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内地电影“红五月”:中小片得“亿” 大片时代被终结

2013年05月27日 12:58
来源:新闻晨报

 

五月票房一览

当下的中国电影盛产奇迹。四五月,《北京遇上西雅图》破5亿,《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破7亿,《中国合伙人》近3亿,清一色中小成本国产片破纪录如吹泡泡,对阵《钢铁侠3》、《疯狂原始人》、《遗落战境》等好莱坞大片胜出,打造出一个票房气势如虹的“红五月”。

《英雄》至今,十年里观众用一张张影票,缔造了90余部票房过亿的本土电影,整个“棋局”却以《泰礮》为起点悄然改变,并在“红五月”里愈发彰显——中小片发力、集中爆发,四两拨千斤地瓦解着大片时代。

整个电影市场或许到了最好的年代。晨报记者专访《中国合伙人》导演陈可辛、上海博纳银兴等多家影院负责人陈庆奕、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透视内地电影棋局新变,解析“红五月”折射的时势。

新旧之变

《中国合伙人》导演陈可辛:

大片时代尚未瓦解,但开始动摇

“红五月”,薛晓璐、赵薇等70后竖起了新生代导演的青春旗帜。而60后的陈可辛,经历过香港电影的兴衰,是最早一批“北上内地”的导演,在“红五月”的“新生代”势力中稳居一席。结束《中国合伙人》北京“梦想致敬会”后,陈可辛飞回香港。接受晨报记者电话专访时,他表示,中国电影开始进入最好的时代,而过去的大导演制不再牢靠。

古装片没落 新导演顺应时势

晨报记者(以下简称“记”):你是“红五月”里唯一的前辈人物,怎么看“后浪推前浪”的态势?

陈可辛(以下简称“陈”):电影没有论资排辈,从来都有黑马。不管你是谁,有什么资历,只要抓到观众喜欢什么,你就成功了。但观众喜欢什么,没人知道,观众也未必知道。很多时候,人算不如天算。其实,现在一批年轻导演起来,说“逆袭”也好,说“交棒”也好,我觉得它背后最重要的转型,是古装大片的没落。

2002年,内地开始有古装大片(《英雄》),大片的历史功能,是建立观众进入影院的习惯。当时的观众去电影院看的都是大片。那时候中小型电影无论拍得多好,口碑有多好,他们都选择在家里看,没有在电影院看小片的习惯。而我到内地拍片的时候,与其说当时是大片制,还不如说是大导演中心制。大片投资那么大,肯定不敢找年轻导演拍,年轻导演只能拍一些现实题材。而中国大片都拍成了古装大片,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古装大片没落了,不卖钱了,年轻导演拍的现实题材就顺应了时势。随着古装大片没落,大导演的时代也开始要过去了,没有真正的瓦解,但确实开始动摇。过了这几个月,大导演醒过神了,绝对也会开始转拍现实题材。所以,说年轻导演成功,时势使然而已。

记:你是否考虑以监制身份来扶持自己的新导演势力?

陈:我觉得,观众看电影,不会说要选新导演还是资深导演,他可能会选自己喜欢的导演。但话说回来,电影工业永远需要有多点新导演。新导演能延续电影产业,他们的口味、品位和年轻人更接得上。至于和年轻导演合作,他们最宝贵的是新的想法、思维,经验并不要紧;但我觉得,和年轻导演沟通会是一个问题。内地年轻导演大部分是学院派出身,比较文艺,在电影商业的运作平衡上需要说服。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北京遇上西雅图》就很能与商业接轨。

邓超想当导演,我们瞎聊了几句,本来我还说让他别想得太文艺,后来知道他要拍的是喜剧片,他对喜剧的节奏掌控,是没什么大问题的。我就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说别太沉迷在影像风格上,痕迹可能沉迷文艺,风格可能会是障碍。我也是从新导演过来的,一开始总是会想很多花样,后来导演做多了,越来越认识到,别把镜头弄那么复杂。现场拍摄的时候,你两三部机器一架,把所有角度拍了,剪片时再决定用中、远、近景,这样会让自己更放松一点,故事讲得更明白、更流畅。尤其是拍喜剧,喜剧都在表演上,表演是不可预估的,更需要很流畅很不使劲的镜头。

[责任编辑:张宝钰] 标签:红五月 内地电影 电影市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