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骨朵星番
随着新戏《如影随心》《一场遇见爱情的旅行》展开宣传,陈晓再度回到了人们视野当中。
在大屏与小屏上,他以两种截然不同的面貌出现:一面是颓废熟男范儿的艺术家陆松,与杜鹃共同陷入危险的爱情游戏。
另一面是叼着煎饼果子的警察金小天,跟景甜打打闹闹,日常又热血。
两部戏赶在一起,行程之紧凑可想而知,要跑路演、上综艺、拍杂志,还有各种形式的采访互动。我们问陈晓是否知道“营业”是什么意思,「知道啊,她们老讲我是为了宣传“被迫营业”。」
提起这个说法,陈晓自己忍不住也笑了,但他对此并不否认。虽然已经出道多年,他始终不太适应某些场合,觉得还是在剧组里、或者打球的时候更舒服一些。
陈晓科班出身,赶上了卫视最后的辉煌,早早便拥有了几部热播电视剧代表作,但实际上,他也不过是85后。近年来,外界诸多猜测,他将如何搭上正剧班底,谋求一个华丽转身挥别过去,本人却可能并没想那么多,依然是跟着感觉走,简简单单,本本分分。
「对我来说,不存在什么类型的,电视剧、网剧、电影,我觉得不要去划分这个东西,有喜欢的角色,有合适的机会,就去争取……(哪怕)我五十多岁的话,看到一个喜欢的角色,是二三十岁,我也会考虑的,你管呢?对不对?演员首先得自己有创作欲望,其次才是别人怎么想。」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最想要的评价我已经得到了
文艺电影是陈晓此前鲜少触及的领域,霍建起导演的邀约让他颇有些受宠若惊,由于此前没有尝试过这一类角色,起初他也曾担心,自己能否将其塑造好。
直到导演要求他留胡子、蓄长发,他才慢慢从这个陌生的造型中找到了感觉,「导演能看到你身上的另外一面,你自己反而是当局者迷的,有时候看不见,所以等于是导演通过一些外部手段,让我去挖掘出自己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陈晓说,陆松最打动自己的是他身上的“迷失感”,「在理想与现实当中,他一直在找一个出口,但是总找不到,他一直在徘徊,像在一个漩涡当中走不出来一样。」至于这个角色可能遭遇的争议,并不在陈晓的考虑范围之内,「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统一口径的评价也不是演员想要看到的。」
「(其实)我想要的评价已经得到了,那就是霍建起导演的评价,他觉得我完成得还不错,我就还挺满足的。」在陈晓看来,电影是导演的艺术,演员的本分就是辅助导演、将其想要表达的故事和感觉在镜头中体现出来,其他不必太纠结。
就好比说,尽管熟男造型收获了不少好评,但《如影随心》杀青后不久,因为不好打理,陈晓还是很快把胡子剃掉了,「我们必须要回到现实,演员不能说我完全为了好看或者帅,永远就保持一个造型,那就别演戏了,你说是不是?」
“自己”其实不好演想呈现金小天的成长性
《一场遇见爱情的旅行》由《平凡的世界》导演毛卫宁执导,虽然公路爱情加悬疑听起来也不乏传奇色彩,但相比陈晓之前的时装剧,还是更富烟火气一些。
「你们慢慢会发现我为啥那么爱小天,小人物,大梦想,不停打脸不停装A,这就是生活,乐观,自然美丽。」陈晓在转发一条粉丝剧评时写道。
《遇爱》进入宣传期以来,陈晓在微博上为新剧花式打call,连载小漫画追忆剧组日常,开“直播讨论帖”跟粉丝边看边聊,像孩子得了新的玩具,像匠人刚刚完成一件合乎心意的作品,按捺不住想要和人分享的心情。
陈晓将这部戏视为自己一个阶段性的“结业作品”,或者用导演毛卫宁的话说,他比较全面地把他在这个阶段所能表达的对人物的理解,全都表现了。
另外,这也是陈晓第一次被要求“演自己”——要知道,之前他一直是把角色和自己分得很开的。
「不演角色演自己,通过自己的感受,再去找这个角色,说得真挺玄乎的。我试图去摸索导演的意思,就是从自我出发吧,去想象自己在面临这些情况的时候,会出现哪些反应,有哪些想法,再根据戏里的情节(去调整)。是一种之前没有尝试过的表演方式。」
专业且专注的团队,以及与导演和景甜“巨蟹三兄妹”之间一见如故的默契,让陈晓在这部戏中得到了一个舒适的创作空间,不断补充各种小细节,使角色渐渐变得有血有肉。陈晓说,自己最想展现出的是金小天在环境的考验之下一点点成熟转变的过程,「一开始他没有那么“高大全”,他从草根慢慢成长、努力,越来越像个男人。」
享受拍戏的过程所有人竭尽全力的感觉令我上瘾
