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向标|《阳台上》有始无终的无病呻吟?
娱乐
娱乐 > 电影 > 正文

影向标|《阳台上》有始无终的无病呻吟?

第一百八十五期

《阳台上》

得分4.6分

1.秦婉6分

凤凰电影策划。

不觉得多么重口味,反而是太清淡了,往日的生猛、锋利、幽默都在削弱,大概这就是导演真实的情绪传达和社会体验吧。本片之所以让许多人不喜,或是因为走的是情绪路线,而非剧情片起承转合路线。而传递出来的情绪是负能量的,同时这种负能量是没有出口的。废墟中人,迷惘惨淡,无望无奈,成不了大器,也干不了坏事,明明拥有青春,却又没有多浓烈的荷尔蒙,心怀恶意一次次尾随,却只敢在梦中捅刀,作为弱者去伤害更弱者,如同一种干涸的幻灭。其实没多大欲望,只是形容枯槁。王锵若是再在气质上枯一点,才更准确。导演把仅剩的戾气放在了家乡人红毛的角色身上,爆揍男主角的戏可真棒!想想这几年的状况,有点心疼导演吧。周冬雨以往多是突显个人表现力的角色,很难得以符号状态的角色出现,片中需要的两种状态都恰到好处,看似是戏份不多的特出,实际上对她的提升以及对电影的理解很有帮助。

2.大奇特6分

老电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

非常作者化的一部,个体被新旧交替的城市抛弃,自我认知和青春需求不知所措,只好跟着废旧立新。想要证明自己并非loser,却恰恰证明了自己的fail。唯有脑子瓦特者才能沉浸在美化着的过去中。导演不羞于展示阴暗面的压抑欲望,它和变革下的城市一样既美丽又肮脏,有着同样绝望的暗流。这不是《后窗》,这是《大西洋城》。

3.LOOK5分

影评人,电影研究者。

能理解表现意图,城市、废墟、死亡、复仇以及成长这些本应连贯一体的母题只剩下一些些点缀式的影像余波,效果很不好。城市景观意象与氛围的表现强度不足以弥补文本的薄弱,对上海小市民状态的把握欠缺准确性(父亲这个角色问题很大,不精明反而有些愚蠢)。核心角色张英雄的内心世界令人一片茫然不知所以(这个角色的上海话很是僵硬,减弱了人物生活状态的表现密度)。

4.桃桃林林5分

影视自媒体人,微信公众号及微博“桃桃淘电影”运营者、线下活动“桃桃观影团”发起人。

胶片的片子确实有味道,影像也很突出。镜头下的周冬雨非常美,非常,但是没太感受到她演的是个弱智少女。张猛的功力还是有的,单场戏或是单个镜头都很不错。只不过,合在一起还是太无趣了。这个单薄的故事,还有这个节奏,实在看得人太困、太累了。

5.耳朵5分

“奇爱博士讲电影”责任主编,独立戏剧人。

在镜头语言上,《阳台上》还是比较成熟的,只是内部逻辑有些紊乱,让人找不到导演的核心表达。比较有趣的是选择周冬雨饰演一个性幻想对象,她绝对不是大众所熟悉的那种性感符号女演员,但是这恰恰又可以在中国电影史里找到沿革。早期黎锦晖明月社的儿童剧,就是用王人美、黎莉莉等青少女出演穿着暴露的儿童剧,再延续到当时的银幕上,黎莉莉甚至有“大腿明星”之称。她们的个人形象并不妖冶性感,反倒被视作一种“健康美”,但其实就是一种软性的情色消费。

6.妖灵妖4分

电影文化工作者。

营造后社废墟依然是张猛的拿手好戏,视觉上是近年来关于上海的电影作品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可惜建构在一个不足以支撑他完整想法的原著和演员表演上。

7.赛人4分

影评人。

是专属张猛个人化的探索,他基本没有去走过往影片的熟门熟路,妄图通过凝视本身,去实现影像最原始的美学功能,力不从心处在所难免,但逐渐放弃力道的作为,和少年犯罪的戛然而止形成奇妙的呼应。影调的散漫和主题上的无力感有一定程度的相得益彰。片中隐隐透露的断袖之风与周冬雨的弱智状态也有可堪玩味之处。你以为望远镜下是出于对异性的萌动,实际并不尽然。至于上海风是否纯粹,对于上海人眼中的外地人而言,并不重要。

8.西帕克3分

影评人,电影网站主编。

一个纯粹讲述变态心路历程的恶片。剧情设置像是个男男版《后窗》,红毛扮演了格蕾丝·凯利的角色。故事严格遵守希区柯克桥段,男主有心理缺陷,自私狭隘,迷恋复仇和偷窥,将周冬雨演的陆珊珊视作该被自己解救的女神,忽略了红毛的示爱。发现红毛在二人约会地出轨后,终于决定复仇杀人。最后人没杀成,觉得不能吃亏,摸了一把陆珊珊,接受了自己其实是弯的。最令人恶心的地方在于,男主靠猥亵一个毫无还手之力甚至没有任何自我认知的女孩,完成自我救赎。如此恶臭,恕我不能接受。

9.独孤岛主3分

电影文化研究者,选片人。

从第一幕开始就注定是有始有终的无病呻吟。虽然没看到最熟悉的那部分街景,但此片刻意纪录下的城厢末日还是有价值的。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评分不足5人,不计平均分

1.郑秉泓7分

影评人,著有《台湾电影爱与死》。

你明明知道它很俗气,甚至早就看过韩国原版,千方百计抗拒所有煽情催泪的片刻,但末尾你还是会被陈意涵和刘以豪的化学作用给打动。你可以说这是爱的力量,又或者其实你需要一个藉口好好哭个一场。这是一部成就了四位演员的电影,除了两位主角,陈庭妮和张书豪的表现也很好。

2.谭政5分

电影学者,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策展人。

故事的塔基没有筑牢,即纯友谊过早滑向了暧昧以及母亲的离去过于刻意。可取之处是把K的高尚与脆弱处理得比较平衡,几处内心的波动与坦露也应合观众的心理期待,Clean那条线的处理也算机智。不过,为了自己的爱人,就能随意处置另一位男人的情感,甚至结婚这种终身大事?塑造了这边的伟大,却制造了另一边的伦理困境!

3.赛人2分

影评人。

新世纪之初,有两部纯爱电影先后上映,即《菊花茶》和《非常爱情》。所谓纯爱,也就是无性之爱。《美人鱼》讲的也是这个,片尾的鱼水之欢算是一种自我安慰式的补充。关于性的缺席,更出名的应是新好莱坞时期的《邦妮和克莱德》,抢劫成为了性行为的外延。《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完全不在乎这样的补充和外延,身体不承担丝毫的证据,而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长度,并在不考虑对方感受的前提下,去完成“我是为你好”这样的情感大任。于是成为爱情烈士的野心,毫不留情也毫不客气地洗劫了爱情中最可宝贵的心意相通,“感动自己”非常霸道地占据了爱情的制高点,而他人的感受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反复的补遗,俨然是填鸭般的爱的教育,也在说明,在这样一部事关纸巾效应的影片里,爱恰恰是需要解释的。

本文系凤凰网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