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爆款到零出圈,《中国好声音》不必再做了
娱乐
娱乐 > 电视 > 正文

从爆款到零出圈,《中国好声音》不必再做了

文/李愚

8月21日起,《中国好声音2020》播出。

不少人或许有些诧异:好声音还在播?为什么无声无息了?

这已经是《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走入第九年。

今年“好声音”迎来了史上最年轻的导师阵容,四位导师分别是:李宇春、谢霆锋、李荣浩、李健。

导师阵容并不小,这也是李宇春第一次加盟“好声音”。

纵然如此,2020年“好声音”在网络上并未掀起什么声浪。

一方面,这与“好声音”网络播放权首次落户西瓜视频有关。作为头条系的重要成员,西瓜视频一直在布局长视频和综艺。但就长视频领域来讲,现在仍旧是“优爱腾”的天下。

《中国好声音2020》放弃了“优爱腾”的平台,观看的人数少了,讨论度自然就低。

另一方面,这是《中国好声音》的本质困境:很多“好声音”曾经的观众,如今已经不看“好声音”了。

“好声音”的问题在哪?

从最热综艺到少人问津

2012年,《中国好声音》第一季播出至今,“好声音”总共推出了九季。

考量“好声音”九季以来的指标有三个:收视率、影响力和造星能力

第一季“好声音”,首播CSM城市网收视率虽然只有1.477%,但第二期收视率就破2%,第六期就破4%,总决赛巅峰时刻收视率已经突破6%。

这一季“好声音”成为了《超级女声》之后又一档超现象级的音乐选秀节目。

当时观众纷纷为新鲜的赛制所吸引,总决赛带来了万人空巷的收视效应。节目承包了暑期档话题榜。

从造星能力上看,这一季的冠军梁博、亚军吴莫愁、季军吉克隽逸,时下仍活跃在歌坛,尤其是梁博,已经成为新生代原创歌手的中坚力量。

除此之外,第一季好几个歌手也曾有过不小影响力,比如平安、张玮、李代沫、李行亮、金池等。

2013年的第二季、2014年的第三季、2015年的第四季,“好声音”保持着极高的热度,每一季的平均收视率都突破4%。

但危机也在这个时候暴露出来。从第二季开始,选手的质量就有所下滑,推出的冠亚军再不能与第一季相匹敌。

第二季的冠亚季军分别是李琦、张恒远、萱萱。

第三季的冠亚季军分别是张碧晨、帕尔哈提、余枫。

第四季的冠亚季军分别是张磊、陈梓童、谭轩辕。

除了张碧晨出圈外,李琦、张恒远、陈梓童虽然也有知名度,但依然出没在其他选秀节目中,继续当选手。

2016年,外在的意外,引爆了内在的危机。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模式是灿星从荷兰Talpa公司以200万的低价引进的,Talpa的“The voice of…”在全球有70余个本土版本。

四年合约到期Talpa大幅提价。未果,并迅速拿回版权,转手以4亿元高价卖给了愿意接盘的唐德公司。

之后就是灿星、浙江卫视与Talpa、唐德围绕《中国好声音》版权归属,来来回回纠缠了两年。

2016、2017年,《中国好声音》更名为《中国新歌声》播出,标志性的转椅也改成了推杆和冲浪。

话题量和收视率却有了明显的下滑。《中国新歌声2016》平均收视率跌至3%左右,《中国新歌声2017》则进一步跌至2%左右。

2016年的冠亚季军分别是蒋敦豪、向洋、徐歌阳。

2017年的冠亚季军分别是扎西平措、郭沁、董姿彦。

两季“新歌声”同样造星乏力,这些歌手的名字很多读者都感觉非常陌生。而无论是“好声音”还是“新歌声”,话题度和影响力都已严重下跌。

2018年6月各方就与“中国好声音”相关的知识产权纠纷达成和解,《中国好声音2018》归来。但这一季收视率没有归来,甚至创下了历年“好声音”最低。CSM城市网只有1期收视率勉强破2%,其余期数均在1%徘徊。

