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娱乐讯(采写/Echo) 尘封五年之后,《狗十三》终于能够在2018的冬天和观众们见面,本片导演曹保平也在影片上映前夕接受了凤凰网娱乐的专访。
对于以犯罪题材的电影闻名的曹保平来说,《狗十三》这个剧本在题材上与以往有所不同。提到为什么要选择拍这个电影,他认为这个剧本对他来说很有共情感,他也很想呈现这种日常生活中的不寻常,让大家在看完电影之后可以回望前路,可以反思一下家庭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这是另一种类型的合家欢”。
张雪迎在这部电影中也有非常精彩的表演,曹保平在采访中也毫不吝惜地夸奖她状态自然,在表演中又有一定的天赋和感受力。而且她在当时的年纪里也能很好地表现出李玩身上的平凡与早熟,这也是曹保平选择她作为女主角的原因。
尽管大众对于曹保平导演的印象大多还是现实题材导演,但是他在采访中也提到自己以后会选择尝试不同类型的剧本,自己也非常喜欢非现实主义题材,如果有机会,希望可以出现一个好的剧本让自己拍摄。
谈剧本:《狗十三》体现的是日常生活里的不寻常
凤凰网娱乐:您当初是怎么选中这个剧本的,打动您的那个点是什么?
曹保平:其实正好是先看到了这个剧本,然后它确实是能打动我,最后觉得还是把它拍出来,可能打动我的最主要是因为它是一个,日常生活情境下(的故事),说白了就是习以为常的家庭或者父女关系下的不寻常吧。其实恰恰是这个让我觉得可能特别有价值和值得拍,因为包括她的家庭关系,她和父亲,和爷爷奶奶,以及她自己在学校,诸多方面,我觉得她是一个特别普通和特别平常的一个状态,其实今天的中国家庭有非常多的像她这样的,因为她里面也没有堕胎,也不是一个特别叛逆的孩子,也没有发生了多么惊心动魄的事,也没有校园霸凌,也没有性侵,所有我们惯常以为的那种残酷的东西其实都没有。她其实是一个特日常的状态,但是恰恰是那个日常状态下面被我们忽视和被我们忽略的那种东西,其实是最不寻常的东西,可能我们现在已经习以为常的接受那些东西,但是它恰恰是不寻常的。我是觉得这个剧本或者这个电影它最有价值的是这个。
他里面涉及到非常多的方面,我觉得这个片子其实有很强烈的共情感,包括我当时看剧本,所以要决定拍也是因为有很强烈的共情感,就是它的非常多的关系和方向上,都能够触动你和打动你。但是可能在当你身在其中的时候,你并不觉得他有多特别。比如说离异家庭,可能我们现在这帮小孩里面有非常非常多的家庭可能都是单亲、离异家庭,大家可能好像没有觉得要死要活、惊天动地。然后因为这样的一个家庭构成,在13岁左右的一个小女孩身上带来的很多东西可能身为其中的一个孩子,都未必会怎么着,他可能就会比较习惯地或者比较认命地,就这样活着,也没觉着有什么特别了不得的。但是其实好多东西是隐性的,包括她和爷爷奶奶的关系,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包括她自己在学校也是一个,又不是长得很漂亮、校花,也没有恋爱,也不是说多么出类拔萃,极普通的一个孩子,但是她和周遭人的关系,其实里边也有很多非常耐人寻味的东西。其实《狗十三》特别想把我们平常习惯的或者说是习以为常的某些我们没太注意的,但是发生在几乎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那些东西,重新拍给你看。
凤凰网娱乐:我们看您采访说,您曾经很犹豫要不要拍这个剧本,因为它跟您以往包括现在的风格都不太一样,为什么就会犹豫?又是什么促使你去拍这个剧本?
