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佳音到底在胡说什么啊?
娱乐
娱乐 > 明星 > 正文

雷佳音到底在胡说什么啊?

这次的戛纳之行,对汤唯来说绝对算得上华丽转身。

虽然惜败影后,不过戛纳一直奉行小评委团的评选机制,真正得奖跟每年的评审结构和国际局势均有关系。

所以真正的影迷都懂,「入围」便是对影片和演技的褒奖,得奖还是七分天注定三分靠运气。

《分手的决心》的导演朴赞郁和编剧郑瑞景都非常执着要与汤唯合作。

一是因为汤唯在《色·戒》里不可磨灭的演技。

二是还有一部在别国不火但在韩国特别受欢迎的片子《晚秋》,穿风衣的汤唯美得不可方物。

朴赞郁形容她:

像一道深渊,一口深井……身上有一种不受限的勇气,可以自由表达任何东西,但同时你又觉得很难真的知道她在想什么。

这两种品质同时出现在一个演员身上,是很少见的。

本来以为《色·戒》已经是汤唯能够触达到的巅峰。

没想到42岁的她戏路越走越宽,或将跟导演朴赞郁梅开二度,合作新片《The AX》,真的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正因汤唯风光的戛纳之旅,频上热搜,一件多年前的「小事」又被翻了出来。

那是汤唯和雷佳音在宣传电影《吹哨人》时接受的采访。

谁能想到三年后的今天,这段采访爆火,雷佳音甚至在韩国引发群嘲:“西八,他在胡说八道什么啊。”

今天再重看这段采访,她姐依然会感受到强烈的不适。

一开始汤唯和雷佳音还是相当轻松的状态,主持人抛出问题:“你们最受不了彼此什么?”

自动播放

没想到雷佳音当众说出了“汤唯演戏经常上厕所影响他入戏”,汤唯马上大笑掩饰尴尬。

汤唯应该完全没料到这个答案。

估计雷佳音私底下并没聊起过,这时讲让汤唯有点猝不及防,她又是起身缓和情绪,又是立马道歉,但眼泪还是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可是雷佳音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继续补刀:“你戏挺好,挺像样啊今天”“这不是演的吗”“别别别,别装”。

言下之意,汤唯当场爆泪是演的,利用女性弱势姿态获取同情。

主持人想要缓和气氛,先要雷佳音有点绅士风度,又提议他要不安慰安慰汤唯。

雷佳音都不接茬:

“不至于吧。我安慰啥呀,哭完就回来了嘛。”“艺术家都这样,感性。”

他没有让步的意思,看着汤唯离开镜头,在旁边哭了一分钟。

后来他又谈起导演薛晓路,“我们的导演也是个女性,拍戏时感觉在跟两个特可爱的小女孩一起合作,因为不是男导演带领,我会感觉自己应该承担更多”。

现在回看这番话,说好听叫“呵护女性”,说不好听多少有点挑战导演权威的意思。

而原因不是因为业务问题,仅仅因为导演是女性。

这通采访确实暴露了雷佳音性别意识不好、情商不高。

要知道汤唯老上厕所是有苦衷的,她当时刚生产完,身体没有完全恢复,又患上肺炎,产后尿频、漏尿都是很常见的问题。

私事被拿出来公开吐槽,现在看依然好心疼汤唯。

心疼之中,她姐还有一点自责的情绪,因为当年我就看过这个采访,但是我们都轻易原谅了雷佳音。

他不理解女性生育会带来的后遗症,不仅没想过感同身受,还坚持认为女演员台下做戏。

这一整套自洽的逻辑,让汤唯甚至没有为自己辩解的机会。

我当时觉得他没有恶意,只是跟大多数男性们一样无知而已。

甚至无意识间,我也不自觉认同了他所说的“女性敏感、女性表演欲强”等性别偏见。

“跟大多数男性一样”并不能抵消行为本身的不尊重,却成为了男性完美的开脱借口。

女性的苦水、憋屈、愤懑只好默默往自己肚子里倒,不仅生产之痛没处说,还要完成全部的情绪劳动和解释性劳动。

可在2019年,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雷佳音后来并没有做过任何说明、解释或者道歉。

一来当年整个社会的性别观念还不够进步,二来本身雷佳音是一个还不错的演员。

当年雷佳音的电影作品有《绣春刀》《超时空同居》,又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演了一个出轨但依然深受观众喜爱的前夫哥。

