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新时代国际电影节·金扬花奖”组委会于澳门发布通告,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布对100部中国电影进行公开表彰,《上甘岭》、《永不消逝的电波》、《高山下的花环》、《红高粱》、《阳关灿烂的日子》、《集结号》、《一代宗师》、《我不是药神》、《悬崖之上》、《长津湖》等优秀电影获得荣誉。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组委会决定暂不举办线下颁奖活动。
“新时代国际电影节”是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而成立的系列评选活动,该奖项由1978卓越大奖集团联合由香港、澳门主流媒体共同发起于澳门,于2019年联合创办,中国娱乐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影研究院提供战略支持。
经过积极审慎地遴选与评比,最终得出“新时代国际电影节·金扬花奖”这一获奖名单,即日颁布,向这100部优质电影致敬,为华语电影的健康发展提供参照与标准。
主旋律电影成“百年百部优质电影”基本面
“百年百部优质电影”排名第1位的是《风云儿女》,这部电影由许幸之执导,田汉、夏衍编剧,袁牧之、王人美、谈瑛等人主演,是一部抗战故事片,于1935年5月24日上映。排名第100位的是《怒火重案》,该片由陈木胜执导,甄子丹、谢霆锋、秦岚领衔主演,是一部动作片,于2021年7月30日上映。
从“百年百部优质电影”中,可以看到诸多主旋律电影的名字,由这些电影,也能看到主旋律电影的发展轨迹。《南征北战》(1952)、《上甘岭》(1956)、《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英雄儿女》(1964)、《烈火中永生》(1965)、《地道战》(1965),这几部公映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影,是早期主旋律片的代表作,它们通常根据故事原型改编,忠于时代记录与表达,创作手段朴素直接,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经典。
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旋律电影迎来了新的变化,一方面这一类型电影更注重对于时代与历史人物的刻画,由他们的外在,到他们的内心,通过丰富而真实的呈现,来反应他们所处时代的纯真与简单,复杂与变化,这一类型电影主要代表有《高山下的花环》(1985)、《焦裕禄》(1990)、《周恩来》(1992)等;另外,这一时期的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元素隐约若现,电影创作者开始尝试以史诗风格、大视野、大格局来表现战争记忆,在制作上,也投入了更多资金、技术,使得这一类型的电影作品,完成了一次不小的变化,这类电影代表作品主要有:《开国大典》(1989)、《开天辟地》(1991)、《大决战之辽沈战役》(1991)、《大决战之淮海战役》(1991)、《大决战之平津战役》(1992)等。
从1993年到2007年,在这14年间,主旋律电影创作进入一个低潮期,反映在“百年百部优质电影”片单中,这一时期无一主旋律电影入选。主旋律电影在积蓄着能量,在寻找着新的表达突破口,直到《集结号》(2007)的出现,开启了“新主旋律电影”的时代,这一创作热潮,一直持续到现在,从2007年到2021年,这14年间是“新主旋律电影”的高峰,涌现了大量高票房佳作,“新主旋律电影”已经成为各大档期的“顶梁柱”,也成为中国观众优先选择观看的电影类型,其中代表作为:《建国大业》(2009)、《智取威虎山》(2014)、《战狼2》(2017)、《红海行动》(2018)、《芳华》(2018)、《我和我的祖国》(2018)、《八佰》(2020)、《长津湖》(2021)。
主旋律电影在三个时期的创作面貌,反映出创作者对战争、历史、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态度,也折射出观众对于这一类型电影的消费心理,这一系列电影的存在,也见证了一种专属于中国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为爱国主义寻找到了丰沃的土壤。
商业大片为“百年百部优质电影”注入灵动元素
以《英雄》(2002)为分水岭,中国商业电影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在《英雄》之前,国产商业片的创作追求小投资、高回报,因此电影类型多集中于喜剧片。在内容风格上,也多以低视角、平民路线,来表达社会公众的喜怒哀乐,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包括:《阿飞正传》(1990)、《天若有情》(1990)、《纵横四海》(1991)、《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1993)、《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重庆森林》(1994)、《大话西游》(1995)、《喜剧之王》(1999)、《花样年华》(2000)、《卧虎藏龙》(2000)、《大腕》(2001)等。
