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怎么就是“国师”了?
娱乐
娱乐 > 明星 > 正文

张艺谋怎么就是“国师”了?

猛男二人组

今天讲一讲艺谋人生中最猛的两年,就是筹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两年。

2006年,已经56岁的张艺谋人在横店,心在北京。眼睛盯着惊世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拍摄,脑子里想着跟奥组委讨论开幕式的创意,甚至嘴上还要抽空婉拒李安的片约邀请(热知识:李安想让艺谋演易先生)。这里一心多用、一鱼多吃、多多少少沾点劳模还只是前戏。

真正的重头戏得看一部纪录片《张艺谋的2008》,那氛围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人山人海、手脚并用,分分钟几百万上下。

你跑过最久、最难、最大的项目是什么?

想象一下你是总导演,肩负着全中国13亿人的期待,钻营着五千年中华文化,指挥着2万名演职人员,从策划到落地整整2年,开2000次会议讨论。开幕式4个多小时,每一秒钟每一个动作都让全世界70亿人看在眼里。先不说能力够不够吧,就问你一句: “敢不敢?”

奥运会开幕式任重而道远,难度系数不亚于修建通天巴别塔。鸟巢虽然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但首先你得找得着北。

在奥组委核心创意组的会议室里,墙上有一句又大又红的标语:“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这句话是张艺谋团队的行动方针,时刻提醒着,开幕式不是一次个人创作。而艺谋是个人风格非常强烈的创作者,现在他每个想法都要斟酌斟酌。

如果说奥运会开幕式是一个项目,那么张艺谋面对的甲方不仅是领导们,而且是13亿人民群众。众所周知,跟甲方沟通是世界上最折寿的事情。

比如29个脚印烟火的创意,没有建模、没有PPT,张艺谋空口对线领导,解释这几个脚印的象征意义和情景效果。不仅要口才了得,还得手舞足蹈、声情并茂,就差没有当场炸出一个烟花。

难不难?太难了!

创意获得了批准,接下来就要细化。细化就要内部讨论,这就容易有人民内部的矛盾。比如讨论到印刷字模的节目,张艺谋觉得这个视觉效果会非常牛逼,但是陈丹青觉得6000个字模举起来之后腿脚露出来非常难看,而且是不能克服的难看,直呼 :“你要真能做出来,我在地上爬!”

所以,艺谋不仅要想办法克服丹青指出的问题,而且还要照顾到不能真让丹青在地上爬。

难不难? 太难了!

现在节目的每一秒钟都有画面了,该进行到落地实现的时刻了,那么不可避免地就会遇到技术问题。比如卷轴的创意只能由LED灯实现,长147米、重800公斤的体量,然而历届奥运会的开幕式都不敢大量使用LED灯,因为故障率太高。而且鸟巢是开放的空间,要是下雨,更难搞,要是演着演着黑了一片就完蛋了。最要命的是,排练到最后一个月还是有故障。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张艺谋唯一能做的就是跟人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检查了没?快去做检查。”逼着一项可能还不成熟的技术立刻马上现在就投入应用。

难不难?太难了!

花小钱,办大事,是天下所有甲方的第一原则。 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是有史以来最奢侈的,花了8100万欧。 张艺谋承诺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残奥会开幕式、闭幕式四个仪式绝不多于这个数字。

要知道,张艺谋刚刚在《黄金甲》一部电影上就花了3.5亿。但是,毛主席说过:“工人阶级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逐步克服自己的缺点,永远也不能停止。”张艺谋要不断学习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难不难?太难了!

纪录片跟到最后一个月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骇人的事情。看过完整的排练之后,张艺谋决定砍掉一个皮影戏的节目,一千多个人一整年的血汗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但是大项目有时就是这么尴尬,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还有不得不修改的地方。

张艺谋差不多是两边都没法做人,他不停地说是自己的失误,大家都演得很好。一边重新规划、报备整个开幕式,一边安抚被踢掉的工作人员。

难不难?太难了!

