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对陈凯歌当年的评价,很有意思
娱乐
娱乐 > 电影 > 正文

冯小刚对陈凯歌当年的评价,很有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丨不一

1978年9月18日,北京电影学院恢复本科招生。

世界权威的《电影手册》后来将这评为20世纪电影史上100个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之一

4年后,这批从北电走出的学生,成为了中国电影的主力。

并在90年代获得了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4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掀起了中国电影的第五代浪潮。

/01/

田壮壮和陈凯歌是发小。

前者想进北电摄影系,但是超了年纪;

后者想进北大中文系,结果在前一年的高考中被刷掉。

结果两个人颇为巧合的在北电导演系成了同班同学。

左为田壮壮,右为陈凯歌

1978年,在陕西一家纺织厂当了7年搬运工的张艺谋,带着一包水煮鸡蛋以及60幅摄影作品,偷偷地来到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的考场,然后被破格录取。

和他同时进入北电摄影系的,还有顾长卫。

顾长卫考北电的理由很简单: “我觉得这就是找工作的一个机会。”

北电78级导演系

北电78级摄影系

那时,高考刚刚恢复,北电的师资力量也是临时组合的。

教科书也没有完全准备好,学校里大家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看电影。

田壮壮曾回忆:“那时候只要有电影,就会千方百计去把它看了。甚至都是外语片,可能看不懂,听不懂,但也要去看。”

食堂里拉一块荧幕,一人带一个小马扎,几十个人挤在一起看电影。

看过的好电影都要一格一格的画下来,学习镜头的调度,景别的变换。

张艺谋第一次在开学典礼看到西方影片《翠堤春晓》和《方托马斯》,整个人激动的不得了:原来电影还可以这样拍。

陈凯歌后来形容他们这群人:

“被朱辛庄春花秋月浸润过的一群顽童,为艺术着迷的一伙痴情人。”

/02/

“出了朱辛庄,我他妈只服田壮壮。”

朱辛庄是北京电影学院原校址。

说这话的是田壮壮的同班同学, 后来拍摄出《三毛从军记》和《钱学森》的导演张建亚。

左为张艺谋,右为田壮壮

毕业之前,田壮壮就已经完成了《我们的角落》、《小院》、《九月》、《红象》4部作品的拍摄,这在北电是头一个。

但他的片子,获得最多的评价却是“看不懂”。

《九月》在北电举行看片会,电影结束,全场一片安静:看不懂,不知道如何表态。

后来的《盗马贼》《猎场扎撒》,用王朔的话说,就是: “犹如大耳贴子似的贴在中国观众的脸上,扇晕一个算一个。”

可甭管别人怎么说,看不看得懂,田壮壮还是坚持拍自己想拍的东西。

不讨好谁,不拉拢谁,不取悦谁。

但他的作品真的不行吗?

荷兰纪录片导演尤里斯·伊文思将《盗马贼》看了两遍,评价: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看完《猎场扎撒》,赞叹不已,断言田壮壮会成为中国最伟大的导演。

只是 后来就是一部《蓝风筝》,和被禁拍电影的10年。

很多人为他的遭遇同情可惜,他却看得平淡:“十年你肯定觉得我没拍电影可惜对吧?但我没觉得自己可惜啊,我觉得我做了好多事儿呢,我做的事都跟电影有关”

被禁的10年里,田壮壮帮着第六代导演做了很多事情,姜文说:

我觉得这在中国是很不容易产生的一件事,我知道其实没什么人愿意小一辈儿的人真正破土出来。有人往上浇水,远处看是浇水,近处看是在浇开水呢,知道吧,这我烫着过啊。

10年后,田壮壮成为北电的老师,多了个演员的身份。

也拍片,却还是没想着要迎合大众的口味。

《小城之春》,《茶马古道-德拉姆》,《吴清源》……

用姜文的话形容田壮壮的作品再恰当不过:“它是很有做派的一个电影。不是那种简单讨好观众或者给自己穷打扮一通、出门见人的那种感觉。”

“宁肯不拍,也不能滥拍,你要为你热爱的东西工作。”

这句话,田壮壮坚持了一辈子。

/03/

张艺谋是北电78级摄影系年纪最大的,却也是公认的勤奋标兵。

“凯歌给我写二十多本书,其他人都给我开了一大堆书单,我就一本一本借过来看。”

“自己念,自己学,自己记笔记,笨鸟先飞。”

和同学聊天,3句话聊不到电影上就要走。

摄影系出身的张艺谋,1984年在影片《一个和八个》中担任摄影师。

1986年吴天明导演的《老井》轰动影坛,张艺谋又摘下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的桂冠。

为了塑造《老井》里的“孙旺泉”,张艺谋光着膀子,把自己晒黑得像煤炭,“孙旺泉”被困井下生命垂危,张艺谋就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拍摄完成后被人扶进了医院。

所以也有人说,张艺谋的这个影帝是拿命换来了的。

对于电影,他就是拿命去做。

《老井》剧照

拍完《老井》,张艺谋直接转身自己当导演。吴天明凑了4万块钱给他,让他在山东高密种下了一百亩高粱。

1988年,《红高粱》拿下柏林金熊,震惊世界影坛,也开启了了张艺谋的电影传奇。

张艺谋捧着金熊奖奖杯,大笑开怀

张艺谋的这几十年。

站过巅峰:《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三次提名奥斯卡,五次提名金球奖。

也曾因《三枪拍案之惊奇》被骂“土”;

因《满城尽带黄金甲》被嘲笑“金絮其外,败絮其中”;

因《长城》被质疑“江郎才尽”

……

有人说张艺谋商业化了,拍的片子越来越不行了……

可是我却更赞同另一位网友的话:“张艺谋的骨子里,始终有一处角落,住着一个简单、纯粹的创作者,一如既往地表达着自己懂得艺术直觉。”

