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热搜都骂不清的事,用电影聊吧
娱乐
娱乐 > 电影 > 正文

6个热搜都骂不清的事,用电影聊吧

鲜少有一次国际事件,让我们如此切身体会什么叫“命运共同体”。

没错,这词常在科幻电影里看到。

现实也的确很“科幻”。

热搜不断——

日本政府在4月13日早上召开会议:

正式决定将处理福岛核泄漏的123万吨核废水排进太平洋。

此前,日本原环境大臣宣称:

除了下决心将污染水排入(太平洋)稀释,几乎没有其它选项。

△ 截图来源:《新京报》

Sir觉得吧,这事的确听着很瘆人。

但。

东电公司也有自己一套严谨说辞:

经过两次净化处理,去掉绝大部分的放射性物质,而且排放时会用海水稀释100倍以上,确保氚的浓度符合排放标准

△ 截图来源:东电官网

且,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日本此次的行动表示认同,认为符合国际惯例。

那么,作为以上通通看不太懂的普通人(包括Sir),是否就应该放心了?

既是,也不是。

如果真如声明所说的那样安全,Sir相信科学。

但Sir也未免忧虑。

不仅是这一次,不仅是日本福岛。

下一次呢?

别的国家呢?

但像这样一国遭殃,世界买单的事,不该如此随意。

随意打开一个潘多拉魔盒。

我们总会忍不住瞄向更多的盒子。

01

有必要先为毒饭们详细说明一下福岛核废水始末。

几个最关心的问题:

核废水从哪来?

首先,并非全世界每个国家都藏着一堆核废水。

福岛这次要排出的核废水源于意外: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福岛核电站。

意外导致核反应堆的供电系统和冷却水系统失灵,最终引发核反应堆爆炸。为让核反应堆冷却下来,东京电力公司每天都要注入大量冷却水,这些水日积月累,就成为后来核废水的主要来源。核废水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当然不能直接排入大海,只能放入专门设计的特质钢罐内。几年后,福岛厂区的储存能力已近极限,再增加储罐难度太大,没法一直这样存放下去。

Sir简单概括一下就是:

意外→核反应堆爆炸→注水冷却防止扩散→日积月累水装不下了→找地方排走。

于是,日本决定将核废水排入太平洋的新闻就会时不时地出现在头条。

人们先是恐慌,后来渐渐麻木。

作为日本近邻,从意外发生后,我国就时刻关注福岛核电站事故的进展,还因此引发过抢购食盐和海带的风潮。

为什么抢?因为怕。

怕什么?

这些污水会有多大污染?对我们影响有多大?

核废水有害,因为其中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

根据东京电力公司公开的数据,放射性物质包括氚、铯134、铯137、碘129、锶90、钴60等。

排放前的主要措施:把二次处理之后的核废水跟没有经过污染的水混合,稀释氚(chuan)浓度,然后灌进太平洋。

理论上来说,没有太大危害。

放射性物质,听起来很可怕,但一个基本的科学事实是,我们平时喝的水都含有放射性,只是没那么强。

我国的饮用水标准对放射性水平的指导值是总α比活度0.5 Bq/L,总β比活度(不包括氚)为1 Bq/L。

根据日本媒体NHK的报道:

废水排入大海之前氚的浓度将稀释到日本国家标准的四十分之一,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饮用水标准的七分之一。

将含氚废水直接排入大海听起来就很不负责任,但其实这是各国核电站的通行做法,东电公司的官网上也强调了这一点。

许多国际专家都也认为:

目前福岛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浓度已经足够低,可以有控制地将水排放到海里。

但注意,前提一定是——

这些污水的放射性浓度真的是合格的。

问题是,现在大部分数据和信息都只是东电公司的一面之词,无法服众

Sir举个例子。

2019年12月的一次会议上,东电公司强调核废水已经过处理,其中所含的62种放射性元素都可以去除,对人体无害。

说完,啪啪。

日本科学家光速打脸。

指出储存在核电厂里的大多数水仍然包含其他放射性元素,包括铯和锶,需要进一步处理。

因此,要让公众放心,需要更加透明的决策过程和更加强力的外来监督。

一个听起来还不错的信息是:

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今年2月首次访问日本时,表示排放时将提供支持和检测。

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也知道,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形象早已受损,权威性不足。

因此,必须仰仗国际科学组织的力量。

最后一个问题:

日本真没别的办法了吗?

