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第五季口碑失守
黑色科幻剧《黑镜》时隔两年终于正式回归,于月初通过Netflix平台播出了第五季。编剧查理·布洛克创作的三个新故事继续以科技与人性的冲突为叙事焦点,由“猎鹰” 安东尼·麦凯、“莫里亚蒂” 安德鲁·斯科特、小天后麦莉·塞勒斯领衔明星阵容全情演绎。
可惜强大的制作班底未能延续《黑镜》的神话,第五季播出后遭遇到媒体与观众前所未有的集体吐槽,口碑全线坠入开播以来的最低谷。
《黑镜》第五季的IMDb均分仅有6.9,首次单季跌破7分,第五季第三集创造全系列最低单集评分6分;烂番茄媒体评价新鲜度66%,首次跌破70%;MTC权威媒体均分首次跌破70,第五季均分只有65。
这些差评不代表《黑镜》已沦为烂剧彻底丧失可看性,而是裹挟着一股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的情绪,以及目睹昔日神剧水准崩盘的心痛。
或许是以往细思极恐的《黑镜》单集将我们的口味养挑剔了,第五季既没有给观众带来惊喜,也没有曾经的惊吓,结尾缺乏反转层次,指向人性深处阴暗面的犀利刀锋被完全磨平。这一季当中,科技扮演的辅助角色似有可无,叙事天平倒向角色私人的情绪变化一侧,与常规的家庭或犯罪剧情片有什么区别?
Striking Vipers预告
《黑镜》第四季采用过人类将大脑意识储存到数字云系统体验VR游戏的设置,第五季的第一集“Striking Vipers”继续挖掘这个设定,讲述两位中年男人在虚拟的游戏世界试探爱情界限的困惑。
欧文·哈里斯导演“Striking Vipers”是第五季综合评价最好的单集,概念上与哈里斯曾经执导的另一个《黑镜》单集“圣朱尼佩洛”相似。而后者利用爱情故事抛出了关于永生的哲学命题,前者停留在谈论被出轨与出柜困扰的中年危机话题。
Smithereens预告
第二集“Smithereens”再次与《黑镜》系列的“经典反派”社交媒体展开交锋,反思网络科技垄断式的巨鳄企业对当下社会的极端控制,继续讽刺沉溺网络社交却忽略真实生活的现代人。
第三季第一集“急转直下”是对网络社交病的犀利讽刺,而“Smithereens”则是对同样论题苦口婆心的老生常谈,经典英国罪案剧集的叙事风格甚至让笔者怀疑自己看到到底是不是《黑镜》。这集当中将科技的未来感降到最弱,安德鲁·斯科特卖力的表演放大了角色受科技影响的悲剧情绪,却拯救不了剧本为角色制造的薄弱反社会动机。我们真的需要《黑镜》花一个小时来提醒大家“开车不看手机”这种基本行车安全常识吗?
Rachel, Jack and Ashley Too预告
第三集“Rachel, Jack and Ashley Too”继续用AI复制人类大脑记忆和思维意识的概念制造矛盾。这集的问题不在于麦莉的演技,而是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的剧情设计。平心而论,全季口碑最差的锅不应该由演员来背,比起少年偶像反抗控制狂姑姑的俗套剧情,热爱《黑镜》的观众可能更希望看到关于AI复制品与真实人类如何共存的探讨。
第五季背离了以往《黑镜》的致郁系风格,每一集都有了一个“大团圆结局”,主角或是与自己达成和解,或是实现自己的诉求。观众看着角色做抉择就像互动单集“潘达斯奈基”的玩法那样简单。
这种致郁转温情的变化是编剧查理·布洛克故意为之。 他曾在采访当中做出解释:“我爱写诗选剧的故事,每次都可以创作不一样的东西。有很多人来看《黑镜》,就是冲着它带来的致郁感,比如“鳄鱼”那集。但是作为剧集的创作者,如果我每次都传达这种感觉,那么我就是在偷懒了,我希望能打造更加多元化的故事感受。”
背负神剧之名的《黑镜》开播首季就是巅峰, IMDb的用户为第一季打出了8.2的平均分,第二季均分8.0(含圣诞特辑),第三季8.3,第四季7.9,第五季6.9。MTC媒体评分第一季94,第二季91,第三季82,第四季72,第五季65。
