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20”“5·21”的重映之夜里,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一方面,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宣布开启 “奇迹现场重映计划”,线上免费重映周杰伦的“魔天伦”“地表最强”演唱会,开播前便吸引了超过1500万人预约;
另一方面,去年“5·20”才上映过的电影《我要我们在一起》,也宣布迎来了“一周年重映”——电影单日预售票房达到300万元,如果按照30元一张的票价来算,也至少有5万对情侣“为爱买单”。
然而,与以往一边倒的好评不同,这或许是第一部遭到质疑的重映电影——毕竟,豆瓣6.0分的《我要我们在一起》,与内地重映过的高分经典一对比,显然是一部过于突兀的低分电影。
打开其豆瓣官方主页,在最新评价中不乏如下言论:“这电影,竟然也可以重映吗?”“烂片也有重映的脸吗?还是一周年重映?”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一位电影博主爆料称《你的婚礼》也将重映,尽管官方尚未做出回应,但观众早已吓得连连直呼“大可不必”。
或许生活就像《开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迎来循环的,究竟是哪一部作品——有人醒来睁眼一看,自己的青春又回来了;而有人醒来睁眼一看,自己的青春被二度糟蹋了。
被烂片们猝不及防打了个“回马枪”的观众,也猛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终于,我们迎来了烂片2.0时代——
这届观众,连新的烂片都不配看,只能看烂片重映。
生活就像《开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部“循环”的作品会是什么。
烂片重映,我真的会谢
“一周年重映”,他们是认真的。
点开《我要我们在一起》的重映海报,你会发现官方精准地掌握了流量密码——
不仅推出了“一生一世(13:14)、要我爱你(15:20)、依旧爱你(19:20)、爱你爱你(20:20)”等特别场次,还熟练地使用各种“金句”,挑拨情侣们的敏感神经:
“去年陪你看电影的人,今年还在吗?”“电影可以重映,我们能不能重来?”
打开电影在各大社交平台的主页,你又会看到熟悉的“哭哭”式宣发套路——在官方拍下的视频里,不少观众深受触动,掏出纸巾擦拭眼泪,屏幕中适时出现一行“点题”的文字:
“女生都没办法听到这句话吧!”“男生听到这句话,都会默默流眼泪吧!”
不仅如此,《我要我们在一起》的短视频官方账号,还给自己加了个#青春疼痛文学#的tag,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一部让人“痛彻心扉”的电影。
的确,这是一部男默女泪的片子——去年走进电影院的不少观众,至今仍然无法忘记它给自己造成的万点暴击。
男默女泪,名不虚传。/视频截图
《我要我们在一起》在上映之初备受期待,是因为它改编自红极一时的豆瓣长帖《与我十年长跑的女朋友就要嫁人了》:
男主吕钦扬与女主凌一尧长达10年的爱情长跑,最终没能敌过残酷的现实。而原作者也在采访中提到,其中70%的故事内容,都源于自己的真实经历。
面对任何一段真实的爱情故事,没有人会轻易用“廉价”“狗血”来下评判。然而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它势必要面临人们的审视与评价,套上一个“真实原型”的标签,并不足以将观众随便糊弄过去——
正如导演李安所提过的一个“业内共识”:“你可以选择毁掉原著拍部好电影,或是忠于原著拍部烂片。”
在电影中,男女主是如何走到一起、如何认定彼此的,并没有足以令人信服的细节刻画,仅以一段隔着窗帘的心动戏份与突如其来的情书表白环节匆匆带过——
以至于到了后半段,很多观众无法理解,究竟是什么信念、哪些共同的三观,支撑着两人走了整整10年。
一系列廉价的工业糖渣+老套的疼痛元素,堆砌出了再熟悉不过的青春片剧情。观众坐在椅子上看完开头,就能大致猜到接下来什么时候该哭、什么时候该笑:
“看豆瓣原帖哭得不行,看电影让我觉得如坐针毡。”“完全就是MV加PPT电影,剧情全靠旁白推动,演员台词功底都很差。”
“土木工程大型劝退教育片。” (注:片中男主学的是土木工程,没找到好工作。)
文中还有错别字,这是谈恋爱不好好读书的结果吗?/@猫眼电影
即使有了原型长帖加持、有《你好,旧时光》的导演沙漠亲自操刀、有莫文蔚的好歌《这世界那么多人》加成,这部在剧情上完全不合格的电影,分数才勉勉强强达到了及格线。
这还没完,再给大家讲个恐怖故事:
《我要我们在一起》,已经算是“爱情×重映”这一题材电影中的佼佼者了。
随便对比一下同期上映的青春片,它的表现竟然还“绰绰有余”——呼应当下的《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也不过5.5分;另一部主打奇幻的青春片《好想去你的世界爱你》,只有4.5分。
而打开各大购票平台的页面,你会发现在未来两个月的待重映影单里,还有很多因为观看人数不足,连评分都没有的“周年烂片”——
《魔法鼠乐园》《阿里巴巴与神灯》《小美人鱼的奇幻冒险》……
听都没听过?那就对了。
这届观众,苦烂片久矣
“烂片重映”,绝非孤例——事实上,没人能逃得过诡计多端的烂片宇宙:
因为换汤不换药的“校园青春疼痛”故事,本身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重映”循环。
回顾近几年上映的青春片,似曾相识的俗套桥段与千篇一律的宣发文案,总能让大部分警觉的观众雷达作响:
《我要我们在一起》,男女主在中学时期一见倾心,用10年长跑对抗残酷现实;《你的婚礼》,男女主在中学时期双向奔赴,但15年虐恋难抵岁月漫长;《我是真的讨厌异地恋》,男女主在中学时期两情相悦,而多年感情“低估了时间和距离”……
当然了,主角具体怎么相爱、怎么难敌现实,本可以各有各的拍法,但这些电影就像套上了“万变不离其宗”的工业模板,沦为了一件件平庸的流水线产品。
也难怪有观众吐槽:“几乎每一部校园爱情故事走到最后,都在重复《小时代》的台词——‘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一盘沙’。”
观众be like:为什么不干脆重映《小时代》?
