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女儿们的恋爱》总导演:真情实感的内容最圈粉
娱乐
娱乐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专访丨《女儿们的恋爱》总导演:真情实感的内容最圈粉

  文 │ 南风

随着《女儿们的恋爱》播出内容逐渐深入,关于Selina和张轩睿的甜蜜相处屡屡登上热搜,人们愈发猜不透二人之间究竟是“真约会”还是在“走剧本”。多年的明星假想恋爱真人秀观看经验告诉他们,要保持理智,但节目中的种种设置和剪辑又让他们很容易失去理智。

相比从前很明确的“假想恋爱”,《女儿们的恋爱》之所以能在这一轮观察类综艺兴起之际有亮眼表现,或许正在于此。

节目组从一开始就告诉男女嘉宾,他们要进行真的约会,而棚内的父亲既是观察员,也是“监督员”,如果女儿们有撒谎嫌疑,没有什么节目经验的父亲们很容易拆台。他们通过在各个环节的精准设计,让节目看起来更加真实,而观众对当下真人秀的观看需求,正是“真实”二字。

《女儿们的恋爱》中每次约会都是由男嘉宾设计完成,制片人兼总导演晏吉告诉骨朵,他们的角色更像记录者,中途不会干涉约会进程,而且为了让嘉宾有代入感,他们不会强行要求嘉宾做什么事,一切规则都很开放。“每一组都有它自己的标准,他们的恋爱路径、恋爱模式可以给建议,但也是要和当事人沟通好的。”

《女儿们的恋爱》制片人兼总导演晏吉

在这个框架里面,每对嘉宾约会之后是分是和都会有合理的理由产生,“我不建议大家去揣测结果,以及一开始就给节目很高的帽子或者是包袱,比如我一定要看到谁谁谁好,不然我就觉得他们之前发生的事情都是假的,这样的理解其实是不对的,我觉得要尊重当事人在这个阶段所遇到的问题。

这不是通告

和其他所有节目组一样,决定做《女儿们的恋爱》时,晏吉和团队也列出了一个拟邀嘉宾名单,然后挨个去谈。但事情进展并不顺利,一来这是个新节目、新团队,从信任与安全感上考虑,很多明星几乎是出于本能的拒绝了节目组,再加上他们希望明星能真情实感的来参加节目,而不是上个通告而已,整个邀请嘉宾的过程于是成了一场大型“劝退”现场。

“因为我跟他们说了,来这个节目只能说真话,因为有爸爸的人物关系的设置,不能说任何一句假话,包括自己曾经的经历、情感的经历都必须坦诚相待。”晏吉电话沟通加面谈一共邀约了35组嘉宾左右,最终才敲定了现在的四组。

作为公认的表现最甜的一组,Selina和张轩睿的火花在节目外便已经产生。聊天过程中晏吉了解到Selina对张轩睿很有好感,她的好姐妹Ella曾经有意要介绍两人认识,但Selina没敢去。不过在节目里,出场男嘉宾的人选最终是由节目组定的,尽管Selina强烈要求要素人约会对象,晏吉还是把张轩睿安排上了,“在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聊到这些信息的时候,我觉得她对那个男生是好奇的,那我觉得给她去见一次面没有什么不好。

因为担心素人达不到她的预期,晏吉还铤而走险把张轩睿安排在第一个出场。Selina面对镜头一开始非常犹豫,第一次约会时从家门口到车上短短的几分钟路程,她走的非常慢。晏吉用“举步维艰”形容这段路,“你要想这个真的是她第一次在公众媒体上,在一档真人秀的节目当中,要掏出真心去找恋爱对象。”

从决定参加节目的那一刻起,Selina就没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通告来做,在节目中她反复强调自己是鼓了很大的勇气甚至是“逼”自己来到的节目,和张轩睿约会时她也会不时试探对方是否是带着“工作”的目的参加节目的。在得到数次认真的解释后,她才放下心防决定好好约会,二人间的甜蜜感由此产生。

晏吉希望《女儿们的恋爱》是一档可以直面女性恋爱困境的节目,不是讨论而是直截了当的去正视和解决问题。“我觉得讨论只是给大家一个想象空间或者窥伺的空间,就是她因为什么谈不到恋爱,因为什么而不去谈恋爱,我要给大家传递的价值是既然你内心有渴望爱情的诉求和心态,你来我这个节目,应该是勇敢的站出来去谈恋爱,去接触异性。

