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导语:春节,无疑是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除了放鞭炮、包饺子之外,大年夜观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也成了必不可少的“现代传统”之一。但随着公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受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春晚越办越难。2012年大年夜,网络、卫视等媒体群起发力,央视春晚这30年的“金字招牌”还有多少人愿做它的“守望者”? [网友评论]

[专题回顾]:谈娱 第15期——谁也不想碗里的肉被夹走

[电影专题]:张艺谋2011收官大作《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

2012年春晚结束后,总导演哈文曾公开断言“小品已经没有市场”此言论一出,立刻引发各方驳斥……

题材大于艺术 奥斯卡选片简单而不肤浅

总所周知,在历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语言类节目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甚至部分语言类作品所创造的流行语会持续整整一年的时间。2012年龙年春晚上,语言类节目被压缩到只有7个,而这其中小品为5个,占到总数的七成有余,哈文随后的“市场”论,无疑让人产生一种“卸磨杀驴”的错觉,更有不少观众反问称“有人敢办一场没有小品的春晚么?”

 

2012年春节前夕,一条新闻震撼了整个内地娱乐圈,那就是20年的春晚老脸赵本山正式宣布退出春晚,至于退出原因,或如央视官方的“健康问题”也有坊间流传的猜测与调侃。但对于众多春晚语言类节目的粉丝来说,继赵丽蓉、宋丹丹、陈佩斯等老一辈春晚笑星的离去,赵本山此番缺席无疑是对春晚观众受众的一大损失。

 

作为语言类节目的两大支柱,相声与小品近年来内斗不断。然而收到春晚观众群体广泛,文化差异、语言差异等影响,小品因其相对狭隘的语言技巧和逻辑式的幽默包袱来说难以覆盖全国观众。而小品,相对于相声来说,有丰富的场景和表演空间,更涵盖了语言、形体等表演形式,加之灾选材上更贴近大众跟随时代,所以更容易被广泛的观众群体所理解和喜欢。往年不说,今年即便是没有了赵本山,从总体的观众反应程度上,小品所产生的反响依旧凌驾于相声之上。如此局面之下,哈文却抛出“小品已经没有市场”的言论,不禁让人费解,或许观众可以理解离开春晚的赵本山,但是谁能接受没有小品的春晚呢?[详细]

调查:你如何看待《金陵十三钗》

1.你是否认为《金陵十三钗》会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不会
  不确定
2.《金陵十三钗》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
  战争场面残酷真实,颇具好莱坞大片气质
  文戏深刻生动,对于人性的刻画震撼人心
  影片画面沧桑,有别于张艺谋其他作品
  影片结局设置巧妙,贴合主题避过俗套
3.你对《十三钗》中哪个角色印象最深刻?
  约翰 ( 克里斯蒂安-贝尔 饰)
  玉墨 ( 倪妮 饰)
  李教官 ( 佟大为 饰)
  孟先生 ( 曹可凡 饰)
  陈乔治 ( 黄天元 饰)
  其他

2012年春晚舞台上的歌舞类节目一大特色就是,集体跑偏,新星老脸轮番登台亮相,阵势好大至于却总感觉电视喇叭除了问题。春晚现场,“真唱”还是“假唱”,这是个问题……

《英雄》败给人道主义 张艺谋首次“申奥”犯大忌

“我们都被央视骗了,台上这俩人不是陈奕迅和王菲,分明是化了妆的郑智化与曾轶可。”这是大年夜王菲陈奕迅登台后在微波上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抛开调侃元素,但这句话其中的情绪可见一斑,在语言类节目被压缩的前提下,歌舞类节目俨然成为春晚当晚的唯一重头戏。不得不承认,哈文团队在明星阵容和歌舞内容的安排上非常得当,新老面孔的交替,新旧作品的层叠,各个环节从起点上就颇令人欣喜,无论是年龄、地域还是音乐类型上,都几乎做到了最大可能性的全面化,站在客观角度上分析,这是一场稳胜的战役。

 

“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此处引用影片《大话西游》中的经典台词,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大年夜当晚,风向变了。登台选手集体“跑偏”,不但非专业歌手走音,就连专业歌手也完全开始“不着调”。最雷人的无疑是陈奕迅王菲这对当晚最具实力的唱将组合。一曲《因为爱情》唱毕,网络上吐槽之声一浪大过一浪,分析的、揣测的、质疑的、推断的,就连王菲的生理期也被网友推算出来并公之于众。而对于更多歌迷来说,他们更显新是现场技术原因导致歌手走音,然而随后哈文在接受媒体专访中断然否认技术存在问题。