2020年,70岁的张艺谋带着《一秒钟》再次回归大众视野。

《一秒钟》定档后,张艺谋向电影写了一封告白信:“总有一部电影会让你铭记一辈子,铭记的也许不仅是电影本身,而是那种仰望星空的企盼和憧憬。”

归来仍少年。

/04/

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是张军钊的《一个和八个》。

而标志着第五代导演真正崛起的电影作品则是陈凯歌执导拍摄的《黄土地》。

贾樟柯在迷茫困惑的少年时代,正是因为看到这部电影,下定决心要走电影这条路:

我大概在1991年才看到,看完之后我完全被打动。

我看到了那些面孔,那些人的眼睛,然后我一下唤起了我自己对我生活的那个土地,我的亲朋好友,我所经验的一切的那种回忆,然后整个过程里面,我不停地在流眼泪,看完之后我从电影院出来,我就想我就要干这个工作。

李少红回忆北电生涯时,表示: “当时最突出的就是壮壮和凯歌,他们好像生来就是做电影的。”

《黄土地》剧照

《孩子王》剧照

今年一档《演员请就位》将陈凯歌推上了风口浪尖。

也让人愈加怀念曾经那个不肯圆滑妥协,沉重而犀利、平和而激越的陈凯歌。

拍摄《霸王别姬》时,他要陈蝶衣与世俗世界的对峙状态,注定了他要饱受磨难,也注定了他将一直保持着抗争的的本色——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沟渠”

1993年,陈凯歌带着《霸王别姬》亮相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得最高奖项金棕榈。直到今天,这仍然是华语电影唯一一次在戛纳称雄。

没有所谓的蹭红毯,没有浮夸噱头的表演,带着足够的实力和底气,接受来自世界的瞩目。

冯小刚评价陈凯歌,很有意思:

凯爷最适合待的地方就是象牙塔。凯爷听我一句劝,象牙塔出不得,就得让他们想见见不着,不但不能收光圈,还得开光圈,越炫目越好。

走出象牙塔,让他们看清楚了,神秘感没了不说,跟他们比生活自理能力您还真不见得是他们的个儿,您的本事不在这,就像总理大臣未必能管好一个饭馆一样。

/05/

胡玫和李少红。

北电78级导演系的两个姑娘。

一位爱拍“男人戏”,《雍正王朝》《汉武大帝》《乔家大院》,杀伐果断,纵横谋略;

一位爱拍“女人戏”,《四十不惑》《大明宫词》《橘子红了》,温婉、细腻、悲情。

各有各的风格。

各有各的惊艳。

胡玫执导的《雍正王朝》

李少红执导的《大明宫词》

黄建新有一句话:“你五代导演就是乱的。”

没有系统的,无法一言以蔽之。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短短两三年内,中国影坛被一拨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电影人搅得天翻地覆。”

他们像尖刀一样扎进影视圈,告诉所有人,电影是各种各样的面孔,不止一种拍摄手法,不止一种表现形式,不必一定要“按部就班”,将所有套路统统击碎。

黄建新拍下“先锋三部剧”:《黑炮事件》《错位》《轮回》。

著名影评家贝热龙看完《错位》惊叹: 这是中国第一部未来主义电影

太过超前的表现形式和荒诞的主题,在当时并不讨喜,黄建新只说了一句话:“宁愿在探索中失败,不愿在保守中苟安。”

《错位》剧照

1992年,张建亚自编自导《三毛从军记》,开创了中国电影后现代喜剧风格,而他的希望正是可以把“中国喜剧的路子拓宽”。

从《三毛从军记》,到《王先生之欲火焚身》、《绝境逢生》……张建亚“做更高级的喜剧”的理想从没有改变。

喜剧,不该仅仅是一笑而过,靠的也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的恶搞、卖丑。

喜剧,同样是严肃的存在。

《三毛从军记》剧照

北电78级美术系毕业的霍建起,在他的电影里浸透着从现实的平民生活和大自然中发掘出诗与美。

《那山那人那狗》剧照

吴子牛则更擅长从在战争中挖掘深层的人性。

《晚钟》剧照

/06/

第九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表彰大会,将年度特别表彰授予所有的中国电影第五代电影人。

田壮壮作为导演代表发言:

40年就这么一晃就过来了,这群人有太多太多的故事。

其实我们就是一个起承转合的一代,我们可能没有上过学,但是我们在这个社会里面见到了人见到了天见到了地,知道什么叫做爱,知道什么叫做责任,知道什么叫做给予。

我们后来把这些都放到我们自己的电影里面,用自己的命来做电影,我想这个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种态度吧。我希望以后的电影人也这样,把我们中国电影人的那种骨气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40年如一梦,时间让人拥有,也让人失去。

莫言曾经说过一句话:“那时候我们都没有名,现在我们都有名了,但可惜我们老了。如果让我抛弃所有荣誉回到当时的青春岁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去。”

左起:巩俐、莫言、姜文、张艺谋

可是时间,终究是回不去了;那年的经典,也无法再复制。

那些创造辉煌的人,有的人永远走了;有的人在商业的冲击下,失了曾经的锐气;有的人还在不断尝试、不断突破……

可我们永远忘不了那个被理想主义照耀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每个人都在拿自己的命来做电影……

参考资料:

《影响》第二十三集 时代骄子第五代影人

《电影史话》

澎湃新闻:《专访|田壮壮:那么多年不拍电影,但做了很多跟电影有关的事》

澎湃新闻:《「三毛从军记」导演张建亚:电影是高贵的 》

北京青年报:《姜文专访田壮壮:电影不是小说翻译》

文汇报:《怎样评价“第五代”导演的历史意义?》

《我把青春献给你》冯小刚著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