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草草
作为今年重返主竞赛的七位金棕榈获得者,瑞典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无疑是相当抢眼的一位。
在2017年风靡全球的《方形》之后,他北欧冷感笑匠的名声传遍国际影坛。
今次带来的新作《悲情三角》酝酿了五年之久,是他的首部全英语作品。
卡司包括好莱坞巨星伍迪·哈里森、这两年因为出演了《王牌特工:源起》和《纪念品2》而在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界广受关注的新人哈里斯·迪金森,以及模特查尔比·迪恩·科里克等。
诚如奥斯特伦德以往结构精巧严密的作品一样,《悲情三角》分为主题明确的三幕。
第一幕名为“卡尔和Yaya”。卡尔和Yaya是一对在时尚圈打拼的情侣。
同为模特,曾经短暂休息一阵的卡尔重回新人的身份,还得通过一场一场试镜来找到工作,作为男模特走一场秀只能挣女模特三分之一的工资。
而Yaya已经是为著名品牌走开场Look的知名超模,名字可以被打在秀场公屏上,获得粉丝的阵阵尖叫。
尽管工作上两人地位悬殊、男弱女强,在亲密关系中却截然相反:卡尔总是付账的那一个,而Yaya只会将自己获得的免费酒店、免费活动分享给卡尔。
卡尔为此心怀不满,他试图在一个高级餐厅里要挟Yaya埋单,最终却败下阵来。
两个人为了钱从出租车里一直争吵到酒店电梯,负气分开。
深夜Yaya回到酒店,终于对卡尔敞开心扉:青春易逝,模特的职业生涯过于短暂,她需要对方给予自己经济上的安全感。
第二幕发生在一艘豪华游艇上。
因为模特身份而成为网红的Yaya受邀享受免费的豪华游艇假日,卡尔作为男朋友自然一路相随,负责拍照。
除了他们以外,游艇上的客人多是上流阶层的有钱人:
来自英国专售手榴弹的军火商夫妇,带着情妇和结发妻子一起度假的俄罗斯肥料寡头,因为中风半身不遂、只会用德语大喊“在云端”的德国贵妇,独自度假、内心孤独的中年企业家空虚得钱都花不出去……
整个游艇的工作人员都认真敬业,甚至答应了任性客人要求员工集体下海游泳的荒唐命令。
但船长整天闭门酗酒,导致许多活动都无法正常进行。
低气压暴风雨之夜,船长执意要求举办船长晚宴,整个游艇的贵宾都齐聚餐厅。
船颠簸得越来越厉害,平时体面优雅的有钱人们集体晕船,吃下去的精美食物都以放射状被呕吐出来。
祸不单行,风暴损伤了船体,整个游艇的厕所都开始喷射秽物。
而船长和俄罗斯寡头把酒言欢,畅谈马克思主义,甚至用广播向着全船喊话无产阶级口号,根本无暇驾船航行。
晨光微熹时,一帮海盗开始炮击游轮……
随着游艇被炸沉没,名为“小岛”的第三幕拉开帷幕。
卡尔和Yaya,俄罗斯寡头、游艇领班以及少量乘客幸运地被冲到了一座小岛上。
但是这群平日锦衣玉食的有钱人面临着新的问题,如何荒岛生存。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游艇的物资救生舱搁浅海滩,带来了纯净水和少量应急食物的同时,也带来了具有捕鱼捕猎生火做饭技能的阿比盖尔。
来自菲律宾的阿比盖尔在游艇上担任厕所主管,在游艇上度过美好假期的人们甚至都没有人记得她。
但是她因为掌握着物资、拥有着生存技能,一下子成为了荒岛小社会的女王。
她甚至以食物为诱饵,将卡尔变成了自己的男宠,夜夜求欢。
卡尔和Yaya的感情因此出现了巨大的裂痕,但是卡尔百般安抚,并把自己从阿比盖尔那里得到的食物分给Yaya。
曾经颐指气使的游艇贵客,如今每日苦等嗟来之食,这个荒岛小社会中猜忌丛生、危机四伏……
尽管有尖刻的影评人苛责《悲情三角》缺乏鲁本·奥斯特伦德具有突破性的前作《游客》中的洞察力和细腻刻画,也没有《方形》创造的艺术世界的种种奇观,但是在戛纳首映现场的观众态度截然不同。
无论是媒体还是市场的放映,观众的反馈都十分热烈。
奥斯特伦德的冷幽默包袱次次都响,观众的笑声几乎贯穿整场放映,甚至在首映礼的观影中有四次集体鼓掌。
尤其是在第二幕的高潮,整条游轮的贵客都在疯狂呕吐,晕船像一种无法抵抗的传染病,席卷了每一个身着华服、高贵体面的有钱人。
