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稿件

    第

 09

  期

凤 凰 娱 乐 出 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鸣梁》之困:缘何韩国大卖内地水土不服

撰文:小凤 编辑:扭腰客

写在前面的话

鸣梁内地触礁
“韩国神片”《鸣梁》内地电影市场上,遭遇“水土不服”。

  当前,2014年内地影市进入收官阶段,种种盘点也随之而来,而随着《一步之遥》、《智取威虎山》和《微爱》的上映,三足鼎立格局也宣告贺岁档正式进入白热化阶段。

  不过,在这三部电影大动干戈之余,今年在韩国创下票房纪录的《鸣梁海战》排片份额下滑,几乎淡出中国院线市场。《鸣梁海战》今年7月30日在韩国本土上映,用了18天的时间观影人次就突破1362万,超过《阿凡达》上映两个月的成绩,成为刷新纪录的“现象级”大片。

  在中国引进上映的韩国电影,《鸣梁海战》可谓宣传声势最大的一部,该片主演、国宝级影帝崔岷植、导演金汉珉到访中国参与推广造势,片方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档期,还配合促成了包括“凤凰大影响”在内的多个媒体活动。《鸣梁海战》于12月12日开始在中国公映,截至12月23日,该片取得的票房仅为2590万元。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鸣梁海战》来华的“水土不服”?是中国观众对韩国电影历来不买账?还是目前市场对历史、战争题材的排斥?影片目前已临近下线,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韩国电影没人看?网上热闹院线冷清?

韩国电影的好莱坞因素
《考拉大冒险》等韩国电影,海报上总是连篇累牍的“好莱坞”。

  如果我们试着将《鸣梁海战》进行影片属性分类的话:“韩国”“战争”“历史”是定位这部电影最准确的三个关键词。而当我们对这三类电影逐一而论时,可能会发现《鸣梁海战》在中国市场的胜算本事有限。

韩国电影的好莱坞因素

  首先可以给出的是最近三年“韩语电影在内地票房的成绩单”(如上图)。我们可以发现,近三年内地共上映韩语电影15部,《鸣梁海战》目前排在第六,已经是全榜中成绩不错的一部电影了。而排在《鸣梁》前面的五部电影中仅有一部《大明猩》过亿,这还与此片有中国电影巨头“华谊兄弟”的投资以及影片由中国明星(徐娇)担当主演有着很大关系。

  而第二名《雪国列车》在今年年初被引进时干脆被片方包装成了好莱坞大片。《雪国列车》也确实汇集了包括“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奥斯卡得主蒂尔达-斯文顿等好莱坞大牌,全片除宋康昊桥段外也基本为英语对白,可以说它的7000万票房对韩国电影在华号召力的检验没什么参考价值。而排在第三的《晚秋》则几乎全赖“国民女神”汤唯的号召力。可以说,这三部仅有的跨过5000万票房门槛的韩国电影都各有各的特殊性。

  而另外两部目前排在《鸣梁海战》之前的韩语片则均为动画电影。众所周知,内地的动画片市场主要受众还是年龄层低幼的儿童及家庭群体,这类动画几乎不会体现出太多韩国的“国别属性”,且动画片引进时均会直接进行国语配音译制,再经过片方一番“去韩国化”的营销包装(见上图。这张《考拉大冒险》的内地版海报上,被突出了制作《蓝精灵》、《驯龙记》和《怪兽大学》这些好莱坞卖座动画片的西方人名字,韩国导演及其它主创的名字全部被抹去,而“考拉”这个元素也丝毫不韩国),孩子家长甚至不会分辨出它们的产出国。而这样的动画片也不过才能在内地市场拿到近3000万的票房而已。

  这样看来,《鸣梁海战》已经是所有无外籍明星加盟的韩语真人电影里最卖座的一部了。它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内地市场对韩国电影的真实消费水平。这的确与“韩流”“韩剧热”以及影迷群体里的“韩国电影热”存在天壤之别。只是民间的“下载党”是否真的可以转化为进影院消费韩片的观众还有待考证,至少可以确信,近三年在内地主流评分网站上口碑最好的韩国电影均是带有大量暴力场景或浓重政治色彩的电影(《辩护人》、《恐怖直播》等),即便如《阳光姐妹淘》这类青春片如果引进也可能面临审查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韩国每年产出的那几部最优秀的商业电影基本都与中国内地现行引进制度存在一定的“兼容”问题,比如著名导演朴赞郁的作品(如《老男孩》)便至今无缘引进内地上映。

