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作为“弱者”的李安
娱乐
娱乐 > 明星 > 正文

现场||作为“弱者”的李安

台风吹到上海的前一刻,倒是还有点阳光。

下午两点钟,我和杨局长(我号电影编辑)、蓝小姐坐着一辆专车在外滩附近的老弄堂里左拐右拐,触目所及都是晾着各色衣裳的竹竿和满地乱跑的猫、狗以及圆滚滚的小孩,想来和八十年前王佳芝见过的老上海没什么区别。‍

我们三个人一路都没怎么说话,大家都开心又有点紧绷,毕竟一会要见的是李安。

▲2019年李安和威尔·史密斯一起到中国为《双子杀手》宣传,此前此片在北美的票房遇冷,中国成为票房逆袭的关键阵地。

李安,大概在当下中国是最没有争议的最优秀导演,在美国去年刚得了终身成就,在中国更是深受喜爱,说一句想找黄渤拍喜剧,这位中国票房明星立时在微博上表示自己“诚惶诚恐”。

▲要知道黄渤身负50亿影帝称号,也是贵圈男明星里的大腕,能让他都“诚惶诚恐”,可见李安的江湖地位。

就连极少露面的投资他电影的复星集团大老板郭广昌也愿意穿着复旦的校服和李安来一场对谈。

更有无数名人甘愿为他的电影摇旗呐喊。

在这个世界,无论是最挑剔的文艺青年,还是最势利的贵圈明星,无论是眼高于顶的精英还是光脚走路的小市民,对于李安,统统都只有两个字:服气。

不服气不行啊,李安呆在神坛上已经三十年,兢兢业业,竭尽全力,你可以说不喜欢他的片子,但你绝对不会说他拍的是烂片。

就算是这一次拍的是他志在尝试新技术用的是最商业最不擅长形式的的男性动作片,即算故事讲得一般,他也拍得中规中矩,在水准之上。

更有万千粉丝心疼地替他辨白,他历尽千难万险是为了电影的未来,这种观众缘,也是真的没谁了。

在近三十年的大中华区名利场,李安确定无疑是公认的完美人格的人家赢家。

要奖有奖,要资历有资历,要人品有人品,要作品有作品,要人缘有人缘, 37岁才出道,45岁已经拿到奥斯卡。

《卧虎藏龙》、《推手》、《喜宴》、《饮食男女》、《理智与情感》、《断背山》、《色·戒》、《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哪一部拿出来都是熠熠生辉的名作。

本来完全可以收山不干了,但命理就是“砂中金,长流水”的李安仍然跳不出他的劳碌命里,仍然在一部又一部地接着拍片,用的是倒计时的方式,而且冲向的都是自己完全没有玩过的领域。

2016年,久在神坛的李安静极思动,小试牛刀,拍了部小成本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进入了120帧的技术世界,乐不思归。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当年在美国只有一百多万美元的票房,可谓惨淡,全球票房里九成是中国贡献的,可见李安在中国的巨大号召力。

2019年,他干脆升级到120帧的技术世界里的亿元大制作——

《双子杀手》号称投资1.38亿美元,男主角威尔·史密斯是名震寰宇的大卡司,才刚在中国上映两天,票房已然过了亿,算是不错的成绩了。

▲上映两天,《双子杀手》票房已经过一亿,可能因为广泛地宣传了故事不怎么出彩,观众逆反心一起,纷纷觉得也没那么差嘛,票房倒也不错,豆瓣评分也上了7.1,大家对李安总是网开一面。

所以李安十月份来大陆宣传《双子杀手》的这两天成了贵圈的盛宴,所有的明星和记者都期待与他见面,实打实的偶像。

▲李安所到之处无不是镁光灯在狂闪,无论是刚下飞机一头乱发亦或是背着包步入酒店,所有的媒体和记者都在喊“导演”、“导演麻烦您”、“导演拜托”,希望李安能多停留一会或是多说几句。

▲李现很幸运,拥有了和导演合影的机会。

因为要见的人多采访也多,所以李安的短短三天中国大陆行行程精确到了秒。

我们去见他的那一天,他的行程如下:

