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独行月球》导演:我们拍科幻喜剧从没想过省钱
娱乐
娱乐 > 电影 > 正文

独家专访《独行月球》导演:我们拍科幻喜剧从没想过省钱

28日点映票房9700万,刷新暑期档点映单日票房纪录。

预售及点映总票房1.87亿,刷新暑期档点映最快破亿纪录。

上映首日场次达21.5万,刷新中国电影市场国产片首日场次纪录。

时隔173天,再度有电影实现单日票房破2亿,打破《唐人街探案3》在中国影史国产片首映日场次记录。

公映29个小时,电影票房过5亿,有望在首周末就冲击10亿票房。

没错,创下这一系列纪录的电影,正是已于7月29日上映的开心麻花电影《独行月球》——不仅仅是一部喜剧,更是一部有着相当工业水准的科幻电影。

独家专访《独行月球》导演:我们拍科幻喜剧从没想过省钱

作为一年之中最具有长线战斗力的档期,暑期档曾屡创票房奇迹,2017年有“全民狂欢”的《战狼2》,2018年有“良心电影”《我不是药神》,2019年则是“国漫之光”《哪吒之魔童降世》。

但在疫情之后,暑期档就变成了一个行业每年都要企盼“救市之作”出现的存在。

2020年暑期档的《八佰》,复工后的第一部大片,万众瞩目,30%的上座率限制下拿下31.1亿,进入当时的影史前十。

2021年的《长津湖》本来是定在暑期档上映,结果因为疫情被迫撤档,后来拿下57.75亿,成为影史冠军。

2022年,这部“救市之作”的重任压在了《独行月球》的身上。从目前的票房效果看,“救市”的责任《独行月球》担起来了。

豆瓣开分7.3,猫淘双平台都稳定在9+,从口碑上来看,无论是在国产喜剧的维度,还是在开心麻花作品的序列里,都算是上乘之作。

对于这次的喜剧+科幻的嫁接尝试,在观众的角度来看,大部分观众对于电影还是比较认可的,好评主要集中在剧情搞笑、沈腾演技、特效精良等方面。但也有一小部分观众表示煽情略微有些生硬。

在这里,其实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正反两个方面,首先毫无疑问的,电影的特效绝对是中国电影工业的顶尖水准,可以看出主创和特效团队的用心。

而大家最关注的指标——“含腾量”也是拉到满,作为自以为的“宇宙中的最后一个人”,电影的镜头始终聚焦在独孤月这个角色身上,而且沈腾也在原来的搞笑表演方法之上,加入了一些新的探索和表达,当然,表演好不好是见仁见智的事情,需要每一位观众自己来评判。

电影除了在纯粹的喜剧之外,又包含了大量正剧情节和科幻元素,甚至对人类生存环境、乐观精神、娱乐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探讨。相关内容篇幅不小,野心很大,但观众观影前对这些一无所知。一旦这些内容在观众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开始传播,接受度能有多高,方向是否偏离,确实是一件非常难以把握的事情。

带着上述问题的种种好奇,凤凰网娱乐独家专访了《独行月球》“背后的那个男人”——导演张吃鱼。

独家专访《独行月球》导演:我们拍科幻喜剧从没想过省钱

刚刚年满36岁张吃鱼,《独行月球》是他担任导演的第二部长片作品,也是他第一次独立执导长片。

第一次独立做导演,就掌舵如此大体量的重工业电影,张吃鱼的压力自然是大到超乎想象。与此同时,这也是开心麻花的喜剧第一次嫁接科幻题材,大量采用绿幕拍摄、特效制作和动补技术,剧组的所有人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更不巧的是,电影项目开启在疫情发生之后,开心麻花的线下演出业务受到极大的影响,话剧板块基本陷入半停滞的状态。不过即便如此,开心麻花内部还是非常支持张吃鱼,包括沈腾、马丽在内的所有主创和工作人员都全身心投入在电影里,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独行月球》虽然是一部喜剧电影,但是有着国内最高水准的幕后团队的支持,摄影指导杜杰(《罗曼蒂克消亡史》)、美术指导李淼(《我不是药神》)、录音指导杨江&赵楠(《悬崖之上》)、剪辑指导屠亦然(《八佰》)、视效总监张帆&施雯(《刺杀小说家》)等等,共同奉献出了中国电影工业顶级水准。

