细腻的,是一首夜色里的歌。

那时候的那英和王菲,其实都在兴头上。王菲刚刚出了同名专辑,就是那张收录了《你快乐所以我快乐》《闷》和《怀念》的专辑,即将推出《唱游》,而那英刚刚签约了EMI百代唱片,即将推出她的音乐生涯里的突破性作品《征服》。

那时候的他们,的确都在兴头上,从她们的职业生涯里,丝毫看不出时代埋伏着怎样的动荡。

2

王菲生于1969年,出生地是北京,后来随父母移居香港。她从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年艺术团出发,从翻唱邓丽君歌曲的盒式录音带出发,最终成为华语流行乐的一代巨星。

王菲能成功,是因为她是一个超越了时代的人,她在鸿蒙初开土里土气的九十年代,“把自己的凝视紧紧保持在时代之上”,从邓丽君、Tori Amos、Cocteau Twins、The Cranberries、Bjork和Sophie Zelmani以及国产摇滚里汲取营养,她在北京和香港之间穿行,得以跳脱香港看香港,以及远离北京地审视北京,锤炼出一种不合时宜的清新、迷离、诡异、慵懒……甚至颓废,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这有赖于她对流行文化的敏锐。始终有人诟病她的流行文化巨星身份,认为她只是一个撷取能力很强的女歌手,而没有独立的音乐能力,事实上,此前的港台女歌手,都得依靠一个男性的皮革马利翁,不论陈淑桦、梅艳芳、林忆莲,概莫能外,但王菲的聪颖和格格不入,却可以让她跳脱出去,在两地的立场互相观察,她参与了“王菲”的创造,始终掌握“王菲”的掌控权,这就是才华,也是一种独立的音乐能力,这在从前不大有,此后也没再发生。

她的音乐、造型、性格、表情动作、生活方式、慈善行为、花边新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她成为舞台、MV、电影、电视、书籍、传言以及一切周边产品消费的中心,绕也绕不过去。

3

那边厢,那英也在东北,悄悄打磨着她的技艺。

那英生于1967年,比王菲大两岁,少年时代曾是辽宁少年广播合唱团成员,并在1983年考入歌舞团,开始职业歌手生涯,一直唱到1988年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那次比赛中,她被谷建芬发现,成了谷建芬的学生。

那英和王菲一样,都在1980年代中期进入流行乐坛,王菲翻唱邓丽君,而那英翻唱苏芮,甚至一度取艺名苏丙,在盒带封面上,她也模仿苏芮的装扮,穿着黑色衣服,戴着黑色墨镜。

但那英比苏芮走得更远。

八十年代的华语流行乐,生机勃勃,却泥沙俱下,歌手不停地出唱片,但却都是以翻唱为主,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策划、原创、包装。形象飘忽不定,作品缺少打磨,录音效果时好时坏。

那英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成熟了起来,尽管,她的嗓音,并不是那时候的主流声音。那个时候,整个流行乐坛对声音美学的要求,是以高亢明亮为主,最主流、最受欢迎、最能得到官方认可的,是韦唯、毛阿敏、刘欢、李娜的声音,他们天赋极佳,受过良好的声乐训练,可以驾驭大场面,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声音特质里,有一种“面向公共空间的”的成分,正大仙容,宝光璀璨。

那英的声音,相对比较细腻和低调,和当时的主流声音美学,并不吻合,但她凭着自己的努力,逐渐跻身一线歌手行列。那时候,歌手的咖位,不是由销量和排行榜决定的,而是由一个很特别的因素决定的:歌手演唱在央视播出的电视剧歌曲的频率,在央视播出的晚会里露面的频率。

那英早期的经典作品《山沟沟》《山不转水转》《好大一棵树》《心愿》《活的就是现在》《过把瘾》,都是这样的作品,也都是通过这样的渠道散播开的。

九十年代,商业唱片公司开始收编(或者说,收割)八十年代成名的歌手,李玲玉、田震、毛阿敏、那英等等歌手,都和唱片公司签约,开始转型,接受新的包装、新的形象。韦唯和刘欢,却始终没有真正进入这个行列,也许,不论对他们自己,还是对唱片制作者,他们身上的空间属性都太强烈了,强烈到难以改造,强烈到无法碰触。刘欢被称为“殿堂级歌手”,韦唯被称为“中国内地真正意义上的流行乐教母”,都说明了这种属性。

