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更多
 

  青年导演路阳在他的第二部长片《绣春刀》中展现了出乎意料的才华,相比处女作《盲人电影院》,那份跨类型能力着实让人惊叹。但是基于这个浮躁的市场,本片没有“知名作家转型导演”的“作者身份”,也没有“女主角临映嫁人”的“戏说巧合”,它反倒最适合做映后评论,在反复批判中,他的进步才是脚踏实地的。 

要点
  • 1李小飞(正方):以反贪故事为基础,对政治着墨不多,但却让人思考,最为难得的
         是,在不缺少作者情怀的同时,完全符合商业类型片的标准。
  • 2兰波(反方):没有自我意识的反抗精神,没有大是大非的观念,顶多称得上积极的也
         仅余遁世的态度,故只能折腾在制度和政治的激流下,做三条备受煎熬的小鳅鱼。

 

影评人李小飞认为,《绣春刀》参考了山田洋次武士电影

嘉宾:

正方:

李小飞:影评人,电影节目制作人

反方:

兰波:影评人,导演

《绣春刀》:武侠新方向 符合商业片标准

文/李小飞

“济贫自有飞仙剑,尔且安心做奴才。”瞿秋白这道因为神怪武侠《火烧红莲寺》而生发的对中国武侠文化的经典诅咒,至少在今天的《绣春刀》面前,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武侠片是中国电影独有的片种,在胡金铨、徐克等一代代大师的努力下,终于在世界上与美国的西部片,日本的武士片齐名,武侠片的优点是瑰丽浪漫,其缺点是少接地气(除极少数例外),特别是在现代观众的审美下,这种独立存在的审美系统越来越不能得到认同,正如以武侠片明星出身的导演尔冬升调侃的一样:武侠片中的人物永远一尘不染,永远不会生活发愁,晚上睡觉时有人来偷袭,飞上房就开打,也不见他怎么穿的鞋,换的衣服……

无论文学还是电影,浪漫派武侠都已走到尽头,必须向写实主义转变,徐克的《七剑》便是类似的尝试,但徐克无法割舍的浪漫情怀和正邪交战的主题使这样的尝试并不算成功。

明显受到日本武士电影,特别是山田洋次的武士三部曲影响的《绣春刀》虽然还远未尽善尽美,但已清晰地指明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方向。

《绣春刀》中的人物,不再是纤尘不染的大侠,虽然锦衣卫并不是第一次在中国电影中出现,但《绣春刀》首次将其还原成国家机器系统中的一个个公务员,一个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物,除了身有武功(武功就是技能,就像我们用大学或其它地方学来的技能交换酬劳一样),其它与普通人并无二致:身份卑微,有着卑微切实的欲望,而在生死攸关之际,也迸发出勇气和高贵的力量。片中人物所经历的一切,官场(职场)的倾轧,小人的欺辱,被卷入政治斗争的卑微,虽然400年过去,却是与今人的感受并无二致。就像黄昏清兵卫的艰辛与情感,我们感同身受一样。

除了人物的实,还有所有配套系统的扎实,历史的实,美术设计的实,武器系统的实,武功的实,片中出现的武器,靳一川的双刀,沈炼的绣春刀,卢剑星的斩马刀,丁修的特大号苗刀,都设计出在合理基础上的精彩设计,如靳一川的短刀近身兵行险着,丁修的苗刀威猛,而近战的不足,竟可以用刀柄来补上。此外片中出现的兵器还有手弩、诸葛弩、藤牌,火绳枪,八旗军的快马弯刀,武器复杂而精彩纷呈,魏忠贤的义女魏廷的武器竟是护手和西洋剑,这在和世界开始航海交流的明代,是非常合理的。

明代是中华文明腐烂到底的时代(明粉们来吧),中国从一个君权政权始终分庭抗礼的国家,彻底沦为一个封建专制变态的国家,正如鲁迅所说,读史至此,只觉中国人生存的并非人间。《绣春刀》以反贪故事为基础,对政治着墨不多,但却让人思考。如片中教坊司的周妙彤,其气质的高贵典雅,并非不真实,而是在明代不断发生的一幕:忠良大臣被满门抄斩,女人被充为营妓。电影结尾虽然战胜敌人,但给人的感受却不是喜悦而是忧伤,因为了解历史的人,都不会忘记沈炼对赵靖忠说的话:如今国家内忧外患,风雨飘摇,都是因为有你这样的人——不是有,而是太多了。

《绣春刀》最为难得的是,在不缺少作者情怀的同时,完全符合商业类型片的标准。中国有很多商业营销成功的电影,但却极少成功的商业电影。我很少关心一部电影的票房,但衷心祝愿这样一部充满才华和诚意的电影大卖,因为它会告诉观众也告诉中国电影,什么样的电影是值得看的,和值得拍的。

兰波则认为《绣春刀》中的武侠群像是失败的

《绣春刀》:缺乏反抗精神 动作有形无神

文/兰波

在这个空前浮躁,动辄就叫嚣“新导演已经完成世代颠覆和更替”的暑期档,踏踏实实叙事和探索武侠电影新可能性的《绣春刀》之横空出世就显得尤为珍贵,导演路阳的才华也颇让人侧目,但若抛开扶植新人导演的爱护之心,以更严苛的眼光来检验《绣春刀》的水准,窃以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绣春刀》构建的平行世界植根于吏治败坏,动荡不堪的明末年间,众所周知,宦官和东林党对权力无比激烈的角逐,即使如锦衣卫这样具有空前权力和特殊地位的官吏也只能在以皇帝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和各大山头大老虎之间的夹缝中生存发展,彷徨而不能自得。路明把主题和故事聚焦于夹杂在两大势力较量中的三名下层锦衣卫官吏身上,借以用武侠的形式完成这则政治和人性的寓言,以古讽今,确实别开生面,颇有新意。