 

真唱,是技术工种,假唱是演技派。回望央视春晚历史,早期的鼎盛时期基本上都是靠假唱过来的。说这个,并不是一个诚信和职业道德的问题,早期的舞台直播技术都这样!也就是00年以后开始,春晚逐渐开始真唱,但并不是全部歌手,仅仅是部分实力派和舞台经验深的歌手蔡敢这样做。2012年春晚,出去飞翔、李谷一、张明敏这些老派歌唱家以外,更多的则是年轻新秀和影视界越界明星,如此这群人拿起麦克面对几亿的广大观众玩真唱,没抖成筛子就已经不错了,要啥自行车啊。歌唱技巧和舞台经验的不足,使得电视里的新星影星们如同进了“照妖镜”一般窘相百出,“高低眉”陈坤、“娃娃音”王罗丹、“错词王”吴秀波、“一闪过”冯绍峰等等的全新封号应运而出,略窘但不算出丑,好笑但不算嘲笑,如此这般对于明星的人气来说或许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对于一台曾经引领中国内地流行乐风向的晚会来说,或多或少令人有些失望。[详细]

从第一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中国人大年夜的习惯不再仅仅是穿新衣、放鞭炮、包饺子、走亲戚那么简单了,在没有各种大大小小的长假期之前,春节完完全全的成了全国人民的一种释放,而春晚正式这释放前夜的狂欢……

如何获得奥斯卡 美国本土导演更心知肚明

有人说春晚改变了中国人过年的传统,其实应该说是春晚已经成为中国人过年传统的一部分。大年夜一家团聚,酒席上桌热热闹闹之余,便开始等待春晚的开始,时间久了这种等待正转变为一种守望和期待。然而随着近几年国民素质的普遍提升,加上地方媒体和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春晚也开始面临了许多新的问题。回顾2012年大年夜,春晚不再是观众唯一的选择,卫视春晚、网络春晚、海外春晚等活动纷纷上马,或许无论从阵容上还是观众认知度上,他们几年之内尚无法超越央视春晚的金字招牌,但是这种尝试无疑不是一种警告,“你无法打败上帝,但只要你让上帝流血,神化就打破了。”或许羽翼未丰的地方台春晚和网络春晚还算不上央视春晚的“对手”,但却得承认这是一种惊醒,央视春晚不再是以国人大年夜的唯一。

 

央视春晚无论从经验积累还是覆盖面积上无人能及,这本应是优势,但事到如今却反而成为央视春晚最大的软肋。三十年的累积一定程度上让春晚带上了一种老气横秋的架势,无论从做派还是从内涵上不再那么“时髦”,举个例子,20年前,张明敏的《中国心》、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和毛阿敏的《思念》;10年前,刘德华的《忘情水》、那英王菲的《相约九八》、陈红江涛等人的《常回家看看》,这几首颇具代表性的歌曲在春晚亮相之后立即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春晚强势到可以引领内地音乐潮流近一整年的时间。而如今呢,近五年来,登上春晚的港台明星巨星内地大腕数不胜数,但是作品的持续热度却远不如从前。流行趋势、国际潮流、观众席好都在变,但春晚呢?依旧是台上台下两个世界,没有尖叫声、没有疯狂的歌迷,不客气点儿说,这年头除了听演讲会会有人鼓掌之外,看明星歌舞还靠鼓掌拍手制造气氛着实有些OUT了。如果连现场气氛都不热烈的话,凭什么来感染电视机前的观众呢?对比着将,春晚的整个过程中,仅仅靠主持人的间歇串场与观众高互动是不足够的,在这一点上甚至还没有《同一首歌》来得亲切自然。

 

