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文娱圈看着有钱又牛逼,但处置舆情总是特别二?
娱乐
娱乐 > 明星 > 正文

为啥文娱圈看着有钱又牛逼,但处置舆情总是特别二?

7月16日,由沈腾、马丽领衔主演的电影《抓娃娃》上映。当天中午,头条号“电影人陆川”发出了一条批评性内容——

图片

瞬间,引起热议。知名导演直接对其他电影做负面评价,在中国大陆的影视圈很不常见。

随后,陆川所在的猿动力泛娱影业,官方发文称陆川的头条号被盗号,内容并非本人发布,要求全网删除“所有不属于导演发布的相关信息”,同时表示,“公司团队已经联系平台,找回账号”。

图片

可这家公司万万没想到,今日头条很刚,直接用官方账号作出回应:是用户自行删除,其登录手机设备、发文手机设备、删文手机设备信息均一致。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兄弟,你别扯瞎话了,你那账号根本没被盗,内容不就是你自己发的吗?

图片

这样的让人感到特别二的奇葩操作,最后酿成二次舆情的,在文娱圈很常见。

比如演员牛萌萌在直播过程中否认吸毒,之后还发文说媒体搞假新闻——

图片

这操作,直接让北京警方坐不住了,第二天就发了通报——

图片

也就是说,牛萌萌之前确实因为吸毒被查了,也被决定行政拘留了,但不知何故,“暂不执行”。正常人,可能就偷着乐去了,但这姐姐居然在直播过程中、在自媒体平台公然撒谎,称吸毒这事不存在。这么操作,引起了舆论风波,置公安机关于何地?那必须得把你收监了啊。

“转型Media人”曾经统计,近五年间共有至少36起一线娱乐明星舆情,事件爆出后,律师发过律师函或公司直接发过函。其中,明星委托发函“辟谣”的35起,占比97%。

但这“辟谣”的35起舆情,最后“谣言”被证实确实存在的11起,占三分之一。剩下的,大都也只是因为娱乐热点的关注度转移而稀里糊涂过去了。

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一份声称有人恶意诋毁张译“曾当着孙俪面故意抽烟”的公司“严正声明”。声明措辞严厉,称这不仅仅是名誉侵权,已经是诽谤罪了,称“律师已经做了证据保全,将通过法律途径严肃追责”。

但实际情况是:“当着孙俪面故意抽烟”这个事,其实是张译在《鲁豫有约》中,和孙俪坐在一起时,以轻松幽默的口吻亲口披露的,他一边说,孙俪在一边捂着嘴笑。

这家公司负责舆情公关的人,以及律师,连最基本的核实工作都没做,就直接去“辟谣”了。

为什么文娱圈看着有钱又牛逼,但处置舆情的时候总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二”?

首先,是文娱圈的很多人对真相、对法律,缺乏敬畏。中国的娱乐圈,总给人一种可以游离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之外的狂欢感,反正告诉粉丝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更重要的,整个文娱圈,基本不存在真正专业的舆情公关团队。这和文娱圈的行业特点有关。

多接触几次之后,你会发现文娱圈和律师圈有高度的相似之处:都是外表很光鲜,看着牛逼又有钱,但实际上,这是错觉导致的——当你看到一位衣着背包都很考究的律师,或者看到电视上挥金如土的明星,你会很自然地拿他和你自己相比,然后感叹对方好有钱。

但如果从法人主体的角度看文娱圈和律师圈,你就会发现,这两个行业都是集中度很低的行业,很多机构都是几十人以内。尤其像律师行业,曾经有人统计发现,某年整个律师行业的营收加到一起,仍略低于京东一家企业。

也就是说,如果拿这些人和你比,他们比你有钱。但如果拿他们的机构,和其他行业的头部公司去比,都是小卡拉米。

而规模和经济实力、综合实力正相关。当年有人感慨,吴亦凡、郑爽那么有钱,为啥不招个好公关呢?这也正是原因所在。好的公关,他们其实并没有实力招;好的公关,了解了实情的,也不会去。

“转型Media人”曾经调查发现,吴亦凡工作室的前宣传总监曾在智联招聘上投简历找工作,自报在吴亦凡工作室工作期间的工资区间是15-25K。他曾经在一家知名公关公司工作过,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吴亦凡工作室干了一年,就离职了。

文娱圈,想解决舆情专业化的问题,引入专业第三方或许是个办法,但也很难。和文娱圈的人打交道,非常痛苦,他们的思路和其他人经常不在一个频道上,且很固执。教育用户,向上管理,对于第三方机构来说是非常艰难的过程。

未来,文娱圈这种二次舆情的“瓜”,还会继续出现。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