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导演陈国富:好电影都能抓住观众
2009年07月28日 17:28凤凰网娱乐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陈国富说他从来不会再看一遍自己的电影,包括导演的、监制的,虽然在他华谊办公室的显眼位置挂着一幅《征婚启事》的海报,但他已经记不得让他声名鹊起的《征婚启事》的细节,他始终觉得自己的一个作品完成后就像放在了河水里,河水一直在动,于是作品顺着河水往前走,沿岸有不同的人在品头论足,也许也会有人捡起来,但对于他本人而言,作品完成后,就顺着河水漂走了。不看自己作品,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害怕,因为看自己的作品,总会觉得有太多的遗憾,他愿意向前看,琢磨新的影片,尝试新的身份。

所以一谈到他的新片《风声》,陈国富就显示出一种特别的激动,这部影片是他在导演《双瞳》七年之后再持导筒的一部影片。他兴奋地向记者详细描述主场景如何搭建起来,“从几个方面建构了一个现实生活中已经完全找不到的场景,这样的处理方法在华语电影里我还没有看到过。”“冰冰、晓明我之前没有合作过,他们和我熟悉的周迅、涵予一样,给了我极大的惊喜!”陈国富笑着,大镜片后面有着略带得意的笑容。 

《风声》是陈国富和高群书一起导演的,创作过程中,两人的分工有不同的侧重点,高群書在拍攝現場負責的更多,他則側重前期和後期的工作。过程中也在不断讨论磨合,陈国富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合作,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既有发挥又有监督,同时他通过对合作导演方式的观察和思考,获得新的启示。他开始问自己为什么以前电影中只有一个导演的方式不能被打破呢?这种组合上的变化可以带来意象不到的结果。

除了创作方式上的开拓,创作内容上,陈国富更是个敢于“天马行空”的人,谈到最近刚开拍的,他与徐克联手创作的《狄仁杰》,陈国富描绘出一幅足够让大家惊讶的景象:“狄仁杰不仅仅是包青天式的一个清廉而勇敢的官员,他的智慧更多一些,会功夫,是一个007和李白的结合体,他既能寄托中国人的一种情怀,又武功高强,这样会给大家带来兴奋点”。
 
“好电影都能抓住观众”

在谈话中,无论是说自己的影片还是在谈其他影片,陈国富多次强调电影其实不应该再谈商业和艺术的分别,好的电影都是一样的,“我所感兴趣的,是抓住观众”,他初期尝试过充满文艺气息、有纪录片风格的电影,他说他是在有限的资金和人力范围内,努力做到好看的尝试,后来有机会做更大投资的电影,自然把他内心那种去吸引观众的欲望激发出来了,于是想尝试更复杂的、面对更多观众的电影。

自然而然的选择是他最喜爱的悬疑题材的电影,他认为这是适合他使用的、吸引观众的一种方式,可能对于冯小刚而言,吸引观众的法宝就是使用幽默,不同的创作者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无论如何,殊途同归。

的确,陈国富擅长制造悬念、讲述令人神经紧绷的故事,《双瞳》这样惊悚类型的电影自不当说,呈现给了观众的是不一样的紧张感受。甚至《征婚启事》,在陈国富看来整个故事讲述过程中都是抽丝剖茧、拨开层层迷雾的,“她下一个会遇到什么人?她为什么要相亲?在我看来都是悬念。”这次的《风声》也一样,里面的人物呈现出来的是正正反反、不断变化的特点,“起码能到《无间道》这样的效应,但是它在历史感和人文性上,应该会超过《无间道》。《风声》里许多东西和现在的时代对应,观众很容易对其中的人物认同”。
 
他心目中关于电影的理想状态是电影创作者深深地热爱电影,但不在电影中注入过于矫情的元素,创作的时候不费心考虑之后的评论、如何获奖,或者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而是自然地忘了许多的条框,只想着如何去满足观众。作为观众,能在看电影的时候有小时候的那种兴奋感,能够被电影全然抓住。陈国富很诗意地描述道:“能够让观众扎在电影院里头,在那里把自己融化。”

从陈国富这些关于电影的表述看出,在他心里,电影观众始终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他无论做编剧、导演还是做监制,始终围绕的一个核心。记者问他对于《风声》这部电影,作为导演的陈国富和作为监制的陈国富,好口碑和好票房只能选一个选什么?他不等记者说完,就不假思索地喊出了:“票房!”对此他的解释是他不是投资人,其实票房理应对他不重要,但是只有这个才能看出观众是不是被他的作品给吸引了。
监制不是奶妈,也不是管家

作为“监制”的陈国富在某种意义上比作为导演的陈国富的影响力还要大,《天地英雄》、《20 30 40》、《可可西里》、《天下无贼》、《心中有鬼》、《集结号》、《功夫之王》、《李米的猜想》、《非诚勿扰》这一部部影片的监制身份,就可以看出他作为幕后推手的巨大力量。当记者问及陈国富作为目前华谊“四巨头”之一的感受时,他赶忙笑着澄清,“我不是巨头,外界对我这个称谓是把我花边化了,我只是比较专业。”

