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口碑翻转了。
上《脱口秀大会》前的鲁豫,“真的吗?我不信”是她的名人名言。
很多人一提起她,基本等于“聊天鬼才”“烂主持”“低情商”。
《脱口秀大会》新一期播出后,她被夸成“优质领笑员”。
“专业主持人就是不一样。”
“共情能力好强。”
“你是我的神。”
为什么这么突然呢?
一脚云端,一脚悬崖,这已经是互联网舆论的常态。
可能变化的不是鲁豫本人。
而是被棱镜切割、万花筒般纷繁变化的乱象。
鲁豫翻身了。
但下一个“鲁豫”会是谁?
01
优质领笑员
鲁豫是怎么在《脱口秀大会》上圈粉的?
第一,用了心。
从节目中体现出,她的确懂脱口秀,做足了功课。
点评庞博时,鲁豫引用了自己看乔治·卡林贯口时的体验。
李诞亲自“脱口秀铁粉”认证。
每位选手她都认真了解过,研究过他们曾经的表演。
甚至连杨波的手指小动作她都留意了,显得很真诚。
第二,说得准。
言之有物,有理有据。
比如Rock一身西装革履,调侃自己脸垮了,讲自己做医美的痛苦经历。
现场效果不好,甚至让人不舒服,很多人一时半会儿还想不出问题出在哪。
鲁豫就很精准地点出了“不舒适”的来源——
因为Rock实际并不垮,而且一直以来都以一种板正帅气的形象示人。
那么他在拿外貌焦虑讲段子的时候,不但不会起到徐志胜那样的喜剧效果,反而会给人压力。
而这种压力,不正是让人在医美上内卷的因素吗?
甚至据现场的网友爆料,鲁豫还有一段更尖锐的点评被删掉了。
Rock站在男性视角大肆吐槽医美带来的疼痛,问为什么有人可以忍受这样的痛苦。
那有没有想过,女性承受忍耐这样痛苦,又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呢?
第三,她展现出专业主持人的控场能力。
比如她询问何广智,生活处境的变化对于喜剧演员创作的影响。
这个问题也是很多观众好奇的,弹幕都夸鲁豫问出了大家想问的。
鲁豫的出现,虽然并不搞笑,但是却弥补上了《脱口秀大会》一块短板,让节目更平衡了。
她来负责挖掘深度。
李诞和大张伟会在适当的时候抛梗。
喜剧效果和内涵得到平衡。
比如在点评步惊云时,鲁豫鼓励她,只讲家长里短的段子并无问题,上了个价值:
我越来越觉得其实
从家里能看到整个世界
一看金句有了,李诞马上来段离婚梗,把现场拉回搞笑的氛围。
鲁豫老师说的多好
从家里能看到整个世界
我的世界是空的呀
所以,鲁豫在《脱口秀大会》上的表现,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Sir不质疑鲁豫的翻红。
只是疑惑,为何一个人的被黑和翻红,都来的那么轻易和随机。
02
“最烂主持人”
在此之前,如果要选最被讨厌的主持人,鲁豫一定榜上有名。
她糟糕的口碑,源自那档播出了十多年的访谈节目《鲁豫有约》。
这些年,鲁豫积攒的“罪证”可太多了。
“废话大王”。
她那两句名扬四海的口头禅:“真的吗?”“我不信。”
还有问嘉宾一些问题诸如“你父母小时候打你吗?”
“何不食肉糜”。
采访山区留守儿童,问孩子们为什么不吃肉。
“为什么不吃肉呢?肉很容易坏吗?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呢?”
孩子这才说,是肉价太贵了。
很多人骂,鲁豫没同理心,不知人间疾苦,居高临下……
“情商低,不尊重人”。
名场面,“惹怒”周星驰。
周星驰说,自己说自己很英俊时,对手的女演员就笑。
鲁豫:
同样的话你要一说
我们就会觉得很好笑啊。
周星驰瞬间变脸,略带不爽地反问了一句,你觉得很好笑吗?
此时周星驰已经明显有不悦的情绪,鲁豫虽嘴上说着“很好笑啊”,但神态显然是被周星驰突然变脸搞得有点懵了(明明上一秒大家还聊的很好啊)。
很好笑啊
你要说我就觉得很好笑
周星又追问,想要确认鲁豫是不是在嘲笑自己外表。
鲁豫这才找到了台阶下。
要看电影我就会觉得很好笑啊
因为是你的电影啊
这一段常常被网友用来当做鲁豫“情商低”的证据,甚至说她的情商还不如旁边十岁的徐娇。
这些年,通过网上各种各样的“名场面”剪辑,梗和段子。
鲁豫差,基本已经成了一种共识。
黑鲁豫,几乎是一种风潮。
只要她一出现,必有“真的吗”“我不信”的刷屏。
网上有各种鲁豫被怼的集锦,仿佛是一种替自己出了口恶气的爽剧。
甚至,连同她的外貌也要被攻击。
鲁豫,真的那么人人喊打吗?
