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稿件

    第

   13

  期

凤 凰 娱 乐 出 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电影人、媒体人、影迷集体追忆《魔戒》

采编/秦婉

写在前面的话

一枚小小的戒指引起的故事,陪伴了大家走过了15年的旅程。

  随着《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1月23日在国内公映,《魔戒》系列电影来到了最终章,从2001年的《指环王1:魔戒再现》开始,到2010年其前传《霍比特人》启动,以及如今的完成式,走过了将近14年时间,虽然不是一年一部的节奏,但是时间跨度比《哈利波特》更久。许多热爱《魔戒》的影迷,在青涩的学生时代接触中土世界,从而深陷于这个魔幻大陆波澜壮阔的故事,一度“走火入魔”,甚至进入电影行业,开启自己的冒险西游;也有人因为共同的爱好成为一辈子的朋友,找到了一种激励性质的精神支柱,借由这个美好的故事,挥洒自己的才华,击败生活中的困难。

  当然也有一些人,并没有被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魔幻电影系列”所打动,但他们都承认,这是任何人都难以忽略的影史奇迹。十几年时光流转,过往却从未褪去颜色,岁月更有种不动声色的力量,这样庞大设定下的系列电影,终究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许多人。

  当然了,本策划并不一味追求“当年我高三,如今孩儿他妈”的催眠效果,旨在为《霍比特人》终结篇上映之际,邀《魔戒》系列的影评人、媒体人、相关电影工作者以及资深影迷重新构建《指环王》与《霍比特人》的“时之桥”,在魔幻传奇的开端,可能正是某些受访者“崎岖人生”的开端,而把全世界人的痛苦集中在一起让你挑选,你一定还会选择自己那份。

  声明:本策划以还原受访者真实事实与情感真相为目的,不支持及鼓吹盗版观影热情。

 

兰波:看完《指环王》立志北漂做导演

从十多年前的版本到去年重新修订的版本,原著图书也如同电影一样越来越精致。

  兰波:曾为影评人,如今转型为导演,电影处女作拍摄已接近尾声

  2001年夏天,正在鏖战《博德之门》和《冰风之谷》的我,于各大BBS上疯狂恶补有关“龙与地下城”方面的资料,在一篇简介《被遗忘的国度》的帖子里,我了解到了魔幻系列的开山祖师——托尔金与他的《霍比特人》和《魔戒》,而当时国内还未有中译本问世,想看原著的我只能怅然作罢。

  巧的是,我从创刊号就买起的《看电影》杂志当时也推出了一篇关于《指环王》系列的重磅报道,里面详尽描述了彼得-杰克逊拍摄《指环王》的由来与三部曲架构的宏伟想法,从未在大银幕上见过魔幻题材鸿篇巨制的我顿时热血沸腾,在这之前,我一直都是好莱坞动作片和科幻片的拥趸,对于完全迥异于这两种幻想题材的新形式电影,我不敢报有太高的期待,只盼能及格好看就行。

  2002年春节后,22岁的我个人处在选择职业道路的十字路口,北上还是留在故乡上班?彷徨不止,为摆脱困惑,我赶赴如今的中国传媒大学进修电视编导方面的课程,一个人在异乡难免寂寞,而对于一个重度影迷聊以慰藉的就是影院里的光影世界,这时候,《指环王首部曲之护戒使者》将以国语配音版的形式公映的消息传来,还有什么犹豫的呢?

  4月的北京当时正被沙尘暴肆虐着,加上耳闻并有欲望观看这部大片的中国观众那时还寥寥可数,西单首都电影院的大厅里上座率不足一成,但所有的人都被银幕上的巨大石像和凶狠的炎魔震得目瞪口呆,散场后,心神恍惚,被远超预期的视听激荡着心神,就像当年8岁的彼得-杰克逊被《金刚》慑服了一样,我终于下定决心以后要做电影,至少要往这个方面靠拢。我选择留在了北京。

