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的城池下,地火蔓延,故事上演。一群士兵的殊死抵抗,100个妓女的自告奋勇,一名日本军人的精神挣扎,两位中国俘虏的得幸逃生。与其说这是《南京!南京!》的故事,不如说这是一段一段真实的历史,是许多年来,我们一直记得的,却又不敢直面的血淋淋的细节,是废墟面前被忽略掉的抗争的勇气。如今,终于有一部电影,带人们回到南京,逼近真相。我们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

正在加载中...

《南京!南京!》完整版预告片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导演:陆川

主演:范伟 刘烨 秦岚

高圆圆 江一燕 姚笛

类型: 剧情 / 战争

上映日期:

2009年4月22日

您最关注《南京!南京!》的哪一方面?
范伟刘烨等人在片中的表现
对南京屠杀的史实重现
导演对整体氛围的把控
片中日本人的主观视角
精准的画面呈现和音效

陆川 Chuan Lu

1993年毕业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英国语言文学专业;1998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处女作《寻枪》。

全方位呈现陆川对这一敏感题材的独特理解,以及他内心深处的自信、野心与挣扎……更多>>

《南京南京》是冷静客观的历史再现,还是题材讨巧的商业投机?

有人称赞《南京!南京!》让国人经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70年后再次客观正视历史,直面战争中人性的丧失。有人讽刺《南京!南京!》巧妙的利用了灾难,题材本身变成绝妙炒作。对这部影片,您又有怎样的看法呢?

正方:它充满贴近地面的叙事能量

《南京!南京!》让贴近地面的叙事成为可能,细节将裹挟着概念在生动流畅的故事之河中一路奔涌,像把锋利的刀子插入观众内心,不仅引发情感共鸣,也让我们在痛楚中沉思。

正方:《南京》冷静展现大屠杀的残酷

《南京》展现出历史里那些蝼蚁般的小人物的群像,让我们看见整座城市的悲怆与哀痛。

正方:《南京》重现人性见功力

这是上一代导演所拍不出来的一个东西,要么会用力过度,要么会过于升华。重现暴力其实不难,重现人性才见功力。

反方:历史比电影要更惨烈

电影有它的真实性,但在揭露战争的残酷,还有战争使人妻离子散、伤心欲绝这一点上没有表现得那么深刻。仇恨还没有被激发出来。

反方:日本军人的塑造过于善良

对于“角川”的设置以及其表现出的人性反思,南京屠杀幸存者表达了这样的感受,“也许有这种人,但是现实中我们没有遇见过。”

反方:这只是一次商业行为

很多人说谈论南京大屠杀是爱国的标志,可你千万别拿电影的台词或画面来作依据。归根到底电影只是娱乐,最终都要拿票房做谈资。

在此打分
五星
0人
四星
0人
三星
0人
二星
0人
一星
0人

>>《南京!南京》正在全国公映,这
部陆川及其团队耗费四年的心血之作,
试图找寻新的视角解读战争,包含了
导演庞大的野心。这种尝试是否成功?
凤凰网娱乐频道开放网络平台,等待您
对影片的精彩解读。【评论入口】

历史总是那么厚重,人也是如此

陆剑雄是一个国民党军官,在他身上有着鲜明的军人特色:永不退缩。陆剑雄的出现可以说是对所有反映南京大屠杀影片的一种突破,他代表的是中国人的反抗。

姜淑云充当安全区领导者、教导者和保护者,她以柔弱的身躯和日本强大的侵略做着抗争。姜淑云的角色并没有戏剧性的转化,她从头到尾都是以一个勇敢的中国女性形象出现,不怕死的和日军做着抗争。

范伟饰演的唐先生是《南京》诸多人物中个性最为丰满的一个。他在经历了内心的许多挣扎之后慷慨赴死,也完成了他的自我蜕变。眼镜被磕坏了镜片,眼看家人凶多吉少,唐先生万念俱灰,最后撕掉证件也做了赴死决心。