一条条来看这些“罪证”。
所谓的“何不食肉糜”。
难道鲁豫真的蠢到不知道有的乡村留守儿童吃不起肉?
鲁豫这句话最重点的其实是后半句“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呢”。
她在明知故问,引导孩子们亲口说出自己的困难,而不是她一个主持人替这些孩子们说,这样才是最有效让大家重视留守儿童处境的方式。
但更多人就是倾向于相信,鲁豫无脑,只有这样才能痛痛快快地嘲讽和批判她。
还有鲁豫得罪了星爷的采访。
这一段鲁豫当然是有问题的,但原因并非她情商多低。
纵观完整对话,其实会发现鲁豫“你一说我们就会觉得好笑”的意思,是想要夸赞周星驰的喜剧天赋,就像现在大家夸沈腾,往那一站就好笑。
但敏感的周星驰误解为鲁豫在嘲笑他的外表。
艺术家都有自己的脾气,最大的锅,大概是鲁豫没有足够了解嘉宾的脾性。
鲁豫的访谈风格之一是“追问+反驳”,以逼嘉宾说出更多东西,挖出更多料来。
事实上,好的采访也绝不是把嘉宾捧在手心,如小跟班一样低眉顺眼。
往往需要刺破、冲撞,来得到嘉宾的习惯性伪装背后,更有价值的答案。
不信你看那些真正有料的采访,都有点带刺。
黄霑问关之琳,你做过别人情妇吗。
这段采访,今天被多少次翻出来重温。
许知远问俞飞鸿年龄的事,才有了俞飞鸿很罕见地说出,人生并没有意义这样的非通稿回答——
你越要挖掘到不同寻常的答案。
就越需要试探、敲打,当然也就可能擦枪走火。
事实上,这就像实验一样,成功是有一定几率的。
你不能用几个马失前蹄的采访,来否定一个主持人的所有。
永远四平八稳的提问,真的能吸引人吗?
如果鲁豫的访谈没有价值,为什么今天一评论娱乐圈事件,就要去翻找《鲁豫有约》的素材库。
在这里——
黄晓明说过,我这辈除了幸福,什么都有了。鲁豫:哇哦。
鲁豫的穷追猛打下,吴孟达才说出了那句影迷津津乐道的:只要我不死,只要他(周星驰)还没退休,我们还会再合作。
除了明星,鲁豫对谈过少数群体、文学家、企业家等各种各样的人。
而今天,中国还有像样的访谈节目吗?
太久没有新鲜的料输入,也太久没有人完整听完一场访谈。
却在短视频的“二次加工”下,将原有的访谈截取、玩梗、标签化。
几个“废话问题”,就给鲁豫定性了。
三千多集的鲁豫有约,要找出翻车场面可太容易。
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个节目只会翻车,又为什么能做三千多集?
是的,今天的人,很少会去往下多想一步。
03
“中国奥普拉”
某段时间,对鲁豫的讨伐是全方位的。
在“鲁豫该骂”这个预设之下,她的所有行为都可以是有错的。
就连枉顾事实的论证,都能赢得大片簇拥。
“鲁豫直言星爷不够英俊”。
明明鲁豫在节目里是直言星爷很英俊。
“赵忠祥吐槽鲁豫不适合当主持人。”
点进去一看。
其实赵忠祥说的是,当年央视有一档节目想找鲁豫主持,但他觉得鲁豫不是太合适那档节目。
Sir不理解。
那些轻易就全盘否定鲁豫的人,是否都是因为太年轻。
他们或许不知道,鲁豫还在中传就读期间,就被央视选为节目主持人。
工作两年就获得“中央电视台最受欢迎的十大节目主持人”称号。
那时候的鲁豫,形象清纯,业务能力强,可以说是央视的初代王冰冰,实打实地吸粉。
当时,鲁豫的主持和采访风格,就是严肃板正的央视里的一股清流。
这也是台里领导为什么选中她。
鲁豫回忆,自己在进央视面试的时候,她直接采访面试官导演张晓海。
“你们中央文艺部的领导都留大胡子?”
是不是听上去很没情商,很白目?