卫视春晚和网络春晚的崛起无疑是近几年春晚口碑下滑留下的商机。网络春晚的优势在于时髦,网罗一整年来各类网热点、奇人异事、江湖把戏这些上不得央视春晚台面却又在基层群众中小有知名度的草根明星。但反过来说,网络春晚也的确存在着许多隐患,无论从版权上还是从内容上。而观众对于网罗春晚的热情恐怕只是暂时的,且带有强烈的猎奇性质,毕竟网罗奇人不是天天有,但如此密集扎堆儿的轮番上台颇具娱乐性。而这种类似于看“猴戏”一般的猎奇心态并不会持续多久,网络春晚未来的路要比央视春晚走的更累更茫然。相比网罗春晚,卫视春晚可谓正处在高速崛起的状态中,加之2012年广电总局针对卫视频道推出的“限娱令”各类王牌节目变调、削减甚至停摆之余,春晚当夜无疑是最名正言顺、肆无忌惮的一个巨大商机了。另外前边提到过观众覆盖面过大是央视春晚的一大软肋,而卫视出完恰恰的钻了这个空子,他们更了解地方文化的需求,更容易跳出题材的框框,这一点恰恰是央视还没有做到的。国际巨星和选秀歌手的加盟无疑是卫视主打的内容之一,仅仅这两项就从央视分流了相当一部分年轻观众群体,加上地方戏曲相声等传统节目吸引了老年观众群体的目光,这两招“釜底抽薪”和“上房揭瓦”直接造成央视春晚的悬空状态,“接地气儿”无疑成了地方台和卫视春晚最大的优势。[详细]

2012年2月1日,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宣布,龙年春晚收视率为7.7亿,即13亿人口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收看了央视龙年春节联欢晚会。这个数字无疑不是全球电视行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屡败屡战痛定思痛 张艺谋携《十三钗》再搏“小金人”

正所谓“众口难调”,这其中“众”的数量必然与“难”的强度成正比,如此看来,拥有7.7亿用户的样式春晚已经成为全球电视产业最大的挑战和难题。不得不说,央视春晚之所以口碑下滑,无疑与其承载了过多的文化属性有直接关系,但受到中国南北地区的文化差异之大,就像咖啡、大蒜、猪肉炖粉条一样不能摆在一起享用。而这也将是未来春晚改革路上最重要的一项工程。

 

除了春晚改革部署之外,另外一方面观众对于春晚的欣赏态度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80年代,没有过多文娱生活的国人对于春晚的要求仅仅是气氛,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歌舞相声就能满足大众的基本节日需求。90年代,随着内地娱乐圈的开放“明星”的价值变得更加重要,谁上了春晚是观众瞩目的焦点。然而进入新千年之后,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公众对与新知新文化的爆发式吸取,多元化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已经难以满足于春晚所能提供的且无法参与选择的“文化套餐”。而随着公众情绪的积累,加之近几年网络产品、私媒属性的加强,以论坛和微博为中心的“反春晚”文化应运而生。然而从最早的公知、文青、评论人到如今的千夫所指、万民齐怨无疑是一种失控,这种失控是网络文化偶像横生的背景下的一种“伪文化真情绪”的传递,当批评变成批判,当文化变成一种暴力,或许这对于春晚来说也是极不公平的。

 

微博的出现,无疑不是对内地新闻和媒体属性的一种颠覆,它凭借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和言论空间成为大年夜当晚“反春晚”文化的最大根据地。但是,回味一下,大年夜关于春晚的热转博文就不难看出,讽刺明星的、揭批魔术的、造谣P图的、找茬截屏的、攻击谩骂的占主要内容比例,这其中基本是以草根群众为传播核心,想尝试着找到一条公允、充分、客观的深度评价很难。或许说观众对于春晚的态度有些情绪化,而也正是这种情绪化让春晚在改革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以春晚当晚微博盛传的“开档门”为例,该条微博瞬间转发过万,其对于春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然而简简单单的一张伪造图片如此告诉的传播,无疑与网民的看春晚的动机和分辨能力有直接关系。换句话说,部分观众如今对于春晚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一点恐怕是春晚导演组最怕也最无可奈何的?[详细]

不能不提的是,关于国内部分群体对于影片《十三钗》中“妓女救国”的批判。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什么叫救国?革命、起义、变法叫救国,《十三钗》所讲述的是救人绝非救国,故事所讨论的是人性并非历史,这也正是《十三钗》被奥斯卡所接受的原因。从《英雄》的大气走到《十三钗》深刻,从视觉系的冲击到内涵的思考,张艺谋这一次距离奥斯卡,很近很近。

凤凰网娱乐 中心出品 欢迎收藏

作者:赵大卫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