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鄂尔多斯
2009年07月23日 14:37鄂尔多斯在线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鄂尔多斯”为蒙古语,汉语意为“众多的宫殿”,是成吉思汗守陵部落名称。清朝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鄂尔多斯各旗在达拉特旗规模宏伟的王爱召会盟,形成了“伊克昭盟”(汉意为大庙),其行政建制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初。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伊克昭盟,成立鄂尔多斯市。

鄂尔多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南临古长城与晋、陕、宁三省区毗邻,西、北、东三面黄河环绕,与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构成内蒙古最具活力的“金三角”。鄂尔多斯东部为丘陵山区,西部为波状高原,中部为毛乌素和库布其两大沙漠,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其中沙漠和山区、高原各占总面积的48%。平均海拔在1000—1500米间,年平均气温5.3—8.7摄氏度,年降水量小且集中,为170—350mm,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鄂尔多斯虽然地形起伏不平,地貌复杂多样,但是交通十分便捷,周边和境内有京包(北京—包头)、包兰(包头—兰州)、包西(包头—西安)三条铁路干线,109、210两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市,鄂尔多斯机场与周边的五大民航机场形成了便捷的区域航空网络。全市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4.8万人,其中蒙古族17万人。全市下设七旗一区(伊金霍洛旗、达拉特旗、杭锦旗、准格尔旗、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东胜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地级市。市府所在地康巴什新区是于2004年5月开始全面动工兴建、2006年7月31日正式投入使用的,是全市政治、文化、金融、科研教育中心和技术产业基地。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3万7千年前,“河套人”就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创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在3500年前的商代前期,中华游牧民族的曙光便在这里初现,形成了著名的“朱开沟文化”。它是北方游牧民族从蛮荒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公元前2800年—公元前2300年,以饰有各种动物图案的青铜器为代表,形成了著名的“鄂尔多斯青铜文化”。进入15世纪中叶,守护成吉思汗陵寝的蒙古鄂尔多斯部落从蒙古高原进驻鄂尔多斯地区。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区位,孕育了韵味独特、古朴典雅的民族文化。鄂尔多斯是歌的海洋,长调悠扬柔长、短调清新欢快,《森吉德玛》等脍炙人口的民歌名扬四海。特别是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漫瀚调,在晋、陕、蒙地区广为流传。我市的准格尔旗也因此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漫瀚调艺术之乡”;鄂尔多斯是舞的故乡,著名的《筷子舞》、《盅碗舞》等成为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鄂尔多斯是蒙古族传统礼仪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成吉思汗祭祀、鄂尔多斯婚礼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等一些极具文史价值的蒙古族古典史诗巨著也诞生在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地区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近代,声势浩大的“独贵龙”运动就在这里爆发,掀起了“鄂尔多斯风暴”。现在,具有深厚底蕴和地域特色的鄂尔多斯文化正誉满全国,走向世界。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张园园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