分两步看。

1,关于爆炸后的核反应堆:

日本为了防止核反应堆温度过高爆炸造成更大的核泄漏风险,需要不断地加水冷却。

2,关于冷却核反应堆的废水:

福岛电厂建造了储罐,容纳用来冷却反应堆堆芯的废水。

但东京电力公司称,1000个储罐最早将于2022年10月全部装满。

至于建造更多的储罐、腾出更多的空间,他们称会面临周边地震频繁等存在泄漏、维护成本高等一系列的问题。

一种做法是把经过处理之后的废水分批蒸发,排入大气层……听起来更吓人,pass;

另一种做法就是现在东电公司的方案。

总之,福岛事故因意外而起。

Sir也相信,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做出过全面的权衡。

这就完了?

全民恐慌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事件揭开的,并非只是一次环境危机。

更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信任危机”

02

东电公司和日本政府在这方面的“黑历史”,真不少。

福岛核爆炸,既是天灾,也是人祸。

NHK纪录片《福岛危机:为何事故严重化》,就记录了福岛核电站为何会从简单的停电到氢气爆炸,甚至核泄漏。

2016年5月,东电原子能选址总部长姉川尚史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承认:东电一直隐瞒核电站事故的严重程度。

刚发生时,核事故评级只有5级,因处理不当,升为7级。

(此前全球唯一一个7级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

△《福岛危机:为何事故严重化》

可以说,如果东电和日本官员的安全意识高一些,处理迅速一些,天灾或许不会造成人祸。

此后,东电的数据和报告仍被挑出诸多毛病。

2017年,东电曾经坦承,经过ALPS处理过的废水仍然没有达标,残留“碘129”、“钌106”和“锝99”等多种放射性物质。

2018年,东电提交给日本政府的报告里出现了多达上千处错误。

社会愤怒一再发酵。

Sir注意到,许多人把会把这次事件与“哥斯拉”联系起来。

插科打诨的旁观视角,Sir不评价。

事实上,“哥斯拉”的确与福岛事件有渊源——

2016年“EVA之父”庵野秀明拍摄的《新哥斯拉》

电影处处是关于福岛事件的讽刺。

东宝制作人说:“电影中只有哥斯拉是幻想出来的”。

言下之意——

除了哥斯拉,其他的片段都是现实。

什么现实?

电影隐喻过两场核灾难。

一场,哥斯拉的缘起:

哥斯拉吞食来自二战原子弹和第五福龙丸事件的核废料长大。

另一场,是对福岛事件处理方式的控诉。

苏醒后的哥斯拉,以最快的速度步入东京。

尽管哥斯拉只是在城市不停地走动,没有任何攻击性。

但体积庞大的哥斯拉,所到之处,皆是灰烬。

新哥斯拉,主角不是哥斯拉。

而是政治与官僚

巨大危机前,内阁元老只会开一场又一场的会议,念叨一堆官僚程序。

新生派的矢口说:

官僚作风真严重啊

做什么决定都要先开会

政府官员辗转于各个办公室,却迟迟没有给出一个有效的方案。

内阁大臣有很多计谋,但几乎所有事情,都需要由什么都不懂的首相去拍板。

优柔寡断,耽误战机。

最具代表性是这一个桥段:

哥斯拉终于停止行动,军方找准时机准备开火。

此时,战斗机驾驶员发现附近有一个老奶奶,便立刻请示上级是否开火。

而他的上级,再请示部队上级,司令部上级,中央指挥所上级,上级的上级……

直到首相这里,讨论,犹豫,权衡,下令。

然后——

再一级一级传回去。

哥斯拉都懵逼了。

犹豫之时,人家早就等不及,继续移动造成更大伤害。

最终大战,更是将讽刺拉到极点。

《新哥斯拉》不是传统怪兽电影,让怪兽打怪兽,提供视觉奇观,然后让人来在一旁打酱油助威。

电影全程只有人类和巨物的对垒。

渺小的人怎么击退凶残的哥斯拉?