陈国富最初进入电影行业时的身份是影评人,之后曾任影展策展人,还做过电影杂志。这种冷静观察者的身份,使他拥有了一种对电影的直觉,让他对电影创作反而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所以在他在为众多影片做监制的时候,总能用他的方式使别人心悦诚服。这点在台湾的时候如此,到了内地更是如此。

这些年,陈国富对内地的掌握,对电影的策划,已经由长期的经验转化为一种可靠的直觉。比如说《狄仁杰》,他发现内地在很多黑帮、涉案等不太好做的情况下,这样的题材寓意于历史真实,具有动作、悬疑、惊悚、浪漫,会具有一定的市场。在《可可西里》、《集结号》等影片的定位、推进过程中,陈国富的支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陈国富强调,他的决定大多数时候是建议,有的时候也是一种直觉,“一旦坚持一个影片是好的,那我不仅仅是起到投下一票,也愿意拍着桌子和人争辩。”

电影故事中,陈国富关注人与人的关系,电影故事外,陈国富做了那么多导演的监制,他觉得他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影片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还是一个人和人的关系:冯小刚并不需要他帮助张罗,只需要一些建议;而《可可西里》这样的影片他是前期的推手;《李米的猜想》会和导演曹宝平一次次地讨论修改。所以说“监制不是一个管家,也不是一个奶妈,你有时候在关键的时刻出现,投上一票,有时候却是电影的一个不断的批评者”。但是无论如何,他与这些创作者都有着良好的关系。

陈国富表示,其实最近的《风声》中,他监制的作用发挥最为彻底,他能参与判断投资规模,决定市场方向,决定营销策略,比以往发挥更多。
 
对外合作的触媒

陈国富最初与内地的接触,缘于他所在的哥伦比亚公司进军华语片市场。由于经常到内地出差,他与何平等导演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之后因为哥伦比亚公司投资华语电影多次与华谊合作,这个时期,陈国富结识了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开始了解这个有着巨大潜力的中国民营电影公司……转眼,陈国富作为华谊的总监制已经有了三个年头,其实那时候所谓的中国电影大市场还没有那么明显,他也不是一个投资人,所以在哪里并没有多大区别,所以顺其自然呆在了内地。冯小刚、何平、王中磊等等至交好友也是他留在内地的重要原因。

尽管现在较多时间在内地,但他还是关注着台湾电影的发展,对于台湾电影一度很悲观的他却在近年的《九降风》等影片中看到了希望和活力,这批年轻人在杨德昌与侯孝贤之后,对过去台湾新浪潮的电影既有尊敬也有反思,慢慢开始走出迷失,找到了自己的电影语言,这让陈国富非常欣慰。

但是台湾电影与内地的合作远不如大陆和香港的合作,作为对这两地文化都有所了解的陈国富也在不断地思考,他看到的台湾和内地,都有着沉重的文化包袱,这与香港是迥然各异的,香港的电影创作者可以在不同的地方随时开工,而内地和台湾的创作者适应性比较弱,这也是他们给自己的使命感造成的,这是一种文化上的矜持,放到电影发展上,却成为一种尴尬。陈国富希望自己成为一种台湾和内地电影文化合作的触媒,在打破这种尴尬的过程中,尽可能做一种调试,一种转译,让好的题材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但是令他颇为困扰的是,内地电影工业制作上的追求,并没有随着市场份额的提高而改变,内地电影创作受电视剧的影响很深,电影创作人员能够很轻易地在电视行当中找到出路,相对于电影,电视剧对技术水平的要求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延滞了电影技术的发展和电影创作者的自我突破。比如武打、特效、美术等技术工作,内地近年来并没有实质性的发展,只能依托于外请。让陈国富感到无奈的是,关于内地电影人才的教育应该怎么做,怎么改进,他还只能停留在思考和与同行交流上,还没有直接的能力去做。他只能做的是,以自己的经验,去做好每个个案。

对于现在华语电影,陈国富用了“疲于奔命”来概括,一针见血。陈国富坦言,关于中国电影乃至华语片市场究竟该走向何方,还是需要更多努力的灌溉,才能结果。

做完采访,记者问了一句陈导是什么星座的,陈国富笑着让记者猜,怎么看都是火向或者风向星座的他,居然是金牛座的。大概正是内在有着金牛座的耐性、持久、实际、热情,才会从台湾到内地,从哥伦比亚公司到华谊公司,谨慎又大胆地促推了一系列成功的华语电影。

坐回办公桌前的陈国富突然抬头问记者:“你觉得《风声》能大卖么?”大概每次经他手的电影在即将面向观众前,他也都会像送自己的孩子去面对考官时一样的有一丝忐忑吧。愿《风声》能带给观众惊喜,也让陈国富更多收获一份成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孔悦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