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电影:让人怀疑的繁荣、够不上绝望的萧条
娱乐
娱乐 > 电影 > 正文

2021中国电影:让人怀疑的繁荣、够不上绝望的萧条

点击进入“凤娱指数-影剧综榜单”查看最新榜单!

文/ 聆雨子

7月初为2021中国电影作半年总结时,写过这么一句:它时不时给你一个惊喜万分的爆点,但在爆点与下一个爆点之间,它的走势,非常平庸

转眼到了全年总结的时候。很遗憾,这句话,依旧适用。

一方面,两部“50亿电影”在今年出现,中国影史票房新冠军诞生,总票房全球第一亦是板上钉钉。

一方面,影院之清冷成为常态,全社会观影热情消退、电影制造话题能力日渐弱化,好像也皆为不争事实。

其中隐藏的是大档期和头部电影瓜分票房,“中部电影”在市场上消失。好莱坞大片缺席,让“档期空白”更加严重。

欣喜,不足以抵消忧虑。

膨胀的档期,萎靡的日常

仅以统计结果而言,2021自然称得上是电影复苏年

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电影总票房只有203.14亿元,较2019年的641.49亿元票房减少68.3%。而2021的数据是472.58亿,与2019年相比,恢复了七成多

元旦3天票房12.99亿,打破2018年同期12.71亿的纪录

春节档以78.22亿收官,较2019同期增长32.5%,观影人次1.6亿也是新高

清明档超8.2亿,观影人次2225万,五一档16.7亿,人次4400万,都是史上最强

国庆档50.33亿,比去年翻了两倍还多

看起来真的还不错。

可惜,上述令人欣喜的数据,基本就是“全部令人欣喜的数据”。几座高峰,换算和透支掉了全年的流量。

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

端午档4.63亿,远低于2018年的9.12亿、2019年的7.85亿。

暑期档73亿,远低于2018年的173亿、2019年的177亿。

贺岁档(圣诞档)截至12月底为29.52亿,远低于2018年的49.36亿元、2019年的44.32亿。

这里有一些特定的因素:

比如,恰逢建党百年,头部影片集中在7月初,《1921》和《革命者》携手,加上距离很近的《中国医生》,暑期档等于缩编(或提前)成了“七一档”,不仅影响时长大大变短,连电影类型也限定成了“献礼”。

比如,当清明和五一表现过于突出,距离很近的端午自然成了调整期。

但要看到,这一年少有的几个振奋时刻,都是因为等到了一两个超大体量的、形成全民热议的、舆论聚焦度奇高的、社交网络可刷屏的作品,来完成了救市,“大树底下不长草”乃是普遍现象:

春节是《唐探3》和《你好,李焕英》双雄会,《刺杀小说家》《新神榜:哪吒重生》不温不火,《人潮汹涌》《侍神令》尽成炮灰。

五一看似群雄逐鹿,其实除了《悬崖之上》《你的婚礼》外,《秘密访客》《阳光劫匪》《真·三国无双》悉数扑街。

国庆不必多言,《长津湖》猛到没朋友,《我和我的父辈》稍稍分走些彩头,其余电影来都不敢来。

与之对应的重要现象是,2021年,20亿、30亿票房的电影消失了

年榜第三名《唐探3》票房45亿,第四名《我和我的父辈》断崖式跌至14亿。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这个走势十分不健康。我们失去了“中部电影”,头部和腰部之间,一片空白。

“断崖”和观影心态、观影行为紧密相关。看电影,更像一种“过节方式”,而非一种“生活方式”。

国家电影局数据,2021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1.67亿,用票房总数一除,拿平均票价30-40一对比。

答案是什么?