曹保平:因为我当时是一个已经从青春期过了那么多年,已经和青春期很遥远,没什么关系的一个年龄,但是看那个剧本都会怦然心动。那个怦然心动是你发现在你成长年龄的时候的问题,和这个剧本里的那个问题,在那么多方向上,其实是一致的,我觉得至少从这个角度上你也可以能够知道中国人还有中国家庭,或者中国的教育等等,它几十年来其实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它由此带来的、触及到的一些问题,也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变化。当然每一代人,每一个个体,都有各自的不同和区别,但是最根本的那个东西它是改变不了的,然后它映射出来的问题也是一样的。当时之所以拍,我觉得它很触动我,同时我还多一个原因,因为这个电影可能更多的,大家会从这个李玩的角度去看,因为主要是从孩子的角度去写的。但是我肯定是一开始还是从父亲的角度去看家庭关系,看女儿成长中的那些可能你忽略掉的,或者你习以为常,你觉得“她不就应该这样吗”的背后的那些问题,是因为这个原因。
凤凰网娱乐:您所说的这个共情性,在您看剧本的时候,或者说在拍摄的哪一个镜头是特别让您有这个共情感,或者说回忆起您成长环境或者生活环境当中的哪一幕?
曹保平:我觉得不能说哪一幕,或者哪一个情节、哪一个细节,我觉得那就是构成这部电影全部的原因,比比皆是。在我小的时候,我父母的那一代人,可能那时候还不像现在这样,那时候离婚很少的,更加封闭一些,你可能没有感受到,比如说离异的家庭带来的那些问题,但是你的非常多的想法,然后父母会,我觉得都不是是不是倾听和尊重的问题,我觉得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他一切考虑问题都是以他的对和错的标准来考虑,他从来不会去考虑你为什么这样想。就像我上电影学院,我要考电影学院,我们家就死活不同意,就觉得你好像已经有了一个稳定的情况了,你非要还出去闯荡,而且可能有的父母还觉得你离开他身边,到一个陌生城市,他就非常强烈地反对。诸多细节吧,这些所有的细节,我觉得它的综合构成其实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地位的不平等,就是很多的冲突或者很多的问题的产生就是源于这种不平等,而这种平等其实我们习以为常的,不管是在大人眼里,甚至某种意义上在孩子眼里,我觉得可能大家的一个惯性的思维都是孩子要听父母的,由此的家庭关系或者说社会关系造成的很多问题。
谈家庭关系:《狗十三》是另一种形式的合家欢
凤凰网娱乐:在这个电影中,李玩的妈妈,基本上是一个缺席的状态,在她特别困顿、窘迫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求助她的亲生母亲?
曹保平:所有电影没有拍出来的,就是都是留给你想象的,可能比如说她妈又有了新的家庭,也可能她妈和李玩的关系其实很一般,就是有各种可能性。所谓的留白,因为一部电影总有它叙事的角度和架构的方法,这部电影它的重心其实是在李玩和父亲和爷爷奶奶这样的一个角度上,所以母亲的那个人物,我觉得是在剧本一开始构成的时候就没有把笔锋往那边偏,那么置于她和她妈妈的关系,以及她妈妈和她爸爸为什么离异,以及等等所有这些,可能你有无数的可以填充和想象的空间。
凤凰网娱乐:您觉得李玩和她爸爸这种关系是不是有一点点畸形?
曹保平: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正常的非常常态的。中国无数的离异家庭基本上,大多数我觉得都是这样一个状态:就是父亲,我觉得可能一方面是这样的一个家庭结构带来的,因为我们是这样的一个威权社会,她父亲可能就是在家庭里面一言九鼎,所以他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成年人本身在中国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面,每个人可能都背负着那么多的不易和背负着那么多的艰辛,不为女儿知,不为别人知的一面。很少会有爸爸有心情会陪着女儿说笑,陪着女儿玩,陪着女儿成长,陪着女儿学习,他会把全部的精力和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女儿身上,这样的父亲我觉得微乎其微。而且我们也不认为这是我们责任的一部分,就是我刚才说的,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社会构成导致的家庭构成,决定的必然的思维方式,可是你要是换一个社会环境,有可能孩子成长的过程的陪伴是你责任的一部分,他就像你的工作等同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某种意义上是法律意义上的一部分,你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这就是你的一部分,而我们几乎很少有人去想这是你的一部分,所以由此带来的问题。
凤凰网娱乐:所以您在电影里边呈现的家庭的这种矛盾,还有就是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最后也并没有一个解决的方法或者方案,您个人来说,觉得作为父亲或者作为长辈,应该怎么样跟下一代去沟通,去引导他们?