前一晚从北京到上海,先是去上戏和大学生聊天,接下来是密密麻麻的八个媒体的采访,然后再到各个影城和观众见面。

虽然有威尔·史密斯这种“扎扎跳”(粤语:形容活泼调皮)自带热力的巨星撑住场子,李安难免也要打点配合,说点场面话,签名,合影,如是者无数。

而第二天,高晓松已在微博预告他将和李安有一场激情对谈,在武汉。

我们的采访是下午二点四十,这是我二十年采访生涯里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阵仗,这种肃穆和讲究奢华的六十年代ART DECO风格的万达瑞华倒是形成一种呼应,原来这就是盖茨比想往的世界。

采访在一个总统套间里。

套间被布置成了摄影室,迎接我们的是一众工作人员,屋子灯光中间是孤独的李安,坐在八盏打光灯下的他和一张空椅子相面而座。

就像他在自己的书里写过这样,采访都是硬邦邦的一对一,“记者们轮番上阵而我广结善缘”。

两个小时之内,八个媒体的记者鱼贯而入,坐在这张椅子上,分别和他聊半小时到十分钟的天。

我是倒数第三个。

见到电视和书本上熟悉极了的人,通常会有几分钟亦幻亦真的感觉。

而第一眼看到李安时有点震惊于他的憔悴,江西男人原本英俊的方头大脸上沟壑起伏,满头白发和硕大的眼袋提醒人们他超负荷的工作和已过六十的年纪。

▲我们采访时有主办方拍下对谈,这是李安面对记者车轮站时的表情。

李安看人的时候,自有一种弱弱怯意,我想起他的死忠粉对他充满爱怜的评价“瑟瑟发抖”,更想起他自传里的写的那些辛酸往事:

“一出生就体弱多病,积弱不振,读书成绩也不算上佳,天天补习,也还是落榜,大学考了三次,考到后来母亲担心他自杀,要弟弟盯着他……”

▲青年李安以及和弟弟的合影,他从小就是一个拘谨体弱的孩子,但正如他所说,有时蹲得低反而看得更多。

就算到了名满天下的现在,他的气质也依然是怯生生的,笑的时候也带着一点委屈相,似乎中华五千年的辛酸都写在他脸上了,有一种低眉垂眼的退让和一望而知的疲倦,让人心疼。

几乎每一个记者都会在看到他的这一秒产生一种自责和愧疚,我记得之前有好几个视频采访的开场白都是“导演,很累吧”,鬼使神差,我的开场白竟然也是:是不是很累?

倒不是想和他套近乎,大概是因为他由里到外散发出的巨大倦意让你无法回避,令你感觉占用他的每一分钟都如此残忍。

而短暂的采访里,令人惊讶的是,是表面弱的李安内里的强。

不想答或者他觉得过于私人的问题,他会顾左右而言它。比如问昨天晚上几点睡的?他会警惕地答道:“嗯,是昨天晚上到的。”

毫无疑问,他是一个极佳的采访对象,再短的采访他也会永远给得到记者一个做标题的金句,比如以下的几分钟的对谈至少能让记者想到两个爆款的标题 。

比如——李安:我跟各位求饶。

比如——李安:要谨慎,也要有非分之想。

真是一个太聪明的人……

黄:都说男主角多多少少都会有导演自己的化身,《双子杀手》里尤其——身为首席杀人师的亨利人格完美、专业优秀,但他疑似处男,常年焦虑失眠,异常谨慎。剧中有句对白他救了女主角的命,并且教育她,“谨慎可以救你的命”。

我想问您的问题是:你仍然焦虑么,你怎么在焦虑和谨慎当中取得前进的动力?为什么没有因为焦虑和谨慎而裹足不前?

