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上线一周的《我是余欢水》(以下简称《余欢水》)迎来了大结局,这在“超级网剧”排播史上也极为罕见。
一方面,《余欢水》是个短剧,从头到尾只有12集;另一方面,超前点播服务也加快了这部剧的播放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余欢水》不仅是优爱腾首次联播一部“超级网剧”,并且三家视频平台都采用了“超前点播”的单集付费模式。
在新的盈利模式下能够实现“三马同槽”,足见平台对于《余欢水》市场潜力的看好。而8.4的评分,也从侧面表明观众对这部剧的认可和接纳度。
总的来说,《余欢水》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它表明,男性现实题材的网剧,照样可以做出水花来。但我们不妨从作品角度,对这部话题之作多做一些探讨。
(温馨提示:下文有剧透——一透到底那种,请自行判断是否继续阅读。)
三维改编,优劣互现
“我曾无数次想要离开这座城市,离开这里的喧嚣、拥堵、雾霾,还有虚伪。当我真要告别它的时候,我只能把每天当成最后一天来活,如果没有明天,一切似乎简单了不少,人所有的痛苦、纠结,就是因为还有无数个明天。”
在一段抒情色彩的独白中,《余欢水》的故事落下了帷幕,并且它给出了三个结局。
一、余欢水“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二、余欢水离开了这座城市;三、余欢水失血过多没抢救过来。
看起来这是个开放式的结局,但却给人草草收尾的感觉。
因为这个结尾并不是为了戏剧结构而做,并且还犯了大忌——总结“全文中心思想”,教育观众:“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叫余欢水,我要重活一遍。”
《余欢水》改编自余耕小说《如果没有明天》,该剧的结尾独白也扣在了这个书名上。
但是,《余欢水》把小说的结局在剧中间就给“剧透”了——余欢水直到最后一刻才知道自己是误诊癌症,所以,剧集需要改编一个新的大结局。
如果将原著改编成一部电影,原来的大结局也还可以捂到最后;倘若拍成一部剧集——即便只有12集,那就拖得太长了,丝毫没有悬念了。
从这个层面来讲,正午阳光的改编思路没有问题。
从小说的结构来看,前半段几乎是建立在办公室政治基础上的一段“人间喜剧”,后半段是公路片与警匪片类型元素的融合。
而《余欢水》在两者之间加了不少家庭戏,不仅添加了余欢水的父母线,还将其与前妻的感情线做了扩充。小说中占据大半篇幅的“遗愿清单”只在最后四集做了表现。
整体来讲,从小说到剧集,《余欢水》有三种层面的改编。
第一,基于原著结局前置而进行的结构调整。
故事讲到一半余欢水就已经知道自己被误诊,那么为什么还要继续隐瞒下去?因为他有贪念——利用“城市英雄+抗癌斗士”的双重形象给企业做公关赚取100万。
既然没有得癌症,为什么还要申请慈善组织的“临终关怀”,最后又因野营而遭遇一系列危机事件?因为他被器官买卖组织逼得走投无路,想在警方收网行动结束前在郊外躲一躲。
第二,基于国内影视创作环境而进行的“无公害”处理。
在这个维度上,最大的改编对魏党军、赵觉民、梁安妮三人组人物关系的重新设定。小说中,三个人之间关系更加赤裸裸,是建立在“性剥削”(或者“性贿赂”)基础上的连横合纵。
剧集淡化了性的色彩,强调三人是各怀鬼胎的利益团体。
在原著中,组织给余欢水做“正面宣传”的是公安部门,剧集中换成了电视台。
小说明确故事发生地在北京,野营地点是古北水镇的司马台长城。剧集虚构了一座城市,野营也变成了一座普通景点,这样的设定注定会出bug。
在北方,除了北京,哪个城市的房价能到一平方5.3万元?如果不是长城,一个普通景点怎么会吸引到外国人来参观?
事实上,原著有对国际关系、东西方文化的一些调侃,剧集几乎都抹掉了,保留两个功能人的外国人角色很没必要。
第三,主人公行为的内因做了调整。
小说结尾,余欢水在自己的“送别仪式”上,透露自己活得如此失败,根源在于小学老师的教育方式。“后来我得了抑郁症去看心理医生,跟医生聊起我这段噩梦般的时光,医生才告诉我,是您的教鞭让我变得没有安全感,让我变得猥琐又窝囊。”
而在剧集中,这个心结变成了对于大学同学大壮之死的愧疚。“一切都是大壮这个谎言,才让我讨厌我自己,让我变得不自信,让我彻底迷失了,那个莽撞、英俊的帅小伙离我渐行渐远。”
从情感上来讲,这个改动容易做戏剧结构;但是理性地来看,这很不合理,一个曾经热心创业的热血青年,怎么就因为“心理阴影”变成彻底的“废物”?没这心理承受能力能去创业吗?
