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杀》价值观被猛批,被指消费女性苦难,用暴力做噱头圈钱
娱乐
娱乐 > 电影 > 正文

《默杀》价值观被猛批,被指消费女性苦难,用暴力做噱头圈钱

7月3日,电影《默杀》上映,该片是由王传君、张钧甯、吴镇宇等主演的悬疑犯罪电影。

该片上映后票房走势还不错,截止7月5日09时06分,该片上映三天收获9478.8万票房,连续两天成为票房日冠。

但与票房相对的是不太理想的口碑。

《默杀》原版曾经因为尺度过大而无法在国内上映,于是导演这次将翻拍版带到了国内院线,但这一次大众对电影的评价似乎没有原版好了。

即使剧情反转再多,也还是被网友评价前面故弄玄虚、后面恶心人。

01

各种暴力元素buff叠满,是噱头还是真有氛围?

《默杀》从初中女生惠君(徐娇 饰)长期被校园霸凌后突然从高处坠亡,暴行接而祸延到闺蜜小彤(王圣迪 饰)身上而展开。

霸凌者也接连死在了重锤之下,这场连环杀人案的背后,还有一众人难以洗清嫌疑。

小彤的母亲(张钧甯 饰)目睹女儿被欺负却沉默不语、校工林在福(王传君 饰)看似知晓实情却冷漠疏离、神秘男子吴望(黄明昊 饰)在暗中窥探、警官戴国栋(吴镇字 饰)在查案中似乎被假象蒙蔽...

桩桩件件、人来人往、迷雾丛生...

这部电影是汇集了校园霸凌、家暴、虐待和性侵于一体的影片,甚至预告片和海报上都标上了“未成年要谨慎观看”的字眼。

其实导演的想法足够大胆,把这些元素聚起来是足够吸引一些观众的眼球的,一些悬疑题材影迷也是奔着这样的宣传内容走进影院观看这部影片。

热门词条里也会有“看《默杀》看爽了”这样的话题引起大家的讨论,网友们表示,《默杀》太带感了!这样的戏剧化反转赋予了电影强烈的冲击力与反思价值。

但《默杀》这样的声音很快被差评淹没。

首先,从拍摄的问题出发,许多画面都夸张得令人感到不舒服。

有网友表示剧情密集适合喜爱悬疑的人,但是有些“恐怖人脸镜头”竟然长达三秒,炸裂得让人觉得有点恶心,容易引起人的生理不适。

其次,音乐和特效渲染过度,刻意营造可怕的氛围。

片中的一些镜头,音乐充斥在整体恐怖的氛围中,不仅背景音太多,还利用一些吓人的音效去渲染环境,难受得让一些观众精神紧绷,看得有点烦躁。

本来视听效果就不能做的过多,要适可而止,这样故意去营造可怕的环境给电影大大减分。

更加令人不适的是,主角的苦难被无限放大,反复消费...

好多剧情都喜欢消费女孩被霸凌的苦难,多次剪辑出女孩被粘在墙上的片段,这被网友怒斥是导演有恶趣味想要自嗨的意思。

“这完全是把虐女戏当做噱头了,这造势让人有点反胃”,一些网友表示被这样的宣传劝退。

这就导致了一些观看过影片的网友们认为电影宣传过头,想整个大的,但细看下来悬疑剧情还算不上是多么精彩,略显生硬,全靠后期渲染、包装营销。

02

剧情bug多,选角不当,这是出了低级错误?

电影刚上映一天,观看了《默杀》的观众就对剧情产生了质疑。

网友评价整个电影的剧情衔接稀碎,内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一个校园霸凌结合误杀的经典戏码,剧情相对来说比较老套。

而且,片方一直用校园暴力做宣传,但是片中真正播出的片段却是浅尝辄止,换景神速,这属实是让观众感到遗憾。

不仅如此,大量剧情漏洞存在着争议,让观众觉得“智商被侮辱”了。

比如说张钧甯饰演的母亲貌似连基本的法律常识都不懂,宁愿艰难藏尸也不愿为孩子报警。

更离谱的是她出事了还能继续居住在同一个地方5年,这完全不符合正常人的行为逻辑。这一对母女为何会放任一个偷拍狂于不顾,也同样令人感到不解。

影片中间的一些追逐戏份,拍得也很假。

比如说张钧甯饰演的角色在翻车后竟然能毫发无损的站起来,而王传君的角色明明一直跑在前面,却能刚好出现在她旁边,这感觉就像是主角光环在加持,一点都不正常。

一个悬疑片夹杂着许多恐怖镜头来吓人,通过切换时空顺序和真假画面让观众觉得悬疑感拉满,剧情却没有因为这些镜头得到推进。

此外,许多演员的表现也被审判...

