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打官司》
电影《秋菊打官司》这部影片在剧作方面至少有这样些方面是值得分析研究。
1:电影题材选择方面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土地广阔农村。农耕文化气息很浓烈。现在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变化里,有很多的富有戏剧性的事件,电影《秋菊打官司》这部影片的编导者却偏偏选定了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一为农村妇女不满村长打她的丈夫开始了没完没了的告状,并且最后告到了政府。官司从乡里一直打官司到了省城。象这样的事情在今天中国农村发生的真实事件,黑恶势力欺男霸女、坏村长仗势欺人、黑社会拐卖妇女儿童等相比应该说是太普通了。但是影片的编导却通过这个小小的官司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今天中国农村在组织结构方面的问题。透过秋菊这个人物反映出人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典型的人际关系和人们情感表达方式。
2:电影《秋菊打官司》风格特色
中国电影导演一直在追求故事片的真实性方面作出努力。可是尽管第四代导演曾经创作过一大批具有纪实性风格的影片,但比《秋菊打官司》更具有纪实性更强的作品在当时还不多见。电影《秋菊打官司》的编导并没有满足于与第四代导演进行纪实性的竞赛,而是独具特色地将喜剧性与纪实性完美地揉和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剧作风格。
3:电影《秋菊打官司》主题内涵
从外表上看电影《秋菊打官司》这部作品的主题体现出了中国“普通农民法制意识的觉醒”,很多的评论文章也是这样看的。其实那只是作品主题的表层。如果农民打一次官司就算作“法制意识的觉醒”,岂不是《杨三姐告状》的时代就已经早早地“觉醒”过了?电影《秋菊打官司》的主题真正令人深思的是秋菊和村长之间的冲突和关系。村长因为对方骂自己是“绝户”而动手打人在中国农村并非是多么稀罕的事情,再说那个村长无论就他的立场和道德等任何意义上看也不是一个坏人,相反在秋菊难产的为难之际他还能不计前嫌地抢救她,表现了是一个人正直仗义的道德原则。但他却不肯满足秋菊仅仅道上一个歉的简单要求。因为在他看来那是一个必须坚持的原则,就象父亲打了儿子是不能向儿子道歉的一样,一个领导当然也不能向村民道歉。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中依然存在着一种封建主义的残余和植根很深的观念。我们看完电影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一个村长连如此一件小小的错误说上一句“软话”尚且如此困难,如果遇到其他更大的问题又将如何?如果象这个村长这样并没有多坏的人对待村民尚如此专横,如果遇到更坏的村长又将如何?可见,小矛盾反应大主题应该是这部影片隐蔽较深的作者动机了。
中国社会需要这样深刻的作品来反映她的现状,好的电影给我们不断的启发和思索。我们都知道其实中国现在还是80%的人以农业生产为工作。所以电影在这个层次上用小的事件反映大的社会现实,可以说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电影《秋菊打官司》也对现实社会有非常积极的推动发展意义。
编辑:
王喧
|