陈晓是比较少参加综艺的那种演员,全年大部分时间都在组里,生活轨迹十分简单,「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基本上这个节奏我已经很熟悉了,这就是演员的工作嘛,拍戏住剧组,反而很踏实、很规律,我觉得挺好的。」
在他看来,表演是“和自己较劲”,需要不断调动自己的感情、调动自己所有的一切,投入到角色当中,辛苦但满足。另一方面,他也完全能够享受拍戏的过程,特别是全组人为了同一个目标拼搏的感觉。
「当道具、美术、灯光、摄影、导演……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拼了命似的,哪怕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都想把这个镜头做到尽善尽美的时候,那种感觉让我心中热血沸腾,就觉得我要做更多去回馈他们,累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就像在球场上,当你看到身边的哥们倒地去救一个球,或者看女排比赛,大家倒地去救一个球,这种能量是可以感染全场的。」
《遇爱》也有过这么一次。作为一部公路爱情片,导演打算全实景拍摄,剧组需要辗转多地进行拍摄。导演团队在去香格里拉勘景的过程中,发现路况更加艰难:盘山公路,缺氧环境,大雾天气,落石地段。考虑到演员的安全问题,导演一度想放弃原有计划,改在大理附近拍摄。但几个演员私下商量着,都愿意冒这个险。
「所有演员说,我们要不要联名给导演写一封信。拍都拍到这个份上了,真发生什么我们也认了。其实我们都没上去过,谁都害怕,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还能齐心协力、达成这样统一的意愿,导演看到我们这样,那就去吧。真到了香格里拉那之后,发现那里整个感觉确实很独特,不在那里是没法拍出原汁原味的感觉的,所以我们很庆幸,最后那个景拍得很漂亮。」
明明是自己想起来也后怕的事,陈晓的语气里更多还是得意,不像是复述工作场景,反倒像是在追忆一场跟同学们的没轻没重的胡闹。他的少年感似乎就是来自于这种“任性”,很多选择不大能用利与弊去解读,但换个角度又很好懂。
因为喜欢,所以很多事不觉得是负担;因为是喜欢,所以感性是先于理性的,「就像喜欢上一个人,你说不好是喜欢她的眼睛多一点,还是喜欢她身材多一点,还是喜欢她的性格多一点,喜欢就是喜欢,如果每一份喜欢都能说出那么有条理的东西,那可能就不是喜欢了,就是有目的性的了。」
好的演员像泥巴由不同人发掘它的多面性
从接下《那年花开月正圆》《人民的财产》,又或是在熟男造型曝光的时候,陈晓的名字越来越多和“转型”联系在了一起。
采访中,陈晓并不避讳过去出演偶像剧的经历,「每一部戏我都喜欢,因为那代表着我曾经的一段经历,一段过程,这是花钱买不来的东西,获得的经验,你感悟到的东西,学到的东西。」
「我觉得就是顺其自然就好,二十多岁的时候,我就是那个样子,让我多成熟,我也成熟不起来。三十多岁以后,可能在我的表达上、我的眼睛里多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也不是刻意为之的,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毛卫宁导演跟我说,你就演这个年龄段你能理解和适合你的东西,不要去硬逼自己或者怎么样,这样子的话出来的感觉会舒服,会顺。」
其实在他看来,不用说转型了,演员最好连“型”都不要有,「演员吧,我觉得要像泥巴一样,到了不同的团队和导演那里,人家有办法给你捏成这个样、那个样。(如果)你自己首先有一个模子,还挺硬,不好掰,可能人家工作起来也挺麻烦的。」
「我就是想演一些不一样的东西」,陈晓觉得自己可以一直尝试到五十岁,不管古装还是现代,不管是电视剧、网剧还是电影,他不愿意给自己设限,「你在这一行待的时间越久,会越来越发现要学的东西学不完、特别多,眼界也会越来越宽阔,会越来越有动力。」
「从小我妈老跟我说一句话,你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我挺遵循这一条的。」陈晓坦言,他觉得自己这些年没怎么变过,性格没变,追求也没变,做个演员,不折腾不乱想,简简单单,本本分分。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