吴镇宇饰演的警察人设遭到了吐槽,网友评价该角色在片中的作用不大,整个片子完全是靠他的偷拍狂儿子找线索。

蔡明饰演的房东也很出戏,她的声音明显与剧情所处的环境不搭。

她和吴镇宇还被吐槽是“一个台词像小品,一个台词像综艺”,在这么沉重深沉的影片中显得有些跳脱。

一直走“纯狱风”赛道的阿如那这次在片中饰演了一名警察,这回他演了一个好人反倒让网友觉得猝不及防。

不少网友对他的刻板印象还停留在《狂飙》里村长的恶霸儿子这个角色里,表示“现在想想阿如那演好人都害怕”。

黄明昊在片中饰演了一个变态偷拍狂,许多网友震惊地表示,都没看出来这是黄明昊演的。

网友讽刺片中“他坚持偷拍母女五年,最后被偷拍的小朋友还要谢谢他守护了真相”这一段剧情,是导演在自我投射,以为这么拍是没有问题的,其实在大众看来“偷拍”这件事本身就是很“恶心”的。

此前在《我不是药神》《无名》《孤注一掷》里表演都得到了夸赞的王传君,不管是演好人还是演坏人,他都表现得恰如其分。

可这次王传君表演却掉线了,这引起了大家的吐槽。

网友认为王传君的某些举动并不能让人信服,比如他抱着弥留之际的女儿,却不停地揉着她流血的头,这真的能感到父爱吗?这套慈父方法论略显尴尬,网友认为他没有做到足够的尊重女演员。

张钧甯在片中的表演也很模式化,就是你看着她的脸,就知道她在很用力地着演惊恐、发狠等种种情绪,一点都不是自然表露...

这也让她接不住别人的戏,当其他人沉浸在角色中时,只觉得她在游离,人物没有立起来,观众也很难看懂她在干什么。

可以说《默杀》从剧情到演员,问题都不小,虽然现在票房走势不错,但可能很难拥有好口碑,或许还会影响票房后续的走向。

03

消费苦难,注定会遭受差评

当下的国产电影总是喜欢利用暴力、血腥、家暴、性侵等相关题材去造势,打造出引起人们重视并反省的意图,但过分的营销只会适得其反,这种趋势慢慢地演变成了一种消费苦难而盈利的商业模式。

本来拍这样题材的初衷应该是抵制校园暴力,但逐渐就跟初心相违背了。

例如由郭敬明导演的《悲伤逆流成河》,片中女主易遥被欺凌是十分可怜的令人同情的,但剧情渲染得过于青春伤痛文学让观众不喜,还安排了顾森湘因为害怕流氓而意外失足坠楼的桥段,同样十分狗血。

《少年的你》中女主因为给上一个被霸凌而跳楼的女生出头,自己却成为下一个被霸凌的对象,之后他和男主互相治愈对方的一系列故事打动了许多人。

这些电影火了,所以大批校园暴力的题材被搬上荧幕,但片方真的想抵抗校园暴力吗?还是只是想吃题材红利,试图从市场里分一杯羹。

除了校园暴力,女性被家暴、被性侵也成了影视剧的常见题材,就算是不相干的题材也总往里插一些镜头,更是无情地把镜头对准受害人,展露她的凌乱和无助,从而作为营销噱头吸引观众。

电影《我经过风暴》讲述的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女性,在结婚后却遭遇丈夫以爱之名家暴和PUA的现实问题。佟丽娅饰演的徐敏饱受丈夫折磨,还不能和丈夫离婚,剧情的恐怖程度令人瞠目结舌...

《第二十条》中赵丽颖饰演的郝秀萍就有被性侵的戏份,被称作男性视角下对这一类暴力事件的写照。影片中许多”暗示性“的镜头,在观看过程中没那么舒服,甚至会让观众心理隐隐作痛。

这些都不禁让人发问:在影视剧中大量展现暴力镜头,到底是为了消除暴力,还是会放大暴力?适得其反呢?

所以,如果现在的一些制片方并不是为了反映什么社会问题,或是去警醒大家而制作一个新作品,而是让“消费苦难”去成为影片卖点,从而吸引粉丝、博取流量,那么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让观众失望离席。

可以说,《默杀》这部电影刚上映口碑就垮掉了,全网几乎都是差评。海报上宣传的“未成年谨慎观看”或许导演会觉得沾沾自喜:我尺度大,但贴心地提示了,但对于观众来说,是又可恶至极,又低俗至极。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