“靶向”恋爱

很多相亲节目的男女嘉宾是无限循环的模式,如果一个男嘉宾在某个条件上不符合女嘉宾的择偶标准,她可以选择灭灯看其他嘉宾,但《女儿们的恋爱》不能这样做。“要有一个地方接受不了,你当下就不会跟他约了,那我这个节目逻辑就会有问题,女孩子不可能每一期约一个男生吧。

录制前,节目组会和女嘉宾进行多次沟通,深度了解她们的意愿和诉求,然后找契合度最高的男嘉宾。当然,女嘉宾并非一定要将节目组准备的男嘉宾全部约会完,这主要根据她们的意愿进行。

虽然最终的成片看上去,几位嘉宾的约会过程都很浪漫和自由,但背后少不了导演组在细节上的把控。据晏吉透露,编剧在前期要对自己负责的嘉宾进行非常深入的了解并撰人物小传,大概内容包括她们的恋爱模式和恋爱路径,“他得要分析女嘉宾、男嘉宾,确定框架,然后再和女嘉宾和男嘉宾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我们再来沟通,最后形成恋爱模式。

在他看来,拍摄过程非常考验编剧们的应变能力。“他在约会过程中要非常敏锐的观察当事人的面部表情、心态变化、语言交流,判断之后再去做非常高质量的随采和采访,以及跟他们沟通。”

采访过程中,编剧需要根据二人约会的情况对男女嘉宾做出一定引导,但这种引导“不是说让她做选择,而是说在做随采的时候,能够把当事人内心的真心想法表达出来。” Selina从家走到车上的那段路上,编剧看出了她的犹豫不决,上车以后他们并没有立刻启程,而是先跟她聊天,问她:“现在是什么心情”,从而让Selina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挣扎。

《女儿们的恋爱》编剧组

我们在成片里看到的嘉宾们的每一次真心流露和甜蜜浪漫,都是节目组在准备过程中“靶向打击”的结果。虽然两个半月的筹备时间不算长,但他们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对嘉宾做了情感调研,以确保节目录制和播出顺利进行。

先导片出来以后,晏吉就对节目的市场效果放心了,“因为每个人都在说真话。

共鸣感很重要

真人秀在中国的进化路径基本沿着从“秀”到“真”进行,从户外游戏类真人秀到慢综艺再到现在的观察类节目,真人秀里节目组为嘉宾明确规定的事项越来越少,给予嘉宾自由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大,题材也向现实方向靠拢。

这也反应着观众对综艺节目的内容需求,他们希望明星是真实的、接地气的。这种真实感不一定非要用严苛的游戏环节来“虐星”,让他们出丑或搞笑,而是想看他们最普通人的一面。像《我家那小子》里武艺在床上支起小桌板吃泡面,《向往的生活》里彭昱畅和狗赛跑,就足以让人乐此不疲。

《女儿们的恋爱》关注到的是明星们另一个真实的方面:恋爱生活。沈梦辰和杜海涛像很多普通情侣一样,会遇到“见家长”“分手”等问题,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明星身份就在恋爱过程中被偏爱而少尝一些苦果,而是像大多数人一样当困境来袭难免手足无措。

对观众而言,看节目也是在看自己。观察类综艺的观看模式有点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父亲们通过屏幕观察女儿们不常与自己沟通的恋爱情况,而电视机前的观众不但能看到明星们的生活,也可以借此审视父亲们的态度,从而反思自己的家庭关系。

如今很多观察类节目都将话题聚焦在“婚恋”上,所谓存在即合理,晏吉觉得这其实是由人生中不同内容的占比决定的,“婚恋是在某个人生阶段必须要去经历的事情,而且这段关系的维系时间比少年和青年的时间要长,你接下来的角色是被这个主线所影响的,一辈子一个人基本上有70%的时间都是在处理这样的人物关系,所以它有强烈的社会共鸣,大概导演都会想去做。

观察类综艺正是给了观众难得的共鸣感,所以才会成为慢综艺之后市场上的下一个流行类型。晏吉对此深有感触,“观众对于故事的好坏有自己的主观判断,甚至有很专业的判断,我只能说现在网友真的很专业,我觉得骗不了他们,也隐瞒不了他们,他们的感受是非常真切的。”

在晏吉看来,观众的共鸣感已经成为当下他们制作节目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只有最真实的内容才有大众化的可能性。“它一定不是假大空的,不是幻想题材,也不是非现实题材。”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