可麻烦也来了,中国武侠电影,最动人之处在于“侠,以武载道”,人物无论尊卑,能力无视大小,必定最后是以行侠的鲜明态度对抗恶的势力,哪怕不惜同归于尽,也必定要反戈一击,以抒胸臆,这种侠气的展开空间大小决定了观影时观众肾上腺素的分泌程度和影片的经典指数,也正是这一特殊类型片真正的精髓所在。

但我们在《绣春刀》中看到沈炼(张震饰)和他的两个结义兄弟,几乎就是现代底层官吏的样板,贪色求财,权欲熏心,没有自我意识的反抗精神,没有大是大非的观念,顶多称得上积极的也仅余遁世的态度,故只能折腾在制度和政治的激流下,做三条备受煎熬的小鳅鱼,电影里也有这种略带无奈的台词:“看你们三个混成这样,才找你们”。路阳对于角色和反类型片的设置,虽有同情小人物的正面考量,但故事和人物的动人之处实在是大打折扣,侠义精神仅仅局限在三人的情谊之中,器量格局都做不起来,甚至电影一开场,张震的鹰犬面目还夹带了以权谋私的丑陋行径,让人无法共鸣。

同时,沈炼的性格也不讨喜,除了对周妙彤(刘诗诗饰)的一片痴心尚可圈可点之外,其他的地方显得此人优柔寡断,自私狭隘,目光短浅,几无亮点,而基于官吏立场,老大对于前程的看重,老三对于出身的忌讳,以及三人对正义的漠视,虽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概,终究冲淡了面对不公,拔剑四顾的慷慨。也许意识到了这点,路阳才插了一段《林冲夜奔》来强调被逼上梁山的无奈。无奈归无奈,终究难让观众感同身受,更让人无法喜欢。

片中矛盾冲突点的设置——魏忠贤(金士杰饰)的生死决定各人命运也无法自圆其说,赵靖忠(聂远饰)权柄在握,即使阴谋外泄,他也无须外逃,把责任推卸在沈炼三兄弟身上即可,因为他从来就没面授过三人要放魏忠贤一条生路。另外,剧情折腾到了最后,其结果赵靖忠还是亲手杀了魏忠贤,那何必还要假借他人之手而不早动手,给自己引往泥淖之中越陷越深而不自拔?这个圈子兜得也太大了。

另外,老三靳一川(李东学饰)的师兄丁修(周一围饰)开场设置成了一个只视利益的浪荡武人,缘何最后的转变那么突兀?在杀了师弟喜欢女孩张嫣(叶青饰)的医生父亲后,即使他最后放过了靳一川,两人的同窗之情就能修复?若他的转变开始于收了黑钱,却想法营救张嫣一家,该有多好?类似这样的几处剧情转折其实经不起推敲,甚至显得拧巴。

最后在于《绣春刀》饱受赞誉的武器和动作设计,确实,其细节呈现和历史契合度富有质感(比如西洋剑和火绳枪的出现,还有在妓院楼上大显光彩的藤甲夺兵刃,都与明末刀剑大兴,东西武器交汇融合的其历史契合),但是,在宏观设置方面,同样也露出了软肋:武器和人的关系空有形而无神,武器对于各自性格的呈现并无太大助力,本来沈炼用暗器、十字弩及绣春刀,能远近交济,老大卢剑星(王千源饰)用斩马刀,偏重远攻,靳一川的双刀则偏重防御,此时三人性格方可在武器施展中显露出来,也就是说三兄弟缺乏一个凝聚三人关系的阵法,这种阵型才能有效补充三人为何深入虎穴,面对强敌群殴而屡次不死的说服力。若在影片开场用一场先声夺人的武戏热身,加深观众对兄弟三人的默契配合印象,无疑会大大加分。

从纯技术上来看,动作招式的剪辑也尚待于提高,《绣春刀》通片基本靠凌厉的碎片剪辑完成动作设计,充斥着大量的近景和特写,这种看不清招式只倍感犀利的方式,是目前国内的新生导演盲目学习韩国动作电影带来的恶劣后果之一,原因在于他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韩国的动作设计大多偏重现代动作戏,现实主义风格浓厚,所以才用这样的设计,即使这样,他们在招招递进中也充满层次感,《大叔》和《柏林》的动作戏依旧能够看得清人物的空间关系,而中国的武侠电影,更注重的是舞蹈一般的韵律感和仪式感,招式俱有来历,攻防都有对策,对人物之间的空间关系要求更为严格,《绣春刀》这类电影,窃以为还是按照武侠电影的方式处理为好。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电影简介

《绣春刀》

  别具一格的人物,充满构思的动作场面,还有针砭时弊的春秋笔法,在2014年当前尚且不算充沛的观影经历里,增添一道亮色。

往期回顾
 
制作团队

策划:凤凰电影组

撰稿:李小飞、兰波

责编:法兰西胶片、扭腰客

监制:刘帆 李厦

出品:凤凰网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