曹保平:就是去看《狗十三》,看完了以后,不用别人跟你说,看完以后你会突然觉得,我对我女儿这样是不是对,然后作为女儿看完了以后,如果这个女儿有良心的话也会说,我对爸爸是不是也太过分了。《狗十三》是一剂良药,可以解家庭关系中的一点问题,所以另外一个意义上我们把这部片子的类型叫合家欢,就是另外一种合家欢。
谈张雪迎:她在拍戏上自然又有天赋
凤凰网娱乐:张雪迎身上有没有什么特质,特别打动您的?
曹保平:她的特质就是自然,因为她已经拍过一些东西了,我觉得很多演员,尤其是小孩,我觉得可能三下两下就被拍坏了,就是各种扭捏作态,各种模式,会下意识地学会。但是纯朴的、自然的东西会越来越少,我觉得她首先有纯朴自然的东西,而且表演还很生动,因为我们要拍的非常真实,所以自然的状态是最重要的。另外一个,我觉得李玩需要一个很普通的女孩,不能长得很漂亮,就是往那个班里一丢,你感觉她就是普普通通的班里的一个学生,你要找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像校花一样的那种小女孩,可能这个故事里非常多的环节就不成立了,因为漂亮女孩总是被追捧的,然后很多时候可能正常女孩,惯常女孩经常会碰到的困境和问题,可能就在那边可能就不会存在,至少局部的,所以会影响到故事。
凤凰网娱乐:张雪迎她是纯素颜演出吗?没化妆。
曹保平:对,她那痘都是她自己的。
凤凰网娱乐:那牙套呢?
曹保平:牙套是我们给她配的,因为第一场戏的时候正好是让她对着镜头跳剪的那几个表情,戴着那个牙套,我觉得还挺生动的。
凤凰网娱乐:她在里面很多的眼神都特别呆滞或者疲惫,就是那种很呆的那种,就是刻意设计的吗?
曹保平:东方人好像很多时候都很呆吧,但我觉得她一个镜头都不呆,你觉得呆可能那个时候的表演就正好是那个样子。
凤凰网娱乐:有那种被生活摧残过以后的无力的呆滞。
曹保平:那就是准确的,可能就需要她那样。
凤凰网娱乐:那您在现场怎么跟她讲戏呢?怎么引导她?
曹保平:自然合作,碰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因为成熟的拍摄经验不适用,因为你没办法跟她讲我刚才跟你们讲的,你看你们现在都已经不是那个年龄了,比如说我们刚才说的中国儒家文化形成的家庭结构,形成的夫权社会,某种意义上的威权社会,造就的等等,你跟她说,你觉得这有用吗?一点用都没有,因为她根本理解不了。而且故事中的李玩其实是一个毫不起眼,但是隐性的其实又是一个非常特立独行的孩子,她和一般孩子其实在底下完全不一饮,她可能远远成熟于那些孩子。可能张雪迎是个很幸福的孩子,她自己父母都天天围着她,父母也应该都正常,家庭美满,她可能就更体会不到故事里的这个独特的某种意义上的东西,比如李玩内心的沟沟坎坎,我觉得只能靠演员的悟性,她还是一个好的表演者,她有表演的直觉和感受力,你会至少把表层的逻辑关系和目的性都能跟她说清楚,这个她也能明白,剩下的就是在表演过程中,可能哪些地方还不太够,然后你再去调整。她作为一个表演者,可能优于别人的那种,说天赋也好,说感受力也好,这些可能她就是比一般人天然地好。
谈评价:《狗十三》不是残酷青春
凤凰网娱乐: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是怀着一种批判的态度吗?