那英却顺利地签约福茂,《为你朝思暮想》《白天不懂夜的黑》都是很成熟的都市情歌,但两张专辑之后,她和福茂产生矛盾,歌手生涯差点暂停,就在这时,王菲帮她签约百代,一系列制作精美、大气磅礴、具有新时代气质的情歌,让她的形象焕然一新。

1998年的《征服》,1999年的《干脆》,2000年的《心酸的浪漫》,2001年的《我不是天使》,2002年的《如今》,五张拥有广泛大众知名度的畅销专辑,多首高传唱度的歌曲,获奖无数,奠定她华语乐坛顶级歌手的地位,至今也很少有人能超越。

尤其是1998年的《征服》专辑,至今也让人念念不忘。之前的华语流行歌,很少有空间感,即便有,也是农村空间感,或者体育馆空间感,这张专辑,却有一种大都市空间感,歌手似乎是站在大都市的楼顶,看着万家灯火,向着全世界歌唱,那首《最爱这一天》则像是在歌咏大城市清晨的朝阳,和熙熙攘攘的人群。

4

王菲和那英的歌唱生涯,同时在2003年开始变化。

2003年,王菲推出专辑《将爱》,这是到目前为止,她的最后一张专辑。尽管此后还有各种精选和单曲问世,但她的意兴阑珊已经显露无疑。2005年后,她彻底淡出,2010年后,她复出开演唱会。

2010年10月底,她开始举办名为“重生”的系列演唱会,演唱会一开始,声势就十分惊人,先是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和上海世博演艺中心连开十场演唱会,成为首个在内地大型体育场馆连开三场以上的歌手,刷新北京演唱会市场的纪录。

但此后,她并没出过新专辑,原因可想而知,华语唱片业一片荒芜,唱片销量惨淡,与其发布一张销量不佳的专辑,不如保持神秘感,她自己也在微博上说“暂不打算出专辑呢,就这样发单曲给大家,不好么?”

而那英,在2002年的专辑《如今》之后,有9年没有出版专辑,她更多地出现在电视晚会上,综艺节目里,以及《我是歌手》的导师席上。

背后的原因,和王菲很相似。而如果我们愿意把目光扩展到所有的华语歌手,不免发现,很多人的最后一张专辑,都是在2002、2003年推出的。

因为,2003年,MP3设备出现了200元以内的低价版,唱片销量瞬间雪崩。

5

在王菲那那英都沉寂的那些年里,华语音乐进入暗不见底的黑暗时光。

很少原创,很少新专辑,很少新歌手,有将近十年时间,华语流行乐被“神曲”统治。

2004年底,点睛文化出品、庞龙演唱的《两只蝴蝶》,其实就已具备“神曲”的全部特征,此后的《那一夜》《老鼠爱大米》《月亮之上》《香水有毒》《白狐》《自由飞翔》《爱情买卖》《伤不起》《最炫民族风》,都是著名“神曲”,而在这些顶级“神曲”之下,还有风采略逊,知名度稍欠的次一级“神曲”,例如《斯琴高丽的伤心》《犯错》《求佛》《套马杆》《坐上火车去拉萨》。

当然,“神曲史”的最高峰,还是《最炫民族风》,MJ、王菲、LADY-GAGA、碧昂斯、五月天、Super Junior,以及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前总统小布什,都已经在网友剪辑软件的指挥下,出现在恶搞视频中,成为这首歌的傀儡,“烤羊肉串版”、“电信员工版”、“家庭主妇版”、“刑警版”、“老大爷版”也说明了万众齐心,共同参与的盛况。各种美国版、法国版,则说明了它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它甚至在2012年4月初,成为火箭队主场比赛中场休息时,一群中老年妇女组成的临时拉拉队进行表演时的曲目,响彻整个丰田中心。

上述盛况,已经说明了什么是“神曲”:具有网络流行音乐素质的歌曲,因为某种难以言说、无法复制的原因,酿成全民传唱的局面,并因其具备被恶搞、被制作成各种衍生影像制品的可能,成为网人娱己娱人时的首选,最终成为娱乐认同物,挟裹了黑色幽默、自我嘲谑、贱文化等等元素,甚至成为一种潮流。而音乐人沈黎晖则这样概括“神曲”:“只是被听众找到了共通点,有点无厘头、黑色幽默,然后激发大家集体创作的动力,演变成‘神曲’。也许,创作者压根就没有这些意思,只能说现在网友的智慧造就了这些神曲。”