当然,在张吃鱼看来,科幻、特效、美术这些元素都是电影锦上添花的工具。在采访的过程中,他一直在强调故事的价值和商业电影的规律。包括沈腾的表演和造型、马丽的设定,甚至袋鼠、月面的效果,都是为了剧情的需要所服务的。

张吃鱼特意拿袋鼠和月球的特效举例子,表示其实这部电影也可以把特效做得很轻,走荒诞喜剧的路线,那样省时省力省钱,但自己从来都没有想过用那种方式承载表达,因为那样的话,《独行月球》绝对不会呈现出今天的效果。

张吃鱼觉得,这次拍《独行月球》,只不过是把开心麻花的喜剧放在月球上拍而已,并没有想要去做科幻标杆之类的野心。

有了最顶级幕后团队这层“里子”,特效在此之上铺了一层“面子”,“沈马”这对黄金组合则是整部电影最重要的“面子”。

虽然观众总说“沈马”组合,但一个冷知识是,两人在《夏洛特烦恼》之后竟然就再也没有作为男女主角搭档过开心麻花的电影长片,要么是短片合作,要么是有一方仅仅是客串出演,像《独行月球》这样,真的是7年来的头一遭。

沈腾正儿八经作为大男主出演的电影,在《夏洛特烦恼》之后,其实只有《西虹市首富》和《飞驰人生》两部电影。能够出演《独行月球》自然是看中了这个给演员极大空间的剧本。

张吃鱼觉得这次沈腾的表演,甚至是有冲击表演奖想实力的,但这并不是因为专门为了突破而做的设计和努力,而是沈腾自己就有着这样的能力,电影恰好为了提供了展现能力的空间。

他举了一个沈腾为了效果更加真实,要求工作人员去掉威亚保护的情况下,拍摄用绳子上吊戏份的例子,“观众传统印象中喜剧演员拍戏会比较轻松,但这次是科幻题材,有很多特效戏,幕后也有可能很危险,需要玩命演。”

点击进入“凤凰网指数-影剧综榜单”查看最新榜单!

张吃鱼觉得,观众的需求其实也一直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不停地变化,做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对现实走向的把握需要更准确。自己是做架空喜剧类型,所以现实环境的变化对创作的影响没那么大,根本上还是把握好商业喜剧的规律,让观众看完电影感到开心,感到新鲜,乐乐呵呵地走出电影院。

张吃鱼也坦陈,疫情给电影行业带来的冲击,谁都没有想到会一直持续到现在。但他还是觉得,就像《独行月球》里发生的故事一样,灾难终究还是一时的,大家一定还会再次看到阳光。

独家专访《独行月球》导演:我们拍科幻喜剧从没想过省钱

【完整对话实录,涉及少少量剧透】

“沈马”组合再聚首:沈腾玩了命,马丽不“搞笑”

凤凰网娱乐:是如何让沈腾和马丽,时隔多年之后,再次合作主演长片?

张吃鱼:其实很简单,其实就是用好故事打动他们俩,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腾哥丽姐都是非常挑剧本的,我就是找到了一个好故事,尽量地弄成好剧本给到他们俩。剧本初稿出来后,我先做了个混剪短视频,把故事给讲了一遍,腾哥听完以后很有兴趣,我就把完整的剧本发过去,之后聊了两三天,就确定下来了。

凤凰网娱乐:你刚才说的短视频的内容大概是怎样的?

张吃鱼:你可以理解为网上那种鬼畜混剪,剪得比较有风格,比较有趣,里面也用了一些电影素材做参考。

凤凰网娱乐:沈腾在电影里面的造型变化很大,有很干净很帅的形象,也有荒野求生般野人的造型,是怎么让沈腾来演出这种跨度的?

