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 中国电影逆势飘红全年票房42.15亿
2009年02月23日 09:26北京青年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赤壁》

2008年,中国电影凯歌高唱,电影票房连续两年保持26%以上增速,增幅居全球之首。电影票房总收入达42.15亿元,首次进入了全球前十。国产故事片一年超400部,达到了全球第三。眼下,2009春节档延续了上一年的好势头,吸金大片《非诚勿扰》和《赤壁》(下)余威犹在,爆笑的《疯狂的赛车》和浪漫的《游龙戏凤》再度掀起看片热潮。

内地的“贺岁片”概念发端于1997年的冯小刚作品《甲方乙方》,其后很长一段时间,贺岁档指的是元旦前后这段时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壮大,如今的贺岁档起于头年的11月下旬,终于来年的2月中旬,前后加起来有三个月。早年的贺岁档不过两三部影片争雄,今年有超过20部电影短兵相接。目前,有四部影片票房过亿:《非诚勿扰》3.4亿元,《赤壁》(下)突破2亿元,《梅兰芳》和《叶问》也过了亿。而且,《疯狂的赛车》和《游龙戏凤》也有希望冲击亿元票房。仅以现有成绩论,四部影片进入亿元俱乐部已是历年贺岁档的最佳战绩。

回顾2008年,中国电影的好事还不止于此。在全年42.15亿元票房中,国产影片贡献了25.63亿元,占到了60%以上。在13部票房过亿的电影中,国产片占了9席,票房总和逼近20亿元,彻底压倒了好莱坞大片。更令人惊喜的是,档期的概念一方面得到加强,传统吸金时段的效率更高,另一方面也在“淡化”,一年四季绝少冷场,所谓的淡季也造就了不少票房炸弹:贺岁档后的3月份算是低谷,也有4000万元的《江山美人》和6000万元的《见龙卸甲》,随后就是过亿元的《功夫之王》和《功夫熊猫》;奥运期间是电影淡季,还冒出了一个5000万元的黑马《十全九美》;奥运之后是票房井喷,从2.2亿元的《画皮》开始,一路火爆到年底。

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电影逆势飘红,这是为什么?主要原因有:商业院线不断扩张,银幕数持续增加,进入主流放映的影片增多,给观众提供了更多选择;新影院多建在人流聚集区,观影更为便利。此外,电影票价昂贵一直是观众诟病的对象,然而近年来物价持续上涨,电影票价则相对稳定,跟吃饭、K歌等娱乐项目相比,看电影经济实惠又不失时尚,因而风景这边独好。

然而,盛开的中国电影是否真的如有些人想象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要敢投入,就能赚大钱”?答案是否定的。中国电影的火爆景象下埋藏着深重的隐忧。首先,如果国际金融危机延续的时间太久,必然影响中国电影海外买家的购买力,而那些投资巨大的庞然大片没有海外市场的支撑无法回本。更重要的是,目前上映的影片是危机来临前投拍的,其档期甚至在一年前就已定好,如果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内的百业不振,后续影片的融资前景堪忧。国产电影一年400部,能通过商业运作赚钱的不过几十部,大量的影片要靠国家投资或者热心于电影事业并不计回报的民间资本来打造,如果这些资金的投入失去后劲,电影的产量无法保证,“广中选优”的金字塔结构就无法形成。

还有,中国电影的质量能否支撑电影市场的持续增长,也是个问题。去年九部票房过亿的电影中,《赤壁》、《功夫之王》、《木乃伊3》是票房高、声誉差的典型,《非诚勿扰》、《大灌篮》、《画皮》是口碑平平的“无毒糖浆”,《长江七号》和《梅兰芳》是瑕瑜互见的半部经典,似乎只有《叶问》超越了观众不高的期望而成为惊喜。说起来,盛名之下、其实能符的只有《疯狂的赛车》等寥寥几部。中国观众拜影碟和网络之赐,看片的眼界并不低,但他们偏偏愿意进影院为一些缺憾明显的影片捧场。可以说,正是他们主动迁就国产片的水准,造成了今日中国电影之繁荣。如果电影人沉浸在自我满足的幻象中不思进取,观众是不会永远“仗义”下去的。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间接促成了好莱坞电影的黄金时代,如今的全球金融危机会不会给中国电影腾飞的机遇?这取决于危机的火苗向什么方向燃烧,更取决于中国电影能否真正地提升质量。(李星文)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李星文   编辑: 王喧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