烂番茄的媒体评价新鲜度更直观的体现了《黑镜》口碑一路滑坡式的下跌趋势。所以第五季的突然崩盘看似意外,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想要探究《黑镜》跌下神坛的缘由,我们必须先从它的起步说起。《黑镜》背后的灵魂人物查理·布洛克成为编剧之前曾经做过漫画家、游戏评论员、为时政节目写过脚本,给《卫报》写过剧评,转行编剧的布洛克在英国电视界以擅长创作喜剧著称。
布洛克起初的想法是打造一款英国版《阴阳魔界》式剧集,用八个30分钟的故事组成诗选集式系列剧。他向英国电台Channel 4兜售这部剧集的时候,手头完成的三个剧本大纲刚好都是关于未来科技的主题,还得到了极好的反馈,于是误打误撞催生了这部利用科技讲述伦理故事的迷你剧。
黑镜就是你眼前这块屏幕
与科技死磕到底的决策促成了《黑镜》剧名的诞生。“黑镜”代表着当你关掉电视、电脑、手机屏幕之后凝视的那块黑色镜面。关机之后如果继续盯着它看,镜子中折射的画面就是你自己的面孔,而黑镜透出的冰冷与惊悚感跟这部剧集的气质正合拍。
2011年12月,《黑镜》在英国播出的第一季立即引发轰动。“天佑吾皇”这集当时引发了巨大争议,荒诞疯狂的剧情充斥着对社交网络发酵民意、丑角政客的辛辣讽刺。首相与猪交媾的情节因尺度过大备受批判,连自黑习惯的英国人都有点接受无能。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首相猪门”在播出几年后竟然成真,《黑镜》成功预言了英国首相卡梅隆大学时期的社团黑历史。布洛克自己都忍不住在推特上发文调侃“看来《黑镜》是纪录片。”
《黑镜》意外预言了英国前首相卡梅隆的黑历史
《黑镜》在2013年2月播出了第二季,仍然由三个常规单集组成。布洛克认为第二季的制作时间太赶,导致浪费了很多好点子没拍出来。当时的制作日程紧张到需要布洛克边写剧本边张罗拍摄,但他也承认这样紧迫的时间窗口逼出了更好的灵感。
“有时因为外景选址的限制没法照着原来的剧本拍,我就会灵光一现就地改写,没想到改过之后的故事更有意思。‘白熊’就是那么创作的,那集初始剧本跟后来拍摄的版本差很多。”
又过了整整一年多,就在观众开始以为《黑镜》不会继续拍的时候。 “白色圣诞”特别篇在2014年12月从天而降,布洛克设计精巧、再三反转的另类爱情故事给观众献上了一份毛骨悚然的“圣诞礼物”。
圣诞特别篇当中,《黑镜》第一次将单集市场延伸到74分钟的小电影式篇幅。圣诞特别篇让布洛克拥有更加自由叙事空间,他觉得“终于能够好好拍一集了”。
“白色圣诞” 就在圣诞特辑播出的前后,崛起的流媒体新平台Netflix买下《黑镜》前两季的网络播放权,将它推向更广的国际受众群体。Netflix很快进入了撒钱买买买的内容扩张期,重金向布洛克买断未来《黑镜》剧集的版权,于是这部小而美的英剧摇身一变成为好莱坞资本Netflix出品的原创剧集。
“转会”完成后,Netflix向布洛克一口气预订了12集,在2016与2017年分为两季播出,单季篇幅翻倍扩充到6集。
第三季-第四季篇幅升级
随着集数和时长篇幅的变化,第三季、第四季的单集风格与基调更加多变。虽然剧本方面仍然是布洛克主导创作,但台前幕后都引入了更强大的班底,一波好莱坞电影明星和大导演纷纷加盟,带来不少新鲜看点与噱头。
规模扩大自然难保每集都能有神作水准,但它也给了布洛克尝试新想法的机会,以及充分的试错空间。第三季与第四季既有“黑色博物馆”、“卡利斯特号”、“圣朱尼佩洛”这些继承《黑镜》金字招牌的优质单集,也有“金属头”“大天使”“战火英雄”“游戏测试”等相对失手的单集。
与美剧续订永远停不下来连续剧模式比起来,英剧的制作习惯要佛系得多,热衷见好就收的迷你剧,能拍三季就算长寿奇迹,由着编剧创作性子走。
“圣朱尼佩洛”为《黑镜》摘得2017年艾美的最佳电视电影奖
从前《黑镜》在Channel 4播出,平均五个月拍一集。进入Netflix时代之后,《黑镜》平均三个月拍一集,并且单集时长趋于电影化。对于一人承担所有单集剧本的查理·布洛克来说(开播至今仅有一集是布洛克提供故事想法,剧本由其他编剧代笔),创作压力不小。