张吃鱼:首先这个故事的时间跨度很大,将近三年的时间,他是一个人就被落在月球上,相当于是发生月球上的荒野求生,自然会经历一个越来越埋汰、越来越不修边幅的过程。其实这是顺理成章的,腾哥很自然地就演出来了。

在《独行月球》里面,大家会看到沈腾的另外一面,不能只拿喜剧演员这个身份来约束沈腾,他其实是位非常全面的演员。观众看了电影就会知道,他绝对是非常实力派的演出。

凤凰网娱乐:是有特别为沈腾去设计一些与以往不一样的表演细节吗?

张吃鱼:其实真的不是刻意为了改变而去设计某些桥段,还是剧情需要,故事自然发展的结果。

比如说独孤月以为地球上人类灭绝了,想去自杀。这个时候他整个人的状态跟以往的表演是完全不一样的,至少可以说是正剧的表演方式,绝对有拿奖的实力。其实还是想在喜剧之外做一些更深度的东西,当然不是为了突破而突破,而是腾哥本身就有这个能力。只不过电影正好给了他一次能展现能力的空间。

凤凰网娱乐:相比起沈腾,马丽的戏份其实没有那么重,这一次给她安排的角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张吃鱼:其实丽姐的戏份也挺重要的。一开始我有个误区,觉得大家来看丽姐肯定是希望能看到一个喜剧角色。马蓝星这个角色是一个女强人嘛,但是我担心观众对她在喜剧的期待比较高,所以拍摄初期还是尝试让丽姐多往喜剧的表演方向多走了一点。

但丽姐觉得还是应该尊重人物本身,一位坚毅的女性指挥官,一旦呈现出了搞笑的气质,角色其实就有点分裂了。

后面我们及时调整,包括把开头的部分都重拍了。还是让她走了铁血刚强的人物设定。但是并不是说这样就没了喜感,她这样不苟言笑,和旁边那些喜剧角色的反差,反而也形成了喜感。

我是大直男,对女性的细微情绪的把握没那么准确,但是丽姐表演的时候愿意多给到我几种表演方式,最多给了我四五种。这样我在后期剪辑的时候,就有很大的空间去挑选,更容易找到最准确的那条。

凤凰网娱乐:你刚刚提到电影有进行补拍,好像这部电影的拍摄周期非常长。有进行哪些补拍工作?

张吃鱼:我们拍了一共142天,因为其实腾哥丽姐对表演的要求都很高。

有一场腾哥上吊的戏,拍完一次以后,腾哥觉得脖子那里勒得不够死,于是要求把威亚去掉重拍一遍,动作指导根本不敢,真的太危险了。腾哥一直坚持,最后出来的效果非常真实。但这场戏最后被我删掉了,只留一个细节还暗示了这场戏的存在。

观众传统印象中喜剧演员拍戏会比较轻松,但这次是科幻题材,有很多特效戏,幕后也有可能很危险,需要玩命演。

当喜剧遇到科幻:从未想过省时省力省钱,绿幕拍戏好处很多

凤凰网娱乐:为什么会选择将喜剧加上了科幻的元素?

张吃鱼:开始我也没有考虑那么多,只是被这个故事给打动了。他一个人落在月球上,然后眼睁睁地看着地球爆炸了,这个钩子就非常抓人,就很想知道这个人该怎么办?

后来他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以为自己成了宇宙中最后一个人类,但没想到是全地球的人都在看他的直播。这非常符合我们麻花传统的喜剧情境。

凤凰网娱乐:麻花以前都是做很纯粹的喜剧,这次加上很重的科幻元素,你是怎么去适应这样的一套工业体系流程的?

张吃鱼:首先我有非常优秀的主创团队,整个班底都非常厉害。摄影是杜杰老师,美术是李淼老师,剪辑师屠亦然老师,特效是More,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工作难度其实降低了很多。

而且我很享受在绿幕前拍戏,有时候实拍的内容会觉得少了一些支点,但这块依靠虚拟拍摄进行了弥补,这样的话我自己、演员、工作人员们,都非常清楚出来的效果是什么样的。

其次绿幕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如果我做实景拍摄,最多只能做一些小的修补。但是绿幕就是一块空白的画布,我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凤凰网娱乐:你第一次执导这么大体量的电影,拍摄的时候有没有压力,是怎么化解的?