  为了更清楚了解故事背景,我找来刚出版尚未一年的译林版《魔戒》和《霍比特人》来看,但遗憾地说,翻译实在糟糕,那时我觉得电影比原著精彩十倍。(这个误解,直到2013年,我重温世纪文景注译版《魔戒》时才完全打消)但看完原著后呢?更多的空白呈现出来,彼得-杰克逊是如何将原著如此逼真地搬上银幕的?此后等待《指环王》系列公映的两年里,我不断收集了有关《指环王》制作的内幕,尤其是终极加长版DVD里的花絮。

  对我来说,这个系列不仅仅是电影风格和形式上的重大启蒙,在对原著进行深入研读和电影周边资料的学习中,我才真正发现对于一个下决心从事电影行业的人来说,如何翱翔自己的想象力和如何切实地去执行这些想象力在银幕上的呈现,才是最重大的课题。尤其是后者,所有的艺术创造手法必须用上系统工程学管理方法。换言之,陈旧的电影制作手法和手工炮制电影的时代正逐步让位于用崭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和庞大管理体系制作的电影,它是真正的科学技术加艺术创新,再加制片管理的产物。

  相比较《泰坦尼克号》和《黑客帝国》的制作内幕,以前大家只从图文中大概知道重头戏是如何拍摄的,比如《泰坦尼克号》的内饰和“子弹时间”的拍摄,但从《指环王》导演剪辑收藏版开始,海量的花絮详尽地展现了彼得-杰克逊和他创始的维塔工作室用了七年时间去做筹备,实验各种新的技术手段,并不断修改剧本,制作前期视觉预览说服投资人,之后,又用了三年的时间去拍摄完成的过程,这是一项不亚于任何巨型工程的辛勤劳动,如何去执行和管理这些艺术创作?这正是我在《指环王三部曲》系列DVD收录的幕后制作花絮中学到的真髓,可以说我对制作商业大片流程的真正认知正是从《指环王》开始的。

  随后的十年,每年都要重温一次《指环王》,尤其是在对前路迷茫时,弗罗多携带魔戒赶赴末日山脉的坚定意志和孤独旅程,激励着我继续前行。2012年北京电影节上,做为特别展映压轴戏的《指环王》加长版三部曲在首都影城第七厅连映,我坐在满座的粉丝之中,看着山姆背着弗罗多无畏地奔向牺牲自我,消灭邪恶的最终路上,不禁泪流满面。

  是为弗罗多和山姆,也是为我自己,写于《霍比特人3》公映之前,亦为纪念。

 

红袖添饭:在美国全程见证“中土”奇迹

智慧的甘道夫是唯一一个全系列6部都出现来陪伴影迷走完这15年中土之旅的角色。

  红袖添饭:旅美影评人,深度分析考据癖,影迷圈红人

  2001年冬天,《指环王1》公映的时候,是我来美求学的第一个寒假。但我并没有第一时间观看。其实,早在1999年,还在国内的我就从媒体上了解到《指环王》系列开拍的消息。孤陋寡闻、不学无术的我,当时压根不了解原著在欧美文化史中的地位,看了新闻上登的第一张宣传照——弗罗多瞪大眼睛看着手心的魔戒那张,印象中早把它和欧洲中世纪、骑士之类挂上了钩,感觉不是自己的菜。

  那个寒假从法国返美,还剩几天假期,就想去影院打发时间。这时《指环王1》首轮放映已接近尾声,我的廉价租房附近的以服务黑哥们族群为主的影院,早已将该片局限到放映条件较差的小影厅,放映机灯泡的昏暗程度,估计和国内乡镇影院有得一拼。加上心情不好犯困,直接导致我的《指环王1》影院经历比较糟糕

  后来发行DVD时,我在电脑上重看,鲜亮的画面让一切变得非常美好,尤其是开头的夏尔场景,现在回想起来,那种明媚温暖、自在惬意的感觉依然令我向往。更私密化的观影环境,让《指环王》于我,有了更亲切的意味:那是我在仔细品味一部电影,而不是影院巨幕威逼似地将影像压入我的眼球。