李安:我想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焦虑和谨慎它怎么上来你是不晓得的,你只能应付它们;但人太谨慎就会活得太制式,守得太紧了,施展不开。所以它是一个交互,它是一个反应。

黄:我看到在电影里你的男主角其实是为自己的谨慎而自豪的,其实是不是他和你一样,你们都是喜爱你的焦虑和谨慎的?因为我在您的书中也读到过一句类似的话,“人可以做最冒险的事,但因为谨慎没出事。”

李安:两个我都不喜欢,都是不由自主的。其实人都有好玩的心理,都想冒险,有一个非分的贪想。

那我们做电影的你不非分怎么做得起来?都是思想飞跃了,个性比较活泼了,害不害羞都是,就是一定是思路上比较活跃的,跟一般那个循规蹈矩不太一样的。但你做电影,碰到问题做不通的时候,你就会有焦虑感,这都是很自然的。

我觉得活泼的个性是一个发动力,我们都希望活泼,也都希望你的活泼得到好报,可是有时候是相反的,就会产生焦虑感。

那你的焦虑感怎么克服?因为你不克服的话你没办法交货,你没办法渡过这个你的难关,达到你想达到的目的,所以你又要克制,又要应付,又要导向。

控制太多,我觉得这个人真的是没有意思。我生活里面就是那么多控制,我干嘛花票钱到戏院里瞪着那么放大的银幕来看,我当然要看一些不寻常的东西。

去制造影像的人都在跟焦虑感打交道。我们也不是整天想我们怎么克制不再想这些问题,都是一个非分的贪想以后,做着做着有时候受了打击了,你就焦虑了,那有时候做顺手了,你觉得好象也不够冒险,又谨慎了一下。

焦虑和谨慎这两个东西都是属于应付式的,都不是我创作的源头。

黄:你曾写过恐惧鞭策你不断地求改进,“一旦有了安全感,做成了习惯性,我就会心生恐惧,怕被定型,怕江郎才尽,怕东西陈腐,怕被人摸清路数而遭淘汰,”其实你是就喜欢恐惧感,喜欢这种不安全感,因为人就是要跟这些斗争才会有创作的能量或者是动力?

李安:应该是吧,当我们接受访问都要讲出所以然,你创作当初的时候都是说不出来,只觉得有一个吸引力非做不可。

碰到人的时候要解释,不要说跟媒体,你跟工作人员都要解释,不然他怎么做,你都要不管是分享你也需要告白,然后之后还要能控制一下,不然做不出来。

和他退让瑟瑟发抖的外表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他对于外界的疑问比我想象的要敏感和强烈得多,他不是一个肯让记者占上风的人,处处有他的立场。

黄:被父亲寄予重望,然后也被观众寄予重望,这个片子出来很多人说太技术派,你怎么面对这种寄予重望给你过高的期待,你会不会觉得有点累,就是你说的观众因为喜爱而产生的反作用力。

李安:会,有时候不但觉得累,而且觉得对自己不太公平。

也不是我撒娇啦,我觉得这么努力了,电影没什么好说的,花了票钱前来看,他看了以后他自己去反应这本来没有什么好说的,这是我们应该甘愿去接受,再逐渐地调整和改进。

只是说现在觉得比较委屈的是:我真的在做一件很难的事情,我也不是跟各位求饶,真的是很难的事情。

我相信我都做这么难了,这真的是很难的,在电影里面,不是我吹牛,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可是我觉得又是一个非常美的东西。

我觉得在立体影象里面,它有这种独特的美感,还有我们可以对尤其是人性,通过脸的这种观察,我觉得是宝贝,我希望能抓到门路,然后观众能够收到一个引进,我们进到那个世界,真的是一个梦想。

希望自己再年轻一点,今天渴望能够受的打击更多一点,脸皮更厚的时候,可是就是这样,我希望还有时间让大家接受这样的一个电影的形式。

关于要技术不要故事的质疑,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李安都在不断地面对这个问题,他视情况的不一有过各种答案,比如态度略强硬的一点的,为什么这种探索只有我一个人做。

比如略中庸一点的,强调120帧的重要,对电影未来的探索。

或者干脆认错,我拍得退步一些了,因为美国动作片有它固定的规则,请大家担待……

可是你看得到他没有任何游移,对于他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一定要到,如此的强硬,简直像任性的孩子。

