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乐队》七位导演拼盘水平不齐,仅靠情怀难撑票房
娱乐
娱乐 > Ifeng电影 > 正文

《七人乐队》七位导演拼盘水平不齐,仅靠情怀难撑票房

凤凰网Ifeng电影出品

作者|李愚

核心提要:

1.立项初期叫作《八部半》,后因吴宇森身体抱恙退出,改成了《七人乐队》。每个导演以抽中的历史年代为背景,完成一篇命题可以概括为 “我和我的香港” 的作文。

2.洪金宝执导的《练功》 “最私人” ,许鞍华导演的《校长》 “最温润” ,谭家明执导的《别夜》“最感伤” ,袁和平执导的《回归》 “最切题” ,杜琪峯执导的《遍地黄金》“最犀利”,林岭东执导的《迷路》 “最迷离” ,徐克执导的《深度对话》“最具脑洞”。

3.本片与同期的《独行月球》相比,票房惨淡。除了文艺片的定位、打情怀牌的失效外,本片总体质感也比较平淡。文艺风格的拼盘电影,不仅不能把每个导演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反而显出各自水平的参差。

《七人乐队》最初立项时,叫作《八部半》,致敬费里尼的同名经典。

创意来自杜琪峯,让洪金宝、许鞍华、谭家明、袁和平、杜琪峯、林岭东、徐克、吴宇森这8个导演,以1950年代的香港为起点,各自抽取一个历史阶段,用胶片的形式记录他们心中的香港,以此致敬香港、致敬胶片。

后来吴宇森因为身体原因退出项目,他抽中的1970年代干脆也就没拍了。

《八部半》成了《七人乐队》,每个导演以抽中的历史年代为背景,完成一个命题可以概括为 “我和我的香港” 的作文。

那么,谁的得分最高呢?

洪金宝执导的《练功》,记录的是1950年代的香港。

这个短片可以说是 “最私人” ,因为他就是以洪金宝儿时习武的亲身经历改编。

优点是情真意切,缺点是非常简单、非常平。

来来回回主要就两个场景,整个短片时长大概也就10来分钟,没什么镜头调度。

许鞍华导演的《校长》,记录的是1960年代的香港。凭借女性导演特有的细腻与温柔,《校长》成了 “最温润” 的一个短片。

许鞍华以天水围的叙事笔调,回忆了执笔忘饭的校长与善良淡雅的王老师,如何影响了一批学生。

既有对师恩的铭记感恩,更有人生的惆怅与感伤。

由于吴宇森缺席了1970年代的香港记录,直接进入的是谭家明执导的《别夜》,刻画的是1980年代的香港。

这个短片评价的 两极分化非常严重 ,有人认为是命题作文里最好的,也有人给出最低分。

谭家明使用的还是“新浪潮”的风格,以充满感伤和诗意的笔调,记录时代大变迁之前,一对年轻情侣因为有一方要移民而不得不面对的分别。

这个短片可以说是 “最感伤” 。它非常像那一类虽然有争议但还是获得高分的新概念作文,浓墨重彩、伤春悲秋、泣涕涟涟,还要“夹带私货”,表达点时代批判的隐喻。

只不过,跟那一类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学生作文一样,表演实在稚嫩,短片在逻辑上有一些漏洞。

比如少女对男孩说,干嘛像周星驰那样搞笑。可是,1980年代的周星驰还在跑龙套诶。

第四个短片是袁和平执导的《回归》,记录了1990年代的香港。

从孙女与爷爷两代人观念碰撞中割舍不了的爱与理解,诠释香港的回归。

这个短片主题正确、故事流畅,同时也能以爷孙的亲情稀释说教味,是短片中 “最切题” 的、到了考场可以拿到满分的作文。

不过,考场上的满分作文未必会得到最多人的喜爱,毕竟要得满分,也意味着它比较中规中矩,新意不大。

第五个短片进入2000年代,杜琪峯执导的《遍地黄金》是大多数影迷心中最好的一个段落。

《遍地黄金》 “最犀利”“最深刻” 。它以三个人物,相似的场景,呈现2000年、2003年以及2007年香港经济市场的三次风暴中,普通人的投机与迷失。

尤其是2003年的SARS下的隔离,与今日的一切如此相似。

有限的空间里,镜头调度依然充满电影感;简单的文本,直抵大时代中晃荡的人心。

短片让人想起杜琪峯的《夺命金》,遍地黄金底下,是时代的叵测与宿命的挥之不去。

进入2010年代,是林岭东执导的《迷路》,这是林岭东的遗作。

《迷路》是七个短片中 “最迷离” 的。

以几个老照片,对照了香港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沧海桑田。

突然降临的死亡,体现了林岭东一如既往的暴力偏好,之后稍稍有些生硬地衔接了死去的灵魂的回乡记忆,传递的是对香港这座城市的深爱。

最后一个短片,徐克执导的《深度对话》,是对此前六个短片的总结,也是对香港未来的一个前瞻。

《深度对话》 “最具脑洞”,也“最癫狂” ,把徐克的鬼才本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短片以“神经病”的对话与反转,致敬了一众香港电影人,也彰显了 “尽是癫狂、尽是过火” 是香港电影的永恒底色。

因此,从影迷的视角 (而非电影主管部门) 来看,杜琪峯是一类卷,徐克接近一类卷,谭家明争议最大,有人认为是一类卷,有人认为是三类卷。其他人是二类卷或三类卷。

作为一个整体,《七人乐队》的最大优点是,在一部电影里,观众可以一次性看到这么多香港导演、这么多香港演员,也能够看到他们对不同年代香港记忆的呈现。

尤其是有很多导演已经很久未曾相见了,比如谭家明;有些导演则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他的新片了,比如林岭东。

只不过,《七人乐队》终究是 一部受众有限的迷影电影

从电影上映后的票房也可以看出。它与《独行月球》同一天上映,几乎没有生存空间。

目前票房只有200多万 (观影人次6万余人) ,最终票房预计也就300多万,相当冷清。

除了文艺片的定位、打情怀牌的失效外,《七人乐队》的总体质感比较平淡。哪怕是偏向文艺片的豆瓣,评分也只有6.9分。

一方面,每个导演完成的是命题作文,限定了主题就意味着可能超出导演所擅长的领域,就会手生和露怯。

加之,要在内地公映,这个主题总体还是需要向上的,有锋芒的表达不多。

另一方面,这是一部拼盘电影。每个导演只能拍短片,但对于拍习惯了长片的大导演来说,他们不免以长片的思维来拍短片,就会造成一个结果: 过于求全、面面俱到,而有些流水账

同时,因为每个导演的预算相当有限,无论是美术置景还是影像风格,都显得捉襟见肘。

《七人乐队》的票房失利,给电影人最大的启示是: 命题作文少搞了,大导演也不一定能“写”好。

主旋律制作的拼盘电影,还可以利用民众情绪拉票房;这种文艺风格的拼盘电影,不仅不能把每个导演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反而显出各自水平的参差,文艺青年都不一定买账,也没什么搞的必要。

目前《七人乐队》在“凤凰网指数-影剧综榜单”小程序中大众评分7.1,专业评分7.8。你看过这部电影了吗?评价如何?欢迎点击进入小程序打分~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Ifeng电影。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Ifeng电影”。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