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风流》第三集:咫尺匠心难
娱乐
娱乐 > 电视 > 正文

《蜀道风流》第三集:咫尺匠心难

由四川广播电视台、凤凰卫视联合出品的大型文化纪录片《蜀道风流》已于四川卫视和凤凰卫视晚间黄金时段播出。第一集从地理环境的角度了解了四川人民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第二集从历史的角度讲述了蜀地先民开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本集《蜀道风流》将从匠人精神方面阐述四川人骨子里的“蜀人之道”。

仅仅拥有开放的思想,蜀道就得以建成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个庞大的交通网络,是历代工匠在数千年的岁月中,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千锤万凿建设出来的。对于这几百代的蜀道工匠而言,一生只够做这一件事。

著名汉学家费正清曾说,“比起世界其他民族来,中国人更注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自己”。中国人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这里的“人”不是指个体,而是一个从古至今延续的群体。对祖先的崇敬让中国人敬畏祖祖辈辈的功业,对后代的爱惜让中国人愿意为自己无法亲历的未来牺牲奉献。因为有人传承,中国人拥有了战胜时间的信心。“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一代代四川人耗尽毕生精力保持谦卑、克服浮躁、追求极致,这种品格在某种意义上,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韧性。将附着在蜀道之上的技艺、文化一代代地传承下去,不仅是祖先的希望,更是我们子孙的未来。

自动播放

内容早知道

1000多年前,在描绘蜀道的施工难度时,李白曾用“地崩山摧壮士死”来形容。如今,四川高速公路里程数位居全国第二,铁路、航路、空中交通网,更是四通八达。即便今天开辟新蜀道借助了现代化的方法,但是面对“可以横绝峨眉巅”的险恶环境,挑战并不亚于当年。

连接着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赤水河大桥,将两座著名的“酒城”——四川泸州、贵州习水置于两岸。大桥的主缆采用的是平行钢丝,每根主缆由169股钢丝组成,钢丝的长度加起来可以绕地球一圈半。仅固定钢梁的铆钉,就有80万多颗。每一颗铆钉和销孔之间的缝隙都不能超过1毫米。80万颗铆钉、80万个销孔,每一组都必须做到零误差,这样的挑战,几乎超出人类极限。

蜀绣,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三星堆铜像领口、袖边的花纹。东晋,蜀绣被称为“蜀中瑰宝”。唐宋,蜀绣和蜀锦一起成为四川的支柱产业。千年的漫长岁月里,一代又一代的蜀绣工匠、大师,在技法上“穷工极巧”。

蜀绣大师孟德芝主持参与创作的作品《芙蓉鲤鱼》、《秋色高原》被陈列在人民大会堂中。蜀绣的针法技艺有130多种之多,当孟德芝的技艺达到巅峰时,她最想做的就是忘记这些技艺,在传承千年的技法上推陈出新。

安岳石刻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宋,由明及清,一直延续到民国。安岳石刻的精华所在圆觉洞,从晚唐一直到北宋的造像就有1933身之多。

16岁到76岁,石刻师傅石永恩用了60年时间,打磨石刻技艺,修炼自己的内心。对祖先创造的技艺充满信心,坚信未来一定有来者,这可能就是造就匠心的信念。

精彩抢先看

自动播放

一辈子做一件事,是每一位匠人一生的追求。在四川,这种追求体现得更加明显。要知道,仅靠人力凿通绵延500公里的秦岭、乃至修建万里蜀道,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百折不回的勇气,持之以恒的忍耐。

大型文化纪录片

《蜀道风流》

四川卫视

21:20

凤凰卫视

20:00

敬请观看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