曹保平:我怀着一种崇敬的态度,我对所有的电影都是崇敬,我觉得也谈不上批判吧,我觉得其实是某种意义上的客观呈现,我觉得中国的家庭,中国的父辈和子女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非常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情感,只是这些情感我们经常会选择忽略或者选择遗忘,美好的一方面是中国人的感情表达很晦涩,很少比如说父亲会拥抱女儿,会亲吻女儿,会说我爱你,会直接去交流这种情感,我们好像都特别不好意思,所以我们也鲜少提及。其实觉得家庭的这些东西是最值得拍和最有意思的。李安的这么多作品里,早期的三部曲其实都好,但是我觉得《饮食男女》是最开阔的一个,三姐妹每一个人每一条线,我觉得太有味道了,而且背后的情感太中国人了,我们需要这样的电影,中国人的家庭,中国人家庭的情感,中国人家庭的难以言说,委屈也好,爱也好,甚至一定意义上伤害也好,其实都需要多拍多看。
凤凰网娱乐:现在网上针对您这个电影的声音主要是家庭在小孩成长过程当中教育方式的不对,是一种挺愤慨的态度,针对网上这些评论的方向,是您预期的吗?还是说你觉得这个角度,您怎么看?
曹保平:因为我还没有去看大量的评论,最后大家的声音什么样我也没有得出一个给论,但是我是觉得至少起一个作用,突然有一刻让我们所有人开始觉得去看自己和家庭的关系,因为前边都还很难,前边要走的路还很远,而且前边还有好多天天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平鲜少有机会去看过来的路。这个电影至少起的一个作用是,能够让你看一下过来的路,其实挺好的,闷着头老往前走,总不如回头先看看,再走,可能会走的更好一些,我是觉得那样,是那个意思。
凤凰网娱乐:五年之后再来看,会不会觉得当初拍的这个版本会有点遗憾?
曹保平:要说遗憾就是对某些电影院的遗憾,有的电影院的灯开的不够亮,还有那天我们在一个重庆师范大学做西南的首映,是在大学里,那个大学礼堂够现代化的,那个礼堂的放映设备很差,一个DVD放,那个影像的呈现就看得我好想死。你要说失望,是对某些技术设备的失望,内容层面没有,因为就刚才我们谈到所有的这些问题,再放到十年后都不会老旧,这个话题随着一代一代青春期的成长,永远都有。
凤凰网娱乐:也没有什么地方比如想重新修改一下,或者是重新剪一下这样子。
曹保平:没有。
凤凰网娱乐:堂姐的这个角色有没有和李玩的对比?
曹保平:就是反向,堂姐就是太势利,就这样的一个社会形态下的,所谓正常的孩子,正好是李玩反着的那种。
凤凰网娱乐:李玩总是想讲平行宇宙,是有一个象征意义吗?
曹保平:电影的意义就在于,你能从一部电影的文本里,尽可能的读出更多的复杂和意味深长,而不是混乱,混乱说明你电影没拍明白,复杂说明你电影背后所指更宽泛,或者说更有意味,这也是我们拍电影每每追求的,总是希望一部电影的背后能够有一言难尽的复杂,或者说当下情境不只当下看,能够让思索或者想更多的东西,这是好的影像和电影一直追求的,对于创作者来说。
凤凰网娱乐:这个片子被很多人说残酷,导演怎么看?
曹保平:你们一定要替我正名,这个片子没有残酷也没有丧,我觉得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只是我们不去看而已。你现在去回想一下你自己,或者看今天的十三四岁的孩子,这个电影李玩碰到的这些所有的问题,我觉得几乎是一个孩子再正常不过的心态,你和父母的关系,父母对待你的方式和态度,你自己包括和狗的关系,只是我们不去思考这样的生活,和我们对于生活中很多的沟坎,我们就自己把它咽下去了,这个片子其实仅仅是把这些沟沟坎坎重新打量让你看一遍,之前可能没有看的那么清楚。我们日常真的是没有看到这种习以为常下边的不寻常,这个电影其实就希望让你看到这些。
凤凰网娱乐:李玩有一次回家,就看见上面抬下来一个在学鸟叫的男人,这个细节是有什么隐喻?能具体讲一讲吗?
