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剧回归,还是那么过瘾
娱乐
娱乐 > 电影 > 正文

神剧回归,还是那么过瘾

大卫·芬奇,犯罪题材最好的导演之一。《七宗罪》、《搏击俱乐部》、《消失的爱人》都被奉为经典。

近几年他拍电影不多,不过开始和网飞合作剧集。两年前他执导的《心灵猎人》,鲜明的大卫·芬奇风格,看完意犹未尽。

最近,终于等到这部剧回归。第二季豆瓣8.8分,仍由大卫·芬奇执导,还是熟悉的味道。

null

《心灵猎人》背景在70年代,FBI行为科学部的霍顿和比尔走遍美国,和各种连环杀手谈话,企图总结出这类罪犯的心理特征,并运用实践。

null

第一季中,三人组的合作模式已经初步定型。

霍顿年轻冲动,但在心理侧写有他人难及的能力。比尔老练稳重,和霍顿搭档互补。高校辞职担任顾问的卡尔,将研究结果科学系统化。

null

这件事在当时惊世骇俗,毕竟他们的谈话对象罪大恶极。“女学生杀手”艾德蒙·坎普,“纪念品之王”布鲁多斯,连杀8名卫校女生的史派克。

但通过和艾德蒙等人的谈话,霍登和比尔对这类杀手心理的确有进一步了解,并且心理侧写也实践成功。

因此第二季他们得到上司的全方位支持,更大的办公场地,更多的权限和帮助。

null

虽然他们自己也面临着精神、家庭、感情等危机,不过和连环杀手的谈话没有停止,甚至在局里的帮助下,有了更多谈话对象。

有枪击杀死6人,号称被狗控制的“山姆之子”,有臭名昭著,指示曼森家族犯下塔特血案的曼森。

null

但相比第一季谈话连环杀手穿插小型单个杀人案这种节奏,第二季后半段差不多用全部的篇幅,讲亚特兰大案。

亚特兰大在两年内发生29起命案,对象大多都是10到15岁的黑人儿童,案件从开始不受重视,到后来牵动整个美国的心。

null

也是从这次开始,心理侧写被真正运用在大范围的恶性杀人案件,作用得到证明。

null

《心灵猎人》不只是个故事,它改编自前FBI探员约翰·道格拉斯的著作《心理神探》。

约翰·道格拉斯对犯罪心理学应用贡献巨大,他和这些重犯的谈话,系统总结出了罪犯心理侧写的规则。

剧集虽为丰富人物性格,给主人公增加了感情线。但在连环杀手和案件部分,基本是真实还原,杀手的外形、装扮、谈吐,相当贴近原型。

null

剧中的“女学生杀手”大艾德

null

 历史上的“女学生杀手”大艾德

正因为剧集中的案件真实存在,所以并不是一定都有真相。有些很久后才破案,有些甚至现在都没完全解决。

null

亚特兰大案没有结局,最终只有两宗起诉,剩下的27宗,直到今天还没有起诉,无法确认杀手是否落网。

没有破案的原因,不仅是案件本身难度,也有政府官僚、种族问题、民众民意、资源调配等等掣肘。

null

因此第二季元素看上去比第一季更多,但并不是和探案无关,是案件切实受到的阻力。

以一件没有真相的案件作为剧集重心,是相当大胆的处理,但这就是大卫·芬奇的不同之处。

他把所有零碎信息摆在观众面前,再抽丝剥茧的分析,最终却不尝试组合成答案,甚至还给出多重可能。

null

就像同样由他导演的《十二宫》,原型也是悬案。70年代的十二宫杀手连环杀人后主动向警方邮寄线索,但案件今天仍未解决。

芬奇选择这些案件,是因为他讲述的重点不是奇情案件本身,而是隐藏在人内心深处的黑暗,真相可望而不可及的无力,没有奇迹和戏剧反转的真实。

《心灵猎人》两季总出现一个和主线剧情无直接联系的中年男人,断断续续用了不少笔墨,这个人应该就是BTK。

null

BTK即Bind,Torture,Kill,(捆绑,折磨,杀害),这是他给自己取的名字,70年代开始至少10人被他折磨致死,同时他还一直向媒体和警方挑衅。

直到2004年,他给当地报纸投递信件详细讲述犯罪过程、附上照片,这才被缉捕归案。

null

所以剧集早就埋下伏笔,第二季结束,可系列远没到结束的时候。

由此也可见《心灵猎人》的一大特点,不只破案。

它不像一般罪案题材的影视作品,围绕单个罪案作为终极,而是注重思维建立的过程,有已破案件凶手的谈话,也有破不了的案,结论没有清晰指向。

乍看没有太多血腥画面,绝大部分由冗长对话镜头构成。实则暴力隐藏在剧中,甚至无处不在。

就像片头,在录音带转动、麦克风摆放这些机械画面中,尸体、残肢不时闪过,这种视听处理让观众生理不适。

null

《搏击俱乐部》男主就在儿童片加入几帧性器官画面,现在导演自己又运用此手法。

这不仅是大卫·芬奇作为导演的趣味,也象征剧集风格。看似波澜不惊的温吞文戏,细致观看才发现其中蕴藏的恐怖。

《心灵猎人》没有详细的犯罪过程场景还原,只有偶尔闪过的现场照片。没什么火爆枪战打斗,更偏向于用对话方式,由罪犯描述他们的犯罪心理和细节。

null

当杀手用自洽的逻辑系统,冷静讲述他们最得意、最残忍的“作品”,画面不再必要,借由观众的想象力已经足够直观,并且产生逼仄和惊悚。

null

但连环杀手在心理和精神状态上,是最接近其他连环杀手的人,只有了解他们的内在、家庭、感受,才能抓住他们,减少更多罪案。

null

像多次杀人分尸的“女学生杀手”坎普,条理清晰,帮助霍普建立侧写和破案。从某种意义,他仿佛现实版《沉默的羔羊》汉尼拔。

面对这样的非正常人,普通语言逻辑是无效的。只有针对个体,用他们的语言,甚至要敞开内心,抛出自己的经历,才能获得信息,很难。

null

心理侧写在当时作为新兴学科,遇到的重重压力不仅是系统建立的艰难。还有不被承认,难以作为证据,甚至不得不依靠连自己都不知是否可靠的“直觉”。

可慢慢摸索的过程,和连环杀手的谈话分析,再通过心理层面印证在现实案件,恰是剧集精彩之处。

大卫·芬奇虽未执导全剧,但他执导开头几集,已经奠定了剧集的黑色基调。

像《心灵猎人》这样对白占大部分,依旧如此抓人,电影感十足的作品,实在难得一见。再说,是大卫·芬奇啊,还不值得花时间品品?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