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刚:青年比过去退步 有些东西不能给老百姓看
赵宝刚:随着改革开放呢,不断发展呢,对于民国期间的这一段历史,可能我们都要重新做一次反思,但是人们总结不出什么太多新的东西了。那就讲解放以后了,解放以后到现在这个阶段,三十年了,该拍的都拍了,人们去在不断的重复着这个,就是自己已经做过的很多事情,而且人们永远去用经验在重复着自己做的新的事物。那我就觉得90后,或者叫80后、90后的这一拨儿人,他们对社会的期盼到底是一个什么?就是物质精神可能对于他们来讲呢,因为从小就开始接触这个社会,从改革开放那天生起来,79年独生子女实施之后,他为什么叫80后?是79年独生子女实施,突然一个家庭的组合,变了,没了。想找个兄弟姐妹说点儿知心话,没有,跟父母又隔着一层东西,在青春期间,特性是保密,对社会事物有观察能力了,逻辑思维也开始形成了。于是乎在这个过程当中迷盲了。
再一个上大学,大伙儿都一样,大学完了一工作,还不愿意让人家管,没的管了,迷盲了。有人说80后是"反叛的一代"、"叛逆的一代",我就觉得他们老实的不能再老实了,跟早期的就是咱们这么大的那拨儿人,咱们所熟知的改变中国文化命运、改变中国文化观念,改革社会观念、审美观念的那一批人差远了,所以整个在青年过程当中,严格讲是退步了,不是进步,而是退步了。所以他们没有现代有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或者思想方式。他们只是在社会当中感受到的某些精神观念,开始效仿,其实这种效仿也是潜意识里边的一种效仿,比如说对于物质这种充斥,那种欲望,都是这种状态,那我觉得我是对这个过程有所了解。
再比如说拿现实题材分为,也分为三个阶段叫:"黄昏题材"就表现老年的,"中年题材"和"青年题材"。黄昏不能表现,表现全是丑恶和丑陋,还有国家很多制度不健全和造成的老年问题,没法儿表现;中年情感的困惑、情感的枯竭。关于自由心态与家庭的这个责任、约束之间的这种对立,不可能去表现,比如《中国式离婚》,表现的只能是揭中年人的伤疤。找不到一种心态去能够平衡你的生活关系,我觉得也有问题,只得关注青年问题,个人的觉得。
我从这些题材里边又比较关注现代文化,那在这个三种题材类型的样式里边,我们讲现代文化一种题材,说这"惊险样片",什么这个"间谍"这都不算。我们就讲纯生活面的东西。然后中国传统文化里边呢,有很多糟粕的东西,但是呢,我们现在的电视剧整体状况呢,实际上是在某种程度上,还在表现和体现着这些糟粕。尽管有很多优秀的东西。但是呢?误把中国很多传统理念的"糟粕"当成了文化在书写,我觉得是有问题的。老百姓看什么?老百姓不知道,是你给他看什么。
主持人何东:他就看什么。
赵宝刚:哎,那你给他看什么就变成了一个问题,我认为有些东西是不能给他们看的。比如说家庭的矛盾,家庭的这种情感上边的这种,存在的问题,还有一些比较丑陋的那些习俗,我们都去表现了。面对困难的那种痛苦,面对这个生活当中苦难的那种窘迫,一味的去表现。拿它全部当成了一个戏剧的因素,去大力的渲染和展现,我觉得有问题。所以我关注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后来我发现就是青年里边需要有一种心态,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这个社会?然后呢,你在表现故事情节的这个发展过程当中,怎么去体现他们的思想意识?让他觉得你很懂他们,让他们认识到这个社会确实有这个问题,而且他们这些青年人一代确实有这个问题,在这个时候我们去做一点点叫"精神导向工作"。柔进一点进去,这个一点是一步一步来的,所以我说要做三步。就是一步一步的去引导。第一步可能接受一点,第二步又接受一点,反对一点,但是第三步又接受一点。但整个的过程是往前推进的,这样对青年人对未来的生活、未来的理想和未来的情感的一种诉求是非常有益处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尹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