在男演员中演技不是数一数二,也算拿得出手;加之雷佳音私底下说话有梗,风趣幽默,路人缘很好。

这样的男演员即便偶尔情商低乱说话,靠着同行衬托,这些都可以被原谅。

而汤唯却是另一番光景。

因为出演《色·戒》,汤唯被“保护性封杀”,淡出了娱乐圈一段时间。

一部电影引起轰动,导演和男演员都不受影响,女演员却被保护性封杀,这件事确实存在性别不公,但在当年显得很合理。

之后汤唯的作品一直不温不火,虽说也有《北京遇上西雅图》《黄金时代》,但跟《色·戒》里惊人的演技一比仿佛判若两人。

媒体不断诟病汤唯吃老本、败观众缘,到了《吹哨人》和《大明风华》,她的演技被疯狂群嘲,人们劝她“趁早息影”。

所以那时候出来一个“汤唯被雷佳音气哭”的新闻,大家看看就过去了,「女性视角」还不能引起社会广泛的共情。

三年后的今天又不一样了。

国内电影市场青黄不接,汤唯却逆风翻盘,有点一雪前耻的味道。

这桩陈年旧事也在最近的考古风潮下被翻了出来,汤唯三年前吃的哑巴亏,在她风光地出现在戛纳后才翻案。

稍微代入一下女性日常忍受的在社会看来不值一提的隐痛,终于能够“讲出来”,确实有种扬眉吐气的畅快感。

她姐当然心疼汤唯,但却也觉得这背后的逻辑隐隐不对劲。

像汤唯一样口碑逆风翻盘,终于得以一雪前耻的女明星,最近看到好多。

比如,凭一己之力唤醒了一代人青春回忆的甜心教主王心凌。

要知道在十年前,她可是被疯狂诟病“装纯、扮嫩”的经典鉴茶对象。

关于王心凌的娱乐版永远是“脸又跨掉、整容失败”和“又被渣男骗感情”。

还有几个前任公开讨论她的「初夜门」悬案。

现在看来不仅不体面,而且完全是下三滥的荡妇羞辱,当年却可以摧毁一个女明星。

现在人们怀念起甜美女孩的好,想不明白那个时代的舆论为什么对她如此刻薄。

同样在戛纳红毯上惊为天人的女星还有“永远的安妮公主”安妮·海瑟薇。

可是她在2013年因为“太过完美”而被全网黑,成为年度最讨厌名人。

每分钟有19685条推特在骂她:矫揉造作、装腔拿调、心机婊……

谁能想到风水轮流转,后来安妮·海瑟薇因为“本色出演”几个婊气冲天的角色而深受人们喜欢。

还有刚刚拿到纽约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的流行diva泰勒·斯威夫特。

曾经她在国内乐迷口中有过不少黑称,“公交车”“公交霉”,讽刺她男朋友太多、换太快;每次冲榜运气太背。

多年后,人们才反应过来,男歌手有多任情史被视作“魅力”,女歌手做同样的事被说成“滥交”是多么地性别歧视。

后来,霉霉从黑称变成爱称。而今,她在纽约大学的毕业演讲实在太好了:

“我的经验告诉我:搞砸事情,感到尴尬,这太正常了。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和还愿意跟自己玩的人一起,把失败变成玩笑讲出来,这是人生的礼物。”

霉霉就是这么做的。

她在演讲里疯狂拿自己开涮,整个人身上仿佛写着四个字:活明白了。

也许不是女明星们改变了,而是时代变了。

现在我们明白过来,曾经娱乐圈对女明星360度无死角的审视,说到底是一种厌女。

她要既纯洁又性感,私生活完美无瑕,待人接物既不过分表现又不能木讷笨拙。

这“既要又要还要”里,设定的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标准。

而这种不可能完成的标准设定之初,就预判了结局:

否定你这个不合格的女性。

这样一看,现在的舆论环境确实好太多了。

我们可以真诚地为汤唯、阿娇、王心凌、安妮·海瑟薇、泰勒·斯威夫特……这些努力又闪闪发光的女性平反。

但似乎,这样的宽容又只对部分女性有效。

因为我们在呼唤女性视角、纠正性别偏见的同时,又在用侮辱性的歧视性的词汇形容另外一些女性。

譬如在好莱坞很火的亚裔影后奥卡菲娜和吴珊卓。

奥卡菲娜凭借《别告诉她》《美人计》《摘金奇缘》等片在好莱坞闯出一片天地,被誉为“年度女性力量”,可是弹幕上全是对她的外貌攻击。

吴珊卓主演的美剧《杀死伊芙》可以说用女性主义重新改写了猫鼠游戏这种经典题材,她凭借此获得无数奖项,可是人们看不见演技和作品,只知道“丑拒”。

还有饰演赫敏的艾玛·沃森。

她最近皮肤晒黑,多出好多皱纹,颜值不复当年,曾经嗑“德赫CP”嗑生嗑死的网友,又开始说她像刚吸完毒。

之前她为女性发声、因为跨性别议题与JK罗琳产生分歧……都被讽为“政治正确”“白左”,成为又一黑点。

我还想起了宋智雅,在《单身即地狱》开播时被奉上神坛,她是又奶又欲的女撩王,人间清醒大女主。

但当她被扒出穿假货,富家女人设翻车,之前种种被称为努力、清醒、可爱的特质,又被重新解读为:媚男雌竞割韭菜、棒子女滚出中国……

我知道宋智雅贩卖虚假人设牟利的行为本身是大错,但她第一时间出来道歉,依然被网暴到精神崩溃,又觉得她罪不至此。

我突然明白过来看到“汤唯被雷佳音气哭”视频时,我内心那种究极复杂的情绪的缘由——

它出现的时机太巧妙了。

恰好在汤唯惊艳戛纳红毯之后,她受尽委屈的古早视频才被挖坟,雷佳音微博时隔三年才被攻陷,当然她姐并不想要大家攻击或者网暴雷佳音,只是想要大家明白背后的逻辑——

你看,仿佛必须到等到一个女性足够美丽、足够优秀、足够成功之后,她之前的委屈才可以得以平反。

这个时代确实对女性更加宽容了,但是这份宽容是有条件的。

那就是,她首先得是一个“美丽、成功、正确”的女性。

而这,又何尝不是更隐形、更不以觉察的厌女?

最近热搜上的事情很多,这件小事很快也会被大家遗忘。

也许以后又会挖出更早的娱乐圈男性不尊重女性的视频。

比如《芳华》时期,冯小刚酒后让女演员跳舞助兴。

然后呢?

我们永远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娱乐圈男性不行”,发泄完情绪,睡去醒来,世界不会有任何改变。

得出这样简单但无用的结论,是选了一条容易的路。

更难的路,是去反思社会存在的更深层的厌女。

而我、我们,过去,此刻都在纵容它。

纵容“女性需要足够美丽、成功、正确才能获得尊重和尊严”的标准之下的隐性厌女。

但获得尊严,本不该跟这些挂钩的。

很多时候平凡的我们想要守住的是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尊严:

穿裙子不被偷窥、没化妆不被骂丑、工作跟男性平起平坐、40岁单身不被羞辱……

但现实是,女性想要得到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就需要回答“这么丑也配”“你有钱没靠男人?”等一系列盘问。

而与此同时,我们的社会对男性实在太宽容了。

吴亦凡爆出选妃事件时,她姐写稿批判,有人评论说“女的也不是好货”“各打50大板”,可是性侵和“想出名”是同等罪过吗?

汪小菲大S离婚后,张兰和汪小菲一直在抖音、微博各地发疯,依然有无数网友支持。

昨天汪小菲又开始对大S发起「疯女人」攻击了。

还有打了半个月官司的德普海后世纪大战,明明双方的证词都有无数漏洞,德普在庭审上的问题更突出。

尽管真相依旧不明朗,但舆论上,人们依然更愿意站在“老男孩俱乐部”这一边,而对海后极尽嘲讽、疯狂荡妇羞辱。

……

这样的事不胜枚举。

女性需要足够美丽、成功、正确才能获得的尊重,在男性这里并不完全成立。

很多时候,他只要性别为“男”,就有了足够多的豁免权。

这种对男性和女性的双重标准,正是厌女的体现之一。

厌女从来不只体现在打压成功女性上,而更体现在对非完美女性近乎疯狂的鄙视里。

于是,厌女的另一个体现在当下愈演愈烈——

社会对女性外貌近乎极致的崇拜,这点在女明星身上尤其突出。

美不仅仅是一种审美偏好,甚至上升成为某种道德。

美即正义,美即资源,美才能获得尊重。

这让女性不断精致内卷,在追求精灵耳、直角肩、头身比……上永不停歇。

中国的美女太多了,美已经不稀奇了,那么继续内卷,光是美还不够,要成功,要顺应潮流。

可是像汤唯那样终于攀完三座大山的女性又有几个?

必须美丽、必须成功、必须合大流,才能获得尊严,这又成为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明明尊严、尊重,本来就是人之为人应得的东西。

她姐也想为汤唯平反。

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们面对一个可能不那么完美、有诸多缺点的、普通又平凡的女性,能不能更宽容一点?

我不认为揪出一个厌女者,社会氛围会变得更好。

因为,永远会有下一个厌女的人。

但是开始反思可以。

反思如何对抗每个人身体里的厌女情绪,如何创造一个「对不完美的女性更友好」的世界。

这当然是很难的。

我们身处在一个「厌女」的环境里,我们每个人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时刻做出过一些厌女的行为,包括女性。

上野千鹤子说厌女不仅存在在男性身上,女性也厌女。

她说,“如果有人问我是否厌女,我会爽快承认。同为女性,看到同胞的弱点会痛苦不堪,同时产生憎恶。”

但,女权主义者,就是不断与内在的厌女心理作斗争的人。

意识到这点,或许就能距离「对女性更友好的世界」更近一点。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