去年的《中国好声音2019》,浙江卫视背水一战,明显加强了宣发。

但这一季“好声音”的收视高峰就在前三期,之后不断下滑,到总决赛已只有开播的一半,仅1.258%。

2018年的冠亚季军是旦增尼玛、黎真吾、刘郡格。

2019年的冠亚季军是邢晗铭、斯丹曼簇、李芷婷。

选手延续着“火在节目中”的宿命,出了节目就几乎是查无此人的状态。

2020年“好声音”开播,前三期收视率已然超过2%。

但社交网络上,已没有太多人在讨论“好声音”了。

外患与内忧

2012年“好声音”走红,是时与势的结果。

2005年《超级女声》的巅峰之后,大陆音乐选秀大体囿于偶像选秀路径,并且有过长时间的空白。“好声音”虽然依旧是草根选秀模式,但它有了新鲜玩法。

节目采用盲选+转椅凸显“好声音”,更加接近音乐本质。既给观众带来新鲜感,也激活了庞大的潜在音乐储备人才库,填补了当时音乐选秀市场的空白。

2013年开播的另一档音乐综艺《我是歌手》也走红了,其与“好声音”一样,都是以音乐为核心,它们共同开启了音乐选秀和竞赛的新阶段。

但2015年随着视频网站的崛起,综艺市场也发生了遽然变化。

音乐综艺与亚文化的结合,开始成为主流。

2017年的《中国有嘻哈》一炮而红,《青春有你》、《明日之子》让偶像选秀再度火热。

2018年有《偶像练习生》、《创造101》、《声入人心》等,偶像选秀继续如火如荼。

2019年的《青春有你》、《创造营2019》,依然让年轻人尖叫。

2020年的《青春有你2》、《创造营2020》、《明日之子3》、《中国新说唱2020》、《说唱新世代》前仆后继。

青年亚文化成为风口,年轻人的审美与口味才是主流方向。传统的草根选秀,难讨年轻人欢心。

“好声音”受冷落,同样是时与势的结果。

而就内部而言,“好声音”也不得不面对一个根本困境:选手资源枯竭,节目能够选出的好声音,越来越少了。

2012年,好的声音任你选,优秀选手卧虎藏龙。但之后节目扎堆,优质选手不断分流。“好声音”的盲选制度,固然留住了好的声音,也让它无法兼顾颜值和个性。

在年轻人审美占主导的时代,盲选“不看脸”,也就导致不少唱功一般、个性或颜值突出的选手直接被淘汰——但他们可能是有市场的。

而剩下的那些实力强劲、但未必有艺人特质的胜者,却在市场生态中,显得不够讨喜,导致“好声音”不再能造星。

这就造成一个局面,很多有走红潜质的选手流向了视频网站,因为爆红几率更大。

“好声音”为更多草根选手提供舞台,是值得赞赏的,但也导致它成了纯粹的电视综艺,受众年龄偏老,网络影响力愈发有限。

导师与原创牌救不了“好声音”

