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东方之珠》有这么多不同版本,背后简直是半部香港娱乐史
娱乐
娱乐 > 明星 > 正文

原来《东方之珠》有这么多不同版本,背后简直是半部香港娱乐史

作者:肖浑

这么多年过去,每当纪念香港回归要唱歌,大家第一反应还是罗大佑写的《东方之珠》。

刚播出的《声生不息》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特辑最后一首全场大合唱,又是这首。

▲声生不息《东方之珠》由林子祥开场,叶倩文接力,也算是两大传奇定海神针了,还有咱们健哥的高音,稳了稳了。

▲图片来源地产三哥。

虽然香港本地人可能觉得罗文的《狮子山下》或者许冠杰的《铁塔凌云》这些粤语歌更能代表香港,但对于其他绝大多数华人来说,肯定还是对《东方之珠》印象更深。

1991版《东方之珠》

作词:罗大佑

作曲:罗大佑

演唱:罗大佑

小河弯弯向南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东方之珠我的爱人

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月儿弯弯的海港

夜色深深灯火闪亮

东方之珠整夜未眠

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船儿弯弯入海港

回头望望沧海茫茫

东方之珠拥抱着我

让我温暖你那苍凉的胸膛

一首表现香港的最佳歌曲,却是来自一个台湾音乐人。罗大佑解释说:“可能是香港人的速度太快了,他们无法停留在一个地方太久去观察一个事情,而我是从台湾来的,在某方面比较有闲暇有心情去思考。”

他还特地召集了一帮台湾歌手,包括李宗盛、周华健、潘越云、陈淑桦等人合唱了这个版本。台湾人和香港人一样长时间地飘零海外,要面对作为中国人的国族身份认同,这个大合唱也因此更多了一些意味。

 

自动播放

▲《东方之珠》1991年群星合唱版MV,词曲:罗大佑,演唱:李宗盛、陈淑桦、周华健、潘越云、娃娃、赵传。

▲这一版的MV,可以说是台湾滚石歌手大集合了,陈淑桦也青春正盛。

1991年,无线还出了一版台港群星演唱《东方之珠》,里面不但有赵传,还有林忆莲、邝美云、叶倩文、陈淑桦、陈百强,但是其实大部分港星还不会唱这首歌,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自动播放

97将近时,罗大佑这版《东方之珠》成为当时官方力推的宣传歌曲之一,刘德华和那英合唱了一版,MV在央视反复播放。

97年7月1日庆祝回归的文艺晚会上,谭咏麟、林子祥、叶倩文、王菲、刘德华、郭富城……香港八九十年代最红的一批歌手,一起合唱了《东方之珠》,歌词却被改了一大半,大概是觉得原词不够积极正面,对香港未来的信心还不够坚定吧。

1997晚会版《东方之珠》

作词:罗大佑&佚名

作曲:罗大佑

演唱:香港群星

小河弯弯向南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世界向往

东方之珠 我的爱人 永发光芒

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永远灿烂不变

月儿弯弯的海港

夜色深深 灯火闪亮

东方之珠 整夜未眠 照亮着我

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挺起胸膛靠着双肩向前往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每一段故事仿佛都闪出你的光芒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 祝福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 青春的脸

▲王菲演唱《东方之珠》,其实王菲当年还签约过罗大佑。

歪个楼后来王菲跟罗大佑关系破裂,知名“华人艺术教父”周龙章出书,讲述回忆了这段往事的来龙去脉。

1992年,罗大佑与周龙章一起在纽约开办音乐工场,当时还叫王靖雯的王菲及一位台湾歌手娃娃是罗大佑签下的新人。

王靖雯和娃娃每日有音乐、舞蹈等课程。当时正处于巅峰的罗大佑需要内地港台三头跑,所以把接送两位新人上下学的任务交给了周龙章。

周龙章说,“我每天开车去接她们,替她们找学校报名学才艺,送她们去上Barbizon表演训练学校、玛莎葛兰姆(Martha Graham)舞蹈学校及私家的声乐语训练班,这样子我鞍前马后地服侍她们约有半年之久。”

周龙章书里讲到的几个罗王交恶的要点:

1、王菲当年的性格是真的酷,周龙章在书里这样写:“当年王靖雯又高、又瘦,也不起眼,人呢,又总是冷冷的”;“娱乐圈嘛,一副自以为是的高姿态,那可怎么混呢?”

2、罗大师也很高冷,再加上忙于工作,王新人就对罗大佑说,“你不要这样子对我们爱理不理的,将来我们可都是你的摇钱树喔。”被万千追捧的罗大佑哪里听得一个新人说这样的话?一怒之下,他决定解除与王靖雯之间的合约。

3、解约之后,与罗大佑的交情自然也就断了。王靖雯回到香港,改名王菲,不久就大红特红。用周龙章的话说,“王菲成名之后,把罗大佑的姐姐Jennifer和周龙章都归类为罗大佑一国,对我们不理不睬,老死不相见。”

好,说回《东方之珠》,之后大家普遍还是只认罗大佑写的词。

罗大佑版《东方之珠》被官方推举到最高位的表现,是2007年入选“嫦娥一号”搭载的歌曲之一,在太空中被播放。

《东方之珠》的流变史就讲到这里。从这些不同版本的歌词、创作背景,以及受到的各样对待,你是不是能窥一斑而见全豹,感觉到背后历史的风云变幻?

梳理这些资料的过程,也是一个回忆从小到大香港在我脑中形成各种印象的过程。小时候觉得香港就是高端洋气国际化大都会,香港明星香港影视剧和粤语歌就是一扇扇窗口让我对那个地方心生向往。

97年香港回归时我才上小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庆祝活动,也跟着兴奋激动觉得见证了历史关键时刻。 后来工作了有机会去香港旅行,亲眼看到那些地标性建筑,仿佛置身电影片场,是梦幻般的体验。

▲王家卫的电影《重庆森林》让香港重庆大厦成为大众打卡地之一。

可没想到,忽然有一天香港文化对于我来说越来越成为怀旧对象,很少再有新鲜的让我激动的讯息出现,曾经的香港明星慢慢过气而新人不再涌现,香港电影金像奖也不再能引起我的注意。而最近这两年有关香港的新闻事件,更是看得人五味杂陈。

最后再说说罗大佑吧。

他一度对香港满怀真爱,不但在香港设立“音乐工厂”,当自己的创作大本营,还在媒体采访里表达了对香港的各种赞美。

2004年,罗大佑首次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个人演唱会,其中在介绍梅艳芳原唱的《似是故人来》时,罗大佑借梅艳芳讲了讲他所理解的“香港精神”:尽管今天不如意,但会尽量把握明天的机会。

在唱《东方之珠》之前,他又对现场观众说了这样一段话:

借大佑这番话,希望这颗东方之珠能继续发光发亮璀璨夺目,明天会更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