但央视正经、规矩的主持人还不够多么,缺的就是这样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
所以张晓海一看:这姑娘,有意思。
后来,鲁豫加入凤凰卫视,成了新闻节目《凤凰早班车》的主持人。
《凤凰早班车》的大获成功,与鲁豫极强的能力息息相关。
记忆力、表达力,开创力,能吃苦。
她过目不忘,每天凌晨四点起来,阅读今日时事热点,然后脱稿,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播报新闻。
不念稿,而是说新闻,鲁豫的风格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性的。
凤凰卫视台长刘长乐夸赞鲁豫:“鲁豫说新闻的风格,将在中国电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彼时鲁豫甚至不到三十岁,就已经是凤凰卫视的台柱之一和家喻户晓的女主持。
正是因为如此,也才有了后来凤凰台为她量身打造的访谈节目《鲁豫有约》。
在后来网友们的口中,这似乎是个多么烂的尬聊节目。
但它当年刚出时,是货真价实地受欢迎,影响力巨大。
2006年时,媒体报道是这样形容《鲁豫有约》的。
对于大多数中国电视观众来说,没有经历过《鲁豫有约》中的感动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因为即使看不到香港凤凰卫视的频道,但在中国内地的地方电视台中,《鲁豫有约》这档节目的极高普及率也会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就是因为太受欢迎,所以才从凤凰卫视卖往全国各大地方台,就是因为观众看不够,才从周播改为日播。
那时候,鲁豫各种大奖傍身,被CNN称为“中国的奥普拉”,《鲁豫有约》也曾被 《时代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之一”,风光无限。
不否认后来《鲁豫有约》的质量下滑,国内谈话节目的黄金时代也已远去。
但如今的互联网上提起《鲁豫有约》,不该只有“真的吗我不信”。
它和鲁豫一样,没能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
04
继续反转
鲁豫大概也没料到。
只是去录一期《脱口秀大会》而已,自己也就是常规操作,结果一下变得人见人爱了。
被黑了这么多年,翻身来得猝不及防。
从“何不食肉糜”到“真会共情”。
到“情商负数”到“如沐春风”。
从“废话大王”到“好有文化”。
甚至从“鲁豫好丑”到“姐姐真美”。
不是鲁豫真有了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骤变中,不变的其实是对于人,对于事物一厢情愿的期待:
它必须是简单的。
不是好的就是坏的,不是黑的就是白的,可以被最快地理解。
然而是这样吗?
其实不管是之前,还是现在。
我们都只是通过某些时刻的片段,就给鲁豫整个人定了性。
同样没料到后果的,还有同样在《脱口秀大会》当了一次领笑员的周迅。
人见人爱的周公子,也成了全网讨伐的“208w”,被骂上热搜第一。
周迅当领笑员的效果是不好,很多梗她不懂,表达能力也不行。
说周迅表现不好,来错了节目,都是正常的批评。
但诡异的是,只是get不到梗的周迅,也幸运收获了一枚“何不食肉糜”。
是周迅连夜变脸?
其实大家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哪个才是真的周迅。
通过片段臆造出能满足某个时刻情绪的周迅就够了。
当初红毯一句“好多人啊”,也许不过是大家附加在她身上的幽默感,她可能真的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她私下不爱打扮,素颜示人,大家就说她接地气,是热心市民。
那一刻,巨星周迅仿佛成了和你我同样的阶层的人。
但这当然不可能。
她表演时理解人物天赋异禀,总是演文艺片。
也就一厢情愿地给了她“文化人”的剧本。
但周迅其实说过,自己并不爱读书。
非理性的滤镜下。
人一旦站队,就只愿意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
并且将看到的一切,强行幻化成符合立场的想象。
就像《让子弹飞》中经典的那段话:
“人们不愿意相信一个土匪的名字叫牧之,人们更愿意相信叫麻子,人们特别愿意相信,他的脸上应该长着麻子。”
那有人会说,我评价一个人,非得多么了解他吗?
我们当然做不到。
但正是因为我们的所知是有限的,所以做出的判断也该有所保留。
可很多时候我们偏偏不愿意承认。
一个人是复杂多面的,是不可轻易定性的。
也不愿承认。
人不是只能呆在神坛上或是掉进坭坑里,而是明明可以站在地面。
当今的互联网舆论场,极限反转总是常态。
名人,社会事件。
我们没有窥见人和事物的全貌,没有完整慎重的思考。
只是依据一个梗,一句话,一张图,一个30秒的视频,就斩钉截铁地判断。
这当然毫无成本,也无需负责。
但这样的判断,注定会是一阵又一阵没有根基的风而已。
就像在《脱口秀大会》中《退网吧,我累了》这场主题赛里,杨笠的段子。
她讲自己父亲的葬礼,自己在全村人面前放声大哭,但弟弟怎么也哭不出来。
弟弟很生气,因为不哭,那就是不孝啊,杨笠这一哭,不就衬得自己更不孝了?
可实际上呢?
哭不出来的弟弟,才是父亲临终前整日在床头细心照顾的人,“孝女”只是回来奔丧而已。
这就是杨笠眼中,当下让人疲累的互联网舆论场。
而渐渐地,再一次又一次反转中。
我们更失去了亲自去了解事物,思考事物的耐心,成为恶性循环。
当理性消失。
那么我们的互联网上,大概会只剩下两种情态。
没有灵魂的尴尬彩虹屁,和没有底线的谩骂争吵。
那么鲁豫真的翻红了吗?
一来一去之间,可能很难有人再关心鲁豫是谁。
制造片面、偏见,再反转、封神,再如此往复。
如同一只小狗在追逐自己的尾巴,自己要一直莽撞,一直短视,流量和话题就有了永动机。
是谁还看不清?
是谁故意看不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