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泰囧》引发“报复性”观影 失衡观众推动11亿票房

2013年01月04日 16:16
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于音

漫画《泰囧》(图片来源:新闻晚报)

放映23天,观影人次破3200万,票房突破11亿,这就是投资仅3000万的《泰囧》创造的疯狂纪录,而且这个纪录还在不断被刷新。而此刻,《十二生肖》不过才接近7亿,《大上海》也刚刚过亿。

在这个山中无“老虎”的贺岁档,《泰囧》可以称“霸王”,但票房好到失常就不正常了。 11亿,这是中国电影人的伟大抱负,也是中国观众的一次性报复。正如影评人“老大爷暗夜骑士”所言:“它(《泰囧》)的成功是中国电影长期畸形发展的一个饥渴式爆发,宏观看,不正常也不合理。 ”因为《泰囧》不是“神作”,只是部工整的喜剧片,但当电影演变成“《泰囧》现象”后,一切都不那么简单了——无论从观众还是市场角度来看,中国电影都需要好好反思了。

失衡的观众:没看就错过热议焦点

当《泰囧》的票房神话一路延续之际,网络上也开始呈现出越来越多不同的声音:“真没感受到神奇之处”、“不至于那么出色”……这只不过是部投资3000万的常规喜剧片,制胜的法宝是三个活宝型演员,加上挠痒痒的段子,和一路倒霉、不断出丑的情节设置,却意外坐上国产片票房榜冠军宝座,12亿、13亿也近在咫尺,有人甚至预言它可能刷新《阿凡达》13.7亿的票房纪录。

对于好到不正常的票房,网友“大旗虎皮”就表示,“《泰囧》的成功与人们喜欢抱大腿的心态有关。 ”

导演徐峥更加清醒,他甚至称票房好得“有点过分”,“我就是想拍一部正常的电影,期待它有一个正常的结果,可现在是超出正常了。我真是没有想到观众的饥饿度会爆发成这个样子。 ”

但不可否认,“泰囧现象”的确引发了从众心理。就在前几天,记者亲眼见证了这样一幕,一对中年夫妇迎风站在陆家嘴正大广场门口,女的开口说:“听说现在最红的电影叫《泰囧》,要不要看看? ”只听男的回道:“你平常也不看电影啊? ”女的辩解说:“大家都说好,就去看看呗。”而跟风的观众绝不在少数,连扫地阿姨碰到徐峥都会说上一句:“你这个电影厉害的! ”足见其影响力。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葛颖表示,“现在变成了一种《泰囧》现象,大家会觉得不去看这部片子就错过了一个城中热议的焦点,都想去看看这部片子到底是怎么回事。一旦一部片子变成热点现象的话,就不能将它的票房和真正的质量完全挂钩了。”换言之,失衡的观众成为《泰囧》成功的巨大推力。主演之一黄渤也赞同“观众失衡”一说:“现在没去看《泰囧》好像就过时了,和大家聊不到一起去。 ”

而“天涯论坛”的“报复性观影”一说更能说明问题:“现在看《泰囧》的观众大概看的已经不只是电影了,而是用钱用票房扇一些电影导演的耳光了。我扇你个故作深沉!我扇你个大片伪3D!我扇你个弱智脑残加抢钱!我扇你个噱头十足却惨不忍睹!……”的确,观众早已被所谓的“中国大片”忽悠得怨声载道,当实在的《泰囧》出现后便引发了“报复性”观影热潮。对于观众的“报复性消费”,葛颖也认为《泰囧》有资格被消费,“影片很平实很亲民,既不是高技术规格也不是大题材的片子,实打实靠口碑来传播。 ”

失衡的心态:做好国内市场才有底气

无论是《阿凡达》,还是3D《泰坦尼克号》,没人会质疑它们的超高票房,因为它们引发世人共鸣,因为它们能够世代传承。但《泰囧》真能承载如此高的票房吗?因为影片无论在艺术性还是国际共通性上,充其量只是一部在国内无限风光的“暴发户”,完全不可能走出国门。就像网友“电影同行马甲”质疑说:“近年的中国电影,除了本土票房一次又一次地被刷新外,为中国电影史留下了什么?一部达到十亿本土票房的电影,海外销售近乎零,这又是为什么?电影需要娱乐,也需要传承,中国电影需要《泰囧》,但更需要《教父》。当20年后我们还记得《泰坦尼克号》的时候,还能记起哪部中国电影……”

“电影同行马甲”提出的疑问不免有些苛刻,但的确值得思考。《泰囧》赢了票房,赢了国内口碑,却不能如同样是低成本的伊朗电影《一次别离》那样震撼全世界。正如网友“小盘-20130309”所说:“真正的电影是传承世界文化的,如果拍出的只能让自己人看得懂的话,即使再成功也是失败的,这也是电影人所强调的! ”

[责任编辑:李琳] 标签:泰囧 报复 天涯论坛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