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下这个专题的直接原因,是一场年龄跨度不小的骂战。往前推,是《小时代》撼动了大英雄(《钢铁之躯》),冲碎内地影市。再往前推一步,才轮到关于正在发生的青春、遥不可及的梦想、没有个人所有权的物质以及隐隐寻不到出口的时代。郭敬明的文学偶像村上春树曾触动过他的心:“少年时代的我始终有些自卑,别人理直气壮地拥有的东西自己却没有。”巴尔扎克也描述过类似的结症:人大部分生命都致力于从心灵深处拔掉自己青年时代的幼芽。关于《小时代》的叫喧,只不过是经历别人经历过的时代误会,是大时代的小阵痛。它会过去的,甚至会反复过去——“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说这话的歌德,每逢与姑娘相爱到浓郁之时便离开了她。

分享到:
更多

青春景:泥沙俱下,还需理性对待

《小时代》剧照

《小时代》在掀起观影热潮的同时引发文本、价值观和代际之争

2013年6月27日,内地著名青年作家郭敬明首部执导的影片作品《小时代》公映,这部影片也是改编自其同名小说,上映3天票房即突破2亿,引发市场巨大反应。然而,电影公映后,各方评论呈两极化发展,一方面各路评论人、学者对于影片的质量和价值观提出质疑,而另一方面郭敬明和影片主创的粉丝们坚持维护偶像的利益,随即一场关于《小时代》好坏的论战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展开。 [详细]

《小时代》剧照

影片水准之争:平淡、做作、男生像花瓶

杨幂饰演的林萧性格基本没亮点,表现平淡。相比女主角,戏份不多的几位男演员的作用更像“花瓶”。除了饰演宫洺的凤小岳暂时还未脱上衣、秀身材外,柯震东等帅哥演员的洗澡戏、半裸戏在全片中显得有点生硬,各种刻意的露肉场面,令部分观众不知所云。[详细]

《小时代》剧照

价值观之争:物质崇拜过度YY

“物质”不是贬义,“物质崇拜”就说不好了。《小时代》的颜色,是奢侈品的光芒、是钞票的光芒、是名利特权的光芒。片中的角色都不是普通人,平时住五星级酒店,有学校领导特批特权,经常上时尚杂志封面,一个喝水杯就要价4800元人民币。这是对所谓“上层社会”生活的幻想与YY。[详细]

关于代沟

代际之争:90后豪言“你们都老了”

作为一部定制电影,《小时代》对于自身的定位与营销太过精准,对于其他群体产生了排他性。70后、80后与90后观众网络大对峙,众多微博大V纷纷直斥该片空洞,价值观扭曲。随即,像周黎明、史航等人都遭到郭敬明粉丝及90后观众“攻击”,并斥责他们已经老了,跟不上这个小时代。[详细]

调查

  • 1.你怎么看影片《小时代》引发的微博舆论战?(此问必选)
  • 2.你认为这场影评人与粉丝论战的真正意义在于?(此问必选)
  • 3.在你看来,什么是衡量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此问必选)
解说小时代
郭敬明做客《锵锵三人行》

回应导演水准:《小时代》不是写实片 感觉“梦幻”很正常

“我没有办法一下子做到把高大全的东西驾驭得特别好,我就很怕自己失控,所以我把范围缩小,缩小在自己能掌控的范围之内。”[详细]

回应物质崇拜:贫富差距带来阶级对立 我把这层纸撕开

“其实你会看到上海眼花缭乱的物质,堆满了大街,尤其是上海,人们的生活每天都是在面临这种东西。既然这个物质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方方面面,也确实社会上有很多这种贫富差距带来矛盾的对立、层级之间的对立,与其去遮遮掩掩的,还不如真的把这层窗户纸撕开了。”[详细]

回应公知攻击:没看电影就没资格批判 偏激评论令我沮丧

“就像有些人非常喜欢看恐怖片,但是有些人打死也不看恐怖片,一样的道理,但是你不能说这个世界上所有拍恐怖片的导演都得去死、你不能再拍片子了。”[详细]

定义小时代
《小时代》工作照

区别对待电影品质与观众选择权

《小时代》电影只不过还原了小说,把文字转化成光影投射在大银幕上。90后个性中的弊端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不过是在郭敬明、杨幂、柯震东等人的“诱惑”下,进入电影院和他们私奔了一回,倚老卖老不是批判这个群体的理由。我们可以看低观众的欣赏水平,但永远不要批评观众的选择。[详细]

理性对待新生势力为电影业带来的冲击

虽然目前中国电影还只是受限的自由,但电影需要自由。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能看到的大都是常年活跃在国内影坛的导演们的作品,要看到,年轻的力量进入市场,给这些影坛前辈们带来的冲击。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已无法躺在功劳簿上。[详细]

青春镜:共生共荣,健康的市场总有几部烂片

小时代

焦雄屏: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台湾电影学者焦雄屏指出,中国电影在“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新导演崛起,代表背后出现新的消费族群。对新世代而言,电影已不像过去神圣、强调质感,只要有“吸睛”效应,都可以吸引新世代买电影票,才会有跟着起哄、“越骂越红”的现象。焦雄屏还认为“如何向新世代营销电影”是该思考的课题:“烂片逆势宣传”是网络世代的特有现象,但绝不该是“负营销”。在制度方面,中国社会变化太快,还需要时间沉淀,建立完整制度的时候未到。[详细]

小时代

电影营销工业化掀起的票房造神运动

《小时代》锁定三个目标人群,用网站数据说服院线排片。设不同推广重点,预告片点击4000万,社交媒体200万人参与,推广城市60个,营销费用约占成本2/3。[详细]

“服务于消费者”成为主要创作理念

  中国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在黑暗中摸索多年后仿佛一下子读懂观众了。“服务于消费者”被认为是现今拍电影最重要的因素被放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详细]

新导演顺势挖掘自身商业潜力

新导演创造了票房“奇迹”。这些电影也与全新的一套语言联系在一起,比如“资源整合型”导演,或者“自我开发型”导演,这种对自身的能力的挖掘后面可能已经有了更多的SWOT之类的分析。[详细]

禁片

电影到底需要不需要“三观正确”?