经过各部门磋商,政府终于研究出一个方法。

——冷却!

啧啧。

和福岛事件一样,电影中人类选择往哥斯拉嘴里猛灌冷却液,企图把哥斯拉“冰封”。

这哪是讽刺,简直是指着鼻子骂啊。

你太小看庵野秀明。

导演并不想停留于纯粹的讽刺,他更想追问。

最后大战,Sir有两种观感——很蠢,但也很燃。

人类的攻击实在“落后”:延缓哥斯拉的行动,然后伺机用吊机把冷却液灌进嘴里。

看这场面,蠢吗——

但人类为了达成目标,也的确作出最大努力。

陆面+战机佯攻,逼哥斯拉发出激光,消耗能量;

引爆炸弹,用高楼大厦造成物理伤害,延缓哥斯拉行动;

等哥斯拉苏醒,又有无人驾驶的炸弹车补充伤害……

同时工程车必须见缝插针,近距离、短时间内注入足够的冷冻液。

过程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这场面,不燃吗——

燃不在于场面华丽,而在于,人类已经动用全部力量殊死一搏。

这也是为什么说“哥斯拉是幻想出来的”。

在电影里,哥斯拉是一面镜子——

照出人类极端的自大与极致的潜力。

危机前,人类自命不凡,以为自己制定的“规则”和“制度”能安然运转;

也只有在史无前例的危机出现后,人类才迫不得已逼出珍贵的品质:勇敢、团结、坚毅……

然而。

为什么我们总要等到山穷水尽?

讽刺的更深一层,是追问。

电影结局意味深长:

哥斯拉终于被冻结在市中心。

危机解除,恐惧永存。

矢口说:

从此人类就要和哥斯拉共存了。

说的是电影,更似现实。

03

回到福岛事件。

我们该追问什么?

尽管有很多相关的科普,证明核废水可能不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但早已天天面对环境恶化的普通人来说,依然会焦虑和恐慌。

“哥斯拉”早已伫立在我们心里。

△ 韩国游行抵制

日媒在今年3月的民调显示:50%的日本国民反对政府排放废水入海的决定。

尤其福岛周边渔民。

4月11日,日本福岛县各地的民众在福岛磐城市小名浜港附近举行集会,反对政府将核废水排入大海。

一位渔民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无奈地说,十年来恢复渔业发展的努力毁于一旦。

连负责污水处理的政府官员都表示。

“如果水被排入海洋,海鲜产品的价格可能会下降,或者消费者根本不想买它们。”

用当地渔民的话来说:

“那些政治家根本不能体会我们的痛苦。”

远在东京内陆的部分民众,表示:

没有人会知道发生什么,我们不知道会如何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如同每一版的哥斯拉。

一样的地方在于:人如蝼蚁。

但比普通人更没有发言权的,是我们身后的地球。

短期内或许对人类没有极大的影响,但对整个生态环境来说呢?

人类制造的灾难,由普通民众买单。

最终由地球承受。

那么,我们应该为此无限恐慌吗?

Sir还是想用电影作结。

Sir推过的BBC纪录片《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94岁的纪录片大神,大卫·爱登堡亲自来到切尔诺贝利。

眼前情景,历历在目。

我们通常“高高在上”地认为切尔诺贝利灾难是:

官僚主义,人为制造的灾难。

但放眼世界。

所有的“灾难”,真的有“例外”吗?

大卫说,保护环境,重点是“拯救我们自己”,而不是“拯救地球”。

有什么分别?

拯救地球不就是拯救我们自己吗?

Sir必须再次强调:

地球根本不需要我们拯救。

地球会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愈”。

切尔诺贝利发生地的城市,室外一片盎然生机,更成为了野生动物的天堂。

这一幕,是启发。

于我们来说,福岛、切尔诺贝利事件,是天灾和人祸,要警惕,但也不该因噎废食,对合规的,合理的核能技术一刀切。

普通人可以也应该做的,是了解相应核能知识,并参与到各种对核能源的监督当中。

当然,这一幕也是讽刺——

地球会克服一切。

人类,如果依然自大,终会在一次次“绝地反击”中。

山穷水尽。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津安4郎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