  回顾这十几年,这种“亲切感”始终是我对《指环王》与《霍比特人》系列的最总括的观感——可能有些奇怪,但确实是我的真实感触。后来我追着读了原著,然后02、03两年的圣诞档,也变成当时最值得期待、后来也最值得回味的观影经历。在我的鼓吹下,室友夫妇也跟着成了中土迷。每年期末考试完毕,我们就会背上满满一包食物,到影院泡上一天,打头的自然分别是《双塔奇谋》与《王者归来》。不同的是,他们看完就去看其他新片了,而我则会在影院连看一遍,然后将剧场版与加长版DVD都买全。

  可以说,是《指环王》系列的DVD让我爱上了电影花絮。可是到目前为止,彼得-杰克逊麾下的剧组,依然是我心目中最有爱、搞怪、温暖同时又创造力十足的团队。那动辄数小时的花絮,在我看来是不亚于正片的史诗,令人叹服的细致工业体系背后,是更令人衷心喜爱的奇招叠出、努力奉献、善于合作的个人。

  当得知《霍比特人》要开拍时,我自然是很兴奋期待的。可以这么说,彼得-杰克逊镜头下的中土世界,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一个用来评判的电影作品,而是一个个与老朋友重逢的欢乐时刻,既然是老友,那他们做什么我都是开心的。因此,《指环王》三部曲加上《霍比特人》的前两集,对我而言都是愉悦到很珍惜的记忆。我最爱的,是《双塔奇谋》结尾的大战,因为我爱死其中的树人了;最让我想拉片分析的,是《霍比特人2》的“酒桶漂流大战”;最让我动容的,是人王阿拉贡、精灵公主阿尔温、罗汉国公主伊奥文的三角恋,确切的说,后者是单相思。碰巧那会,个人感情也处于煎熬撕扯的阶段,电影中纯美忠贞的爱情,无疑被我投射上了自我殉道的影子——现在想来颇为可笑。

  很多人嘲讽《霍比特人》的“注水”与缺乏危机感,我在理性上赞同,却在感性上“管他娘”。前传与正传拍摄顺序的颠倒,让杰克逊有些两头为难:他明知前传只是逗小孩玩的轻松玩意,连托尔金自己都不那么在意,却硬要承袭《指环王》系列的厚重华丽——这种撕裂感,到《霍比特人3》终于演变成不可调和的矛盾,让影片变得有些令人难以忍受,煞是可惜。

  甭以为这都是杰克逊的错,从粉丝的角度扪心自问:《指环王》之后,诸位难道不期望不一样的《霍比特人》么?如果真的拍成了小品,你会因为它忠实原著的“分量”与“身板”而欢欣鼓舞么?至少我不敢保证自己会怎么想。

  历史不可假设,中土影史有遗憾更有辉煌,无论是其超越类型的艺术成就、完美漂亮的票房成绩,还是对电影工业的整合推进,彼得-杰克逊都创造了一个奇迹。回顾这十几年的历程,我还是重复几年前说过的话:能见证“中土系列”创造奇迹,我由衷地感到幸运与幸福。

 

7菲:《指环王》让我从日系画手变成欧美系

7非创作的一些《魔戒》同人画在网络上有着相当高的影响力。

  7菲:《魔戒》资深粉丝,漫画手,药业职员

  说来真是机缘巧合,初一那年,有电影院在学校里发宣传小纸片,而《指环王1》的宣传语是“西方的《西游记》”,我听了同学的推荐,就在当时济南的老影院历山影院看了《指环王1》。说起来,这个影院如今已经变成了话剧院,看起来早已不那么热闹了。而那时候与我一起看电影的同学,如今也没了联系。

  看了《指环王1》以后,我就彻底沦陷,第二天又拖着老爹去刷了一场,现在想想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后来,我又买了VCD,买了原声音乐磁带和黑皮精装版的原著小说,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来发生的故事。