 

历史题材无人捧 战争电影少人问

历史、古装题材不受热捧
《太平轮》《铜雀台》的表现,显示市场对历史、古装题材不再追捧。

历史、古装题材不受热捧

  “历史题材”近几年在内地影市遭遇的瓶颈则完全不限于韩语片。除了主要突出“奇观”效果的魔幻类大片(《西游》《狄仁杰》《画皮》《白发魔女》等)外,近年几乎没有古装历史片取得过非常好的成绩(见上图)。在这一点上,根据“万历朝鲜战争”史实改编的《鸣梁海战》又不幸“中枪”。

  通过榜单不难看出,在动辄五亿、十亿票房的今天,古装历史片的票房量级仍然只是接近2亿的“史前水平”。像那些真正复盘历史名局或描绘真实历史人物的严肃历史片,其票房更是惨不忍睹。目前,中国内地观众对国产历史片的兴趣如此,更何况是一部被形容成裹挟“韩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鸣梁海战》呢?

历史、古装题材不受热捧

  中国内地片方在引进《鸣梁海战》时或许考虑到“历史”这一类型的劣势,而删减掉近20分钟的文戏以突出影片宏大、激烈的战争场面。而“战争题材”近几年在中国内地也不是一个受市场青睐的类型,如上表所反应的情况,今年严重低于票房预期的《太平轮(上)》已然是近三年“战争题材”电影所取得的最好成绩了。令人有些吃惊的是,即便是好莱坞“战争片”引进中国,票房成绩也不大灵光。在《鸣梁海战》前几周上映的《狂怒》,在坐拥投资方华谊兄弟主场、拥有布拉德-皮特这样的巨星、影片本身质量也不错的情况下,票房仅有1.18亿元。

 

合拍之路前景光明 韩导来华“闷声发财”

韩籍导演在中国的前景光明
《早更女友》以及《笔仙》系列的成功,预示韩籍导演内地前景光明

韩籍导演在中国的前景光明

  在《鸣梁海战》来华成绩不如人意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另一位韩国导演却在中国取得了成功,他就是以《我的野蛮女友》为人熟知的郭在容。他在中国拍摄的爱情喜剧《我的早更女友》与《鸣梁海战》同日上映,票房已突破1.5亿。

  可以说,没有哪国能像韩国导演一样可以在内地影市如此密集、如此频繁的消费自己旧作的“光环”了。比如目前暂居韩国导演成绩榜头名的《分手合约》,就是其导演吴基焕前作《礼物》的“中国翻新版”,那部电影在去年借着“姜戈停映”的东风和白百合“票房灵药”的招牌,拿下了接近2亿的票房。

  来中国拍出三部惊悚片《笔仙》的导演安兵基,上次在韩国拍电影还是远在八年之前。而他来中国拍的前两部《笔仙》,分别“自我抄袭”了他在韩国的前作《笔仙》(2004版)与《凶咒》,这两部《笔仙》分别取得6010万和8110万的不俗票房;而《笔仙3》上映时,恰逢此片对《笔仙惊魂》的官司胜诉,安兵基也随声附和“抄袭可耻”,成为了韩国影人在彼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无论如何,安兵基在中国内地的累计票房是韩国导演中最高的,凭借这一点,安氏的捞金生涯则大可继续。

  总而言之,《鸣梁海战》的失利证明韩国电影目前和中国市场并不兼容,郭在容、安兵基等人的成功却证明:中国电影市场在制作环节绝对欢迎韩国导演前来“私人投诚”。

 

栏目介绍

深度电影策划
简单直给又煞费苦心的电影推介
阳春白雪又粗暴三俗的影迷分享

——凤凰娱乐《大银幕后》

制作团队

采写:小凤

责编:扭腰客

监制:刘帆 李厦

出品:凤凰网娱乐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韩国神片内地水土不服 韩影网上热闹线下冷清 历史战争题材不受欢迎 中韩合拍片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