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喝的咖啡,被萤火虫吻过了
娱乐
娱乐 > 明星 > 正文

她喝的咖啡,被萤火虫吻过了

坐在一线城市CBD里的白领,一定不会想到他们手中的咖啡,与云南大山里的萤火虫有什么关联。

咖啡是仅次于石油的全球第二大商品,直接关系几千万人的生存发展,间接影响几十亿人的生活。当我们注视整条咖啡产业链,就会发现其中每一个人的每一个行为选择,都与水土和生态息息相关。有这么一群人,已经为咖啡的可持续发展努力了三十年。

播下种子3年后,叶萍的咖啡树终于结果了。

3年前,在离家10公里的向阳山坡上,她和丈夫尝试着种下了几棵咖啡树。

生在普洱,世世代代种惯了茶叶,刚刚听说要种咖啡的时候,她担心、忐忑:“茶叶种得好好的,干嘛要种咖啡?这东西能长出来吗?”

咖啡的成长确实没那么容易。咖啡豆播进土里,经过两次移栽,慢慢地生长,第三年春天,才长出飘着茉莉香的小白花,花开花谢三次,才长出青绿色的果子。咖啡果从绿色渐渐变成红色,又让叶萍等了足足6个月。

叶萍在采摘咖啡

那是 2010 年前后,云南普洱咖啡大规模栽培的前夜。

如今,不到40岁的叶萍已经在海拔1560米的西南山地上,带着当地 221 户村民,种出了 2070 亩咖啡园。

2018年和2020年,她和她的咖啡豆两次拿到云南咖啡生豆大赛冠军,这个土生土长的佤族女人凭着一股拼劲,用了10年时间,种出了138元一公斤的精品咖啡豆。

叶萍的咖啡庄园

过去说起咖啡,人们就想到一连串复杂的非洲国家名字,如今,云南咖啡也在全世界拥有了姓名。

直到27岁,叶萍从未喝过咖啡,连咖啡是什么都不知道。

她对种咖啡的探索,起源于朴素的致富愿望。

茶叶的生长期是2月到10月底,农闲时,茶农们总要另谋收入。和茶叶相比,咖啡的单位面积产量高出十倍,经济效益自然更好。2012 年,普洱市茶叶种植面积144万亩,茶产量不过8.4万吨。而全省咖啡种植面积不过43 万亩,产量就超过7万吨。

叶萍想带领村民们一起种咖啡致富。

但是起初,大家和她有一样的担忧:谁知道这外国来的玩意儿,在云南的土地能不能长出来呢?

事实上,咖啡在100多年前,就已经在云南落地生根了。

1904年,法国传教士田德能把一棵阿拉比卡咖啡树带到云南朱苦拉村。八十多年后,雀巢公司进驻普洱,为当地引进了抗病虫害的新树种——卡蒂姆咖啡树,并普及规范化的种植、采摘和处理流程,云南咖啡走向品质化。

云南的咖啡园

中国云南,北纬15°至北回归线之间,海拔1000-2000米,多山多坡,这里的土壤、阳光和水分,无一不适合小粒种咖啡的生长。这里种出来的咖啡,风味浓郁,口感醇厚,还带着果味,用电影《一点就到家》里的说法,是“远山树林的味道”。

叶萍带着大家伙尝咖啡:“这咖啡是苦,苦了后是甜,甜了后是钱。”

然而刚开始,叶萍也不懂,一切全靠自己的摸索。别说什么特别的味道了,只要树上能结出红果子,她就开心得不得了。

咖啡果丰收

后来她遇见了一个叫老侯的人。

老侯给村民们做免费培训,从挖坑、育苗,到修剪、采摘、加工,手把手教村民们种咖啡。过去,一棵苗从培养袋里拿出来,叶萍直接把它栽在山上,老侯告诉她,根部要切掉一半,埋进土里才能更好地吸收营养。

正是这样点点滴滴的知识启蒙,为叶萍日后种出冠军咖啡豆打好了基础。

老侯的名字是侯家志,他1997年来到云南。这个广西人在33岁前,一直漂来漂去——海南、珠海、深圳、东莞……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学热带作物栽培出身的他,加入了雀巢公司,作为农艺师被派往云南。