全国人民,平均下来,一年里一人只购买了一张电影票

“观影粘性”严重不足,让大多数票房支付者,依然只是偶尔凑热闹的“看客”,而非“受众”。

即便如此,发行商们依然要挤破脑袋,把上映日期往几个大节里凑。

湮没在春节或国庆中的很多作品,它们或是悬疑感拉满、或是网络亚文化属性明显、或是文艺腔浓郁、或是只面向特定年龄段人群,其实并不太适合节日氛围

原本该配备到平常月份里、深耕支撑日常档期的作品,提前消耗在了热门档期内卷大战里。

这就是一个退行的大环境,对仅存“基本盘”的盲目依赖

头部的启示和映射

《长津湖》和《你好,李焕英》,中国影史票房第一名和第三名,都出现在2021。

它们足以作为代名词来支撑2021的“整个中国电影”,但却不能作为救世主来激活2021的“其它中国电影”。

《长津湖》没有任何可复制性:剧本磨五年、前后改37稿、集结三位一线大导演、动员几乎半个行业的老手、将近12000人参与制作和演出、片尾职员表都要走上十分钟。

它更像是在强大的政策支持、与特殊的国际形势背景下、自上而下调集全部资源、根据宣传议程需要、开展饱和度极高的策划拍摄发行工作后的一个奇迹

奇迹是什么?只能发生一次的东西。

至于《你好,李焕英》,只要注意一件事:

直到前几日赢下金鸡奖影后,不少人才意识到,年初红透半边天的张小斐,竟然已经一整年没有后续作品了。

可无论如何,它俩确实验证出了两种“看起来比较管用”的道路,或者说,套路——

热血沸腾的、燃爆的、创世神话式的英雄叙事,以及,着墨于人伦与生活本身的、落脚于日常肌理的情感叙事。

此二点,无愧当下最讨喜也最安全的类型选择。

就《李焕英》而言,也许是疫情防控造成了公共空间的收缩、反向催出了更多“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家庭观念,国人在电影领域的关注重心,好像正在无限回归家庭内部

《送你一朵小红花》《吉祥如意》《小伟》《又见奈良》《我的姐姐》《了不起的老爸》《我是监护人》《误杀2》,都是证明。

很显然,在“内卷”、“打工人”、“社畜”、“躺平”争相成为关键词的年月,提供情感弥合与抚慰、让大家相信“总有人在无条件关心着自己”的故事,顺理成章地化身为民众的优选。

分化的类型

相比之下,一些本该讨喜的题材,今年出现明显下行,比如一度屡试不爽的、小清新路线的都市爱情片:

《我要我们在一起》豆瓣6分,几乎已是此类别的最好成绩。

其余如《温暖的抱抱》《你的婚礼》均可说是一地鸡毛;《阳光姐妹淘》《当男人恋爱时》前期宣发力度都不小,结果却也都不尽如人意;到年尾《穿过寒冬拥抱你》依旧平淡、零碎而老套。

文艺片则是一如既往地不受市场待见

《兰心大剧院》让诸多影迷期盼已久、一波三折终于上映,结果草草了事、没掀起什么波澜;《第一炉香》有许鞍华和张爱玲压阵,却崩坏到让人乍舌;其余如《兔子暴力》《热带往事》《野马分鬃》等,也都纷纷落寞收场。

倒是不少消失多年的老传统,得以回流复现,打出一片意料之外的天空。

走经典港产警匪片路线的《怒火·重案》卷走暑期档冠军、《拆弹专家2》也表现良好。

走经典校园青春片路线的《盛夏未来》,则以干净的画风和相对大胆的人设,积累了一定佳评。

《白蛇传·情》属于不知多少年前才流行过的戏曲电影,却在时尚外观、新概念传播力助燃之下,赋予一个旧故事以全新可能性。这进一步验证了电影艺术在各个领域中的生命潜能。

而在一直偏于小众的纪录片领域,《武汉日夜》等疫情题材,《九零后》等献礼题材《1950他们正年轻》等口述史题材,都相当不俗。

将社会问题剧与推理悬疑剧互融的《扬名立万》,更是制造了下半年最大的惊喜之一。

前几年初露峥嵘、几乎走上复兴之路的国漫,则疲态尽显,距《哪吒之魔童降世》已经三载,“封神宇宙”还没见到影子。

《白蛇2:青蛇劫起》遵循这些年最通行的“神话框架里的现代化人格演绎”,却囿于人物模糊、线索繁杂,纵然说不上完全失败,但至少没能实现延续前作热度的企图,更勿论破圈、或者“国民度”。