十年时间,华语流行歌,就靠“神曲”撑着,唱摇滚的民谣的流行的,为了生存都得钻研神曲,转向神曲创作,听摇滚的民谣的流行的,也都成了听“神曲”的,还津津乐道。“神曲”成了绕也绕不过去的娱乐现象。

“神曲”无罪,但一个只有“神曲”能被接受的世界,音乐人必须把自己的作品“神曲化”才能得到传播的世界,唱片公司必须要用“神曲化”的经营方式才能带来收益的世界,无比可怕。

6

那段时间,似乎所有歌者都沉寂了。

华语流行乐的复苏,是从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崛起,和民谣歌手的崛起开始。

从《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到《蒙面歌手》《天籁之战》,歌唱类的真人秀节目,激发了人们对音乐的空前兴趣,节目收视率节节高涨,成为现象级的话题性的节目,新人不断出现。

但遗憾的是,原创不够。《我是歌手》第一季的比赛中,选手选用的110首歌,多数来自台湾,总决赛亮相的歌手,也多半是台湾歌手,龙应台因此表态说:“台湾还是站在创意的这端,因为多元活泼的社会,累积出的文化”。

原创潮流的短板,很快从两个地方补上了。一个是电影电视剧的主题歌和插曲,从影视歌曲当中,出现了很多佳作,另一个是民谣音乐人的原创作品,当《从前慢》《当你老了》《野子》,亮相之后,我们竟然觉得非常惊异,原来,还有这么多人在坚持创作,还有这么多歌手,例如莫西子诗、赵照,用他们原创性的创作,以及格格不入的吟唱,在这个时代占据了一席之地,甚至一再引起期待。

在收益方面,民谣歌手们的待遇也正在赶上。李志在五棵松体育馆开演唱会,“好妹妹”在工体开演唱会,马条、川子、马頔的演出报价,已经到了10-15万,“好妹妹”乐队是30万元,李志参加拼盘演出的报价,就有30万。他们和陈粒、宋冬野、赵雷、陈鸿宇、大冰等等民谣歌手一起,成了年轻一代的偶像,“好妹妹”工体演出的票,在半个月内卖光,赵雷去年的十几场巡演,上座率九成以上。“十三月”唱片的CEO卢中强先生,曾经为了“民谣在路上”,卖掉自己在苹果社区的房子,但今年一月,“十三月”宣布获得来自某机构的A轮融资,估值过亿,而他认为“其实我们还是被低估”。

终于,暗黑时代过去了,神曲时代过去了,到了2017年,我们已经不再为没有新人,没有新歌而遗憾了。只要人们的需求还在,所有的缺憾都能被补上,所有的青苗都会长出。

遗憾的是,王菲和那英,还有许许多多华语歌手的黄金时代,就这样被突如其来的寒流搁置了。如果不是那十年的沉浸,他们应该有更多好歌,更多好表演,给我们的记忆增添更多内容吧。

遗憾或者不遗憾,二十年都过去了。下一个二十年,会更好还是更坏呢?我们还是像打开一份礼物一样,打开下一个二十年。

7

而这二十年,我们的生活,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二十年前,我们用着大哥大、传呼机的时候,万万不会想到,二十年后,手机几乎成了我们全部生活的一个纽带,一个管理者。二十年,我们住在单位福利房里的时候,也不会想到,二十年后,房价会到这个地步。二十年前,我们也想不到,会有比特币、区块链,更想不到,会有一个叫马斯克的人,斥巨资让火星旅行变成现实,让意识传输成为可能。

2003年,国务院发文,把房地产定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2008年,汶川地震,北京举办奥运会; 然后是2015年,2016年,2017年。

二十年,无数次天崩地裂,无数UFO飞过,无数人生,无数人死。

而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韩松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立场。本文系凤凰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栏目介绍

从娱乐圈大小事,剖析个中价值观
——凤凰娱乐《娱论导向》
投稿邮箱:yuletougao@ifeng.com

制作团队

责编:凝御

监制:姜燕 钟丹莹

出品:凤凰网娱乐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