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复出:他的歌,却没人听了
娱乐
娱乐 > 音乐 > 正文

刀郎复出:他的歌,却没人听了

自动播放

2004年,

刀郎唱了一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

“2002年的第一场雪,

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

简单的歌词,

朗朗上口的旋律,

这首歌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歌火了,

唱歌的刀郎却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印象中,上一次看到他的消息,

还是前年一组刷爆朋友圈的照片。

照片中的刀郎,发福明显,

和大家印象中那个瘦小伙大相径庭,

不少人感慨,“岁月是把杀猪刀。”

(图片来源:网络)

最近,偶然又看到他复出的消息,

他发了首新歌,叫《金刚经》,

不过没掀起什么水花,

连新歌的演唱,

都是在一个茶话会上。

(图片来源:网络)

如今的音乐市场,不同往日。

一不做噱头,二零宣传,

新歌无人问津,

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还有就是,现在的年轻人,

已经不怎么听刀郎了,

甚至很多人,

连刀郎是谁都不知道。

有人说,

刀郎从歌坛“消失”,

是因为不火了,

可深究起来,

这是刀郎自己的选择。

01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

有一点无法否认——

刀郎,曾创造了无法复制的辉煌。

刀郎原名叫罗林,

出生于四川,

他生性浪漫又自由,

不喜欢被拘束。

他从小长在文工团里,

常常摆弄一些稀奇古怪的乐器,

就这样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17岁那年,刀郎离家出走,

背着一把吉他,

到全国各地走穴,

追求自己的音乐梦。

(图片来源:《鲁豫有约》)

后来刀郎在走穴的时候,

遇到了一辈子的挚爱小朱。

为了那个姑娘,

他跟她去到了新疆,

那是她的故乡。

新疆,也成了刀郎事业的转折点,

这里钟灵毓秀,

给了刀郎很多创作灵感。

一开始,刀郎过得挺苦的。

他和妻子,还有两个孩子,

住在一间不到10平米的小屋里。

空间小到只能放下两张床。

有一天晚上,

刀郎看着眼前糟糕的生活条件,

流下一行清泪,

他觉得是自己愧对家人了,

心想,“这样的苦日子,

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

这也鞭策着刀郎更努力地去创作。

(图片来源:网络)

三个月后,

《西域情歌》这张专辑诞生了,

刀郎在新疆走红。

之后他又一鼓作气,

将歌曲推向全国。

2004年,

他发了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

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一夜爆红。

这首歌在当时有多红呢?

马东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2002年的第一场雪》出来后,

在北京的每一条马路上,

你走这一条马路,

你能听三四回这首歌。

(图片来源:《文化视点》)

还有一组“恐怖”的数据——

当时这张专辑,

正版卖了270万张,

盗版卖了1000多万张,

这放在哪个年代,

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图片来源:《鲁豫有约》)

在“众神打架”的04,05,06年,

刀郎一个人就贡献了4首“神曲”,

除了《2002年的第一场雪》,

还有《情人》,《冲动的惩罚》和《披着羊皮的狼》。

这些歌,

都是刀郎一手包揽词曲的,

说一句创作奇才,没人反驳吧。

02

歌接二连三火了,

刀郎却慌了。

不是欣喜若狂,

而是焦虑地慌了。

那段时间,

他完全是被名气裹挟前进的。

刀郎不喜欢这样的生活,

他觉得,自己就是个唱歌的,

为什么大家都对他这个人感兴趣呢?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

“我好像被扒光了。”

(图片来源:《文化视点》)

最红的时候,

刀郎每天会收到无数记者和朋友的来电,

那时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躲起来,

躲到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

他也真的这么做了。

他开车跑到甘肃一个小县城,

他原本想的是,这个地方很小,

应该不会有人认识自己,

结果他一抬头,看到一个报亭,

报亭外挂着一本杂志,

封面人物就是他自己。

人啊,真是越怕什么, 越来什么。

既然躲不过,那就从源头切断。

于是在最火的时候,

刀郎果断转身,

选择急流勇退。

(图片来源:《文化视点》)

他主动减少自己的工作邀约,

演出能推就推,采访也是如此。

他不想在大众面前过度曝光,

就和演员需要一份神秘感一样,

在刀郎看来,

歌手也需要一份神秘感。

于是他又回到新疆。

不是假清高,

刀郎是真的没什么野心。

当初唱歌,

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二三线歌手,

哪知事情发展的,

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

05年之后,

刀郎干脆连网都很少上了,

任外面的世界纷纷扰扰,

他守着自己的一方净土,

潜心创作音乐,

不让自己的节奏被外界打乱。

(图片来源:《鲁豫有约》)

03

刀郎的与世无争,

还体现在他从来不为自己辩解什么。

很多人一提起刀郎这个名字,

会和网络歌手划等号,

其实不然。

就拿《2002年的第一场雪》来说吧,

其实这首歌里面,

不仅有流行元素,

还有些民族和摇滚元素。

这首歌写的是乌鲁木齐的故事,

主要伴奏乐器,是弹布尔。

(图片来源:网络)

这种混搭风格在当时,

是前所未有的大胆尝试。

有多大胆呢?

当时没有唱片公司敢发,

唱片公司拒绝的理由是——

我们现在不做这种音乐。

最后,还是刀郎朋友的朋友,

出于面子考虑,帮他发的。

(图片来源:《文化视点》)

还有很多人觉得,

《2002年的第一场雪》都烂大街了,

刀郎可不就是网络歌手吗?

刀郎可真的太冤了。

走红后,

刀郎最反感的一件事就是——

大街小巷都在放自己的歌。

刀郎说,“我自己听都烦了,

你想啊,你今天心情特别难受,

或者特别开心,

突然给你听这样一个特别烦的音乐,

还是强迫你听的。”

(图片来源:《文化视点》)

他是一个爱惜自己羽毛的歌手。

在他看来,

自己用心创造出来的作品,

应该放在一个合时宜的环境里,

让喜欢它的人去欣赏,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

强迫别人去听,

他不愿意。

他甚至觉得,

继续这样肆无忌惮放下去,

他的歌就完了。

这样“糟糕”的外界环境,

更加坚定他停下来的决心。

(图片来源:《文化视点》)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了,

“歌火了,不趁机赚一笔吗?”

没人能拒绝金钱,

刀郎也是如此。

刀郎说,

做音乐需要一些好的设备,

这些都需要钱,

对钱他不会拒绝。

只是当时,比起金钱,

他更害怕自己原来平静的创作环境被打破,

他更在乎这个,

所以他才会在最火的时候“销声匿迹”。

(图片来源:《文化视点》)

既然无法改变外界,

那就改变自己。

游走在名利场这个花花世界里,

能保持一份清醒,

坚守自己的初心,

知世故而不世故,

就很难得了。

04

从06年开始,

刀郎就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了,

可人不在江湖,

江湖却流传着他的传说。

关于刀郎“消失”的原因,众说纷纭。

甚至有人说,

刀郎患上了抑郁症。

可实际上,

刀郎一直在做音乐,

这些年,他深居简出,

帮徒弟写歌,

偶尔接接活,给别人写歌,

赚的钱能养活自己和家人,就够了。

在外界看来,

刀郎“落魄”了,

可这,也是刀郎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

没必要被外界推着前进,

自己舒服就好。

这些年,

我们听了太多逆风翻盘,从头再来的故事,

其实我觉得——

有时候,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能激流勇退,更需要一份勇气。

大隐隐于市。

说不定某天,

与你擦肩而过的,那个有着啤酒肚,

看起来和蔼可亲的中年男人,

就是歌坛上的一个传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