从这一时期的片单不难看出,1990年代这十年间,以港产喜剧、港产文艺片为主,华语电影的香港热潮,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大量香港电影的走红,也塑造了一代“港片迷”,王家卫、周星驰等导演,主导了香港电影走向内地,并对2000年之后的网络文化,带来了启蒙,大量港片的经典台词,成为中国第一批网民的交流暗语,商业电影作为情绪的一种载体,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稳固。
但《英雄》的出现,推翻了此前商业电影的玩法,张艺谋以“美国大片”的制作理念,对大投资、大场面、大格局的追求,开启了中国观众对“中国大片”的好奇心,这部电影,其实也算是国产片对抗好莱坞的一个缘起,一直到今天,《长津湖》等主旋律电影的制作经验中,都还能隐约看到《英雄》的制作、创作与传播理念在起作用。
在《英雄》出现2年后,周星驰《功夫》(2004)把商业大片再向前大大推动了一部。与《英雄》有所不同的是,《功夫》从深厚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把富有人情味的市井生活融入其中,再对每个中国人内心都拥有的民族自豪感进行了巧妙的升华,这使得《功夫》得以征服所有观众群,并成功实现输出,成为全世界观众心目中的华语电影新经典。
《疯狂的石头》(2006)的大获成功,使得“黑色喜剧”在随后十年成为商业片以小搏大的最佳载体,虽然涌现出大量作品,其中不乏高票房之作,但罕有优质佳作进入“百年百部优质电影”,仅有《夏洛特烦恼》(2012)与之呼应,这或可证实,在浮躁心态和投机心理的左右下,“黑色喜剧”的市场实验,不能用“成功”来形容。
总结进入“百年百部优质电影”的商业片,可以用“灵动”这个关键词来形容,华语商业片与华语主旋律电影形成了两个各具特色的阵营,在市场上互为补充,为观众提供更多的选择,在激发市场能量、培养观众观影热情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文艺片是“百年百部优质电影”不可忽视的存在
在很多人看来,华语文艺片一直是曲高和寡的存在,虽然偶尔有文艺片成为话题电影、现象级电影,但往往在昙花一现之后,文艺片创作再次陷入沉寂。
《城南旧事》(1983)、《芙蓉镇》(1987)、《红高粱》(1988),这三部电影,一直被影迷当作优质文艺片来看待。《城南旧事》与《芙蓉镇》是电影从业者心目中的经典,也是他们时常挂在嘴边的致敬对象。而在国际上获奖无数的《红高粱》,在当年公映后轰动全国,同时也引发了对该片的巨大争议与讨论,后来的文艺片,鲜有像《红高粱》这样,对公众的思想与精神产生震动。
1990年代王家卫、李安等文艺片导演的作品十分风行,他们的作品是商业片时代的一个另类,这么说是因为他们电影的文艺气质已经远远超过电影的商业属性,这一时期的文艺片,可以单列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可以从中管窥到那一个时代社会公众的精神状况与消费心理,对于文艺片的热爱,在1990年代达到一个高峰,至今无法超越。
2013年有两部文艺片大出风头,一部是因为制片人下跪求排片而引起广泛关注的《百鸟朝凤》,这一讲述唢呐艺术传承的文艺片,因为制片人的一跪而成功博得8690万元票房,这部电影所引发有关文艺片生存的大讨论,要远远超过对电影故事本身的关注;另一部是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这部由梁朝伟、章子怡主演的武侠文艺片,以精致的画面、有韵味的节奏和诸多金句台词,成为当年最不可忽视的代表作,随着时间的打磨,这部电影愈加熠熠生辉,它是当之无愧的华语文艺片的脸面。
2018年,又有一部文艺片大出风头,冯小刚导演的《芳华》以近15亿的票房,成为华语文艺片最高票房记录的拥有者和保持者。但相比于风生水起的“新主旋律大片”,属于文艺片的辉煌是短暂的,能够进入“百年百部优质电影”片单的文艺片,在占比方面,明显处于下风。在2019年《地久天长》赢得一年掌声之后的两年,文艺片创作似乎又陷进了新一轮的低潮期。
“文艺片的春天就要来了”,“文艺片的春天何时能来?”,这样的话题,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被讨论。虽然文艺片生存空间有限,但总有新生电影力量,投入到文艺片的创作,为华语电影持续不断地输入文艺元素和气息。虽然占比不大,但文艺片是“百年百部优质电影”不可忽视的存在,它们的价值在于,提供创作者与观众,要关注电影类型的多元化发展,唯有如此,电影的魅力才能够得以持久地发散。
据悉,“百年百部优质电影”评选,是总部位于澳门的“1978卓越大奖”组委会举办的一项重要评奖。该奖项主办方曾于2019年10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主办“新时代国际电视节”和“新时代国际电影节”全国优秀电视剧、导演、编剧系列评选活动,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