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永不消逝的好声音 不可复制的黄金时代

2013年06月27日 16:36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作者:肖扬

苏秀(左三)、刘广宁(左四)、孙渝烽(左五)  《虎口脱险》 《云

致敬译制片时代刘广宁孙渝烽苏秀抚今追昔

刘广宁稍微顿了一下,然后就惟妙惟肖地演绎了《叶塞尼亚》中的路易莎、《父子情深》中的9岁小男孩,还有《巴黎圣母院》中的没牙老太婆,一时间,观众们沉浸在时空穿越的震撼中……

上世纪80年代,电影银幕的背后有一群“中国好声音”——邱岳峰、毕克、童自荣、刘广宁、苏秀等上译厂的配音演员们用自己的“话语艺术”帮助外国电影中的角色成功地接上中国的地气,造就一段段经典传奇。那些极具个性又贴合人物的声音成为几代人心中的美好记忆。然而,近年来译制片的命运每况愈下,甚至传出“译制片已死”的论调。那么,这个行业究竟前景几何?在上海电影节期间,记者采访了配音王国的龙头老大——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一些老艺术家们,希望他们能够为译制片的前途找出一份乐观的答案。

年轻人惊讶“配音原来是艺术”

凤凰娱乐前日举办了“永不消逝的声音——致敬译制片时代”主题活动,曾为《望乡》、《叶塞尼亚》、《冷酷的心》、《尼罗河上的惨案》、《大篷车》等配音的刘广宁老师在现场应大家的请求“原音重现”。她之前并没做准备,只是稍微想了一下,然后就惟妙惟肖地演绎了《叶塞尼亚》中的路易莎、《父子情深》中的9岁小男孩,还有《巴黎圣母院》中的没牙老太婆,让观众们沉浸在一种时空穿越的震撼感觉中。而现场的许多年轻人居然是第一次“意识”到配音原来也是一门艺术,他们坦陈,自己平日看片时觉得听原版、看字幕是唯一的一种方式,不曾想过配音竟有如此“销魂”的魅力。

面对年轻观众的“惊诧”,老艺术家们也是又悲又喜,悲的是镌刻在一代国人记忆中的译制片如今已经穷途若此,刘广宁痛心地说:“现在很多上海影院都不再播放译制片了”;喜的是,配音经典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不会被时间抹灭,是永久的银幕“声波”,年轻观众一旦接触也有可能“爱上”这门艺术。

难以复制的是“心思”

其实,“配音”在近几年的动画片领域非常活跃,比如,《怪物史瑞克》、《加菲猫》的中文配音甚至可以媲美原版的水准。但是,为何在剧情译制片方面就一蹶不振?对此,业内专业人士表示,动画片在配音时不受“拍摄情景”、“表演情绪”的限制,可以有大量的发挥余地,比如融入大量中国观众流行的“本土俚语”来减少文化隔阂,增加幽默效果。而真人剧情片则无法自由发挥,而且有对口型等等限制,相对来说“刻板”了许多。

不过,曾为《佐罗》、《苔丝》等配音的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演员、译制导演孙渝烽认为,这样的解释其实是一种借口,因为在上译厂的“老传统”中不存在“畏难”的情况,“老一代配音演员们会绞尽脑汁寻找到最佳的表达方式,有时候,就算是剧本翻译已经很出彩,但是在做口型本的过程中,导演、演员仍然会和翻译一起反复推敲,不达到令人叫绝的境界,决不罢休。”

孙渝烽回忆道:“当年,上译厂老厂长陈叙带领大家配《简·爱》的时候一直在思考最后那段经典台词应该怎么翻怎么配,从吃饭睡觉都在想,以至于洗脚的时候袜子也没脱。他带领整个上译厂的演员们都痴迷于‘说话’的艺术,才有了当时的辉煌。”

曾为《虎口脱险》、《远山的呼唤》等片配音的苏秀老师也想起一段往事:“配《虎口脱险》时,尚华为法国著名喜剧大师德·富耐尔扮演的乐队指挥家配音,指挥家利用敌人不太懂法语的缺陷,就以东扯西拉、胡言乱语来与敌人周旋。他的台词忽起忽落、节奏紧急、口型极难掌握,必须把台词纯熟地记在心间才能脱口而出,为此,尚华累得血压190,那真是用心血在创作,现在的配音缺乏的恐怕就是这最关键的一点。”

电影和声音都变味了

80年代的黄金期能不能复制?苏秀摇摇头,时代变了,译制片也变味了,“现在很多电影都是主推动作场面,其实没什么故事性、没有细腻的台词、没有人物性格,配与不配其实都一样。”

在苏秀看来,“声画合一”才是译制片的高境界,这需要电影本身与配音演员之间有灵感和火花,“配音不是简单地跟着画面对口型那样简单,也需要用自己的声音去表演,让观众随声音‘入戏’,这个幕后工作需要沉静、细腻的创作态度,对于配音者的各方面素质要求很高,但是,目前市场对于经济效益的追逐,希望尽可能地缩短后期制作时间,这样的快节奏根本无法让配音演员对于角色有深刻的体会,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工作,沦为了一个纯技术工种。而且,由于配音演员的工作是躲在幕后,没有明星那么耀眼,所以报酬很低,年轻人若有别的机会就不会干这个行业。”

而社会环境对于译制片的伤害也很大,“当年译制片风靡与中国人对于新鲜的异国文化的好奇有关,那时的译制片是‘必需品’,现在呢,年轻人都要看原版学英文,译制片知音不再。”

老艺术家们如今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呼吁外界给配音一些理解和支持,刘广宁老师说:“因为配音,我有了爱咳嗽的职业病,但是,我却从不后悔选择了配音工作,因为译制片同样是电影百花园里的一朵鲜花,原版片和翻译片不矛盾,译制片现在需要成长的新机遇。”本报记者肖扬自上海报道

[责任编辑:刘欢] 标签:配音 刘广宁 配音演员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