  《指环王》中无论是画面还是故事设定都很棒,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片中对角色的诠释是前所未有的。那种微小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命运的主题相当吸引我,因为小时候接触的作品主角一般都很厉害,但是《指环王》的主角却是平凡弱小的霍比特人,他们喜欢安逸的生活,对金银权利没有什么欲求,这也改变着我当时的世界观。

  《指环王2》因为消息不灵通,我错过了上映,最后买了VCD回家一遍遍地看,看到连我妈妈都嫌烦了。而《指环王3》又因为赶上了中考,也没能去影院看,中考结束后,我立刻到网上去下载来看。

  不过,在那个时代,网络还不算发达,周围也没有一起喜欢的朋友,完全处于自己一个人喜欢的状态。直到《霍比特人》电影出炉时,我才逐渐进入了魔戒迷的圈子,结识了很多新的朋友,有画手,有写作的文手,有翻译官,会翻译很多外国的消息,也有单纯的粉丝,和他们一起交流非常开心,所以也要感谢网络,地域再也不是问题了!

  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画漫画,初中时期还画了不少故事,如今想想其实都在借鉴《指环王》的角色,不过《指环王》系列对我而言太神圣了,我一直不敢轻易去画,如今画的都是《霍比特人》里的角色。在《霍比特人》上映前,我还是个日系画手,但现在已经渐渐跑到欧美系去了。

  其实在《指环王》三部曲完结时,我并没有很强烈的失落感,可能与当时在中考有关。到《霍比特人》完结时,这种失落感才出现,大概是因为对《霍比特人》付出的更多吧。从第一部上映开始,我画了很多相关的图,看了很多电影花絮,买了很多周边,这两年基本上全心全意扑在了上面,甚至后两部因为国内上映晚会跑去香港看。我对三部《霍比特人》的影片质量很满意,甚至可以说,只要是彼得-杰克逊拍的“中土系列”,我就觉得值,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情怀。这系列电影是有庞大的世界设定支撑的,托尔金先生构筑这个中土世界可不仅仅是4本书,还有其他很多未完成的故事,彼得-杰克逊早已不在乎一般人的评价了,因为他想做到的是呈现这个中土世界,这些粉丝们会懂,很多比较宅的设定只出现在加长版里,如果没有看过加长版的人,看《霍比特人3》的部分情节,大概会一头雾水。

  或许,在《霍比特人》系列也尘埃落定之后,在许多人的眼中,这份热度会慢慢过去,但我喜欢它的心情不会变,毕竟,沉淀下来的东西才是最值得珍惜和回忆的。如今我还是很期待有朝一日能去新西兰“朝圣”,看一看霍比特人的家园。

 

陆西恩:因“非典”延误看《指环王》好煎熬

陆西恩与演矮人Oin的演员John Callen亲密接触,戴上了他拍戏时要戴的假体。

  陆西恩:《霍比特人》粉丝征集令获奖者,现为英国留学生。

  《指环王1》在国内公映的时间是2002年初,当时我在上高一,因为从小就是电影爱好者,也很喜欢一个人去影院看电影。那个影院叫“徐汇影剧院”,是上海徐汇区的一家社区影院,现在恐怕早已更名。看《指环王1》的时候,对这个故事并不了解,但当时的我可以说是从来没有看过这么精彩的电影,无比震撼和感动。然后我立即去上海书城购买了全套的中文版《魔戒》。

  看完原著小说后,我被中土世界深深吸引,托尔金的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和自己的世界观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第二部《双塔骑兵》国内公映的时候正逢非典,大家很恐慌,父母建议我不要去影院,因此拖到了当年夏天才去,幸好还有少量影院还在上映。这个过程相当难熬,因为整整比海外延迟了半年上映。

  等待第三部《王者归来》就更艰难了,因为这时已经深深爱上中土,在国内公映前,我就把影片的原声卡带反反复复听了几十遍,经常是一边做作业一边听原声,这个系列的音乐特别治愈,在高三这个关键的时候给了我很多激励。《王者归来》上映第二天我就去看了,因为学业原因,只看了一遍,也很遗憾没有时间参加当时上海影城的三部曲连映。看的时候流了很多眼泪,当时心想,电影就要结束,这是最后一部了,相当不舍。那时,我没有料到,多年后同样的过程又发生了一次。

