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女神飙戏,这片演技要炸
娱乐
娱乐 > 电影 > 正文

三女神飙戏,这片演技要炸

今年奥斯卡提名有意料之中,也有意料之外。演员奖项里,提名最佳女主女配两奖的《爆炸新闻》,也算自带话题。

不仅因为集齐查理兹·塞隆、妮可·基德曼、玛格特·罗比三代女神,更是由于《爆炸新闻》这部片,本就来源于轰动一时的性丑闻。

《爆炸新闻》

1

《爆炸新闻》的原型,是2016年的罗杰·艾尔斯性骚扰事件。

罗杰·艾尔斯是福克斯新闻台CEO,他曾帮助理查德·尼克松、罗纳德·里根和乔治·布什三个美国总统的选举,还提携了众多主持人。

而起诉他性骚扰的,是前美国小姐、前福克斯女主播格雷琴·卡尔森。

因为案件事实已经摆在那儿,所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故事,才是问题所在。

电影开头就字幕交代,这是“基于真实事件的戏剧化作品”,不是重现真实的纪录片。

《爆炸新闻》没有单从漩涡中心的格雷琴切入,而是用格雷琴、梅根、凯拉三条线,三个曾受罗杰侵害骚扰的女人讲故事。

这三条线索又恰是三个阶段,被解雇的老员工格雷琴,正当红的梅根,想往上爬的凯拉。

格雷琴拒绝罗杰的性交易和潜规则,被调至二流节目,最后被解雇。

但她早有准备,一直在搜集证据、咨询律师,解雇后就立刻起诉罗杰。

梅根是犹豫摇摆的,她事业正发展、家庭也美满,台里举足轻重,很受罗杰器重。

她不知道是否该把十年前的往事说出来,于是以罗杰年纪大不会再性骚扰他人安慰自己,一度选择沉默。

但罗杰一点没变,他还在性骚扰女主播,盯上了刚进台里的凯拉。

凯拉以在福克斯新闻工作为荣耀和梦想,有自己的小算计,但从未想到要付出身体,成为罗杰新的牺牲品。

因为罗杰一手遮天,真相披露举步维艰。梅根犹豫发声,格雷琴起诉后无人支持,凯拉找朋友求助对方却明哲保身。

更难的是,福克斯新闻内部有不少支持者保护罗杰,这些支持者还很多是女性。

无论因为职业生涯、害怕畏惧,还是什么其他原因。沉默者和支持者不在少数,给起诉造成更大困难。

2

《爆炸新闻》三条线都由好莱坞女神级明星出演,查理兹·塞隆、妮可·基德曼、玛格特·罗比,她们仨的演技在各自年龄段都称得上一流水准,这次发挥也很稳。

虽然真实事件的主角和起诉者是格雷琴,但这部片落脚在梅根身上,重心是她的心理过程。

梅根经历从犹豫纠结到正义揭发,她的内心转变,比格雷琴更有戏一点。

和格雷琴一样,梅根这个人物也有真实原型,亦是荧屏露脸的女主播,演起来有难度。但这怎么可能难倒一人千面的查理兹·塞隆?

《女魔头》《疯狂的麦克斯4》《极寒之城》《塔利》,查理兹·塞隆从来是演什么变什么,戏里只有角色,没有演员。

《塔利》

片中塞隆借由化妆造型的基础,从声音、语速、表情、动作,完成对原型人物的高度贴近,差点认不出来是塞隆本人。

出演格雷琴的妮可·基德曼,《时时刻刻》《狗镇》《冷山》《大开眼戒》,名片更是数不胜数。

《狗镇》

她这次的戏份不多,但发挥算中规中矩,同样做到对原型人物的成功还原。

玛格特·罗比有《华尔街之狼》妻子和《自杀小队》小丑女,也有《我,花样女王》《玛丽女王》的不同形象。

《自杀小队》

本片她出演的凯拉是个虚构人物,因此可供创作的空间更多,片中也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段落。

比如在罗杰的要求下,凯拉不断掀起裙子,降低底线。

从无所适从的紧张、到紧张加剧的无助犹豫、再到心虚的妥协、故作镇定的自我安慰,整个情感的转变过程很丰满,表演相当到位。

虽然和格雷琴、梅根不同,凯拉是虚构而成,但并不代表角色没有真实性。

这个角色是泛指的,她展现了妥协的过程和可能。像凯拉一样被胁迫被伤害的女孩,不在少数,只是隐藏在暗处。

梅根决心提供证词才发现,她是证人W,在她之前有22个字母,也就是22个女孩曾经作证罗杰的性骚扰。

这也是梅根抛下种种顾忌,宁愿牺牲职业前程、也要揭开真相的重要促动力之一。

3

同是新闻媒体的故事,如果说《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是媒体的傲慢,那么《爆炸新闻》无疑是权力的傲慢。

媒体居高临下,但实际也由人操纵。正如片中罗杰说,“媒体像一艘船,不牢牢控制,轮船会失去方向。”

因为这种逻辑模式,罗杰坚信自己是被人迫害,是党派政治斗争的攻击,指控都是可耻污蔑。

权力带给他的傲慢,让他忽略职场性骚扰本身。罗杰浑然不知,也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被揭发后他很愤怒,因为在他的观念里,这是帮女孩解决工作,让她们出人头地。

但他“忘了”自己掌控福克斯新闻台时,为吸引观众,唆使女主播在镜头前穿更短的裙子、更性感的衣服、露出更多的大腿。

“忘了”他还以视觉媒体为由,要求每个和他会面的女主播站起来转一圈,或是把裙子撩到更高看大腿。

对于罗杰而言,性不只是性,是他展现权力的方式。他或许从未明确要求性交易,但他却会通过“忠诚的士兵”等概念暗示。

《爆炸新闻》的特殊在于来源真实事件,但并不是完全还原现实。所以电影运用真实资料片段和虚构故事镜头组合的方式。

片中突然的推镜头放大人脸细节、强调展现表情状态,也确是纪录片惯有影像处理。

种种迹象表明,电影企图塑造一种纪录片与剧情片夹杂,混淆真实和虚构界限的风格。

可惜影片质量不够硬,完全可以更好。

明明是个群像故事,人物几乎都没立起来;本是个惊心动魄的真实事件,观感却琐碎杂乱;令人记忆的点很少,很多地方虎头蛇尾。

不过《爆炸新闻》的意义,不只在美学层面,而是披露出的内容及其社会意义。站出来,讲出来,已经难能可贵。

就像纪录片《日本之耻》的伊藤诗织,无论是媒体或是其他行业,无论是欧美还是亚洲,职场性骚扰不是孤立事件,说出口,很勇敢。

《日本之耻》

《爆炸新闻》和事件的结局是罗杰被踢出福克斯,福克斯低头,赔偿受害者5000万。但讽刺的是,安抚罗杰等人,花了6500万遣散费。

罗杰的案子结束了,但这类起诉不会结束。就像片尾所说,赌上职业生涯、打倒如此公众地位人物的她们,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后,还会有人勇敢站出来。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