▲李安在之前的采访里也聊到过观众的不接受会让他十分难受,因为他实在生性敏感。

这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对照,他看上去极弱,内在的能量却极强,就像他极受女性欢迎,但他在书里也毫不留情地说他既不是同志也不是女性主义者。

老实说,我平常对女人也不是很有兴趣,她们想什么我也不清楚,只是女人戏或女人形象比较适合我想表达的东西。

他坦白自己拍不了非常男性气槪、阳刚味十足的电影,虽然很想拍。

“因为我是个弱者,所以我只能从弱者的角度来拍电影。

这大概就是李安作为“弱者”存在的最大好处吧。

他花了三十七年来做弱者,他受尽苦楚,就算在二十多年的导演生涯里,他也常常要忍受票房惨败的煎熬,但是他自有他作为“弱者”的生存之道。

他以退为进,以弱求和。

人人觉得他谦逊退让,在他那里可能那是他最不费力的一种姿式,他躲在弱者的躯壳里任性地做他自己。

就像演员们记得他在拍名片《断背山》里如何的安静谦和,他自己揭露真相,其实就是那时自己太累以及不想工作,所以才让人觉得他儒雅又内敛。

他那么敏感,那么任性,那么不惮于在片场沉浸在自己的懦弱里,因为《绿巨人》惨败的票房令他饱受打击,但这时老天爷却派来了《断背山》。

安静地坐在摄影机前欣赏演员们的表演,然后片子自然而然地拍了出来,没有费力,却收获甚丰,确实如李安所说,他是一个BE BLESSED(被祝福)的人。

这部电影让他名利双收,再创高峰,这才有了后面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这些年,他只拍他自己感兴趣的电影,真实的他并不如别人所想的那么怯弱,退让,他的另一面任性而好强,他会非常坦率和直接地对特技说,你不太行。

▲采访者委婉地问到,你这么温和的个性,会影响到在电影里的探索吗?李安直面他的目光,说:“这和个性没关系吧,怎么样都有法门的。”

我现在理解了老天爷为什么要让了李安等那么久。

大概一个体弱的敏感的多情绪的人如果不经过长时间的等待,他很难拥有强大的心志和筋骨,它很难不在成名之后变得轻狂和膨胀,正是这一番“动心忍性"才能曾益其所不能,形成了现在的复杂的李安。

纵上神坛,李安也任性地做着自己,虽然千万人吾往矣。

以弱成强,哀兵必胜,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彩蛋 1

太太还是要哄的

自动播放

黄:你电影的角度女人都是很强的,其实你是否在生活里面很依赖她们,很信任这种强的女人?

李安:我觉得女人就比较强。就这么回事,也没那么玄的,体力也没有男人那么强。心智上面,至少在我生命里面,好象是这么回事,我大概也比较依赖她,所以我感觉人类的角度来讲,我感觉女性比较坚强一点,坚韧,不是坚强。

黄:那你会哄你太太吗?

李安:不哄不行,很难打迷糊眼,很聪明的。

▲李安凭《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现场致辞感谢太太。

彩蛋 2

天天说你要怎么样怎么样,还是去拍片吧

自动播放

黄:还有什么一定要做的电影吗?就是说非常非常想拍,此生拍了就不能不拍的电影。

李安:有一些东西,当然还有。

黄:现在做的在写剧本的这个吗?

李安:对,在写剧本的,还有过去有一个没有拍出来的,不够钱拍的,有机会我还想试试,做不出来真的不甘愿,我真的很喜欢那个。

▲五年前李安就和女星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聊天采访时提到他正与编剧们合作撰写一部以拳王阿里为主的拳击题材电影,描述拳坛两巨头紧张的竞争关系和赛场上你死我活的斗争,也依然是要用120帧,看来120帧的美丽新世界李安是呆定了。

黄:你现在拍任何片不都可以的吗?没问题的吗?

李安:对,就不晓得我生活怎么过。天天说你要怎么样怎么样,还是去拍片吧。

推荐:

上文:

作者:黄小姐 / 编辑:伊莎贝拉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