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问,为什么老是河南台?
娱乐
娱乐 > 电视 > 正文

认真问,为什么老是河南台?

这个端午,它又刷屏了。

全网阅读量3.4亿,讨论度7亿,制造这波狂欢的——

河南卫视。

为什么是“又”?

这已经是春晚、元宵之后,河南卫视第三次在传统节日出圈。

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7个单元节目,用舞蹈、唱词、曲调描绘了一幅汉家儿女生活图景。

《祈》。

最有仙气的一段。

取自《洛神赋》,洛水仙子裙带飘舞。

水中,画中,又仿佛梦中。

《兰陵王入阵曲》。

最凄婉的一段。

在唐代,曾被视为靡靡之音的它,被宫廷放逐,经遣唐使带到了日本。

鼓声剧烈震撼,琵琶婉转悠长,尽诉父女相思情。

《龙舟祭》。

最有浑厚感的一段。

铿锵的合唱,整齐的划桨,阳刚外露。

配上唱词:

腾龙起凤兮华夏

薪火传承兮文明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同光

Sir也知道,几张动图肯定满足不了你们。

来,三段完整版在此,没过瘾的再来一把。

自动播放
自动播放
自动播放

这还不算完。

据内部人士透露,七夕、中秋等后续系列节目,都在路上。

河南台,可以正式被封为宝藏台了。

但你可能仍然会疑惑——

为什么是河南台?

明明这个台的画风就……咳咳。

其实,回看它这几年来的历程,你才知道,宝藏不是今天才埋下去的。

说到底。

这一轮翻身仗,离不开手艺,更离不开诚意

01

每逢佳节必出圈。

很明显,文化名片,他们是打定了。

几亿流量的背后,是制作团队里每个人玩命般地准备。

拼,是第一要素。

《端午奇妙游》,弹幕呼声最高的《祈》,里面夹杂了一句:

“小姐姐是有多少肺活量啊。”

2分钟的表演,舞者要潜到水下4-5米,也就是3个泳池的水深里憋气完成。

此时,负重还有2-10公斤。

常人水下憋气半分钟就快晕厥了,她还得舒展四肢,耗氧量每秒都在提高。

水下瞪眼,还得保证表情不崩。

表演者何灏浩为了完成这段,每天在水里泡8小时,总共练了26小时。

就算是专业的潜水工作者,也免不了被水压弄得眼出血。

同样辛苦的还有摄影师,防护员为了精确捕捉到舞者每一个细节。

他们全程水下跟拍,部分人也因泡水太久,憋出了鼻血。

更绝的是,这样的付出,绝不止一次。

靠《唐宫夜宴》打响新年第一炮的河南台春晚。

身着唐装的14名少女,时而优雅端庄,时而做鬼脸,俏皮打闹。

舞台,在她们的舞动下变化,仕女画幻变出山水,山水又渐变至金碧华宫。

诗书盛唐,画卷般徐徐展开。

到姑娘们身上,都是细节。

仿唐三彩的服装,脸上的“斜红妆”,体态不忘唐代丰腴之美。

美如画,是忍出来的。

为看上去饱满一点,他们嘴里要塞上脱脂棉球,含得久了,牙龈会磨到出血。

裙子里要套一层厚厚的棉服,闷得小姐姐们大喊,要湿透了。

△ 图源:B站@河南卫视

为了演得逼真,在腊月寒冬,她们每天室内练习,室外拍摄17小时。

头顶上的假发,得用10个左右发夹固定,经常勒得头皮发麻。

一个侧摔动作,要练上百次。

△ 图源:正观视频

练得累了,姑娘就地倒头大睡,全然忘了脸上还敷着面膜。

春晚后,她们可没办法悠闲。

年还没过完,她们又要为元宵表演挥发自己。

到底是什么值得这么拼呢?