  在《指环王3》到《霍比特人1》之间的几年里,我在魔戒中文论坛上遇到了很多志趣相投的人,和其中一些人建立了很深厚的友情,就如同电影中的护戒联盟成员一样,直至如今。

  2009年,我得知《指环王》(同时也是《霍比特人》)的概念设计师约翰-豪来北京举行讲座,于是我和朋友坐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去北京参加这个活动,并将我们自己制作的《旅人之忆》fanbook赠送给他,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他让我们在上面签名,令我非常感动。2010年,Weta工作室的总监理查德-泰勒来上海参加Weta电影原型展的开幕典礼,我和朋友们也去了,见到他本人后再一次感受到了《指环王》剧组的与众不同。他和我们如同朋友般交谈,特意向我们展示了电影中使用过的武器,席地而坐为我们写下问候,后来甚至向我们赠送了礼物。这些事情都特别让身为粉丝的我们感动,让我们感到他们作为电影创作团队的成员,同样从心底感谢粉丝的支持。

  在《霍比特人:意外之旅》上映后,我有幸造访电影拍摄地新西兰。新西兰如诗如画的壮丽风景让我觉得自己置身中土,当地人的热情与友善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觉得这是一个去多少次都不会厌倦的地方。而在去年11月,我有幸成为全世界75名《霍比特人》粉丝征集令的获奖者之一再次前往新西兰,与其他中土的忠实粉丝,一起实现了多年的愿望,不但游览了电影取景地和Weta工作室,还在途中不断得到主办方准备的巨大惊喜,最后在彼得-杰克逊的私人影院里和他一起观赏了全世界第一场的《霍比特人:五军之战》,也终于了却了自己多年的心愿,当面感谢了他将中土变为现实。这可能是我此生最美好的一次经历和旅行了。

  我最喜欢的电影类型应该就是奇幻、科幻类以及动画电影,喜欢充满想象力的作品。但《指环王》和《霍比特人》在我心中的地位永远都是第一,是我人生中最热爱的东西,没有之一。托尔金的中土故事,彼得-杰克逊的电影,让我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也在我觉得失落或者挫败的时候给了我很多鼓励,想想故事中那些不起眼的人都可以改变整个世界的命运,自己就有了击败困难的动力。同时,中土世界点亮了我的创作欲望,想要用自己的画笔把中土世界里美好的东西传达给其他人。

  我觉得自己人生的变化一直都和这个系列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托尔金的世界和杰克逊的电影,我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开始试图改变自己的职业,也在不断为之努力。

  如今,整个系列电影完结了,不舍肯定有,但并没有很失落,因为这些年电影带来的美好永远都会在我记忆深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总会步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不可能一直疯狂下去,从这个角度,我觉得自己更像暂时结束冒险回到家中的比尔博。或许将来,还有下一个冒险的经历等着我。

 

内地电影、媒体、影院工作者的集体回望

各个版本的《指环王》碟片也是中国影迷接触中土世界的一大途径。

西帕克(影评人,电影杂志编辑):第一次看《指环王》的时候,国内还没上映,我那时是在初一,有一天去租VCD的小店租片子,老板推荐说这是个超级魔幻大片。结果回家一看是枪版的,啥都看不清,看了一会儿就放弃了。后来电影院上映了,我又跑去看,才被镇住,接下来每集《指环王》和《霍比特人》都是影院上映后第一时间去看的。

荡科长(电影杂志资深编辑):05年我上大三,在KTV吧和女朋友包了一间房,把《指环王》三部曲从早看到晚,从那以后基本每隔一两年都要自己马拉松观看一次,最爱角色山姆,看山姆背弗洛多上山那段必哭!看众人给四个霍比特人下跪致敬必哭!不喜欢后来腐女时代一切关于基情的言论。