张吃鱼:我拍这个片子的时候,疫情正处于非常严重的时期,公司的情况也很一般,因为话剧业务完全停滞了。在这样的前提下,公司还是非常支持我拍这部电影,从来没有犹豫过,腾哥丽姐、所有主创也是完全投入在戏里面。压力确实很大。但就是就憋着一口气,怎么都不能辜负了他们,就这么咬着牙往前走。

凤凰网娱乐:《独行月球》的特效场景非常多,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对于重工业科幻片来说,大家一提到《流浪地球》就是科幻片。但是《独行月球》做再多宣传,观众可能还是认为它首先是一部喜剧。这种信息上的隔阂会对你的电影造成影响吗?

张吃鱼:我觉得他们这样理解,一点问题都没有。只不过以前我们是在地球上演喜剧,这次我把它搬到了月球上,科幻其只是这个故事的背景。我们主要做的是一个太空基地,以及月面、空间站这样的素材。

但我必须把这些做得非常真实,必须让观众相信腾哥所处的环境就是真的月球,整个喜剧情境才能成立。的确会有一点吃力不讨好,因为我们在特效层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但普通观众可能完全 get不到。

就好像那只袋鼠,花费了我们大量的心血。其实在特效领域,生物制作的水平,就是衡量技术的标杆,哪家公司做得好,那它就是最牛的。当然这个都是幕后的东西,普通观众只要觉得这个袋鼠好玩,只要觉得电影好看,我就很满足了。

我其实也可以把袋鼠做得简单一些,省时省力省钱,但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想法,完全没有。因为我们真的去偷工减料,把月面做粗糙一点,月球基地不做得那么细致,按照一个荒诞喜剧去做的话,电影一定不会达到今天所放映的成片的效果。

环境变化影响大?好故事是关键,困难终究会过去

凤凰网娱乐:你上一次拍电影的时候,短视频平台都还没有如此流行。这些年观众开始接受短视频的刺激,接受娱乐内容的速度越来越快,需要的刺激越来越强,对你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吗?你会因此调整一些创作策略吗?

张吃鱼:我觉得观众进电影院,归根结底其实是想看好故事,好的商业故事。电影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创作规律其实已经相当稳定了。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贴合年轻人的喜好,因为任何作品都一定是要适应这个环境。电影中我也会玩一些东西,比如有个地方用了很花式的剪辑方法,这些都是我对这种快节奏文化的回应吧。

凤凰网娱乐:其它题材从15年《捉妖记》的奇幻,到中间《流浪地球》的科幻,都有一定的起伏,但喜剧一直被观众所接受,像开心麻花从 15 年开始的《夏洛特烦恼》到今年春节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都卖得特别好。你觉得是为什么市场一直会认可喜剧这个类型?

张吃鱼:观众来看电影肯定还是图一个开心。最根本的诉求还是希望自己看完电影能够开开心心地走出电影院,这就足够了。我之前跟了几场测片,观众看完都非常地开心,或者都说看得很过瘾、很满足。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

凤凰网娱乐:在当下的环境中,观众现在特别希望从电影中获得满足感,但是又害怕进电影院看到一部烂片。你觉得如何通过创作来满足观众的这种心态?

张吃鱼:就是得拿出好故事,满足商业电影的创作规律。在细节上,需要打开想象力,让观众看到新鲜的东西。

凤凰网娱乐:刚才聊的是疫情给观众心态带来的影响,那对你的心态有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吗?

张吃鱼:疫情之初,谁都没想到会持续这么久。但是就像《独行月球》故事里的一样,我相信苦难终究还是一时的,最后大家一定能看到阳光。咱们该笑就笑出来,还是要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未来。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Ifeng电影。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Ifeng电影”。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