第四季播出之后,Netflix决定拿《黑镜》当小白鼠尝试一种开天辟地的电视新玩法:互动式剧集,让观众从上帝视角操控主角的行为,从而决定剧情故事走向。
去年12月底,《黑镜》互动特别集“潘达斯奈基”如期登陆Netflix, #黑镜#巡检占领全球社交热搜榜,促使Netflix新订阅用户的数量明显激增。
互动集“潘达斯奈基”
布洛克原本想让“潘达斯奈基”作为第五季的单集内容露出,将它改编成互动式剧集完全是Netflix赶鸭子上架的结果。为这集写剧本让他觉得比再写六集《黑镜》都累。
“拍第五季Striking Vipers的时候,Netflix突然找我说想要做一个互动式的故事,然后他们展示了技术能达成的效果,我当时表面点头说好,其实内心完全懵逼,真的不太想做这个故事。”
观众从上帝视角操控角色
“当时我其实写好了“潘达斯奈基”的剧本,但后来决定改做互动集,就将剧本完全重改了,变成一个新的而且更复杂的故事。设计互动集的故事大纲太费脑力,设计不同版本的结局需要小心翼翼,生怕前后矛盾不合逻辑,但是写着写着,我也开始享受这种全新剧本形式的创作乐趣” 。
一部讽刺科技放大人类恶性的剧集,如今却因新兴技术和资本捆绑变得形式大于内容,不免让人唏嘘。
我们为什么被《黑镜》征服?有一部分原因是冲着它的“预言”未来的能力。最优秀的《黑镜》单集与一部反乌托邦科幻小说无异,细思极恐的是一旦人类科技失去控制,我们在将来真的可能生活在《黑镜》的世界当中。
曾几何时,《黑镜》仍是电视上反思这个科技时代的《1984》与《美丽新世界》,它曾经就像布洛克设想的那样,是属于千禧一代的《阴阳魔界》。
以往最成功的《黑镜》单集,无不是以主角历程为切入点,推动故事达到一个触及面更广的社会话题落点,这才是它震撼观众灵魂的秘密武器。可惜如今的《黑镜》不再是足以敲响警钟的社会寓言,偏爱将落点浓缩到私人情感的细微层面。
用第五季的“Striking Vipers”对标第三季“圣朱尼佩洛”。同样探讨意识上传与同性爱情故事的主题,前者只是两中年直男利用VR试探自己的性向,结局每年可以“出轨”一天的平和解决方案与未来科技制造的新矛盾无关。而后者却提出了更加深刻的问题:利用科技在虚构的世界永生是否背离宗教与道德?
最近几年的单集依然能够抛出《黑镜》式的高概念,却很少能够做到从前黑镜式结局高潮带来的反思和回味,草草收尾给出明确简单解答,脑洞再大也只是空谈。这样的剧作套路与传统言情剧、青春剧、罪案剧没什么差距,既然如此,观众干嘛还要来看《黑镜》?
《黑镜》
在《黑镜》第四季与第五季之间的两年空窗期内,现实世界的魔幻指数也陡然上升,喜剧演员当选总统、政客用科技操控民意、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日渐普及,社交网络信用纳入征信体系,电子设备摄像头偷拍……《黑镜》试图预言的不远未来,在第五季开播之际显现出从未有过的当下感。《黑镜》渐渐失去的惊喜与致郁功能与负能量激增的真实世界不无关系。
《爱情,死亡,机器人》、《头号玩家》、《西部世界》等同类优质作品不断在大小荧屏上涌现,使得《黑镜》不再是稀缺的精品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的观众缘。
不再犀利的《黑镜》开始令观众感到疲惫,但Netflix的制作脚步不会停下来,他们还想打造一个小荧幕的黑镜宇宙。
第五季开播前夕,Netflix在拉美频道推出了一部受《黑镜》启发的衍生迷你短篇集《来自我们未来的故事》,这部原定名为《小黑镜》的迷你剧由鲁迪·曼库索创作,并不是查理·布洛克的作品。
《来自我们未来的故事》
第四季主演杰西·普莱蒙今年年初还透露了“卡利斯特号”要拍番外的消息,对此Netflix与查理·布洛克都未正面回应。
可以确定的是,创作灵感源源不断的布洛克已经开始继续创作《黑镜》的故事了,至于Netflix会以第六季还是其他形式播出,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