他原本计划在云南待上一年,跟外国同事一起工作,学会英语、电脑和开车。这三样他很快就学会了,却没想到,在云南一待就是24年。他一路见证了当地居民从骑自行车,到开汽车、住别墅。

刚到西双版纳的时候,农场里没有电话,一个星期才能去城里打一次电话,唯一的娱乐是黑白电视和英文书。老侯和同事们一心全放在咖啡种植的普及上,他们给当地农民做培训,不仅不收钱,还包吃包住,报销来回车费。

老侯给咖农做培训

2005年,雀巢咖啡开始在云南推广4C咖啡认证。这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咖啡社区管理规则,经过这个认证,山沟沟里的咖啡才能打开销路,走向国际市场。老侯常常对咖农们说:“决定种咖啡的那一刻起,你们就是跟全球做生意。”

作为仅次于石油的全球第二大商品,咖啡与经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4C标准就是为了推动这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让云南咖啡和世界接轨,老侯走访调查了50多家农场,记满了47本笔记。除了教种植,还管卫生和安全。“化粪池、水池,农药放在哪里,小孩能不能接触到,这些都要管。”

老侯的笔记本

为了改变粗放的生产方式,让咖啡种植更加环保,老侯不断在帮当地咖农“做减法”。

给咖啡果脱皮时,水洗是主要方法。“原来大家以为,用水越多,脱皮越干净,所以会用掉大量的水,其实不是这样,水太多反而不干净,这是我要告诉他们的。”

施肥也是一样,“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缺什么施什么,缺锌的话,果酸会低;氮肥施多了,咖啡会苦。”

咖农们想尽量多种咖啡树,增加经济收益,老侯却劝他们,少种咖啡树,多种荫蔽树。“如果山上全是咖啡树,既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也不利于水土保持,寒潮、干旱更是无法抵御。”2013年,当地遭遇了霜冻,咖农们更加明白了老侯的深意,“长久之利”远比“一时之利”更重要。

自动播放

2010年的某一天,老侯在普洱孟连的山上,看到一群女人,一边唱着少数民族歌曲,一边采摘咖啡。这个场景让他久久难忘。

叶萍是这些女人中的一个。

老侯传授的种植方法和环保理念,带领她走进了咖啡的世界,接下来,她将用自己的智慧探索这个奇妙世界。

她的目光锁定在精品咖啡豆上。

精品咖啡和普通咖啡相比,主打的是差异化,差异化的种植环境、栽培技术和处理方法,赋予了咖啡独特的风味,和更高的经济价值。云南省精品咖啡学会发起人算过一笔账,同样是12.8亿产值,精品咖啡只需1.6万吨,普通咖啡却要7.5万吨。

云南小粒种精品咖啡豆

在咖啡豆的差异化处理中,发酵是一种独特的处理方法。咖啡果皮包裹着咖啡豆,经过发酵,果皮的甜香渗入豆子,咖啡豆才得以醇香。

2018年拿奖后,叶萍就开始琢磨,怎么用云南传统自烤酒的做法,来发酵咖啡。

当天采摘的咖啡果,六小时内加工,甜度水分达到一定值,才可以用来发酵。每天,叶萍都会打开桶盖,等待里面飘出恰当的酒香。

这正是精品咖啡的魅力所在,它的制作过程充满不确定性,甜度、水分、发酵时间,每一个变量都影响成品的味道,给制作者带来无限惊喜。

自动播放

22岁的阿豪就是被这种不确定性吸引的。

作为“咖三代”,他大学在苏州学了园林设计,本来打算去做设计师。疫情期间被困在云南家中的庄园,做起了咖啡“实验”。

他尝试厌氧发酵法,把咖啡果封在桶中,注入二氧化碳。他发现,经过不同的时长,咖啡会呈现出不同的气味:“24小时是香蕉,后来变成菠萝,再变成菠萝蜜。”