以上只讲了这个开幕式的冰山一角。如果把鸟巢比作一艘大船,那么张艺谋就是船长,他指引着载满亿万万乘客的大船驶向开幕式这个冰山。到最后是像泰坦尼克号那样沉船完蛋,还是像破冰船一样战无不胜,至少整整两年时间里是未知的,所有人都惴惴不安。

让张艺谋做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其实一开始大家是拒绝的。

起因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的展示,约等于张艺谋做的北京奥运会预告。播完之后,张艺谋收到一片骂声,人民群众觉得很没精神、很low。领导很有压力,不敢再直接任命张艺谋做总导演,于是就面向全社会招募创意团队。

讲真,做得挺好的

和张艺谋同台竞技的有陈凯歌、李安等等。

陈凯歌的竞选招数是背一首唐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沉郁顿挫很得劲儿呢。但是奥组委有点懵,说他们要找导演,不是诗人。

李安准备了一套阐释“古典中国”的方案,对传统文化钻研很深,最后确实传统文化单项得分最高。

张艺谋也瞄准了传统文化,而且多了一层对“浪漫”的理解。他说中国人的刻板印象都是严肃的,缺乏浪漫,这一方面需要打开想象。

最后的评分,从美学意义、文化阐述、创意等等方面评价,张艺谋是综合评分最高的。也就是说,组委会绕了一圈,还是落在张艺谋身上,或许这就是宿命。

虽然名义上,张艺谋是个总导演,但实际工作里,不得不身兼数职,剧务、管家、制片等等,有时还做会议记录。从最初简单吃个饭都在琢磨火炬设计的创意,到后来演员的洗澡、吃饭问题都得嘱咐,三头六臂都不够用。

尤其是转入制作阶段,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上下下都要沟通,经常有人看到张艺谋凌晨三、四点还在工作室跑来跑去。年近花甲的身板儿还能这样折腾,简直是世界第九大奇迹。

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还漏了半句:“责任越大,压力越大。”

张艺谋当时已经拍了二十年电影,一个S级电影导演,吃过《黄土地》的土,看过《红高粱》的红,各种国际A级电影节来去自如,连UFO都见过了,甚至还跟巩俐“私奔”到香港拍电影。试问老谋子还有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然而,《张艺谋的2008》从第一集到最后几集,也就是做开幕式的两年时间,眼睁睁地看着张艺谋的心情从兴奋到疲惫到焦躁,就是挖了个巨坑往下跳,差点把自己给埋了。

虽然艺谋嘴上不说,但整个人极度紧张到被邀请去万圣节派对放松一下心情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别让我盯全程就行”。

人一紧张就容易多想,一多想就容易变卦,张艺谋有一段时间就是今天还说这一段不错,做吧。到了第三天就说不行,改吧。有时还会两三点钟叫人大老远的跑来工作室,讨论细节。变来变去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

但是他又不能垮掉,有时还要笑眯眯做个吉祥物,跟大家合照,鼓舞士气。

后来,工作人员经常看到他一个人坐着的时候“冷冷的、呆呆的”,眼圈变黑了,皱纹变深了,吃药变多了,身体和精神都被掏空。大概这就是“拔剑四顾心茫然”,结果发现这把剑其实架在自己的脖子上。

最后一个月,还没有看过一次跟正式演出相同规格的完整排练,道具没到位、服装没试穿、舞台没搭好,灯光还有故障,要是你,慌不慌?但是张艺谋不能慌,这个开幕式不能搞砸,想都不敢想。

张艺谋咬牙坚持到最后,甚至一开始没打算拿报酬。他的自传《宿命》里写了:

做奥运会总导演,他的收入是每月两万多。需要说明的是,刚刚进入奥运会筹备期的最初几年,张艺谋是义工,分文未取,无偿劳动。2006年下半年,正式成立了奥组委运营中心,给工作人员发放了工资卡。张艺谋让庞丽薇去办理退卡或捐献手续,他愿意义务为国家做事,不要工资。领导知道后阻止了:“你不要,让副导演和其他工作人员怎么办?你等于是在为难别人。”张艺谋这才作罢。做奥运会总导演的收入,合计约为50万元。

张艺谋经受了常人难以承担的压力,才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08年8月8日晚上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直播,当时我还在上小学,全家人连厕所都不愿意多上一秒钟,看得津津有味、啧啧称奇。这个长达四个多小时的节目在中国的收视率40.54%,是迄今为止收视率最高的节目,而且收视份额在李宁点燃火炬的时候一度高达90%。

就连在日、韩、澳的收视率都超过了40%,全世界大概有10亿人看了直播,转播另算。

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同时又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年初的雪灾、年中的汶川地震,还有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全国人民都迫切需要一剂振奋人心的力量。奥运会的开幕式做到了。

不仅如此,还让很多外国人刷新了对中国的认知,这是民族自信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国头一回以这种高调而不张扬、华丽而不铺张的方式走进国际视野,最重要的是,非常体面。

纪录片最后,张艺谋说 :“一生可以拍很多部电影,但一生只有这一次奥运会。” 经此一役,老谋子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也完成了一件国家大事。虽然没有十全十美,但已经做得非常漂亮,因为他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土地、这个国家。

中国有很多电影大师,但能称得上“国师”的,只有张艺谋。

设计/视觉:SaiBO XiaOsI Men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