一部电影,到底需要不需要“三观正确”?纵观世界电影史,有很多电影引发过三观争议。时过境迁,他们往往已经显得不那么难以接受。[详细]

更多电影比《小时代》还要刷三观

《巴黎最后的探戈》的性爱描写让导演获刑;《基督最后的诱惑》因宗教原因被不少国家列为禁片;《武训传》因政治不正确被禁几十年;《索多玛120天》因暴力施虐放映时遭警察突袭。[详细]

《小时代》的争议与电影本质无关

《小时代》的争议与电影本质无关,都更多是社会性的。基本相当于人们看到某条新闻后引发的价值讨论。大概很快,它带来的争执,就像无数新闻所产生的热点话题一样烟消云散被人遗忘。[详细]

青春祭:定纷止争,读懂它就读懂这个时代

这是一场元老和新韭菜们的战争

虽然权威审美还掌控着话语权,但一股“坏品位”正向市场亮出惊人的购买力肌肉。他们是这样一群人:拒绝标签化、永远在线、“我喜欢”最大、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一些抢先嗅到端倪、承认并拥抱现实的商人已经成功抢滩,正在数钱。郭敬明说:“09年的时候观影的年龄是25.7岁,但是到了2013年的时候已经变成21.7岁。”越来越多的新观众加入了这个市场,但没有提供新的类型的影片给他们,总会有一种饥渴。非主流正在成为主流,郭敬明抓住的不过是其中的一群。[详细]

麦若愚

60后 麦若愚:乐见郭敬明与影评人辩论

“电影本来就可受公评,不过粉丝言论易流于感情冲动,影评与网友互呛没有必要,但创作者与评论者得以直接沟通、辩论,是件美事,乐见导演郭敬明回应批评。” [详细]

宁财神乐嘉

70后 宁财神:别苛责 乐嘉:要学习对手

宁财神:你可以不喜欢,但《小时代》在这个时代,不能算烂片。业内对这部电影的苛责让人难过!乐嘉:如果只从我们喜欢的人身上学东西,我们会丧失从对手身上学东西的机会。 [详细]

吴虹飞

80后 吴虹飞:代沟导致争论很正常

“我觉得这很正常!就是因为有代沟嘛!代沟让史航老人家跟那帮小朋友观点差别会很大,他们之间不争论才不正常。”[详细]

初中女生

90后 某初三女生:再烂也要给好评

“这部电影最大的作用就是给你一个理由,把你最好的姐妹约出来好好挥霍一天。也因为如此,就算我觉得它刷新了我的烂片观,但我仍然会给好评。”[详细]

媒体评说小时代
媒体评论

青少年电影“饥饿”太久

电影产业改革10余年来,第一次成功让这么多十几岁的孩子成群结队进影院投入和陶醉。[详细]

媒体评说小时代

《小时代》好不好与青春无关

从剧本到画面到表演,都不能让人叫好。我不同意用青春的区别,来证明一部电影的好坏。[详细]

媒体评说小时代

这部二流偶像剧与电影无关

正如耽美小说只存在于少女的书包里一样,《小时代》,只会存在于90后回望人生的记忆中。[详细]

媒体评说小时代

奢靡华丽外难掩精神空洞

影片受众大多集中在90后,有人担心偏颇的价值观会对涉世未深的观众产生直接的冲击。[详细]

媒体评说小时代

看郭敬明的平板世界

结尾让我看到了虚荣、骄傲、狡猾,以及对世界了然于心的世故和无所不能的野心。[详细]

媒体评说小时代

这是物欲横流的“小时代”吗

如果把修养理解成背诵诺奖得主名字,这样的影片票房再高境界也是高下立判的。[详细]

媒体评说小时代

微博骂战是最好看的“掐架”

微博上实在太热闹,围观三天三夜的叶深同学表示,这是她见过的最八卦最好看的“掐架”。 [详细]

媒体评说小时代

中国高校初级版《欲望都市》

这不过是发生在中国高校的初级版的《欲望都市》《穿普拉达的女王》而已,何必认真呢。[详细]

媒体评说小时代

“洒金粉”让观众趋之若鹜?

定位于“提供和满足消费幻想”的文艺作品,果真足够代表新一代的价值取向? [详细]

2013年上半年我国电影票房近110亿,据说2018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而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了。遥想几年前,大家还在为“中国电影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痛心疾首。世界变得太快了,我们既没有准备好接受郭敬明,也没准备好适应这个时代——中国、中国电影还处在一场巨大变化的阵痛里。郭敬明是这变化的福祉享有者,也是受害者。我们也一样!目之所及,争论还会继续。
  芥川龙之介或许可以帮助大家从青春期的阵痛里解放出来,他曾提出过一个不伤和气的办法:“一方面轻蔑一个时代的风俗习惯,另一方面又丝毫不破坏风俗习惯。”所以,让一切语言或文字上的聒噪暂且驻足在这个时代,稍稍留给中国电影和中国少年一根草缝孔隙,让它至少能划过长久。最终所有纷繁都会尘埃落定,希望尘埃落定后留下来的,不只有尘埃。

  策划:李厦、田野
  制作:钟宇飞、高晓雯、李毅
  编辑:高晓雯、李毅

  采写:许欣培、谷逸

  出品:凤凰网娱乐
网友评论
更多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