一个比一个长的片名、一场比一场久的哭戏,一次比一次低的评分,不仅在重复印证“自古烂片出神曲”的定律,也在重复考验观众的智商与耐性。
即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重映,不少饱受诟病的烂片,也开辟了全新的“宣发之路”:不少流量小生主演的影视作品,开始造起了“上映一周年”“杀青一周年”“开机一周年”的热搜——
不论你有没有看过这些作品,它们都会在各种“周年”来临之际,不容分说地霸占热榜,准时准点地映入你的眼帘,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部“豆瓣Top250”迎来了首映纪念日,如此阵仗,令人迷惑。
也有人委屈:“烂片重映而已,大家又不是没看过烂片,至于骂这么狠吗?”
其实,“烂片重映”之所以要再挨一波骂,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蹭了“重映”的热度。
毕竟“重映”这个词在人们心中,默认指向的一直是高分佳片——《肖申克的救赎》的原著小说家史蒂芬·金,曾经在另一部作品中如此写道:
“电影《火爆浪子》刚刚上映,我觉得那部片子很幼稚,坐在那里看着那群少年唱歌跳舞,心思不知不觉溜出了电影院。如果要看写实的少年电影,我宁愿去看重映版的《黑板丛林》。”
一提起电影重映,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阿凡达》《当幸福来敲门》之流。
比起惨不忍睹的新片,人们宁愿再看一遍重映的老片——
这也说明在大部分人心中,不是什么牛鬼蛇神都可以拿来重映的,只有质量过硬的高分经典,才值得被人们一看再看,这不仅是在满足观众的鉴赏需求,也是对电影行业本身的尊重。
因此,以往能够进行大规模重映的电影,要么是《庐山恋》《永不消逝的电波》这样通过技术修复、“重见曙光”的经典老片,要么是《哈利·波特》《当幸福来敲门》这样脍炙人口、经得住票房和口碑考验的佳作。
在著名导演卡梅隆与斯皮尔伯格的一次对谈中,后者便提到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一次观影经历,是小时候去电影院看重映版的《登陆月球》,“那一刻,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悬念’”。
对大部分电影迷来说,电影重映,正是具有这样独特的情怀价值。
美国作家史蒂芬·平克在《当下的启蒙》中,也提及过“电影重映”在早年间的特殊性:
“当我还是个学生的时候,电影迷常常要苦等好多年,才能盼到一部经典电影的重映,而且最终能否成功上映也说不准;不像现在,大家想看的时候,只要点播就可以了。”
也正因如此,面对“烂片重映”的消息,才会有大量观众心生抱怨:
“(影院)没新的片子上映,重映以前的电影可以理解,但为什么非得是这部?”
不少老电影经过技术修复得以重映,给电影迷留下了独特的观影回忆。
为什么不能放过重映?
也有人真诚发问:
既然注定逃脱不了被骂的命运,为什么影院还要重映烂片?
说到底,重映一部电影,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容易:电影出品人杨奇枫在一次采访中指出,重映电影需要经过“拿到版权、重新审核、电影重制、宣发造势”等一系列繁琐的步骤——
而这个过程的成本并不可控,不能保证重映后回本。有些电影甚至还会补充新的情节、加入新的技术,比如《一代宗师》重映时,便将电影转制成3D版本,导演王家卫还公开表示:“3D转制的费用,相当于再拍一部新片。”
即使经典电影的重映成本较低,结果也未必能如大家预想中的叫座:
比如在2021年初重映的史诗巨制《指环王》,就遭遇了两极化的口碑,相当一部分观众嫌弃“太长不看”“不知道在讲什么”;
而另一部在2021年末重映的国产青春片《花季·雨季》,即使有第18届金鸡奖的光环加持,猫眼数据显示其重映10天的票房也还不到80元,“连交电费都不够”。
即使是《指环王》,也无法满足所有观众的胃口。/《指环王》剧照
这种情况下,在电影院上映不到2年的“烂片”,电影版权一般还在片方的授权期内,也不会因为年代久远而需要进行技术修复,拿来重映并不需要太大成本;
假如这部“烂片”在前一年上映时,收获了还不错的票房,那么出于市场的角度考虑,也就不难理解影院为什么会选择它了:
《我要我们在一起》去年上映的时候,便收获了超过3亿元的票房,再契合“5·20”的时间节点,总会有情侣愿意为“爱情的氛围”买单,今年重映显然是一个保险的选择。
某种程度上,重映烂片也是影院的无奈之举。在新片撤档、无人“救市”的情况下,我们似乎别无选择,但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反噬的还是影业自身——
所幸我们也还可以看到,在接下来要重映的作品里,还有《白蛇传·情》《五个扑水的少年》这样值得一看的电影,这些佳片的重映,也再次印证了杨德昌导演说过的一句话:“自从电影发明后,人类的寿命至少延长了三倍。“
不过在当下,坐在电影院里看烂片重映的观众,或许更能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被硬生生拉长了三十倍,体会“度日如年”的滋味。希望那些让人欲哭无泪的“烂片重映”,只是昙花一现——
毕竟这样的“寿命”,我们实在延长不起。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