没写透落魄男人,却刺了一下“伪女权”
作为一部话题剧,《余欢水》很明显挠到了观众的痒处。“被人嫌弃的社畜的一生”“成年人的崩溃”“干掉这杯人生苦酒”……给这部剧上的标签有很多。
在笔者看来,《余欢水》讲的并不是所谓的“中年危机”——这部剧的受众很多都是90后,而是讲成年人对于人生失控的无力感。
在徐峥的喜剧电影中,他经常扮演一位城市精英,明明已经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是回头一想:梦想没了。
这可能是标准意义上的“中年危机”——我怎么活成了自己当初讨厌的样子?事实上,徐峥的“囧”系列电影,大都如此。
而在开心麻花的喜剧中,经常会设置一场白日梦,现实中很落魄的主人公在其中实现人生的翻盘。
然而,解决了人生的匮乏之后,只剩下无聊,于是又开始寻求人间真情……这可能是标准意义上的“屌丝逆袭”:假如我能重回校园?假如我有10个亿?
事实上,不管是徐峥还是沈腾,他们塑造的角色,都是过度戏剧化的形象。大多数人对于“形而下”的积累,远没有达到产生“形而上”焦虑的困境;而普通人混得再不好,也不会想当然去做白日梦。
所以说,《余欢水》的“地气”,接在了这两大喜剧流派中间,这是不少人感到共鸣的原因。但是,这也让它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戏剧表达上不够极致。
在剧中,余欢水轻易就跳脱出了金钱的诱惑,从一开始的敲诈办公室三人组,变成了劝其自首,原因只是因为大壮在梦中的一次“显灵”?
从一个触底反弹的狂徒,迅速升华为一个“贤者”,这样不大符合人性的变奏,只能说是“正能量”在中间开了“金手指”。
同样是塑造落魄的男性形象,《余欢水》显然没有出现《围城》“你是一个好人,可是全无用处”直指人心的幽默金句,也没有《一地鸡毛》“小林家的豆腐馊了”这样见微知著、力透纸背的现实洞察。
然而,在男女关系的表达上,《余欢水》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网剧,却有自己的独到输出。
“男人像男人,女人像女人。”这是社会对于两性的一种规范。近年来,随着女性平权思潮的兴起,女性议题在影视作品和舆论场上受到很多关注。
然而,《余欢水》却从侧面表明:男性其实也承受着父权的重压。
余欢水为了维持一个标准意义上的男性“伟岸”形象,不断撒谎,生活过得一塌糊涂,而世俗意义上的失败让他越来越不像个“男人”。
他清楚地明白,自己离婚是因为两人在social ladder上的渐行渐远,虽然前妻有自己的一番辩解。
此外,《余欢水》对于梁安妮的塑造也暗藏玄机。
一方面,她是一位典型的“蛇蝎妇人”,善于利用身体完成交易。但主创也给了她内心独白——“谁刚刚踏入社会不是冰清玉洁……你会遇到很多人,给你好好上一课。”
在社会性的压力下,女性不易,男性也苦。简单的男女二元对立无助于解决任何问题。
另一方面,《余欢水》也利用这个角色回应了互联网上的“泛女权议题”。
当匪徒提出可以放走一人,但必须说出理由时,梁安妮立马做娇羞女儿状:“肯定放我啊,哥哥。我是弱势啊。”徐二炮笑眯眯道,“别来这套,男女平等。你们天天哭着喊着要女权,我给你呀。”
小说中这段是这样写的:梁安妮当即跪倒在地:“大哥,我是女的,把我留下吧,不把我留在山洞里,让我跟着你们闯荡江湖,我也愿意。”也就是说,这段台词是主创有意在做发挥。
谈权利时积极,谈责任时消极,这种伸缩自如的逻辑叫田园女权。
这段略带调侃的台词,或许是被称为“直男癌剧组”的正午阳光团队,对这种双标“泛女权”话语的一种纠偏吧。
文/杨文山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