“我才发现咖啡是这么有趣的。”于是阿豪决定留下来,开发更多新品类,把爷爷的事业延续下去。

三月底,阿豪去参加了上海的咖啡展览。他发现:“以前的展会上,所有人都在谈论外国咖啡,而今年,90%的展览都在推广云南咖啡。”

阿豪小时候就跟着爷爷摘咖啡果。咖啡树有两米高,他只能够到最底下的果子。现在,他一伸手就能够到树顶。

90年代初,阿豪的爷爷作为最初进驻的一批农艺师,和同事把抗锈病能力极强的卡蒂姆咖啡树种带到这片土地,并且试种成功。后来,爷爷建起了小凹子咖啡庄园,不仅种植、加工,还设有咖啡体验区。

爷爷80多岁了,家人劝他退休,他舍不得,现在还常常站在吧台里给游客们冲咖啡。

阿豪和爷爷一起做咖啡

对阿豪来说,爷爷教会他最重要的东西,除了做咖啡,还有做咖啡的价值观——多样性、可持续。

在阿豪的300多亩咖啡园里,除了咖啡,还有很多很多果树,木瓜、芭乐、李子、芒果……果实不摘,都留给鸟儿吃,这样,林中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鸟类栖息,鸟吃虫子,就免去了除虫剂的污染。

小凹子庄园有种很出名的饮料,叫果皮茶。咖啡果皮中有很多糖分,直接扔掉会发酸,产生大量废水,于是爷爷用果皮做茶,既减少水污染,又有了创新饮品。

阿豪对咖啡有超强的耐受力,他喝了咖啡不仅不会睡不着,反而会犯困。他解释说,“咖啡里有令人兴奋的成分,也有安神的成分,我对前者不敏感,反而发挥了后者的作用。”

咖啡就是他的安神剂。

离家在外的时候,阿豪从未见过星星。但是在云南,他和家人每天都能躺在露台的躺椅上,一边喝咖啡,一边看着满天的繁星。

去大城市的时候,他总是慌乱,从一个地方赶到另一个地方,哪里都车多人多。现在回到云南,守护着这片家园,他感到无比心安。

自动播放

一颗咖啡豆,从种植到加工,都凝结着咖啡制作者的智慧和价值观。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包装袋,同样凝结着智慧和价值观。

王雪涛是雀巢咖啡可循环再生包装的设计者,他和他的团队用了两年时间,提高了5%到20%的成本,研发出新的环保包装,只为实现一个承诺:到2025年,雀巢咖啡百分之百的塑料包装,都将替换为循环可再生材质。

“旧包装袋是复合材料,无法重复利用,只能焚烧处理。新包装被赋予了第二次生命,甚至无限的生命。它们可以做成眼镜框、衣架、挂钩、相框。”

王雪涛在进行杯测

王雪涛也是一个普通的咖啡爱好者和消费者。他走到哪里,都带着自己的杯子,尽量不用一次性塑料包装。他还把公司内部使用的纸杯,全都换成了没有塑料膜的。

王雪涛告诉我们,雀巢咖啡所有的包装设计,都被控制在5个颜色以内,以减少油墨的使用。他自己买东西时,也会优先选择更简约的包装设计。

自动播放

对一个咖啡包装的把控,看似小事,积少成多,就会变成大事。譬如,英国有6500万人,平均每年每人扔掉38个一次性咖啡杯,一年就多达25亿个,足够漂满6个英吉利海峡。

在与咖啡有关的环保行动中,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在生产的源头,雀巢将可持续的种植理念落地,严控污染和浪费;在消费的终端,则需要每一个咖啡爱好者的参与。

雀巢咖啡全面推出可循环再生新包装,希望能和所有消费者一起,让每一只袋子的生命得以延续,让每一杯咖啡都能拥有无尽醇香。

阿豪的咖啡庄园

在阿豪的庄园里,每到初夏傍晚,空中就飞满了萤火虫。

“萤火虫是对环境要求极其苛刻的小生物,环境很好的地方,他们才会来。”

阿豪和雀巢有着同样的期冀,希望云南咖啡走向世界,更希望,这里永远都有萤火虫。

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