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娱评:中国电影什么让人“最失望”


来源:晶报

人参与 评论

正在十大主流网络媒体火热展开的第5届华语电影“金扫帚”奖,是对中国电影“最失望”之处进行的一次盘点。郭敬明、冯小刚等有着较高文化辨识度的中国产品制造者,让人“最失望”的,还是丢掉了文化的核,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支撑。

2013年,人们文化消费的最重要选择就是看电影。这一年,全国电影票房竟然飙升到217亿。可是,如果要问起这一年有哪部电影令人怦然心动,很多人也许都会失望地摇摇头。

正在十大主流网络媒体火热展开的第5届华语电影“金扫帚”奖,是对中国电影“最失望”之处进行的一次盘点。据最新数据统计,列“最令人失望影片”前三名的影片依次为《小时代》《富春山居图》、《私人订制》。这三部电影的导演郭敬明、孙健君和冯小刚也被标注为“最令人失望的导演”。

尽管说,对有些的网络票选不应轻易盲从迷信,但是,在评选“最烂电影”这件事上,由于是评选主体的自由选择,体现了自主精神与独立人格,自然也就能够被赋予某种“民主的色彩”。从某种意义讲,“金扫帚”奖也可以说是网络民意关于电影文化选择的意见表达,是对电影这种文化产品的审美与价值的自由梳理,是一次围绕中国电影的文化批评。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这种文化批评是具有自由、独立、民主的特质,“金扫帚”奖给人的感觉,也比一些官方设置的“表扬奖”更符合公众内心的价值判断。

比如,郭敬明一人能够有“最令人失望影片”、“最令人失望导演”、“最令人失望编剧”3项上榜,说到底,也就是因为更多人清晰看到,郭敬明虽然能赢得市场,但依旧无法获得价值认同,得到文化尊重。

原因并不难理解。依然一副“青春美少年”范儿的郭敬明,从图书到电影在市场上一路飘红,算得上是一个成功的文化商人,但他始终未能成为一个有价值担当的文化偶像,原因也就在于,他制造的文化产品无法助推社会的公共精神与人文情怀。这是一个消费主义的时代,这是一个年轻人缺乏文化价值判断的年代,郭敬明关于风花雪月的小资呓唔,以及使用投机倒把式的市场写作,可以带来时尚、前卫、享乐这些表层的直接观感,但是,人们在沉静下来之后,因为无法从中发现可以沉淀的价值,最终还是会给郭敬明一个明晃晃的“差评”。

虽然人们都不希望郭敬明永远都是那个长不大的“郭小四”,但是,少不更事,多少也容易让人有所谅解。然而,冯小刚一而再,再而三去摘取“最失望”的电影奖,无疑就扫了公众关于文化的兴致了。毕竟,冯小刚绝对不是因为缺少文化价值判断,从他以前一些电影作品,包括微博言论,也都能清晰感受到他对文化价值有着较为深刻的认知。问题是,在强大的资本面前,在巨大的票房利益面前,冯小刚没有选择真正从人格上站起来,对作品负责,对文化负责,对艺术负责,对价值负责。特别是,在《私人订制》被公众普遍标注为“烂片”遭到炮轰的时候,冯小刚非但没有表现应有的反思与认知,反而对民意进行亵渎与侮辱。这就是最让人失望的文化所在。

“中国的电影阳痿,现在比十几年前更进一步,已经到了娱乐至死的地步。”日前,著名导演吴天明这样说。文化不能娱乐至死,而需要在公共责任中醒来。然而,这些年中国电影人闷头大发财,在文化工具性的导向下,中国电影要么直指经济利益,要么讴歌权力形象,既没有给人性留存空间,又不能提供独立自由的价值判断,这样的电影自然就不可能具有让人尊重的创新力。

郭敬明、冯小刚等有着较高文化辨识度的中国产品制造者,让人“最失望”的,还是丢掉了文化的核,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支撑。如果电影不能传递符合公共诉求的价值精神,不能展现电影人独立自由的价值判断,那么,就算电影年票房飙升到千亿万亿,背后的电影人也没有勇气说,他们是站着把钱给挣了。 单士兵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晴]

标签:中国电影 郭敬明 冯小刚

人参与 评论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周迅四合院:地处闹市 1院拥13间房(图)

0条评论2014-02-25 09:55:42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