更诡异的现象来自《雄狮少年》。

这个从点映场开始就口碑炸裂,豆瓣、猫眼、淘票票上均雄踞今年国片最高评分前三的作品,竟然始终无法将好评兑现为票房

刨除某些见仁见智的特殊因素(如“眯眯眼辱华”争议),这场叫好不叫座背后传递出的逻辑,也许比单部电影的成败更惹人忧思:

在没有成型IP、没有流量偶像、没有可炒作话题的前提下,中等成本、小众题材电影,难于在市场寒冬下突破生存困境

有趣的是,差不多与《雄狮少年》同期登场的《误杀2》,一面是豆瓣跌破6分,一面却斩获8亿多票房,成为年尾的冠军。

至少在当前的中国电影系统内,收益和口碑,并不是一对同步增损的伙伴

刚刚过去的元旦,在疫情反弹、影院限流的情形下依旧票房破10亿,可风评却真乃“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穿过寒冬拥抱你》《以年为单位的恋爱》《反贪风暴5》《李茂扮太子》,全不及格。

消失的对手

2021国产电影票房为399.27亿元,占到总票房的84.49%,全年票房前10名影片中,有8部国产。

无论作为疫情的后遗症,还是作为国际关系变化的衍生面,2021国外电影的引进量(数量与质量),仍在断崖式下跌。

《黑寡妇》《毒液2》《蜘蛛侠3》等被寄予厚望的好莱坞电影,都未能同步引进。

上映了的大片,成绩也远逊以往

《速激9》累计票房 13.9 亿元,仅为前作的一半左右;《哥斯拉大战金刚》与《失控玩家》的票房也只堪堪突破 10 亿和 5 亿。

而且,观众似乎并不关心于此,或者说,观众似乎本来就对此没啥兴趣。

上半年《指环王》系列复映,明明是奔着情怀与回忆而去,却让许多首次接触该经典的年轻人竞相吐槽,惹得一众老影迷呜呼哀叹。

个中原因,大概很难用一两句话归纳探查。但毫无疑问,外来者的远离或低迷,让中国电影市场的档期空白难题愈发严重,也让原本可收获的票房消失无踪。

而对国产电影来说,等于是框出了心安理得的“零竞争环境”,任你更加安逸地躺平在舒适区里。

这,从哪个角度看,都不是一个好趋势

平庸的线上

都在说好莱坞没落,可谁成想,一阵优胜劣汰大逃杀,又涌现了一个新的常胜将军:网飞(Netflix)。

佳作不断、吊打院线,简直成了疫情年代里唯一正增长案例,快赶上二战后的美国:“全世界都缩水退行,就我在做大做强。”

与之相比呢,除了年底曝出一堆裁员、亏损的负面新闻,我们的爱优腾芒,在电影领域真的提供了什么吗?

截至12月下旬,2021年仅有64部网络电影分账票房突破千万大关,明显低于去年的79部

在经历了2020年的野心十足后,一个不温不火的阶段好像如约而至。

不可否认,今年的线上,涌现出了分账破4000万的《兴安岭猎人传说》、一度飙到8分以上的《硬汉枪神》,以及主旋律题材、颇受赏识的《浴血无名川》《幸存者1937》,这多少都算是新赛道的开拓进取。

但那些说了又说的老问题并没改观:天花板过低,制作营销成本却在不断上涨,性价比的倒悬让投资者望而却步,中等成本作品进一步被挤占生存空间,整体口碑仍被广泛诟病,题材类型仍显得过于单一。

概括2021年的中国电影,大约就是,一种不均衡的、让人怀疑的繁荣,或者说,一种还够不上绝望的、还能制造出些波澜的萧条

这话充满了自相矛盾的味道,因为它的描述对象,原本就是很分裂的。

防疫红利、人口红利、节庆红利、大片红利,让我们获得了领先全球的数据红利。

但影片整体质量和内容吸引力的不足,人民群众进入影院的核心动力与长期习惯不足,正在对整个市场生态造成结构性伤害

所以,要展望2022的话,也许该是时候,把重心和努力方向,从“追求不同寻常”,转移到“埋头深耕日常”了。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Ifeng电影。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Ifeng电影”。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