他们抱着马桶呕吐,一口喝香槟一口喷射秽物,因为呕吐过度无力倒在地上,从走廊这头滚到走廊那头,甚至衣不蔽体地上吐下泻,或者穿着塑身内衣在呕吐物里挣翻滚扎……
整个游艇变成了充斥着呕吐物的地狱,只有游艇上的服务人员还在勉力维持体面,无力又执着地向客人们提供抑制恶心的姜糖。
而台下的观众一边抑制恶心一边爆笑如雷,气氛热烈有如剧场。
熟悉鲁本·奥斯特伦德的观众当然知道,这正是乐于制造荒诞场景的他精心织构的讽刺大戏,撕开上流社会体面高贵的包装和面具,暴露出狼狈、无助和丑陋。
在暴风雨和生理需求面前,阶级显得如此虚无,人和人并无分别。
奥斯特伦德在和凤凰网娱乐Ifeng电影的专访中表示,自己拍电影的时候真的没有参考巨蟒剧团的经典呕吐场景,但事后想起来,要是能让观众获得一样程度,或者更甚的恶心感受和搞笑体验,就太棒了。
甚至为了保证剧情的流畅、某些特定场景的冲击力,他和制片公司在全球各地安排了许多试映。
奥斯特伦德表示,他最近和妻子一起搬到了度假胜地小岛马略卡,在当地也举办了试映会。
岛上的居民并没有什么狂热影迷,都是普通观众。
但是他们给出了比欧洲知识分子观众更有趣更热烈的反馈——
“欧洲的知识分子只会双手抱臂,满脸严肃,看到好笑的画面都会慎重思考:我要笑吗?值得我笑吗?”
如果电影的情节有哪处稍慢,普通观众就会不耐烦地掏出手机刷社交媒体。
如果银幕上发生着激烈的事件,人们就会全情投入,跟着惊呼、大笑、叹气。
甚至有一个观众,在放映之后专门找到奥斯特伦德,语重心长地说:“你得把这个电影剪短一些,实在是太长了!电影不可以这么长!”
奥斯特伦德表示,之后他真的痛苦地钻进剪辑室,剪了不少镜头。不过《悲情三角》最后在戛纳上映的版本还是长达149分钟。
但奥斯特伦德的嘲讽精神并不是只针对上流社会,他像一个真正的左派思想家一样,将审视的目光投向各个阶层。
在第三幕中,依靠自己的生存技能站上权力巅峰的厕所主管阿比盖尔,一改第二幕中唯唯诺诺的服务姿态,非常迅速地用食物分配、睡觉地点分配的区别对待,变相决定了每个人在荒岛小社会上的地位,并塑造了自己的铁腕强权形象。
当她夜夜享用卡尔肉体的时候,俨然显示出一个上位者的傲慢,她一再强调两个人的关系只存在于救生舱内。
卡尔一再表示自己想公开两人的关系,但是阿比盖尔屡屡拒绝。
卡尔甚至委屈地表示自己在这段关系极为弱势,阿比盖尔置若罔闻。
卡尔一再撒娇,她便换了一副冷漠面孔相对——联系第一幕卡尔控诉Yaya固化两个人的性别角色的场景,嘲讽意味尽显。
奥斯特伦德并没有站在某个阶级、某个个体的视角去讲述这个故事,所有人的言行都在他的显微镜一般的镜头之下。
富人固然靠着剥削和残酷的产业巩固自己的地位和财富,但是他们并不都是无情粗鲁的。相反,安逸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让很多人保持着礼貌和善良。
底层的人也并不一定值得同情,一旦强弱势转换,他们并不会表现出更多的共情、做出更公正的决策。
时尚固然是陈腐无趣的,但是在时尚世界确实女性远强势于男性的,她们的美貌和肉体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她们拥有更多工作机会。
网红——依靠社交媒体而生的人,自身的生活可以是贫瘠乏味的,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糟糕肤浅的人。
甚至《悲情三角》中,任何阶层的人都有叛出常规的例外:俄罗斯寡头逢人就自嘲自己是“卖屎的”,喝醉了便抓着广播话筒向全船的人喊话:“别傻了,都给我交税!”
总会有傲慢的“欧洲知识分子影评人”不喜欢鲁本·奥斯特伦德的嬉笑怒骂。
但是他并不在乎。
他在采访中非常骄傲地表示,在西班牙农村的观众都为自己的电影笑得前仰后合,还有几个亿万富翁参与了本片的投资和制作。
经历过卢米埃尔大厅的全场爆笑和起立鼓掌,我想他是对的。他赢得了观众。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Ifeng电影。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Ifeng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