曹保平:因为那个细节加进去,就是无解,其实就让大家怎么解都行,你想往哪儿想就往哪儿想。如果非要归纳,我觉得也可以说和我刚才想说的那个主题是一致的,就是我们习惯的一直认为是真实的、习以为常的事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她那个是一直认为他们家楼上养了一个鸟,那天惊讶的发现是那个人在学鸟叫,所以楼上住了一个神经病,那个神经病每天没事就学鸟叫,是那个意思,这也是一个真的事。
谈未来:以后会尝试不同类型的电影
凤凰网娱乐:其实《狗十三》放在您的作品序列里面,整个题材就不太一样了,之后还会不会选择去尝试这种非犯罪题材,也不是警匪的片子?
曹保平:会,我自己的剧本还有没拍的,其实也是和犯罪完全没关系的,但其他类型的如果要有好的也会尝试。我没有概念非得要拍什么,我唯一的一个标准和概念就是真的能碰到或者说我自己能写出来的都是能够打动我的东西。就和《狗十三》一样,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剧本,我也不会写一个小女孩的故事拍,但我碰到了这样一个东西,天然有共情和打动你的力量,那你也会去拍,我觉得其他的也是这个道理。
凤凰网娱乐:如果是非现实主义题材,你会尝试吗?
曹保平:我可喜欢非现实主义的了,但是从我自己来说,我还没有腾出手去做,从天上来说,那馅饼还没掉下来。
凤凰网娱乐:那个音乐运用印象很深刻,比如说李玩找狗的那一段,还有之后跟父亲在车上的配乐,您拍电影的时候。
曹保平:音乐其实也是我很想说的一个事,这次我觉得可能对音乐也听到了一些反馈和反应,从本意来讲,我是觉得电影用音乐是越节制越好,除非是某些有特地需求的,就是不到非万不得已的时候,我是不太喜欢用音乐,因为我觉得表演和叙事本身其实浓度和强度就足够你做的很好,如果你要做不好靠音乐来烘,我觉得已经是次之的手段了,本意我不想这样。同时如果要用音乐,我也不希望音乐是顺着来的,比如说我们需要紧张,我们就是紧张的音乐;我们需要煽情,就是温暖的音乐;我们需要喜感,就是节奏感很强(的音乐)。《狗十三》的音乐在很多时候,其实不具备,或者反而我不想让它有刚才说的这种烘托。《狗十三》里面非常多的音乐是反着用的,或者说是没那么直接的烘托情绪,就某一段的情绪顺势而为的做法,很多时候其实都是想变一个方法。对于很多庸俗的观众而言,就没有意义,甚至会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因为很多观众已经被那样的东西洗过脑了,所以对音乐的需求就是那么简单,或者说就那么形成的一个审美概念。就我本意而言,其实这个片子可能是音乐用的相对最多的,但是每一个部分我是觉得可能都有它特殊的用意,可能这个问题也是和很多人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一个部分,因为这个片子。
凤凰网娱乐:上映撞上了《海王》,票房这方面有什么担心吗?
曹保平:这个东西没有办法,你不撞《海王》还撞别的呢,现在外片这么多,而且好像今年春节档没有限制了,所以外片都会进来,后面就好像有十几个外片要上,躲的过初一躲的过十五吗?
凤凰网娱乐:《狗十三》这个上映的时机,您觉得对吗?
曹保平:我要都能掐这么准,每个片子都爆了,因为这个东西不是你可控的,就像今年这一季葡萄好,那年酿的酒就是最好的,下一年就是不行了,那也不是说下一年不想葡萄好,下一年就是雨水多就好不了,那雨水多就老天控制的,你也不能因为天不好不种葡萄了,没办法。
本文系凤凰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