唐太太是南京惨案中另一种人的代表。唐先生死后,唐太太带着身孕,带着生命的希望和母性的尊严离开了南京,此时她心中已经懂得民族大义和战争。

妓女小江在《南京》中有个回头的镜头,这个画面被许多电影人成为电影最美的瞬间。小江和其他站出来来的女性,用一种接受耻辱的形式捍卫了中国的尊严。

小豆子是《南京》中的一个异类,他在经历了南京大屠杀那样惨烈的战争中居然顽强的活了下来。小孩子永远是战争中最令人心灵颤抖的存在。小豆子奔跑在原野上躲过死亡的时候,也是最温暖的结局。

站在时间的这边往回看,视线所及总会有些不同

我没有看到像《现代启示录》一样一个人走向魔鬼的变化。我看到就是一个人,从人到人。所以我基于这种认识,我就想把这种感觉拍出来,就是您就是人,你干了比畜牲还不如的事儿,但你还是人,别给自己找辙,别给自己脸上贴黑泥装神弄怪的,你是人,你别跟那儿撒娇,真的,我觉得给自己变成一种魔鬼是一种撒娇法。别撒娇,你是人,是人干了这个事儿。所以就必须得面对这个,而且我们知道只要是人,在战争中间他就有可能还干那事儿。

其实我也可以不忍着,直接给日本人来一个狂欢式的,给日本人全干了,拿拳手刃了,拿刀全剌了。但是我又克制住这种狂欢式的这种幻想。为什么?我就挺希望这片儿将来有一天走进去,走在他们的国家,能够影响他们的观众,然后让他们能够成群结伙的到中国来道歉来。

如果说《南京!南京!》这部电影是来自民间的声音,我不是想拍一个指着自己脸上的伤疤或者头上的包说你打过我,我想去梳理一些别的东西出来,因为我看到一些不一样的历史。

我记得我当时先看中国人写的,完全没感觉,除了塞一肚子愤怒都不想拍了,全都是断胳膊断腿,全都是哭诉,我觉得那种就特弱者。70年了我们还以一个弱者的姿态聊这事儿太傻了,真的。

就这种事看多的时候,你就会想这历史学家都干什么吃了,我们的历史学家为什么把这些抵抗都给抹杀了。我就开始看他们以前的逻辑,他们的逻辑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抵抗,所以你不该杀我”。我觉得这是一狗屁逻辑。我抵抗是天经地义的事儿,我抵抗了被俘虏了,你不能因为我抵抗了而杀我。

我在想,中国人走到今天,其实一定是有一些东西去支撑这个民族去生存的。就像这个电影的副标题——生和死的城市,在这么一个极致环境下,人是怎么面对生死的,这个事是可聊的。因为我看到了这些事,我不想编事,我想到《南京!南京!》其实有很强大的一面东西,而且是支撑这个民族一直走到今天的一面东西,是被人刻意忽略的。如果我们在这件事上只记得德国人救了20万人,这对死去的人是不公平的。

其实我一直是想拍中国人和日本人两条线,我以前在接受采访时我不敢说日本人怎么着。而且我从没放弃过这条线,因为我觉得这是一张纸的两面,缺了任何一面这都不是一个完整的事件。最大的变化是,我拍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不是在拍“南京大屠杀”这个具体的事了,我觉得我们可能在拍关于人如何认识战争本性的一个东西,而且我们有可能去做到一件事是超越中国人和日本人,去能够触摸到一个一般规律的东西——就是人在战争面前和人和战争的关系问题。

我们必须把这段鼓和这段祭祀带到所有中国人面前。因为这种威胁,这种被征服的威胁从来就没有消失过,而且人家一直在那儿继承着呢。他们可能不冲中国,就随时的。现在让我们汉族,或让我们中国人拿出一段震慑人心的代代相承的文化的东西,我觉得已经没了,我们就剩秧歌了,我们真正的东西在哪儿呢?战争的本质说到底是精神的折磨,它是一种文化在你的废墟上舞蹈。

黑白的背后,是对当年事的真实还原
对不起,您的浏览器禁用脚本或者您的flash播放器版本较低!

请选择下面的地址安装浏览器插件 Adobe Flashplayer:

从天堂到地狱,过程只在一瞬间
0人次
0人次
0人次
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