选手质量下滑,“好声音”只能不断在导师上下功夫。

导师真人秀化,是最近几季的一个核心特点。

2012年导师是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

2013导师是那英、张惠妹、汪峰、庾澄庆。

2014年导师是那英、汪峰、杨坤、齐秦。

2015年导师是周杰伦、庾澄庆、那英、汪峰。

2016年“新歌声”的导师是周杰伦、汪峰、那英、庾澄庆。

2017年“新歌声”的导师是周杰伦、那英、陈奕迅、刘欢。

2018年导师是周杰伦、庾澄庆、谢霆锋、李健。

2019年导师是那英、庾澄庆、王力宏、李荣浩。

2015年第四季是个转折点,这一年“好声音”斥巨资请来了周杰伦。

首播CSM城市网收视率高达5.308%,创下了记录。

凭借周杰伦的号召力,让这一季开播伊始,在社交网络上拥有较高的讨论度。

之后,节目不断给导师“加戏”,加大导师真人秀的部分。

一方面是,让导师有人设。

像2018年,李健在“好声音”中赢得了段子手的称号,成了那一季唯一的记忆点。

另一方面,让导师拥有更多的互动、镜头以及掌控节目流程的自主性,放大节目的导师粉丝属性,以及增加节目的可看性。

所以我们发现,最近几季“好声音”,导师抢人环节越来越冗长。导师们为了拉拢选手到自己的阵营,使出浑身解数套近乎,渐渐显得无聊和尴尬。

每一次抢人时,导师都得说自己的经历,自己能给选手带来什么。观众耳朵都要听出茧子了。

与此同时,大部分选手挺普通的。对于在音乐圈摸爬滚打多年的几个导师来说,这样的选手他们见得多了。

但为了节目效果需要,导师们还要弄出一副惊为天人的表情,夸张地抢人,总让人觉得“表演”过度,恰饭不易。

2020年“好声音”继续打出导师牌。节目导师战队席位锐减至6人,这一规则上的改动,大大提高了导师选人的门槛。

导师们更多地开始考虑选人标准、战队配置和抢人战术,“抢人”场面再度升级。

比如谢霆锋扬起了自己的巴掌打响了李荣浩的屁股。

这也给盲选阶段的比赛,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直接促成了实力学员之间车轮战PK的场景。

但看到导师们卖力拉拢资质一般的学员,就像北大清华忙着抢资质一般的考生,观众反倒感到“尴尬”,只想快进。

这一季“好声音”打出的另一张牌是原创。

新增的原创赛道旨在为原创音乐人提供第一时间被认识与被认可的机会。节目的出发点是好的。可问题是,“好声音”的原创牌难以让节目起死回生。

此前并非没有原创音乐综艺。《中国好歌曲》2014年播出第一季,三年连续播出了三季,为音乐市场输出了《卷珠帘》、《野子》、《当你老了》、《从前慢》等出圈歌曲,也让霍尊、赵雷、苏运莹等原创音乐人进入大众视野。

但三季过后节目遭遇停播。当时刘欢为此在朋友圈深感惋惜,他说道,“放言熙来攘往的中国电视,终于容不下这唯一一档以原创为核心的音乐真人秀,慨当以叹!”

原创综艺还是需要找到更好的进入年轻人的切口。

这两年,视频网站也推出了《这!就是原创》和《我是唱作人》、《我是唱作人2》。

《这!就是原创》给更多素人原创歌手以舞台,《我是唱作人》则是成名原创歌手的较量。

这几档节目原创歌手的音乐质量,远远高于“好声音”。它们未囊括非原创歌手,因此比“好声音”更专业、更集中、更聚焦。

所以,原创牌只是“好声音”的一个标签,一个新的装饰,无法扭转节目的颓势。

但“好声音”也许还会做下去。

毕竟,有品牌效应,有说得过去的收视率,有冠名商,有广告收入,它就有机会一直做下去。

但“好声音”也就只是一档电视节目了,与音乐、与造星、与市场,再无关系。

它不再唤起年轻人的兴趣与好奇,也失去在互联网上掀起舆论的能力,参赛者也不再会有“一夜成名”的红利。

就像电视台上很多年轻人不看,但还在播的节目一样,它虽然活着,但已失去创新与变革的能力。

它只是在吃老本,然后在老本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又三年”。

包括此次“好声音”落户西瓜视频,我们也没看到它在节目模式上,与平台有怎样的融合和碰撞。

只是因为这个平台有钱,就把网络版权卖了而已。

老了的节目,必然有“死”的一天。

从全民热议的新型节目,到保守陈旧、老态龙钟,甚至不少人都不关心它是否还活着,令人唏嘘。

九年了,别再做下去了吧。

你看这档综艺了吗?评价如何?欢迎参与评分~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Ifeng电影。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Ifeng电影”。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