这背后,是讲究。

《元宵奇妙夜》,唐俑少女再展风华。

她们串联起了河南的古文化圣地。

从河南博物院,到应天门明堂,清明上河园,登封观星台。

而这回出圈的背后,是整个导演组的兵荒马乱。

留给他们的摄制时间,不到一周。

据“北青深一度”报道,以往元宵晚会只是春晚的附属,本来预算就少,也不必大费周折。

但今年,《唐宫夜宴》的爆红,急需下一个优秀答卷接棒。

春晚方案改了十多版,元宵方案也不外乎如此。

导演组大年初七商量了一早上,确定方案推倒重做。

聊了2个通宵,初九中午节目初稿过审,制作时间只剩6天。

△ 图源:河南春晚院校导演陈雷微博

6天,要跑洛阳、开封等6个地方,和各景区协商时间安排。

博物馆能用的,只有下午闭馆后的时间。

摄制小组赶紧进去小心地架起设备,执行导演路红莉边走边看边画图。

此时离开播,只有4天。

一切都在火急火燎中落定,包括嘉宾汪苏泷、Gai,连霍尊都是临时向其他台借来的救兵。

“唐宫小姐姐”们每个节目都要跑,导演路红莉一边管着现场,一边视频通话跟进各个地区的近况。

△ 注意,只有大晚上才能抓到导演的空档,图源大象新闻客户端

25号才收到6个成片,开始最后剪辑,时间只有1天。

直到节目上传的最后一刻,整个导演组的心才定了下来。

每一秒都像备战,每一秒都在和时间赛跑。

有必要吗,一个元宵晚会而已。

一个细节,艺术总监李喧在春晚“唐宫”爆红后,看到网友一条弹幕。

不知道元宵晚会怎么样。

那时,他就笃定了心思,不能辜负观众的期待。

△ 图源:大象直播

河南台的出圈,或有幸运,或有助推。

但真正决定了爆款基因的,还是幕后那些手艺人的精诚所至。

02

回首3年前,河南台还在边缘苦苦挣扎。

比起知名地方台,除了当地人,几乎没人会在意它做了什么。

想要在全国突围,首先要钱。

说到制作费,河南春晚导演陈雷表示:不至于只有500万,但还是没有相对发达地区那么多。

△ 图源:大象新闻客户端

急得网友们都心疼河南台哥哥。

河南卫视作为省级电视台,长年走勤俭路线。

大牌冠名嘛,河南卫视无人问津(端午晚会也就植入几秒)。

出演嘉宾,家底殷实的台总要请几个顶流,你再看河南台请的,汪苏泷、霍尊、Gai、秦牛正威。

算流量吗?

反正顶流是算不上。

电视剧,热播剧新剧寥寥无几。

每天在抗战剧、老剧里打转,完全是中老年专场。

广告,接得都不是什么大牌。

化肥、种子、农药,河南台的广告永远沾着地气。

自家真人秀节目《少林英雄》,2015年开播,中间不见一个明星、植入。

播了3年默默无闻,靠一神曲才勉强得以走红。

在以前,河南台要想挤到观众视野里,得靠运气。

现在,用一位河南网友的话说,咱们是穷,穷到只能靠本地文化了

03

中国众多省份城市里,河南像个“老生”。

多数人看来,它古朴、沉稳,保守

因此,它在流行的、网红的元素里显得不尴不尬。

别人家大把明星撒糖的时候,它安稳地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钟爱着一些现在看起来“夕阳红”的玩意儿。

但它把“夕阳红”做到了独领风骚。

比如武术。

04年播出至今的《武林风》。

17年间,收视率长年位居全国前十,拿过4次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一等奖。

别人不玩武术,河南是武术大省,怎么能不玩。

一下子,召集各路选手,散打的、泰拳的、空手道的……

不管你是专业还是业余,擂台上见真章。

这里走出过一个个草根拳王。

打出名堂的一龙,甚至能到《美队3》客串一把。

但要Sir说,真正爽的是一帮中年汉子。

周六晚,欢呼声往往有2种,年轻人看《快本》的尖叫,还有老父亲看《武林风》的喊叫。

国内至今,还没同类节目能超越它。

有武自然有文,豫剧豫曲、汉字成语。

戏曲经典《梨园春》。

94年诞生至今,超1000期,中国最长寿的戏曲节目。

不止开创戏曲节目先河,也是给了老一辈人精神藉慰。

戏园、戏班子少了,它让你在电视上看戏班子。

不靠啥明星,就靠老艺人一招一式的传承技艺。

唱的,都是当地人爱听的老调。

当地人就说,有了《梨园春》,农民知道有周末了

早年《梨园春》很宠观众。

有人反映,老看名家献唱,有点腻。

OK,来点新的,1999年就玩起了竞赛节目。

我们摆擂台,你们投票,决定哪家戏曲唱得好。

名声最响的时候,能请来郭德纲、岳云鹏捧场。

请龚琳娜献唱,不唱神曲,而是专门的戏曲主题:

唱的是英雄豪迈

念的是辉煌事迹

做的是光明磊落

打的是江湖霸气

△《忐忑》本来就有很多戏曲唱法

汉字节目上,河南台也扮演了先驱的角色。

2013年,河南台发起《汉字英雄》节目,此时离《中国诗词大会》走红,还有4年。

这节目不海选,编导去学校,挨个选百来个合适的学生。

再一个个聊,挖掘各自的特点,拍宣传片。

这是做节目的细致,也是对孩子的关怀。

今年闯出了名堂后,它又什么新打算?

嗯,一头扎到古典文化堆里。

《隐秘的细节》,请来著名历史学者,讲中华文明演进历程。

发现没,河南台,文化立台真不是口号。

是十几年坚持下来的功夫。

虽然唱着老调,但久唱不衰。

稳定传统节目经验,积累出了今天的爆款。

但不衰里,有求变的一面。

河南春晚总导演陈雷说:电视不是窄众艺术,我们干媒体的,最怕陷入自娱自乐。

在Sir看来,这是尊重的艺术。

一方面,尊重中老一代。

把他们奉为经典的传统曲艺和舞台,呈现给他们。

另一方面,也尊重年轻人。

用上虚拟现实,互动技术,相信年轻人也会被传统文化打动。

它不讨好某个群体,而是去唤起群体的共鸣。

用什么,用共同的文化里,共同的感触。

△ 图源:B站@河南卫视

河南台的爆火,并非一时外表的惊艳,或推崇国风。

而是持之以恒的守拙,是无人问津处的创新。

用一种传统手艺人的精神。

对抗着加速的时代。

它不跟随某一个,或是某一种流行的节目形式,去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闷头把自己的独门秘诀做深,做到无人能出其右,就自成潮流。

就像河南人常说的那个字,中!

今天的汹涌之势,发源甚远。

流水不争先,争得是滔滔不绝。

滔滔不绝,才终成大江大河。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