陆支羽(影评人,互联网视频部电影编辑):第一次看到《指环王》的时候,我还在念中学,在音像店租的枪版碟,那会儿对画质基本没啥要求。看完前两部之后我拼命找第三部,可是满大街的音像店都找遍了,后来通过《看电影》杂志才知道,第三部还没有出炉。那会儿就觉得,这是全世界最伟大的魔幻片,如今看来依然是。后来的《指环王3》,是在外婆家跟表弟一起看的,正是过年的时候,外面鞭炮声不断,里面开始神魔大战。那会儿最熟悉的角色,除了甘道夫之外,就属精灵王子。也是从那一年,真正开始关注起奥斯卡,《指环王3》大获全胜的场面我也全程关注了。

叶满楼(电影公司文学策划):初看《指环王》是从工作单位的编辑部借来超豪华的三部曲DVD套装三碟连看。之前有影院举办零点三部曲连映,很动心,但想想时间和心力,只能作罢,后来看报道说三部曲连映让观众中的老者不支晕倒,顿觉落实能力差能把好事办砸。《指环王》展现的落实能力和它的视效一样惊人,中土世界有带入感,视觉上的冲击力让人忘记表达上的罗嗦。之前最熟悉的是精灵王雨果-维文,他的《沙漠妖姬》等片都超爱,看后又有一系列角色——霍比特四人组、精灵公主、咕鲁……带着演员加入心水名单。

大奇特(影院工作者):说起来,《指环王》三部曲我一部都没完整看过,有次我表弟让我陪着他看《指环王3》,我看了一刻钟就睡着了,这个系列总是看的我昏昏欲睡。后来还是因为在影院上班才看的《霍比特人》,完全不感冒。

约瑟夫K(资深电影记者):第一次看《指环王》是在2006年初。那时候是大三下学期,处于学业结束等着找实习的空档期,精神形态上正处在摇滚青年向电影青年转型的萌芽期。有时间又有作案动机,于是一切顺理成章了。

  萌芽期嘛,干劲十足,每天的生活节奏就是醒着看片看困了就睡。也因为是萌芽期,补片基本都是啥有名看啥,尤其是系列片,这跟读书从名著开始读、又以读大部头会显得逼格更高是一个道理。

  所以《教父》三部曲、《骇客帝国》三部曲基本都是那时候补完的,自然也少不了当时最热的《指环王》了。

  但回过头来想想,对《指环王》系列的不感冒,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客观原因是那是个还不流行高清下载的年代,还没有人会用“我只看1080P”来装逼,蓝光碟也还未粉墨登场,碟友的鄙视链最高级也就是D9级别了。渣画质显然是要给《指环王》的观影体验打折扣的,这效果基本类似看打码A片。

  主观原因则是价值观不同吧,彼时本人的暗黑价值观刚刚形成,正处于对抗主流价值观的峰值,《指环王》的确缔造了一个独立的世界观,但价值观还是离暗黑有点儿远,这对当时迷恋新番动画《甲贺忍法帖》的我来讲,是撩拨不起一点儿欲望和冲动的。

  再往后,入了行,做相关专题时被迫重温了一遍,虽然可以1080P了,但特效发展显然速度更快,《指环王》当年引以为傲的霸道CG也就“那么回事儿”了。情结嘛,自然也更无从谈起了。但老实讲,它也还是对我的观影有难以磨灭的影响的,那就是自此对魔幻题材完全无感,比如后来的《哈利-波特》系列,至今只看过第一部,我想,我可能这辈子跟魔法绝缘吧。

  好遗憾呢,年轻时毕竟还是想过当白马王子的呀。

栏目介绍

深度电影策划
简单直给又煞费苦心的电影推介
阳春白雪又粗暴三俗的影迷分享

——凤凰娱乐《大银幕后》

制作团队

采写:秦婉

责编:胶片 芥末蘸酱

监制:刘帆 李厦

出品:凤凰网娱乐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凤凰娱乐官方微信

看完立志北漂做导演 在美国全程见证奇迹 《魔戒》改变了我的画风 看不了《指环王》好煎熬 内地从业者的集体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